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黑格尔哲学到底多厉害【文案64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4 17:1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黑格尔哲学到底多厉害

1、我现在来说一说,我凭什么能反驳,凭什么标准。我的标准就是四个字:举证责任。作为一个真理的探索者,你要说一个命题,那必须有证据证明它是对的。如果没有证据,那你必须依赖于每个人都承认的自明公理去支持它。比如若a=b,b=c,则a=c,人类存在,归纳法在概率上是有效的,这样的公理。我们的大部分常识都建立在公理和明显的证据之上。因此,哲学家必须对自己的理论负责,它符合我们的日常观察,它有证据的支持,我们才能承认。否则,漏洞百出,反例甚多的理论,就是错的,就该被抛弃。这是我的立场,也是所有科学家以及正常人会持有的立场。

2、当前,人类正处于疫情危局所催化的高度不确定的历史关头,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隐喻似又重现。本文作者借用黑格尔的辩证法即“正反合”形式,先讨论作为“正题”的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后讨论与之构成“反题”的巴塔耶的普遍历史观,再把当下中美关系作为“合题”来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剖析人类历史轮回的规律。

3、据了解,北大保安部每天会定期组织集体学习,一起背单词,分享读书心得,考学深造。北大工会组织开办的平民学校,每年都会为保安留出20个听课名额。

4、马克思是以此的方式,完成了超越黑格尔的目标。

5、(陈家琪•“三十年间有与无”)2008:只说小事

6、黑格尔如此地受到学生们的爱戴,倒也令人费解,一是因为他的学说深奥抽象,并不易懂,二是因为黑格尔本人不会演说,口才平平。尽管如此,他的讲话确实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其原因就在于黑格尔的哲学本身,在于黑格尔对哲学的献身精神。

7、 改变家庭环境好的时间是十年前,或者现在

8、退休后的日子就是有计划看电影和胡乱看书,也随意想些问题,大概就是所谓的“意识流”吧,反正不会限制在某个专门的题目上。静下来仔细想想,脑子里出现多的一位哲学家竟还是黑格尔。

9、1816年8月,黑格尔收到海德堡大学的聘书,紧接着又收到埃尔兰根大学、柏林大学的聘书。他先在海德堡任教一段时间,后来到了柏林大学。



10、事实上,他的一生都是在冷静的哲学思考中度过的。他要探讨的,是包围着我们的现实存在在其深层是什么样子,而以思考与行动的方式生活在这种现实之中的人又是怎么回事。这是所有伟大的哲学家给自己提出的问题。理解黑格尔时也必须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不落窠臼,避免将黑格尔简单化、庸俗化,避免将他的思想功绩归纳为好像易学的辩证法,看成是正题—反题—合题的简单重复。只有从这出发,我们才能将他的思辨理解为活生生的哲学思辨,它源自于现实存在之中的具体问题,进而才发展成为系统的学说,成为西方思想史上后一套伟大的形而上学理论。

11、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12、好友朱正琳突然走了,让人回不过神来。数月前一聚竟成永别。和老朱几十年的朋友,从他处获益匪浅。从心底,我是有点害怕他的。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伏尔泰,面相个性都相似,小眼睛闪着睿智的光,薄薄的嘴吐出的话语刻薄尖刻,让你无从遁形。几十年来,好像每到我的重大决策,总会和他不期然而遇,然后听到他的意见。所以不夸张的说,今天我的生活有太多他的影响。走的人走了,活着的人继续,他还在他的朋友之中。老朱,走好!(伍祥贵)

13、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的特点,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14、也许,每个家庭的条件各不相同,但我们都需要竭尽全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去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

15、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认为:“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观念”的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观念”的好国家制度,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16、你这问题是西方哲学的巅峰,说实话就让人拿不准到底是谁了。海德格尔应该直接排除,就凭着种族主义这个污点,大家应该不会给他这个殊荣。好像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和被誉为古希腊三贤之后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也称得上。后的罗素虽然可能是很多人学习哲学的敲门砖,但还像离巅峰这个称号还差一点。

17、黑格尔于1801年1月来到耶拿,直到1807年3月才离开,这六年时间是黑格尔一生中富有意义、艰难辛苦的岁月,同时也是黑格尔崭露头角的时期。黑格尔在起程前写给谢林的信中说:“我不能满足于从人类低级需要的科学教育开始,我必须攀登科学的高峰。我必须把青年时代的理想转变为反思的形式,也就是化为一个体系。现在我问自己,我在什么时候才能着手这一工作,将怎样求得对人类生活的干预。”这一年,黑格尔已经整整30岁了,和以往的天才哲学家相比,黑格尔算是大器晚成了。

18、黑格尔教义的另一个厉害之处,就是他有无穷多的借口否认自己的错误。因为,每当你批评他,就有教徒会跳出来说“你根本没看懂黑格尔,对没看懂的东西,你怎么能评论呢?可笑。”为什么黑格尔有这么巨大的优势?我已经说过了,因为他每一句话都是错的,所以思维正常的人根本不可能看下去。但如果他真的看下去,他又要把每一句话都反驳一遍,要写出好几个地球的周长一样长的反驳长文——但这种文字,没有任何人写得出来。我反驳了他两句话,就花去了1000字,鉴于一般人多活120岁,我断言人类历史上绝不会有人能够完整地读懂并反驳黑格尔。

19、今天的中美之争会有怎样的结局?黑格尔所论的悲剧“和解”或已点破:悲剧的各方都代表某种真理性,但都是片面真理,各方因各持己见,势必发生冲突,而在冲突中终于认识到各自的“合理性”,后达成“和解”。这种“和解”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损失,但各方并不认为自己会损失,或并不把自己的损失当回事,也许,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而身处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人们,可能并不确定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将通往何处。

20、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21、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22、的确,目前看来超越黑格尔的,也只有马克思了。

23、也是在昨天,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刚刚开过一个教师荣休暨新教师入职的典礼活动。我也就算正式结束了自己38年大学讲坛上的劳动,开始了退休后的“业余”生活。放不下的,还就是闪现着的回忆和时时萦绕在心头的黑格尔哲学。

24、读到这里,读者已经辛苦了吧?你看,要反驳黑格尔的著作,实在是太难了。因为它每一句话都是错的,要不就是废话,你如果要系统地反驳他,你可能要写几十亿字,绕地球很多圈,才能写完。没有第二个哲学家,不,没有一个有基本良知的人会写出这种每一句话都错的作品来。为了不要掉入黑格尔的圈套,我就不一个个反驳(3)(4)(5)了。任何有教养而认真的人都能反驳。

25、因为,马克思在讲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后,毅然决然地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自己——退出了哲学界。

26、黑格尔的学生遵照黑格尔生前的遗嘱,将他安葬在柏林市中心的墓地,他的近旁安息着费希特和布莱希特。

27、黑格尔在纽伦堡的八年,是他一生辉煌的时期。首先,他写成并出版了《大逻辑》。这是一本在欧洲哲学史上可以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相提并论的巨著。其次,他还讲授了包括逻辑学和古希语在内的多种课程。这多种门类的学科给他阐发自己的哲学体系提供了条件。特别是,正如黑格尔自己所指出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的讲授能力大大提高了,成了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28、1983年的春天,就是在张世英、杨祖陶这两位同为西南联大同学(张世英1948年毕业,杨祖陶1950年毕业,当时都已回到北京大学)的教诲下,我慢慢进入了黑格尔的哲学。尽管在当时“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的浪潮中,我还是在坚持着康德立场,主要原因其实都是外在的:第黑格尔哲学太体系化,我们在观念上都有一种想走出体系的冲动,背后的尚处于无意识中的欲望就是从“集体主义”走向“个人主义”;第康德讲启蒙,讲人的主体性,讲道德自律,这也是我们那时候的理论要求;第黑格尔的辩证法,无形中已经成了一种诡辩,什么都有道理,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反正由着人们去说,到后已经失去了善恶、对错、好坏的界限;第主观唯心主义无论如何强调的还是对人的重视,而我们这些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实在觉得我们太不把人当一回事了,不要说人的自由与尊严,就是生命,也强调的是“牺牲光荣”,比如欧阳海、刘文学等等。黑格尔是马克思的老师(我们其实并不太懂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的关系),我们当时想了解的还是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学说,所以附带地也就把黑格尔放在了一边。但后来,自己又慢慢回到了黑格尔,这一思想的经历说起来也是话长。里面既有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也有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解。哈贝马斯在好几个地方反复强调,“黑格尔不是第一位现代性哲学家,但他是第一位意识到现代性问题的哲学家。”(《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第51页,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他还说,“我觉得,我们的处境和黑格尔的第一代弟子并没有本质差别。当时哲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从那时起,我们在后形而上学思想面前已经别无选择。”(《后形而上学思想》,第28页,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无论怎样,面对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和后形而上学思想,我们还不得不再三再四地重新审读黑格尔的著作,并在自身的语境下重新经历一次从质的判断到反思的判断、必然的判断,再到概念的判断的过程,其中也就包括着“现代性”以及市场经济、所有权、人权、主权、民族、民粹、公民、基因工程、网络世界、伦理生活、种族歧视和自我认同等等概念。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下这24个字是很肤浅的,重要的是概念的自我敞开,是判断和推论。但我们的教育,却是从一开始就让这些抽象概念在你的脑海中生根,从不想到如何使概念达到具体化、个体化的“合题”。

29、人的精神范围内所发生的一切,人的精神所创造的一切,在其本质上,都是上帝的自我认识。这种自我认识表现在个人的存在之中,同样表现在历史之中,以法律、国家、科学、艺术、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其高形式则是哲学。如果通过哲学思辨,人终将整个现实理解为上帝精神的表现,这就意味着:上帝结束了自己的世界化的冒险经历,结束了自我分裂的状态,重新回归到了自身。

30、由于有了经济后盾,黑格尔打算离开法兰克福这个“伤心之地”,辞去家庭教师的工作,到一所大学里当老师,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创造条件。黑格尔考虑走上大学讲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学术上的原因。在这个时期,黑格尔在学术上已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写了一些书稿,未来的哲学体系已在酝酿之中。他的好友谢林说:“到耶拿来吧,这是一个有好书好啤酒的地方。”

31、作家冰心说:一个美好的家庭,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无论何时何地,想要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前提是我们首先应学会建立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爱,这是滋养孩子成长的“沃土”。

32、很多时候,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身的。“北大保安”群体逆袭的背后,离不开好的学习氛围的熏陶。

33、黑格尔失败了,但他给自己提出的任务依然存在。寻找能够对世界做出统一解释的点,仍然是哲学的根本兴趣所在。黑格尔在这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了所有哲学家的楷模。从事哲学思辨的人,必须不断试图揭示和思考神明的秘密。黑格尔试图以认识的方式解开这个谜。他的辉煌试验失败了,剩下的只有绝望。但是,伟大的诗人歌德却恰恰把这种绝望视为人的神圣义务:“让我们平静地崇拜那些无法捉摸的事情吧!”

34、然而,我们也众所周知,马克思终也没有完成一部真正的——哲学作品。

35、哲学家的思考是一件紧张的、急迫的、严肃的工作。罗素在写作《数学原理》时,每天大约写作10到12个钟点,每年写8个月,整整三年时间,他埋首在手稿中,这些手稿越写越多。这种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使他想自杀。哲学史上有很多大家疯狂、自杀,大概与用脑过度有关。

36、海涅就把康德同法国大革命时雅各宾派的领袖罗伯斯庇尔相比,把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同罗伯斯庇尔砍掉路易十六脑袋的大刀相比,因为康德这本书砍掉了罗伯斯庇尔仍然承认的自然神论的头颅。哲学家的武器不是利剑,而是思想和语言。

37、虽然父亲的离去让他无比悲伤,但他也分得了父亲的遗产,可以像隐士一样隐居起来过他想要的生活了。

38、人们惯以历史上经验的教训,特别介绍给各君主,各政治家,各民族国家,但是经验和历史所昭示我们的,却是各民族和各政府没有从历史方面学到什么,也没有依据历史上演绎出来的法则行事。每个时代都有它特殊的环境,都具有一种个别的情况,使它的举动行事,不得不全由自己来考虑,自己来决定。当重大事变纷乘交迫的时候,一般的笼统的法则,毫无裨益。回忆过去的同样情形,也是徒劳无功。一个灰色的回忆不能抗衡“现在”的生动和自由。(《历史哲学》第6页)

39、德国古典哲学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产生的。当时西欧正经历着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德国也面临着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但由于德国经济的落后和政治的不统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极为软弱,它虽然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却缺乏勇气和力量去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统治,倾向于自上而下的改良。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变化,但也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的理论往往具有抽象的、思辨的形式。

40、在德国,文官不是贵族,是依附于他人的平民,官僚政治的压迫使得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和热情都消失殆尽。黑格尔的父亲是税务局的书记官,只是一个普通的为现金收入而辛勤工作的人,但由于家资丰厚,和统治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连续几代人都在政府中供职,所以,过着高于平民的生活。黑格尔的父辈们因此以绅士自居。

41、陈家琪|将事件揉进思想——我读托克维尔的《回忆录:1848年革命》

42、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19世纪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辩证法大师、知识渊博的学者。黑格尔属于大器晚成,他用15年时间攀登哲学的高峰,随后他的哲学便超过了谢林哲学。他一生著作等身,在知识领域中,可以说是一个巍然屹立的巨人。

43、写作这篇小文之际还发现,这首由正琳作词,刘索拉作曲与著名歌唱家程琳演唱的歌曲曾经风靡一时,侯德健监制作曲指挥摄影《程琳新歌一九八七》中也纳入了正琳作词的这首歌。遗憾的是,百度百科等一些网络居然把词曲作者都归功于程琳,实在不公!强烈要求有关网站予以更正。(此是后话)

44、朱正琳的这篇游记,传承了他的一贯风格,从另外一个角度,而且是独特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令人耳目一新,得到众多点赞好评与转载,为该专栏奠定了基础,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正琳并传播他的观点,我曾两次请他转发该文,都被婉言拒绝。一次他说,“我很少在朋友圈发东西,自己的文章尤其不愿发”;另一次他说“我就不发了。老兄莫再相劝。”在翻看他的朋友圈,发现他发的几乎全是一些海外旅行的照片后,我就不再劝他了。但他对文章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为人低调谦逊的作风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5、黑格尔的伟大,的确激起了众多的“嫉妒心”。

46、这一切说明,世界并不是单纯的上帝的自我表现。世界上存在相反、反上帝、混乱的力量。如果真要像黑格尔那样,非要从上帝出发解释世界,我们就必须承认:上帝是在斗争与矛盾之中成为世界的,它有时也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但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上帝只是部分地回归到了自我,其余的则消亡了。

47、后世是怎样评价黑格尔的呢?应当承认,有段时间,人们几乎完全遗忘了他。但接着发生的,却和叔本华的预见完全相反。他的学说的意义越来越大,在近代,只有康德的理论才能与他的哲学匹敌。研究黑格尔的专著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全世界都在召开大大小小的黑格尔讨论会。黑格尔的追随者更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即便那些不愿承认他的学说的人,只要他们还想严肃地研究哲学,就必须老老实实地读读他的著作。更有甚者,通过他的学生马克思,黑格尔甚至间接地影响了这个时代所发生的具体的历史变化。他的思想和其他学说一起,发挥了改天换地的作用。

48、1980年3月24号,张世英来到了武汉,在当时的武汉师范学院(现在的湖北大学)专讲黑格尔的《逻辑学》。当时我是武汉大学的外国哲学史硕士研究生,正在听杨祖陶老师讲“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也就是如何从逻辑上梳理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哲学发展。两相配合,相得益彰;但时间上会有一些冲突。杨老师说,你们还是去听张先生的课吧。于是我与陈宣良,每天早上一起来,就各骑一辆单车,从武汉大学前往武汉师院,赶上课时要到教室,而且坐第一排。这样的时间持续了近两个月。后一堂课是5月9号上的,基本上讲完了《逻辑学》这本书。我们一次也未缺席。我做了整整一个笔记本的记录,几乎把张先生的每句话都想记下来。其间张先生还来武大专门讲过黑格尔是如何理解“多样性统一”的,我们自然也在场。别的就不多说了,当时兴奋的还是黑格尔关于判断的学说。形式逻辑是把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但认识论讲的是对概念的内容的认识:一个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难道不是自己一直为关心的问题吗?于是,按黑格尔的说法,概念就要自我分化,通过分化把自己的内容呈现出来。判断就是对“分化”了的内容的认识。首先是概念自身的自我分化,要让我们能理解这一点很难;而黑格尔说,逻辑学就讲的是概念自身的运动法则。概念自身能运动吗?我们后来知道了这叫唯心主义,而且是客观唯心主义。但在当时,我和宣良,骑在车上就一路上争论得不停。概念仅仅是人使用的工具,还是事物的本质?“玫瑰花是红的”,“红”就是玫瑰花呈现给我们的一个粗浅的内容。香的、软的,也一样,都是感性意义上的呈现。这能不能理解为是玫瑰花主动“呈现”给我们,让我们认识的?逻辑上讲,如果玫瑰花不主动呈现,我们就无法看到(闻到,摸到),但玫瑰花是死的,没有精神,它怎么能“主动呈现”呢?但如果我们认定万事万物都有精神,都是精神向我们的呈现,行不行呢?于是又想到上帝,想到基督教。玫瑰花是红的(质的判断)、玫瑰花能治病(反思的判断)、玫瑰花是植物(必然的判断),后到达“玫瑰花是美的,象征爱情”(概念的判断),说明人类的认识从“红”(眼睛看到)达到对“美”、“爱情”的概念理解,不正是一个人(人类)认识的进化过程吗?“过程”与“进化”、“进步”、“目的”(目标)有关吗?当时杨祖陶老师也正在讲“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这里的“进程”也无疑含有进步的意味。于是,正是黑格尔给了我们一个“历史”的观念,而且把这个观念与进步、目的、目标、终点联系在一起。对“历史”这一概念,维科、赫尔德、施莱尔马赫等人都提到过,但真正使历史成为一门有系统的学说的,还是黑格尔。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绪论》中,专门有一节就讲“历史是精神的发展,或者它的理想的实现”,“‘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是一个合理的过程。”(王造时译本,第9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而且正是黑格尔的历史观,让我们对人类的未来更多了几分信心与乐观。所谓“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没有黑格尔,我们说不出这样的话。

49、46岁时,黑格尔终于成了教授。先在海德堡,后来又到了柏林。在柏林,他当然需要一段时间适应适应。他觉得柏林太大太远,这一点很烦人。另外他认为,这座城市“活见鬼有这么多专门出售烈性酒的店铺”,也不怎么讨人喜欢。生活品太贵,房租太高。但不久他便觉得住柏林还是很舒适的。特别是一次旅途中他到波恩看了看,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城市。相比之下,更觉得柏林好。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黑格尔写道:“波恩城起伏不平,坑坑洼洼,街道很窄。只是四周风景幽美,眼界开阔。植物园很漂亮。但我更喜欢柏林。”黑格尔的第一位传记作者曾写道黑格尔喜欢社交。这也许是他偏爱柏林的原因之一:“黑格尔特别喜欢和柏林的女流们来往。女士们也很快变得特别崇拜这位善良、诙谐而幽默的大教授。”

50、黑格尔认为,他所处时代的特征是,“已经从生活的现象中消失了”,“人们感觉到了,上帝已经死亡”。但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哲学应该成为“的科学”。因此他说:恰恰在这个时候,关键的问题是,应该使“”重新获得自己应有的权力和地位。

51、今年2月,在贵阳河滨公园与朱正琳伉俪和其他朋友再次小聚,得知他们将到匹兹堡与儿子一家小住一段时间,大家因此相约待我回到纽约后看看能否在美国相会。谁知这位知名学者与资深书评人,突因疾病10月21日在美国谢世,这次见面竟然成了与正琳的诀别,这位睿智的仁兄走的这么早,悲伤不已,不胜唏嘘!

52、这次关于哲学史的讨论会,所争论的问题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在今天看来已经有些幼稚、基本属于常识性的问题:如何评价唯心主义?或者说,如何理解日丹诺夫关于哲学史的定义?用我们陈修斋老师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唯心主义里面是不是也有好的东西?”。如果“有”,如何继承?于是就有了冯友兰先生的“抽象继承法”,有了如何定义唯心主义,什么叫“的对立”和“界限分明”?中西哲学的差别到底是什么?唯心主义与唯心主义者又是什么关系?用马克思主义衡量和要求中国古代哲学家是不是不切实际?说到底,还是“好”、“坏”二字:就与我们看电影、看小说先要区分“好人”、“坏人”一样,哲学上一旦被划为了“唯心主义”,那就是“坏”,反之则为“好”。侯外庐说:“近来有一种风气,好像我们祖先中唯物主义越多我们也就越光彩,因此他们便尽量夸大历史上唯物主义者的思想,甚至把唯心主义者也说成是唯物主义者,这样一来我国历史上从孔子到孙中山就都是唯物主义者了。”(该书第43页)我觉得当时“大胆”的就是贺麟与冯友兰。冯先生还稍稍曲折一点,讲“抽象继承”,贺先生则直接说,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是继承这句抽象的话,就是这句话的本质、精神实质;除了精神实质,特殊的东西也可以继承,例如朱熹、王阳明都善于书法,他们的墨迹、手稿就应该好好保存并承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黑格尔的态度就是这样,否定也是扬弃和吸收。贺先生说,我1953年说,唯心主义有好、有坏,好的唯心主义都曾起过进步作用;我1955年又说,唯心主义中有好东西,不能一概抹煞。许多人听到这样的话都吓一大跳,而且愤慨地提出批评。贺先生说,我认为唯心主义有好东西,不仅仅指的是唯心主义中有唯物主义因素或辩证法,如黑格尔,而是指唯心主义本身就有好的东西,如朱熹把周敦颐的“太极”改造为有动有静的“理”,“这是一绝大的贡献,可以与黑格尔比美。”(以上所引,均见贺麟的《关于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的评价问题》,该书第203—205页)陈修斋老师接着贺先生说,我们不能把唯心、唯物等同于错误、正确;“如果以为唯心论完全只有消极的意义,,那么思想史上如果不出现唯心主义是否就更好呢?”(该书第207页)张世英先生当时并不同意贺麟、陈修斋的看法。他在《略谈对唯心主义的评价问题》中说,如果说“唯心主义有好东西”,那也是因为第唯心主义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从唯心主义那里汲取了教训;第唯心主义中的好(合理)东西,是与唯心主义本身相矛盾的,比如莱布尼茨的“单子”,康德可以理解为“物自体”,黑格尔则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之前,唯心主义夸大了真理的某些片面,而这些片面是当时的唯物主义还根本没有看到的。所以唯心主义有“好东西”,但我们仍不能说唯心主义这一原则本身是好的,合理的。然后陈修斋老师又反驳他,说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未必就一定与他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体系相矛盾,比如中世纪的唯名论者,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唯心论),但万事万物是实在的而“共相”则是不实在的(唯物论),这二者一定是自相矛盾的吗?说唯心主义在历史上可以起进步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唯心主义本身是错误的;“正确与错误是相对的,也有同一性,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是我的全部意见的主要论点。”(该书第227页)

53、三人商讨统一看法之后,立即动手开始策划执行。我们围绕该公司的创刊思想,从刊物的封面设计、到内容的选择到版面设置等,大约两周内就交出的样本,主要操刀者就是正琳,样刊真的就是他手操剪刀加浆糊做成,这次合作亲眼见证了正琳高超的编辑水平。正琳编辑功夫之深,从丁邢在怀念朱正琳的文章中可见一斑,因投稿《东方》结识朱正琳的他至今仍然认为,朱正琳和该杂志另外一位编辑都是中国优秀的编辑家。

54、如果上帝即精神,世界只是上帝表现自我的方式,那就必然得出下列结论:世界终也是一种精神实体。事实上,黑格尔也确实得出了这个大胆的结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不只是人以及人的精神所创造的,而且包括了事物、山脉、动物、植物,简言之,整个自然在其本源上无非都是精神。只是由于我们看待事物的出发点是有限的、片面的,所以我们才以为事物具有物质性。但谁要是正确地理解世界,谁要是以哲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也就是说,谁要是准确观察了世界,他就必然地把世界看成是可见的精神,“因为只有精神才是真实的”。

55、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日子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死亡问题一直伴随着黑格尔的一生,在他的哲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56、30年后,为何一个是法官,一个却沦为阶下囚?是什么让他们的人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57、黑格尔认为,这种不断的皇朝更迭,其实在本质上并不是历史在进步,不具备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特征,只不过是时间上的流动罢了,这种野蛮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并不足以称之为历史发展。

58、黑格尔(Hegel),一个平庸、无知、愚蠢、令人讨厌恶心的江湖骗子,大胆妄为、放肆无耻到了登峰造极、空前绝后的地步。但他编造的一大堆胡言乱语,却被那些廉价的弟子们捧为万古不朽的至言,被笨蛋们当作真理科学。黑格尔败坏了整整一代学人。

59、他先进入拉丁文学校,而后又进入图宾根神学院。但是,对于神学的学习,他表现得很平庸,却对人间的变迁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在黑格尔的学生时代,发生了很多事情。法国宣布了“理性的统治”,全欧洲的每个自由主义者都闻到了革命的气息,他们为自由、平等、博爱而热烈欢呼。

60、因此,黑格尔也可以把这种“无限的宇宙生命”称作“神”或“上帝”。“万物生活在上帝之中”,“上帝”是“无限的生命”。这样,黑格尔的思想便成了披上哲学外衣的思辨神学。哲学的对象不是别的,只是“时代和解释上帝”。“将上帝地放在哲学的顶峰”是哲学的根本任务。

61、列宁将黑格尔这一思想加以辩证唯物主义改造,得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认为实践比之认识更为基础,它是整体,认识是它的一个方面,是受其支配的,是为了满足实践的需要产生出来的理论的认识,具有普遍性,实践也具有普遍性。

62、但是,黑格尔这个大胆宏伟的试验终还是要失败的。首先是我们所看到的冷酷无情的事实难以证实他的学说。不可否认,现实中也有高大的世界伟人,也有的有机体,也有合乎道义的国家制度,也有成功的艺术品,真正的宗教,伟大的哲学。黑格尔可以把它们看成上帝的表现。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沙漠浩瀚无垠,上述这些不过是些微乎其微的绿洲。无意义、并不完全的现象在自然界几乎到处可见,还有无数没有成功的实验、白白浪费了的生命、无穷无尽的重复。人的感觉中也有混乱的成分。这些事实很难解释为上帝的自我表现。人类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无关紧要的偶然事件,它们也是无论如何不能被看成“精神”迈向的脚步。

63、如果以一句话来概括哲学家显著的特征,也许是:“哲学家是善于思考的人。”孟子说“心之官则思”,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不喜欢思考的人成不了大哲学家。

上一篇:奥黛丽赫本和纪梵希图片【文案26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