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
1、⒉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
2、⒊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3、⒉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被举用 今义:往上托,推举
4、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于畎亩之中”做“发”的状语,“于版筑之间”做“举”的状语,此句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还是被动句)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
5、其大意为:在忧患为求生存,可以迫使你想方设法应对眼前难关,问题来了,你自然就习惯了对付,不会被打倒;而假如一直沉浸在在安逸与享乐中的话,危险一到,就不知所措,极有可能被困难吞噬。
6、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
7、⒑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国内(动词作名词)
8、(15)恒过:常常犯错误。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9、(17)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10、显而易见,总书记引用这句话就是要提醒全d同志,d的初心和使命是d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d的本色,越不能忘记d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11、⒓出则国外患者 敌:敌对的(名词作形容词)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1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 , ”,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使……痛苦)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饿(使……受饥饿)其体肤,空乏(使……资财缺乏)其身,行拂乱(使……颠倒错乱)其所为,所以(用这些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忍)性,曾(通“增”,增加)益其所不能。
16、诵者:方明,1941年出生,本名叫崔明德,北京人。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任,播音指导,并任中国播音学研究会会长。1956年10月入中央广播事业感技术人员训练班学习无线电发射专业,1958年4月调至中央控制室录音科任录音员,1960年4月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1961年,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肄业。历任中央台播音部副组长、副主任、主任播音员。曾被推荐为第五届全国青联特邀委员。1985年曾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优秀工作者。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③段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18、——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有意外的变化,我的日子将怎么过?要如何解决困难?
19、⒎本文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人们广为传诵,成为名言。请你搜集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
20、⒈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起用)
21、(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22、⒉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 解释:阻塞,不顺畅
23、刘熙载在《艺概·文概》里指出:“昌黎(韩愈)以‘是’、‘异’二字论文,然二者仍须合一。若不‘异’之‘是’,则庸而已;若不‘是’之‘异’,则妄而已。”这种主张,实在起于孟子的影响。孟子在提出“生于忧患”这一“是”命题的同时,也提出了它的“异”命题:“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在内没有能干的大臣,时时注意修明法度;没有敢于直谏的贤士,处处提醒国君克己慎终。在外又没有敌国的抗衡、外寇的侵扰。如此安适的环境,首先带来的必然是精神的怠惰和意志的消沉。这是精神上的死亡。紧接着必然是物质上的死亡——“国恒亡”。
24、(18)而后作:这样之后才能有所作为。而,然,代这样。
25、⒌而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而后”,然后)
26、(21)出:名词用作状语,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2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