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堇年主要经历
1、谁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会成为新人。谁能战胜痛苦和恐惧,他自己就能成为上帝。
2、"在生活逐渐露出本来面目,将我一次次打回原形之后,还没走多远的路呢,能记挂起的人和事,就越来越少了.我只能继续写给自己,写给邱天,写给更多更多的陌生人.""爱与恨,荣与""辱,每一则都不一样,其实又都一样.生活多么无趣,但一则则无趣的生活编织在一起,才构成了生命的繁华——七堇年《平生欢》"
3、(2):就让我们继续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七堇年《尘曲》(七堇年主要经历)。
4、有哪些作家对你的写作产生过深刻影响?请列举三位,具体说明原因。
5、虽然我们也是很适合或习惯于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但是这样一种饱含寂静主义的内心,有时候也会向往自然、向往自由,走出自己的天地去看一下,或者飞的更高。
6、青春的意义决不在于这炼狱般的高却一定需要这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借此加以深刻的阐释。——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七堇年主要经历)。
7、七堇年,1986年10月5日生于四川泸州,原名赵勤,中国作家。
8、七堇年:更多更职业的自媒体人对这方面会比较有经验,我真的没怎么做,只是说它自己有自己的黏着群体所在,我也挺感激的,因为真的没花什么心思去做,只是写写随笔。因为都是我写的,所以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比较碎片化的就放在这里。放在公众平台上。
9、然后我在想,如果那样一个状态,一个陌生国家的、完全不说你语言的中国姑娘坐在那陪伴你,那大概是一种孤独的感受。
10、我庆幸,他因为信任我,使我成为他内心秘密的第一个知情者。他是一个喜欢男孩的男孩,那些年当我在寂寞而伤感地想念着他的时候,他也同样,甚至更为艰苦卓绝地,想念着另一个无法企及的人。
11、生命是一种天赋的能力,生命就是幸福,每一分钟都可能无限幸福。
12、读者每每为她笔下的主人公所遭遇的成长经历所动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一切其实都是作者自身真实经历的投射。
13、成长和青春不仅仅是表现的主题,也是审美的对象。而事实上,成长之痛在七堇年这里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她看来,成长之痛既不可避免,又多有矫情和想象虚构的一面:它虽非虚妄,但往往在无意间被青少年夸大,因而成长也就意味着对疼痛的自恋和终扬弃的过程。
14、从何时开始有自觉意识地写作?与那时相比,你对文学的理解是否发生了变化?
15、林培源:有这样的倾向,但这并非这一代写作者的错误,时代、社会变迁,思潮的转换,尤其是无孔不入的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会裹挟着人变成漂在历史和现实之上的浮萍。但我相信,大部分的写作者是有自觉的,而且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当下的现实经验被挖得差不多了,总会有人掉转矛头,去开采历史的矿洞的。我个人的经验和其他同龄写作者大同小异,也是从乡镇出来,到大城市里求学、写作,如果要谈“独特”的个人经验,恐怕还是自己潮汕家乡的风土人情,还有整个地域文化带给我的滋养,这是不可转嫁的,也不会消弭。
16、停顿的间隙,岁月好像咳嗽了一声,提醒我们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被想起,什么不该被想起。
17、我们总在不断的记住忘记我们的人,而被我们忘记的人却也在纪念着我们。——七堇年
18、七堇年:其实也没有想好以后的作品会倾向于什么风格,因为我本身也在一个过渡期探索期。更多的关注的主题比如家庭,认得成长,社会关系,肯定去继续的。其实因为少年时候的写作时一种荷尔蒙倾诉,放血式的倾诉,现在的写作还是站在写作的门口慢慢的探索吧。
19、在任何一个大城市打拼,每天上下班高峰这种规律生活当中的我们,其实也需要自己的一方天地,冷静地思考,理智地规划,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20、导演兼剧作者已经是个成年人,而对于创作者来说,要写出这么妙,这么幽默的东西,意味着他需要保持着一份跨越年龄的天真。
21、张怡微:“五四”以前,中国的小说地位轻,是“末技”。承担兴亡思索、知识分子情怀的文体不是小说,但“五四”之后,小说开始为散文、为诗分忧,承担了启蒙的“大道”。这种写作传统一直影响到如今文学权力的自觉。不能说构成我阅读的参照系,但我有一门当代文学鉴赏的通识课程已经上了两年,也开始指导本科生当代文学领域的学年论文。
22、把新路慢慢走旧。把旧路慢慢走平。人生如是,爱如是。
23、张怡微:我换过很多专业,本科学哲学,后来做过一点外国文学研究,博士阶段研究的是明清小说,现在从事的职业是大学教师。教师职业的本质是重复和传递,对创作滋养不多,但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写作量被动地变大很多。当作家并不需要兼顾到写作教育和文学教育的思索。我希望每天都做好手头的事。
24、毕竟,院子里的寒花啄雪,你怎知道,那是意味着上一个春天已逝,还是下一个春天未来。
25、林培源:福克纳、马尔克斯和余华。早读的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那时上初中,读完之后,被一种恍惚迷离的奇异感受所捕获。马尔克斯教会我释放想象力,当然,卡夫卡也一样。福克纳是高中开始迷上的,《喧哗与骚动》的结构好,傻子班吉的那种颠来倒去的叙述虽然读得缠绕,但顺藤摸瓜,后来又读了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致敬了这部小说)。当然,结构漂亮的是《野棕榈》(双线叙事),我还喜欢他的《八月之光》,福克纳对“恶”与人的自我身份的探究如此之深,那部小说就像一道灼热的阳光,会在皮肤上留下晒伤的痕迹;而余华如此凝练有力,他教给我的是语言的力度。读《活着》时我还不到十八岁,读完恍然大悟,像是开窍了,知道小说应该怎么写。可以说,余华是“手把手”领我入行的师傅。这些作家虽然生活在不同地域和时代,但他们彼此间有血缘关系,是文学家族里的宗亲。
26、真正的人生从四十岁才开始。在那之前,你只是在做调研而已。
27、——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的重新评价》
28、时代,看似绵长,优柔寡断,而一旦它背弃起你来,轻易得就像一个陌生人转了个身——快得让人花一辈子都回不了神来。
29、霍艳:不光提到的这些,文学作用在各种地方,比如跟物质主义的结合,商家如何用语言描绘一样物品,如何假装“顾客”以讲故事的方法推荐,吸引你购买,也是用了文学的修辞手法。
30、那些间隙中的一块块黑暗,只能等待自己去消融。”(《大地之灯·后记》)“黑暗”不会因为“灯”的存在而“消融”,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地之灯》正是这“呈现给别人看的华丽”,而《澜本嫁衣》则是留给自己咀嚼和“消融”的“黑暗”。
31、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知道教育孩子这门事是世界上艰难的一个任务,而父母这么深沉的爱有时候往往会导致让人遗憾的结果。
32、(4):我忽然感到悲伤深处其实空无一物。--七堇年《澜本嫁衣》
33、张怡微:影响不大。但抽象语言对我有吸引力。我不希望自己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用我们过度使用的日常语言所表达。
34、有这种抽离和代入的双重心态,才能在写作当中既有这种锐利感,又有这种创造力的源泉,但自己在写作中要保持一种抽离。
35、可以明显感觉到,七堇年在进入所谓的成熟大人世界之后的尴尬处境,当年《为了忘却的纪念》里的文字正好可以用来形容现在:“失去的是招摇撞骗的痛快诉说,未曾获得的,是笔走天涯的洗练淡定。”一面还带着青春时期稚气未脱的矫情和华丽,一面却面对着无法用之前的语言去面对的世界。
36、超可爱的小鹿,虽然是长颈鹿,但是没有脖子。
37、怀念是生命中无能为力的事情,并非卑微。然而让我牵挂的人,我选择去忘记。
38、“我要为灵魂不灭而活着,决不接受折中式的妥协”
39、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向阳而生 逐光而行原诗
40、“尽管痛苦,”注定失败者言道,“活着仍然可喜。”
41、创作状态也是很简单,就是自己在书房当中,有时候会放音乐。
42、如果这个世界对你不理不睬,你也可以这样对待它。
43、(13):幸好爱情不是一切,幸好一切都不是爱情。--七堇年
44、每个星光坠落的夜晚,我裹紧棉被沉沉地闭上眼睛。浅浅的睡眠,沉沉的梦幻,醒来,你已在彼岸。
45、林培源:我喜欢看电影,偶尔也看看话剧、小剧场的实验剧这些,影像对我的写作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我更沉迷的是在其他艺术形式带来的“生活在别处”。
46、更成都:这是你第一次在未来的时空里去架构一个故事吗?当初是怎么决定要写这样一本书呢?
47、《少年残像》的故事有些俗套,和台湾电影《盛夏光年》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小说的时间线更长一些。
48、霍艳: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之中有很多缝隙是值得去探究的,所谓的“纯文学”与“政治”“大众”“民间”等“不纯”文学的划分,也可以再商榷。如果能形成更深入的研究,或许可以对这个“传统”进行颠覆。至于“经典”,文学史的经典和大众眼中的经典是不同的。
49、它们在认识上的价值表现在,看似充满“种种矫情”的文字,表达的却是“真实而切肤”的“体会”。七堇年一方面对青春期的种种苦闷、“痛苦”和“残酷”赋以“倾诉”的语调,感情虽略显夸饰,但十分诚挚;一方面又对成长中青春诸种命题保持自省和自审的姿态;这种既非沉湎亦非仅仅审视的矛盾姿态,使得成长和青春在七堇年的笔下已然成为审美的对象。
50、路越来越近的时候,旧日情景忽然之间这样铺天盖地而来,我承接不暇。时间过得这么的快,事情太多。悲伤都来不及了。然而细细掐算起来,究竟又有何许波澜壮阔——其实不然,只不过是些河面潋滟的波纹,就此破碎流淌直至消失。如此就是生命。
51、以上,就是前两天唱KTV唱出来的感慨,全怪那首李宗盛的《山丘》。
52、都说高考是人生一战,回过头去看,觉得不过是人生一站。各显神通倒是真的——人生每一站都各显神通。
53、《尘曲》是2010年10月11日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七堇年。
54、假如一个人的梦想无法实现,那么仅有一个姿势也是好的。比如摆一个飞翔的姿势,或者在睡前说句祝福在梦中能见到大海的话。
55、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出自:《尘曲》-作者七堇年原文: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三月桃花,四月欢唱,两人一马,明日故乡。流浪陌路,暖然绯凉,写意人生,相识一场。不关此世,不负己心,我自倾杯,且君随意。
56、同年11月,第一部随笔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出版,人们则为这位年仅21岁的天才少女的才华所折服。
57、书中主人公苏铁,很大程度上是作者少年心境的映射。
58、做学生的时候,身是不自由的,但心却很自由,有多远梦多远。而今,身是自由的,但心已经无法自由。有多少梦,就有多远。——七堇年
59、我们知道我们们迟早会输给时间或世情。只是不知道会输得这么快。
60、如果有天我们淹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幸福本身就是虚妄,它只存在于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在所谓的终点是看不到幸福的,因为它不存在。
61、2014年凭借《平生欢》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
62、 从何时开始有自觉意识地写作?与那时相比,你对文学的理解是否发生了变化?
63、七堇年在该书中涉及的主题多为青春与成长,她的创作之所以被认为脱离青春文学的窠臼,在于她为成长提供的相对阔大的活动范围,并因此扩展了青春物语的内涵。她以文学的方式倾诉衷肠,那是少女对世事的理解。爱意中带着悲悯,温情里不乏沧桑。
64、她说:“我多想陪你去。去天边……我如浅草,枯荣有时;你是流云,舒卷无垠,唯有无限生长,方可在消失处相遇。想念你,晚安。”——七堇年
65、2003年《北方》《幻听》《故城》《昨天》
66、当下的文学生产和传播机制是否为你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与足够多的途径?你的作品主要通过哪些渠道发表?
67、(12):青春的意义决不在于这炼狱般的高却一定需要这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借此加以深刻的阐释。--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