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全文
1、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4、有子的年龄应该是小孔子33岁或43岁之间,在齐国跟鲁国的战争时候,有子是敢死队,当时有子还是一个年轻人。
5、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论语学而篇全文)。
6、(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7、有子曰:其为人也考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8、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粟特风情
9、讲到作人,我们就想到庄子也提到过这件事,《庄子》这本书把有道的人叫“真人”。唐宋以后,对神仙、得了道的人叫“真人”。譬如现在指南宫供奉的吕纯阳叫“吕真人”。如今的人听到“真人”这个名称,就好像带有宗教色彩,相当于西方的上帝,中国的仙、佛一样。实际上过去道家所谓的“真人”,是指学问道德到了家的人。与这名词对称的叫假人,假人还是人,不过没有达到作人道德的高标准。发挥了“人”的高成就,在道家就称之为“真人”,孔子认为这就是学,就是学而之人。于是一个“学”字,这么多观念都被他包括了。
10、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1、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12、(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13、(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14、(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5、(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6、(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17、(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20、(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21、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2、 冀东山主编、晏新志 本卷主编:《神韵与辉煌·陶俑卷》 ,
23、(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24、(译文)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25、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6、yǒuzǐyuēqíwéirényěxiàotìérhàofànshàngzhěxiǎnyǐ
27、(译文)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28、(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29、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30、(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31、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32、译文:子夏(卜商)说:“娶妻子敬重德行,不以貌取人;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够不惜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而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3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5、乐:悦在心,乐则见于外。孟子曰:“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慕我者自远方来,教学相长,我道日广,故可乐也。
36、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8、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这样的人他懂得跟人家相处。就算父母亲有过失,他也委婉的劝诫,他不会跟父母亲对冲。所以他这个人出外的时候,他不会去犯上,就算上面的有过失,他也会温婉的劝诫,并且能够维持和谐。乃自于讲究善巧方便。这样的人犯上是很少的,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鲜矣;就是不好犯上,就不会冒犯上面,尤其在家族里面不会冒犯这些长辈,不会冒犯父母。那当然在处理国家的政治上啊,他就不会兴风作乱,尤其是拥有这个政治实权的,不会去搞这个小圈圈,不会去为了利益,组织那些危害国家的利益的团队。甚至在国事如麻的时候懂得调和鼎鼐,懂得解决问题。
39、(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0、(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41、杂家孙卿著《荀子》即效《论语》,亦以论学开篇,同样不是专说诵习或读书。
42、1•13有子曰:“信近(1)于义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43、《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44、(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45、(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46、就如宰相之才,宰相不一定要专业,但是宰相是调和鼎鼐,这个调和鼎鼐。我们雪公老师说,就像什么呢?像白纸能够接受各种颜色啊,就像甘草能够让各种中药的药性来发挥。那孝悌呢就是调和的开始,就是调和能力训练的开始。果然他能够在家庭家族训练这种能力。他出外一定能够有调和的能力。尤其是能够才团队创造事业的发展,乃至于创造国家精英、政治人才团队,必然使国家国运能够蒸蒸日上。
47、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48、(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49、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50、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51、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52、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53、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
54、(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5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6、子zǐ 贡gòng 曰yuē :贫pín 而ér 无wú 谄chǎn ,富fù 而ér 无wú 骄jiāo,何hé 如rú ?子zǐ 曰yuē :可kě 也yě ,未wèi 若ruò 贫pín 而ér乐lè ,富fù 而ér 好hào 礼lǐ 者zhě 也yě 。子zǐ 贡gòng 曰yuē :诗shī云yún :如rú 切qiē 如rú 磋cuō ,如rú 琢zhuó 如rú 磨mó ,其qí 斯sī之zhī 谓wèi 欤yú ?子zǐ 曰yuē :赐cì 也yě ,始shǐ 可kě 与yǔ 言yán诗shī 已yǐ 矣yǐ ;告gào 诸zhū 往wǎng 而ér 知zhī 来lái 者zhě 。
57、子zǐ 曰yuē :君jūn 子zǐ 食shí 无wú 求qiú 饱bǎo ,居jū 无wú 求qiú安ān ,敏mǐn 于yú 事shì 而ér 慎shèn 于yú 言yán ,就jiù 有yǒu 道dào而ér 正zhèng 焉yān ,可kě 谓wèi 好hào 学xué 也yě 已yǐ 。
58、论语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共四十二章x0926
59、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60、(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61、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62、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63、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64、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这个国家的政事。那是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说给他听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和谦让得来的。夫子的那种求得的方式,大概是不同于别人的吧?”
65、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健康。(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66、(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7、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68、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69、所以从家里面培养孝悌,就能够为国尽忠。可是这种尽忠不是愚忠,儒家没有讲究愚忠,所谓:三谏不从而有可去之意。甚至是天子已经到昏庸无道,已经泯灭人性的时候,他还是可以替天行道,像武王伐纣,象商汤伐桀拼音:jié;。所以在家里面都能行孝悌,出外是个不会作乱,又能够顾全大义的人。
70、zǐyuēxu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péngzìyuǎnfāng
7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2、孔子距今已逾二千五百年,今之为学,自不能尽同于孔子之时。然即在今日,仍有时习,仍有朋来,仍有人不能知之一境。学者内心,仍亦有悦、有乐、有愠、不愠之辨。即再逾两千五百年,亦当如是。故知孔子之所启示,乃属一种通义,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而义无不然,故为可贵。读者不可不知。
73、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