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业传
1、杨六郎应为杨大郎,杨宗保应为杨文广
2、任职第二年,杨业即破辽兵于雁门(山西)。
3、杨业在历史上第一次亮相是在开宝元年。这一年,北汉睿宗刘钧去世,其子刘继恩即位。刘继恩为人刻薄寡恩,滥杀功臣,即位不足两月就被部下杀死。刘钧的另一个儿子刘继元即位。听闻这个消息,宋太祖大喜,调集大军攻打北汉。北汉新君大为惊恐,一方面派出轻骑向契丹求援,一方面派遣将领率领北汉精锐到边境抵御。这个领命出征的北汉将领就是杨业。
4、5滕中正(908-991),字普光,青州北海人,雍熙元年(984)为御史中丞,《宋史》卷276有传。
5、“杨家将”既然半真半假,错综复杂,那么“杨门女将”呢?遗憾的是,在小说和连续剧里轰轰烈烈的“杨门女将”,史书中却一点儿影子也没有。
6、《宋史》上说杨业是并州太原人。杨业于后周初年,应北汉皇帝刘崇之召,赴太原任职。他在北汉供职二十九年,长期居住太原,所以《宋史》上说他是并州太原人。实际上,杨业无论祖籍,还是他自己的出生地,都是保德,说他是并州太原人就不太合理。
7、主帅潘美与监军王?昶攘钛钜党稣剑?钜底灾?坏校?弈沃?氯跃晒戮?φ剑?毡幌萦诔录夜瓤冢ㄉ轿魉废啬希??厣吮环?,绝食而亡,年约六十。杨业的事迹当时即被人传述,后逐渐演为“杨家将”故事。
8、因为当时的战争已经停止了,所以虽然杨文广有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但是碍于政治局面,他被各种客观的实际环境给限制了,所以一生都没有什么大的战功。杨文广虽然是杨家的后代,也是军中的将领,但是大多都是仰仗了杨家的威名,他本人的名气根本就比不上父亲和爷爷,在杨文广之后,史书上面关于杨家将的记载也没有了。
9、所以,还是那句话,想要了解真正的历史,就要去翻阅古籍,查阅资料,去看正史。切勿单凭影视作品,或者民间传说,就轻易下判断,因为,那样会闹出很多笑话。
10、荆嗣随李继勋,兵临汾河畔,杨业封锁了通汾河桥的要路。荆嗣转战渝桥,杀业所部兵千计,射中业的从骑。杨业退兵城内。荆嗣焚烧了南门(宋史荆罕儒传)。
11、回忆生前温暖 感觉好孤单
12、图文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91—96页
13、在历史上杨业是真实存在,金刀令公杨业也确实有8个儿子。在小说和电视剧里面,杨业后是撞碑而死的,但是其实在历史上他是死于敌人手中。当时杨业率领军队跟辽国对抗,因为战术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接应,终在陈家谷被辽国给生擒,硬骨头的杨业没有选择屈服,后来因为绝食死掉了。杨业的众多儿子,历史上有记载的只有杨延昭以及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
14、杨业的父亲杨信原为麟州刺史,当时各种割据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杨家虽然也算是一方豪强,但势力相对较弱,只能于夹缝中求生存
15、宋朝虽然灭亡了,但是杨家将的故事并没有因此消失,在大宋灭亡之后,为了能够逃避敌人的追捕杨家的人分成了几部分,往不同的方向逃命。
16、回头,我们再分析一下雁门关外潘、杨的战迹:
17、从此刘继业就叫成杨业了。太平兴国四年八月.宋太宗以杨业为郑州防御使。
18、杨家将故事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那么,杨家将故事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其中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19、绝密军事会议如何会惊现于世
20、其实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是只有老大一人战死沙场,其他六个都活得好好的。0杨家将有名的原因杨家将之所以被世人传颂至今,有一部分是因为杨业的战功累累,英勇善战,不仅得到皇帝的赏识还在百姓中负有盛名。所以,当时的百姓都知道杨家将的威猛,更是有人写下了《杨业传》。
1、在戏曲舞台上,“金沙滩”一战,杨氏兄弟死伤殆尽,令公碰碑、七郎被害,五郎出家,四郎、八郎失踪。仅剩的六郎依然为国征战。六郎死后,他的子孙――杨宗保和杨文广,仍在保家卫国。
2、9郑韬光(861-940),字龙府,洛京清河人,官至尚书左丞,《旧五代史》卷92有传。
3、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事实,往往都不是历史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比如:关于杨氏家族各位女性的描写和刻画,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罢了。
4、现杨家村将迥溪杨氏宗谱五卷完整无缺地保存着。
5、4“季”当为“几”之误。
6、杨的大名传遍了整个北疆,传遍了整个天下。
7、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继续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辽国南下进犯。当时杨延昭正在遂城,由于遂城小,又没有作好防守的准备,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城中人心惶惶。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授予武器,配合宋军,全力固守。当时正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光滑难登,辽军的猛烈攻势无法继续,只好撤退,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杨延昭出奇计保全了遂城,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因功被授予莫州刺史。
8、根据史料可知,七子分别是:延朗、延玉、延浦、延训、延瑰、延贵、延彬。有事迹可考的只有延玉和延昭。至于排名次序,史料中没有记载。
9、西岳史著||崔建华《天下之中:秦汉三河区域研究》
10、杨家后人建祠堂到了如今我们可以查到的是在四川梓潼有杨家的后人,这个地方刚好地处军事重镇雁门关,杨家的后人会来到这里生活,可能就是因为曾经这里是杨家浴血奋战的地方,有不少的杨家英魂都在此长眠。根据专家的考察,在雁门关下有杨氏祠堂,而且这个祠堂距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11、幽、蓟阻兵,镇、定、瀛、鄚重輓运之务,出为河北转运使(994),改职方员外郎,面赐金紫。秩满归阙,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充江南转运使(至道二年正月,996)。南郊覃恩,加骑都尉。
12、说到杨家将,当然得从杨业说起。在历史演义小说《杨家将》中,杨业英勇杀敌,屡立功勋,遭到奸臣潘仁美陷害,后孤军战死,悲壮一生,让人叹息是。而在正史中,杨业一家的英雄事迹,虽然故事性没有演义那么强,但也曲折绵延,波澜起伏,有看点,也有亮点。
13、大宋故谏议大夫赠礼部侍李公(若拙)墓志铭并序
14、杨延昭(958—1014),本名杨延朗,后因避赵玄朗讳,改名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北宋抗辽大将杨业长子(一说为次子,为杨延玉之大弟),生于五代后周显德五年,卒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原籍麟州(今陕西神木)新秦人,北宋前期将领。自幼随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时年二十九岁,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
15、《宋史·杨业传》中只收录杨业及其子延昭等7人,和其孙文广一人,并无一个字提及女眷。假若杨门女将确曾有过的话,那么,专收“义妇节妇”之事迹的《烈女传》也会记述。但人们细心地查找了《宋史·烈女传》,该传共收近40名“奇女”,她们没有一个人源于杨门。“杨门女将”实属空穴来风,这一客观事实告知人们,干万莫把文学当成历史。
16、公讳若拙(944—1001),字藏用。有唐郇王祎八代孙。大王父讳定,夏州观察使。王父讳珫,宗正少卿。皇考讳[光赞,贝冀]等州观察推官,赠左谏议大夫。皇妣彭城刘氏,赠本县太君。洪源巨派,姓族居高。国史家牒,勋德尤盛。子孙振振,□□□冕,或主祀在镐,或因官入洛,久为唐两京人也。公即大谏长嗣也。
17、因此,在真实的历史中,杨家子嗣不仅没有流落番邦,更没有被奸臣害死的事情。
18、元丰六年(1083)前,曾巩(1019-1083)写入《隆平集》卷17中。其中说到“杨邺,一作继邺”,说明他在史馆工作时见到过李若拙的《杨继业传》。“业”写成“邺”,可能是后人传抄中产生的错误。
19、就在宋军三路大军都向西路汇聚的时候,杨业又带着几百近卫部队转向攻打宋营东城营寨,想来一个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之计。不巧,杨业遭遇宋军东路军主帅党进。党进在宋初的名气极大,毫不逊色于杨业。两员虎将狭路相逢,大战几个回合。眼看突击无功,杨业调转马头回撤。虽然身边只有几个亲兵跟随,党进依然跃马追击。杨业狼狈躲入城壕,北汉军队上前拦阻党进。党进来势汹汹,城楼上观战的北汉皇帝刘继元吓得不敢开城门。刘继元让人垂下一根绳子。士兵用绳子把杨业提上城墙。(刘继业复以突骑数百犯东寨,党进挺身逐继业,麾下数人随之,继业走匿壕中,北汉兵出援之,继业缘缒入城,获免。)
20、西岳史学||杨瑾:隋代墓葬出土胡人类型与文化渊源初探
1、当时的北汉岌岌可危,在外,北宋大兵压境,太原城外包围匆匆;在内,以宰相郭无为为首的官员肆意散布北汉必败的亡国论调。杨业和郭无为不同:郭无为是一个政客,想的是如何投机,谋取大的利益;杨业是一个军人,服从命令是第一职责。只要君王不投降,杨业必然死战到底。
2、“统和四年,宋将杨继业陷山西城邑”。
3、种种原因导致只有他在剩余几子中可以脱颖而出,在故事中成为回来的那个人。历史上甚至有为他立的传。而杨家里面也只有他与他的父亲有此殊荣。
4、《宋实录》潘武惠公美传(见宋名臣碑传琬琰集下编卷一)说:
5、杨业之死尚存在一些未揭开的谜团
6、浙江杨氏宗祠分内外祠堂两座。内祠堂位于村落中心,约建于明末清初,前后三进,包括砖雕门楼、前厅、中厅及后厅等,不设厢房。其中,中厅梁架制作较精良,山面缝砖雕梁架具有特色。外祠堂位于村口,建造时代稍晚于前者。前后三进,包括门厅、中厅、后厅及两侧厢房等。门厅前设三重檐木构门楼,具有江山一带特色。两翼带木构门廊各三间。门厅北向出戏台。其两侧厢房于平檐中出歇山屋顶,此法为江山清代建筑中独见,颇具文物价值。正厅三开间,进深十一檩,梁架有精美雕刻、彩绘等。除了木构建筑以外,宗祠外各有古井一。 杨氏宗祠,位于龙游县志棠乡杨家村,距龙游城30公里。
7、潘美对于杨业不以正眼看觑,平日既忌其能又夺其功的事实,前边已谈到许多。此次朔州之役,作战计划为何任凭王侁摆布,而不考虑杨业的建议?同杨业约好在陈家谷口布防,为什么制止不了王侁的自由行动?恼人的是:已经知道杨业在前方失利,身为统帅,不派兵应援,反而自己也擅自离开防地!以上这一系列的行动,除了他有意要陷杨业于绝境以外,再得不到任何合乎逻辑的解释。他这阴毒左计,杨业同他共事七年,察言观行,具有敏感。杨业所说“奸臣所嫉”、“奸臣所迫”,就是指着潘美。
8、如北汉在今河曲置雄勇镇,今宁化堡(在宁武县南)置固军。北宋灭北汉后、宋辽之间,一时呈现为紧张局面,北宋在晋西北的军事建制,有更多的增加。
9、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栾城集卷16)。
10、太平兴国纪号之后,六合为家,厥民富庶,先帝念吴越、荆楚、巴蜀、并汾之地,新奉职贡,梯航实劳,朝至夕到,填委京邸,乃置水陆发运司,专决留滞,事权禄位,吏局白直,亚三部一等,与计相抗行文牒,命公贰职,待器能也。
11、追根到底,潘美、王侁等敢于诬告、胁迫以至陷害杨业,则又有其客观原因。王夫之论宋太宗说:“忌大臣之持权,而颠倒在握;行不测之威福,以固天位”。所以“夙将如曹彬,而弭德超得行其离间;血战如杨业,而潘美等得谤以叛离”。这几句话揭穿了宋太宗惯于施用权术的阶级本质并探寻出潘美、王侁等敢于逼死杨业的根由了。
12、杨业与潘美(小说家笔下的“潘仁美”)并非有仇。陈家谷口逼杨业进军,后又将接应部队撤走的人是王而非潘美。按《宋史·王传》,王字秘权,开封浚仪人,其父王朴,曾任后周枢密使,因上筹边之策而名噪一时。
13、淳熙十二年,王称编《东都事略》,情况与《续资治通鉴长编》略同。
14、佘太君(934~1010年),又称折太君,名赛花,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yǐ)之女。宋代名将杨继业(杨业)之妻。这是中国古代杰出女性的代表,能文能武,是一位巾帼英雄,由于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后人愿意美化这个人物,就传说她的高寿,符合人们心中对英雄的赞扬。
15、应该看到,以上二书都是真宗在位时所写,颇有特殊意义。因为在真宗初即位的咸平二年(999),将已故的老丈人潘美正式列为太宗三位配享功臣之一[6]9这是臣子所能享受的高荣誉。而此时史官们仍将潘美害杨业的事公诸于众,可见宋代史官还是敢于秉笔直书的,而真宗尊重史官的直书,亦属难能可贵。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16、那位在小说家笔下坏透了顶的潘仁美(潘美)并没有那么坏,至少,他在陈家谷口并没有算计杨业,更没有像通俗小说或电视剧里所描写的那样,按兵不动,射杀杨七郎。
17、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8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18、雍熙三年,杨业收复应朔的战役中,延朗担任先锋。他在朔州城下,跟契丹展开激烈战斗。反复冲杀,不幸流矢中臂,他却愈挫愈勇,杀伤了契丹的人马。
19、《李若拙墓志》重要的价值就在于提供了有关杨家将的新史料,虽然仅105字,却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为便于分析,再次引录于下:
20、“上遇我厚,期捍边破贼以报,而反为奸巨所嫉,逼令赴死,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于异地!”乃不食三日而死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axxzhouaxxyyflongdd】四、杨业传
1、山是那座山,湾是那道湾,
2、《洪羊洞》里杨延昭的唱词:“老娘亲所生我兄弟七个”说的很清楚,佘太君一共生养了7个男孩。《李陵碑》里杨继业:“四八郎失番邦无有下梢”里说的杨八郎,叫杨延顺。八郎原名王英,是杨继业的老朋友王子明的儿子。王子明当年和杨继业、王怀、杜天之并称北汉“四大令公”。王子明临终前,把的儿子王英托付给了杨继业,改名杨延顺。这就才有了后来的“七郎八虎”,他们八个的名字很好记,按照“平定光辉,德昭嗣顺”排列。
3、13《宋史》卷242:“真宗章怀潘皇后,大名人,忠武军节度美第八女。真宗在韩邸,太宗为聘之,封莒国夫人。”《宋会要辑稿》后妃1之3:“真宗章怀皇后潘氏,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美之女。雍熙二年(984)闰九月归于襄(当作韩)邸。”
4、根据实录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三月、潘美出雁门,……逐北至寰州”,“潘美进围朔州”,“潘美转攻应州,;“夏四月辛丑(按系初三日),潘美克云州”。《东都事略》潘美传更直截了当地说:
5、太平兴国五年置岢岚军(今岢岚),六年置静乐军(今静乐县),七年改雄勇镇为火山军,改固军为宁化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淳化二年又置定羌军(以后改称保德军,在今保德县)。这些设施,分明是在对辽,有的还兼顾西夏。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杨家将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杨家将的火种没有熄灭,杨家将的精神没有熄灭。在杨家将曾经驻守过的天津地区,东北地区,雁门关地区,甚至湖南都有杨家的后人。值得一提的就是杨家将的后代,杨继业笫35代孙杨凤鸣,清末在黑龙江抗俄,杨家阵亡14人,朝庭追授光禄大夫一品建威将军,偿白银四万两。其子孙在吉林市有数十人,2004年长春的“新文化报“用整版刊登了杨凤鸣的事迹和照片。杨凤鸣的后人,有大校军官、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博士、局长。抗美援朝、对印反击战均有杨家将后人参加!
7、但今天晋西北各县,“杨六郎寨”却遗存着好几处。如:雁门关口北太山上有杨六郎寨(成化山西通志卷3)。崞县阳武峪有杨六郎寨(乾隆宁武府志志余)。朔县白草沟西南有六郎寨(雍正朔平府志卷3)。平鲁井坪西南十二连山顶有六郎寨(同上)。
8、“云里来雾里去”出自歌曲
9、淳熙十年(1183),李焘(1115-1184)编《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记杨业事迹来自《国史》,可证此时李若拙的《杨继业传》在世上已经绝迹。
10、但是,根据宋史中的资料显示,杨继业实际上只有七个儿子。其中,杨延玉跟着父亲一起征战沙场,并与其在陈家谷口的战斗中,一起殉国了。其他六个儿子,基本上都在各个地方担任一官半职。所以,他的七个儿子中,只有杨延玉跟着父亲战死沙场,其他儿子都是老归田园,得了善终。
11、“杨家将”是宋元以来在我国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中流传广、影响大的历史传奇故事。老令公杨业、佘太君、七郎八虎、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八姐、九妹,包括烧火丫头杨排风,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12、倘若说他在这次战役中有什么过失的话,那也仅是因为他误信了王之言而已。惟其如此,所以,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后处理参战人员时,仅把潘美降三级使用,而对负有主要责任的监军王则“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13、辽乾亨四年〔宋太平兴国七年)九月,景宗卒于焦山(在今山西左云〕,子隆绪即位,把国号又改为契丹。这时隆绪年才十二岁,由其母箫太后摄政。
14、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15、在读者的印象中,杨业一生作战的主要敌人是辽人,是外族,其实不然。杨业本是并州太原人,从他的父亲开始,就是北汉大将。北汉初建,认辽国为父,倚靠辽国的援助和太原坚城,对抗中原的后周、北宋王朝,保有山西狭小的一块领土。杨业三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有二十年,主要是和宋人作战。杨业能打。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杨业号称“金刀杨令公”。在历史上,杨业也号称杨。只是,杨业这个“”的称号,是屠戮宋人将士而获得的。
16、西岳史风||李裕民先生讲座纪要:历史文献的阅读与研究
17、西岳史学||牛敬飞:地方大族与王朝扩张:论汉隋间陇西辛氏之发展
18、尽管这种说法也只是后人的凭空推断。与此相反,也同样还有一些学者对此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都认为穆桂英其实只是个虚构的人物。根据宋人《隆平集》和一些相关的史料来看,杨延昭的儿子并非是杨宗保而是杨文广,小说中所说杨宗保"兵征西夏"、"平定西夏"等一系列的功绩事实上都是杨文广的一生作为。由于杨宗保是后人虚构出来的对于穆桂英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也就自然多出了一些怀疑。
19、[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
20、按服我们前边的推论,杨延昭不是排行第所以被称为“六郎”,有人说他“小字〔乳名)。“六郎”(晋乘搜略卷20)。我看这也是揣测之词。“六郎"原是契丹对他的尊称。《续长编》说延朗“在北边二十余年,敌惮之,目曰杨六郎”(卷82)。《东都事略》也说:“守边二十余年,虏人畏之,呼为六郎”。古代往往以天上的星宿比拟世间的正面人物。如狄仁杰在当时,被誉为“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宋人也称郭京为“北斗神兵”。契丹称宋为“南国”、“南朝”,因而他们赞美杨延昭为“南斗”。“南斗六星”在宋初已成为习惯语(太平御览卷6),这样久而久之,“六郎”变成“南斗”的歇后语,以后就直呼为“杨六郎”了。这和杨业被称为““,是同一意义。
【axxzhouaxxyyflongdd】五、杨业传文言文原文
1、说杨家是麟州新秦人,见于欧阳修的《杨琪墓志》,墓志中说“杨君琪,字宝臣,麟州新秦人也。”杨琪是杨信的重孙,杨业的侄孙。所以,后人根据这个墓志,就说杨家是麟州新秦人。还有,北宋曾巩著的《隆平集·杨业传》以及《资治通鉴》上也都说杨业是麟州人。那是因为杨信在后汉时担任过麟州刺史,当时全家迁居麟州。杨信后来死于麟州,由于长子杨业不在身边,麟州刺史一职就由次子杨崇训继承。杨琪是杨崇训的孙子。欧阳修称杨琪为麟州新秦人,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杨琪的曾祖父就已移居麟州了。当然如果论原籍,杨琪还应当说是保德人。
2、其他6子,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这7个孩子除杨延玉战死外,余皆善始善终。并无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
3、年十五(958),以父任补太庙斋郎。年十九(962),应拔萃,判入高等,除大名府户曹。时烈考在魏王幕府,就甘旨也。年二十二(965),举进士,故兵部侍郎、赠太师王公祜乾德中典诰掖垣,兼掌贡籍,词宗公望,卿大夫无出其右。四年(966)春,中第者公居其四。失巍峨者,抑少年也。王公独以雄文博学许之,曰:“垂名不后于我矣。”寻授密州防御推官。年二十七(970),应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太祖皇帝临轩亲试,条对圣目,日及申而奏成。太祖执卷曰:“儒者有如是之才者,三千字,写亦难了,况文理乎!”迁著作佐郎。公以遇英明之主,登制策科,方伸壮志,偶辅弼之司,除著作局,靡遵故事,因致书干执政,出监商州坑冶务,行府失人,颇动物议。
4、其他几个人除了老六的官职有些实权,其余的都是些没有权的官职,也许正是如此,所以故事中才会将他们也变成战死在沙场上。0六子杨延昭因出众更有名因为其他几子的生涯平平无奇在历史上没留下什么别的功绩,独独老六比较出众,所以才写成了只有老六一人归。
5、大中祥符九年(1016)二月,王旦等编《两朝(太祖太宗)国史》120卷,有《杨业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引《国史·杨业传》即《两朝国史》之《杨业传》。
6、朝廷悯陷深辜,不经岁,特授尉卫寺丞,自春及秋,牵复旧秩□知陇州。课,超拜监察御史、通判秦州,重边任也。三辅雄盛,左冯尤剧,太师宋偓节制于藩,老于富贵,恤□刑政,旋移通判同州。下车未季御史中丞滕中正5知公廉直,举奉台职,屡劾大狱,皆出片言。横迁右补阙、监在京香药[榷]易院,岁课五十万缗。卫王、广平王出阁,进颂称美,太宗召对,赐五品服章。
7、斯年已尽,潮生未满|唐潮2020年推送合辑
8、《宋史》上说他:“智勇善战。所得赏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
9、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10、今通行《杨家将全传》,七子之名为渊平、延定、及安、辉、德、昭、嗣。这是从《北宋志传》的演变并参合元曲而来。
11、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12、历史上的杨四郎是杨延环。他是自然死亡。《宋史·杨业传》记载:“业既殁,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昭为崇议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为殿直。”。殿直官和供奉官一样,都是北宋时期管理朝廷宫中事务的官员,可见当时朝廷对四郎杨延环和其他杨氏兄弟一样,是十分信任的。同时也说明,陈家谷一战,除杨业和七郎杨延玉壮烈殉国外,其余六子在战后皆返回京城。所以,杨四郎并没有到辽国去,辽国娶妻一说是后人演绎出来的。《宋史》是宋朝人所修的的国史实录,应该是确实可信的。
13、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迁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14、他是怎么死的,其实是他本质上是能死的,所以他才死了。如果一个“人”,本质上就不能死,比如一块戈壁石,说像某某某,那么不论人们如何谋划,“他/它”也不会死。就是把它磨成灰,它也一样没有死。原因是它本身就没有带着死。
15、到了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了话本,在民间越传越盛。到了元代,杨家将故事形式又有新拓展,出现了杂剧,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等。
16、杨业共有7个儿子,而不是8个
17、南宋以后,通过评话、戏曲的演述和渲染,杨家将故事普遍地流传民间,对于杨业七子的名字、排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说法:
18、一头是阿哥,一头是阿妹,
19、如果,非说他在历史中有什么过错的话,应该是他错信了王而的话。正因为如此,宋太宗赵光义对后来参战人员进行处理的时候,只是把潘仁美的官职降了三级,但对于事件负有主要责任的王而,却被开除了。还有关于杨继业儿子数量的问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杨家将》,都说杨继业都有八个儿子。
20、历史上真正的杨业死后,只有他的儿子延昭(即六郎)、孙子文广曾是宋朝守边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