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鹤楼诗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2、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天上黄云变动着风色,
3、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4、瓠山才子说文解字:重赏正版《黄鹤楼》学习唐人七律的拗救方法
5、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6、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7、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8、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9、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10、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贾岛《黄鹤楼》
11、《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唐代:李白
12、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13、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万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1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6、李白读完崔颢的诗,顿时觉得这首诗写出了连他自己也无法表达的感情,只好自愧不如,在崔颢的题诗旁边,随便做了一首打油诗: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8、《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9、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青青鹦鹉洲。
20、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题北榭碑》
1、黄鹤楼闻笛诗中的江城指的是武汉。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江城之称始于隋唐。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此后经宋以迄明、清,均为历代州府治所。
2、今天的这首诗《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3、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4、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5、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6、因为有了这则故事,虽然那座题写了这两首诗文的黄鹤楼在后来被毁,但人们又在黄鹤楼的旁边,修建了一座亭子,并为这座亭子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名为“搁笔亭”。
7、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8、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黄鹤楼》表达了作者凭吊古而产生的空虚寂寞的思乡之情
10、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11、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天色将晚,暮色弥漫,我的家乡哪里呢?烟波浩渺的江上,一片迷漾,引起我的忧愁.
12、至于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不见于李白诗集,仅记载于宋代以后的文人笔记之中。是否确为李白所作,至今都众说纷纭,成为一个千古谜团!
13、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14、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1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6、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17、以修辞辩真伪:“白云版”精彩,“乘鹤版”造作
18、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19、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20、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1、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2、据说,当时同李白一起登临黄鹤楼的还有另一位唐诗的代表人物杜甫,李白如此夸赞崔颢,杜甫是否服气不得而知,不过杜甫多年以后也写了一首登高的七律:
3、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
7、李白兴冲冲地走过去,刚提笔,突然看到了此门上还留着崔颢写下的《黄鹤楼》。
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出自宋代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
12、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3、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长江,是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14、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乘:驾。去:离开。空:只。返:通返,返回。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15、从以上小说的片断可以看出,其所赏析的诗句基本上是“敦煌诗卷”版本,除了“烟波”一词。
16、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17、传说,那是崔颢为黄鹤楼作诗后不久,一天,李白带着书童登上黄鹤楼后开怀畅饮,诗兴大发。书童指着楼内迎门光的大的一面粉墙对李白说:“先生,我觉得,您的诗题在那上面合适。”
18、解释:我国古代的楼观。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鹤)矶头。传说古仙人子安从此地乘鹤而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9、杜甫有价值的一首诗,被人奉为真理
20、从格律上看,“去”字出律,应为平声,故下句以“空”字进行拗救,导致出现了三连平结尾的句子,读来别扭。但既然属于拗救,也是万不得已的事。
【axxzhouaxxyyflongdd】四、黄鹤楼诗人登上黄鹤楼了吗
1、日暮乡关何处在?烟花江上使人愁。
2、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在这座亭子的入口正门上,挂着一块写有“搁笔亭”字样的匾额。在入口处的亭柱上,还写有一副对联:
4、因此,以“参错相对”的修辞格式来辨别,当知“白云版”为正宗版,而“乘鹤版”为篡改版。因为首句“乘白云”已经包含“乘黄鹤”,“昔人”骑着“黄鹤”,驾乘着“白云”,飞仙而去,人与鹤为一体,“白云”才是他们自由飞翔的真正载体。
5、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6、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7、武昌怀古十咏·黄鹤楼宋代:白玉蟾 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洞里不知朝市改,人间再到子孙非。
8、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9、但是目前流行的“乘鹤版”,其一至三句连续出现三个“黄鹤”,显得不伦不类,更不合律。作为此首七律的首句,属于“平起不押韵”格式,即:首句中“乘”应为仄却为平,“鹤”应为平却为仄。须知唐人作诗,习惯于严格遵守格律,而且这是作诗的基本功,容不得半点含糊。
10、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11、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12、2021年9月15日于广州白云面壁居
13、崔颢《黄鹤楼》流行版本即“乘鹤版”,如下:——
14、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15、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
16、太液始同黄鹤下,仙乡已驾白云归。(姚鹄《送贺知章入道》)
17、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18、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1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0、译文:昔日每次登上黄鹤楼,爱的就是远眺鹦鹉洲。
【axxzhouaxxyyflongdd】五、黄鹤楼诗句出名的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崔颢,杨炯,王勃,卢照邻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大抵崔颢因为这一首作品的缘故,成为了四杰之首,
3、译文: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4、这是崔灏吊古怀乡之作。登上楼想起昔日传说,不变的,只有白云。刚抒发对古人感慨,又看到汉阳城,鹦鹉洲,,勾起乡愁,日暮更思归。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登黄鹤楼》
6、—关注唐诗宋词天天读传统文化美刊—
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由于这首诗句中饱含了李白对好友的真挚情感,又写出长江浩浩荡荡的气势,所以后来,人们认为,崔颢和李白在为黄鹤楼作诗的过程中,两人“打”了个平手,于是,这两首诗都成为了我国唐诗中的诗篇。
9、烟开兰叶香风暧,岸夹桃花锦浪生。
1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11、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12、综上分析,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崔颢《黄鹤楼》诗,《敦煌诗卷》所录“白云版”为正宗版,而普遍流行的“乘鹤版”为篡改版。
13、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代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
14、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15、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闻笛
16、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17、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18、黄鹤楼/登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9、梦党凝边塌,舟行或千里。
20、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宫女成群,蓬壶殿里,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