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不可当和锐不可挡区别
1、而今张闳《走不近的鲁迅》写到:“对鲁迅来说,他的‘国民性批判’的观念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鲁迅思想中深刻和有活力的部分,同时又是其局限所在。具体表现在小说写作方面,因为常常过于拘泥于‘国民性批判’的观念,以至其小说的艺术空间显得极其狭隘,主题和表现手段方面也常常过于单调、呆板。”
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
3、(答案)B(解析)A项中“眼花瞭乱”应为“眼花缭乱”;B项书写全部正确;C项中“通霄达旦”应为“通宵达旦”。D项中“揉躏”应为“蹂躏”,“张惶失措”应为“张皇失措”。故选B项。
4、“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d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锐不可当和锐不可挡区别)。
5、仔细审题,想想题目到底要你从哪个角度去书写,培养写作前先列出简单作文大纲的习惯,有利于作文的流畅书写。
6、A.滞留 缥碧 飞漱 眼花缭乱 B.朱儒 襄陵 燥热 藏污纳垢
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8、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9、A.由衷 酒肆 咆哮 震聋发聩 入木三分
10、那时可以说,民国的文艺界算得上有能力有影响的对《狂人日记》有过探讨的知识分子们都是致力于寻求作品的内在涵义,而对那位假想的日记作者——“我”没有多少兴趣,抛弃了作品本身主人公而进行了一系列“专论”。惟其如此,1919年11月11日《新青年》六卷六号发表的评论《狂人日记》的一篇专论《吃人与礼教》,通篇之中,作者吴虞甚至没有一个字提到小说中的主人公。
11、这令我想起指导学生读刘邦和项羽的那两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也!”时,分析人物的语言是如何地符合人物的性格。但是刘邦后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多少带上些小人得志,返乡炫宗耀祖的色彩,影响了品读他那王者之气的感受;“时不利兮骓不逝”的宿命观又掩盖了那位年轻有为、霸王之气的形象;而“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昭示着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王者之气,日后数十年中国政治的一言堂,种种情景都在这诗中预示着。而这一年的,他留给父母的一首改动过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也展示了一位铮铮男儿,少时立志,满腔抱负的形象。
12、势不可挡: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潮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13、(反义词)残兵败将、望风披靡、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14、C.凛冽 眼花缭乱 名副其实 粗制滥造
15、油光可鉴,yóuguāngkě jiàn,意思是形容光亮润泽。
16、周作人也毫不怀疑鲁迅是写了一个疯子,并且根据自己的所闻所见追寻出狂人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叙述了鲁迅照料一个患“迫害狂”的表兄弟的情形,为研究《狂人日记》提供了极可贵的材料。即便这样,他也同样不把注意力集中于狂人形象本身,以为“这里迫害狂的名字原不过是作为一个楔子罢了。”并且把《狂人日记》直看作“是打倒礼教的一篇宣传文字,文艺与学术问题都是次要的事”。
17、B.彰显 荧光 筋疲力尽 杳无消息
18、B.殚精竭虑 抑扬顿挫 神秘莫测 鹤立鸡群
19、殚精竭虑(dānjīngjié lǜ):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20、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卷(26)
21、期末复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22、鲁迅通过这个精神病患者的形象如此有力地、精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念,致使许寿裳在没有任何佐证的情况下,从白纸黑字中就认出了自己的老朋友。这种经验本身,使许寿裳在论述《狂人日记》的价值的时候,并不感到有必要在虚构的主人公身上多劳神。
23、C.辍 震 滞 湎 D.缀 震 挚 湎
24、A.滞留 脸颊 锐不可挡 诚惶诚恐
25、C.和颜悦色 入木三分 鹤立鸡群 筋疲力尽
26、下面各组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7、50年代时,按照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普遍的、但未必是恰当的理解,作者的先进思想,理当由正面的人物形象来体现。将这一法则运用于《狂人日记》,新理论与旧作品之间显然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如果坚持对新理论的信仰,就必须视主人公为清醒者。于是,狂人被否认为发狂,一个迫害狂患者终于被推举为“现代中国文学里第一个英勇战士——英雄的形象”。
28、B.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