孔子论语全文
1、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2、要想获得民众有办法,那就是获得民心就可以得到民众;(孔子论语全文)。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四书,是官定的读本。而《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
5、还是以我自己的分别念来做理解吧。这里说我们长时间追求学问,进行串习,不是很快乐喜悦的事吗?有些学者解释,学习再学习是很痛苦的事情,孔子说得不是很合理。也许从习气来讲,确实比较痛苦。但实际上这里的意思,从圣人、贤人,追求高尚智慧的人,学习确实很快乐的。一开始学很难有进步的,但学着学着会有感受,不断学习没有任何困难。佛教讲闻思修行,听闻思维再去串习,修行到一定境界,就上瘾了,再不会放弃。对人生很有帮助,以前我很迷茫,我再怎么忙,不会放弃学习,这是一种快乐感受。原来不爱学习的人特别精进。学霸的共同点就是希求知识。我们这里有些人每一堂课大的欢喜心,好乐心特别强烈,懒惰的人学习是很痛苦的。(孔子论语全文)。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7、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在卫国,孔子夫人亓官氏去世。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10、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11、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如今在其他个别国家,儒学比在中国还弘扬得成功,公元四五百年就在历史中有记载。《论语》中很多的人生智慧用于世间当中,科学极其发达的今天,不但他的思想精神财富富裕,物质财富也跟得上时代,我们也可以看出古文化对我们的价值,对人生的作用,值得现代人探讨和思考。
14、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5、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7、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8、之所以觉得是离经叛道,是因为他们离“经”太远了,离“经”太久了。
19、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2、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3、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4、了解(知识)的人比不上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
25、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其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26、但若推而远之,欲其达于广大悠久之域,则多窒泥而难通,故君子不为也。
27、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28、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29、当然,春秋虽是礼崩乐坏,但是,作为鲁国权臣的季康子,孔子还威胁不到他,也没必要陷害他。
30、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31、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2、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33、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4、孔子退朝回来,第一句问的是有没有伤到人,而不是问有没有伤到马。
35、可是,等到第三个人来说同样的话时,她便立即起身而逃了。
36、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7、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38、孔子的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9、(周二)作为媒介消费者,我们与各种媒介形成了奇怪的社会关系
40、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41、子曰:“富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知,不处也。”
4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3、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