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余力的意思
1、关于教育的本源,早在2000多年前,圣贤——孔夫子就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学生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心胸开放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可见,孔子的教育观念中,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德育为教育之本,若德行不正,学多少知识都是无本之末,充其量是一个高学历的野蛮人、“巨婴”人。这样的人不但无益于社会,还可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2、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3、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4、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5、这个字的字形一定要和初学识字、写字的小朋友强调,它太容易和人字混淆了。你仔细观察一下,入字也是一撇一捺,但右边的一捺是盖在撇上的。古人在造入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我们现在已经不清楚了,可能和某种打猎工具有关,也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尖头工具,还有说法是它像一个蒙古包一样的那种房子,表示进入房子。总之,入字本来的意思就是进入。
6、「仁」凡是行为合乎”人之道“(择善固执)的,都可以泛称为仁,就是现在所称有善行芳表之人。任何社会都有这样的善人,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不过由于”人之道“永远指向至善境界,所以孔子很少明确指出那个时代谁是仁者。
7、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8、儒家一般是讲仁爱,但实际上也表现为一种博爱,泛爱众。后来被孟子发展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然后再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终达到博爱大众。
9、 所以,记问之学所知有限,你所学的只能叫知识,知识很丰富,读得多、记得多,但是那不是你的,是孔老夫子的,是圣贤人的;而且你所知的也有限,你有所知,就有所不知。圣贤之学,它是圆融的学问,一通一切通。譬如说《论语》四百九十二章,你从这一章入手学到底,你就通到自性了;通到自性,《大学》说的能“明明德”;你明德一明,统统都明了,那叫开悟。所以,任何圣贤的道理拿来,马上你就懂得它的意思,你就能跟人讲,讲得一点也没错;甚至拿世间任何一个学科的书籍来看,你都能看得懂,一接触就明了,为什么?智慧现前,这是明德的作用。你能明明德,这个作用大用无方,这时候就是无所不知,真正通达心性的学问。没通到自性,所知还是有限,有所知、有所不知,而且所不知的比所知的要多得太多。《礼记·学记》里面有一句讥讽的话,“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你不配做别人的老师,为什么?你都没通。什么人有资格称为老师?通了自性,他开悟、他明明德了,他已经完成大学之道,这个人是圣人,他才能够堪称人师。没达到这一点,都叫学生,圣贤的弟子。所以学,贵在落实,贵在力行。力行,我们下手处不要好高骛远,就用《弟子规》,这就是好的起步。你看《论语·学而篇》第六章讲,“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就用“学而篇”第六章这章来做为总纲领开解,从七科来开显,第一个是孝、第二是悌、第三是谨、第四个是信、第五是爱众、第六是亲仁、第七是学文,这统统都是教我们去落实的,你真正这样去落实,你才是真正圣贤弟子,孔门弟子。
10、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11、心有余而力不足复句式;作主语、分句;表婉约拒绝的意思。
12、『亲仁』,这是亲近仁者、仁义之行,亲近那些有善行芳表之人,对自己的正心修身会有很大的帮助。
13、妈妈立刻去厨房给你煮面,端给你,你吃好之后,把碗一推,对妈妈说:我累了,要睡觉了,明天再说吧!
14、古代人15岁前农闲之际都会接受一些乡村基本的教育,了解自己的故乡邦国、人文常识、生活必备的认知等等,15岁之后就要根据自己的家庭背景社会实际从事各种不同的社会分工,能够一路念书做官的人并非多数,只有家境富庶之人才会请私塾老师给子女长期的教育。
15、而读书、学习是自己的兴趣和追求,是让自己更有成就感的事情,是让自己的职业发展增值的筹码,是实现自己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的基石。
16、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7、读书不是人生重要的事,静德修身才是!!!
18、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尊敬兄长,少说话,说话要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把这些事情都做完了,如果还有剩余的力量,就可以学习文化、可以读书了。
19、赵遁(逸之):我覺得六藝還更多的在於技術操作層面的東西。孔子講逰于藝。你體會下這個遊字,是不是更多的還是一種操作?
20、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入字。入字在大象字卡的金部/红部,家长和小朋友们可以找出来看一下。
21、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22、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23、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