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文案100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2-22 13:54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一、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

1、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2、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3、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4、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5、一会儿,阳光斜射,太阳给白云镶上金边;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关山月》中的诗句。 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7、原价1限时99元▼

8、这首诗在写法上,是从想落天外,到渐近人情;从个性的开篇,到共性的结尾。从想不到的好,到想得到的好,还是有点美中不足。因为李白斗酒诗百篇,写诗率意,虎头蛇尾的情况是常有的。比如写成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上皇西巡南京歌》),很带劲,后两句“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与此诗情况相仿佛。有位诗人说,读前两句大为雀跃,读后两句恨不得打他一砣。不过,就凭那个开头,可以不朽了。

9、阅读理解是有答题公式的!



10、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11、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12、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戍客: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边色:一作“边邑”。

13、一席茶馀话,十年萤雪功。

14、“汉下”两句使用典故,相传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一带与匈奴展开过七天的殊死搏斗,士兵伤亡在所难免。而青海湖地区又常年是唐军与吐蕃的征战之地,因此作者抒发了“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感慨。可怜将军百战死,古来征战几人回。无休无止的战争,让出征的将士难以生还,更无从谈起回到家乡。中间四句在诗中的过渡作用十分,从“战争”自然转到下文的戍客(征人),并不突兀。

15、译文1: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16、象山峰,象沟壑,象河流,象平原,象是魔幻的画图,瞬息万变……

17、原价2限时149元▼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在中国诗歌史上,没有谁能够像李白这样,用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这样气势恢弘、苍茫无边、空灵清逸的意象。唐朝的风与月因为李白而分外迷人。读他的诗,总让人生平淡无奇的我们长久地沉醉在其中,不愿醒来。可以说,自李白横空出世,唐诗才进入一个瑰丽纷繁,大气磅礴的境界。

19、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20、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以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等西域风物为特征,构成一幅境界无比广阔的边塞图,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宽阔、才力雄厚如李白者,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二、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1、后四句写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

2、守卫边关的将士望着边地古城,面色凝重思乡心切。

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4、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5、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6、③汉下:根据和后面的“胡窥”的对仗规则,汉应为名词,指代汉将,汉兵;下应为动词,可解释为“出兵”之意。

7、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8、中间四句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

9、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10、就算是真算里程,也不应该从祁连山往玉门关算,而是要算从中原到玉门关的距离啊!我们刚刚说过这个望月的戍卒身处极西边陲,他面向东方,不仅看见了天山上的月亮,还感受到了从遥远的中原吹过玉门关的长风,这是来自家乡的风啊,这就是“长风几,吹度玉门关”,背后其实还是思乡。

11、“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12、一会儿,蒙古小伙正骑着飞奔的骏马;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4、|古典文学|诗词|古文|国学|

15、一会儿,阴影分隔,乌云画出了泼墨写意的长卷……

16、请从以下12个字中识别两句五言唐诗

17、八世纪的一个夜晚,在中国西北的荒野之上,迎着天边的圆月,一名白衣男子牵一匹瘦马逆风而行,如在镜中。其时胸中涟漪酒意,雄风生,气壮如依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他写下了这首乐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他是李白。1300年后的今天,李白诗中的明月依旧照彻今人,“诗仙”却好似住进了明月深处,标志着唐诗精神永远的高度与透彻深沉,当中闪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今人以浪漫主义或诗歌技巧的言辞来赞誉李白竟显虚浮,倒是当年陪伴李白仗剑江湖行的月亮,以及他诗歌中涌现的各种月亮,构成了一条隐秘的线索,暗示着月亮与诗人的关系,诗歌与人的关系。

18、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1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雄伟壮丽的天山,是新疆的象征,是各族人民的骄傲。

20、“月亮”线索指引读者走向一个更加真切的李白———这个住在月亮上的诗人。据对《全唐诗》的不完全统计,李白近千首诗中涉及月亮的有400多首,“月”的各类意象层出不穷,这些意象不仅是“自然月”的再现,而且具备着排山倒海的时间感和超重的宇宙意识,这是李白笔下月亮的超凡脱俗所在,相比“二十四桥明月夜”之类的人工道具,李白的月亮一出现就是八荒六合风起云涌,在宇宙背景下显示出神秘优美的阔大性、混沌性与清朗性,他将这三相混合的月光引照尘世,并在空间与时间的进出中切换自如。李白诗中,月亮不仅有着一种使动状态,更有着一种强大而神秘的能动性、主动性(宇宙本性),这二者纠合成李白诗歌的卓绝品质,也昭示出李白与月亮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的神合关系。



三、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氵

1、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2、在会话框回复关键词查看更多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李白的《关山月》,也是本诗的第一句。《关山月》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4、此句出自唐代李白的《关山月》:

5、花儿朵朵,白帆点点,万马奔腾,气象万千,心猿意马,古人的诗篇不断地涌来:

6、孩子们现在真正需要做的,是要知道出题人的出题意图、答题技巧以及踩分点。

7、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8、“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9、那把这四句诗放在一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气魄真雄壮,但是呢,背后的思乡之情也真是深沉。下四句:

10、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11、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13、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14、(注:“五月天山雪”是一句完整的诗句,但是不含有“明”字)

15、“由来征战地”四句,从历史角度,换成现实生活角度,写两地相思。明代妇女黄峨有名句妙:“曰归曰归已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戍客望边色”二句说战士思家,就是“曰归曰归已岁暮”。顺便说,这个“边色”,可能是“边邑”的形近致误。“高楼当此夜”二句,写思妇之叹息,就是“其雨其雨怨朝阳”了。这两句语有来历,出于曹植《七哀诗》的开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用于结尾,有袅袅之馀音。

16、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的诗句。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8、1古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关山月》,其下句是:”长风几,吹度玉门关。“2整首诗是:关山月作者:李白年代: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3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19、云之海,变换无穷的海: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axxzhouaxxyyflongdd】四、明月出天山的意思

1、“明月出天山”四句先声夺人,写边塞风光及两地相思,一读就是李白的口气。从意蕴上讲,这几句包含有沈佺期“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那样的意思,为后文写思妇的愁思伏笔。而它的想象飞动,则是别的人所不能及的。沈佺期诗中十五的月亮,是静态的。而李白笔下的月亮,是动态的,曹操说月亮是从海里出来的,有谁说过月亮是从天上出来的呢?有谁想过闺中看到的月亮,天山的月亮被长风吹送,以瞬息几的速度,送进玉门关来的呢?倒是有人说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正是从想象飞动这一点上,读者明确无误地鉴识了李白。这几句诗,也成了李白的招牌语。

2、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3、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4、关山月作者:李白年代: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5、“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6、这两个标志性的地名一出来,马上我们心中已经自动升腾起一种苍凉的感觉,这就是边关呐。那西北边关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啊,李白说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大家看“明月出天山”,是不是马上就想到了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呀?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海上,气魄都很大,但海是低平的呀,山势高耸的,海是流动的,山是凝固的,山比海更有硬度。所以看“海上生明月”会觉得廓大,而看“明月出天山”会觉得硬朗,天山不是大海,但天山之上是波翻浪卷的苍茫云海啊!一轮明月就在这云海之间穿行,这就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7、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8、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9、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的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10、原诗全文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1、后四句由近及远,由面(战争)到点(征战者),由实及虚,是本诗为出彩的地方。“戍客”两句写的是征人感受,直截了当地表现了将士望边塞风光,思故乡亲人,叹命运悲凉的情景。“苦”字既包含着思归之凄苦,又是一种对频繁战争的诉苦,内涵一下就丰富了许多。后两句诗人出人意料地没有进一步摹画戍客的内心感受,反倒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想象,想到闺中的妻子或许还在高楼愁肠百结,蹙眉叹息。这反而更加烘托了征人之“苦”,甚至比直接“诉苦”更能让读者切身体会。在“关山月”的壮阔背景之下,这浓厚的情思也就更加深沉了。

12、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13、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此二句当本此。

14、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15、《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幅对联:“来去随意,任天际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聚散虚空,无限苍穹,浮云卷起,浩瀚宇宙。看着画卷,想着诗意,云之海,云之趣。

16、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天。(郑准)

17、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18、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1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意思是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20、⑥戍客:戍边的战士,可理解为征人。边邑,又作“边色”。

【axxzhouaxxyyflongdd】五、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什么诗句一

1、一会儿,神话中八仙过海,何仙姑还抖动那水袖长衫;

2、古文|唐诗宋词|国学经典|古代风俗

3、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提到过玉门关的诗句有很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下曲》)等。

4、(3)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沐浴,本义指受润泽。结合句子意思,指的是林则徐纪念馆沉浸在苍凉、悲壮的月光之中,作者意在以月光的亮来陪衬林则徐被发坚强的人格。②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阅读这个句子,写了作者抬头看月总会想到的事物,结合作者前文所写的内容,可见在作者的眼中月实为西北拓荒者、西北人的象征,赞美西北月,实为赞美西北人。

5、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6、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7、跟《那年花开月正圆》学表白:诗词表白,爱意满满

8、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9、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0、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11、“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苍茫云海间”。全诗如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2、浩荡的长风吹过几,吹到将士戍守的玉门关。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4、这是李白的边塞诗,是唐代边塞诗中神气的作品之一。

15、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16、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17、我们读“青青子矜,悠悠我心”,我们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我们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我们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我们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读“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怎么样?我们是不是感觉到那些古典的浪漫、美丽和哀伤,比现代风,现代潮更强烈的,更经久不息的撞击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古典诗词的魅力!

18、长风几,吹度玉门关。

19、(出自唐代李白的《关山月》)

20、月夜是诗,是千百年来缠绵悱恻悠然而至的笛声,是用金线把情感密密穿插起的紫色织锦。月夜又胜于诗,有着诗的情感,又比诗更加的灵动、秀丽与婉约。只有他,才可以将无法言喻的万种情思淋漓尽致的展现,才可以说出人们心中封存以久的悲欢离合。

上一篇:关于中秋的古诗【文案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