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赏析500字
1、论语名句鉴赏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3)、(3)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孟子》
(6)、(赏析)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的人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他广招门徒,不论什么种族、氏族,都可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打破了等级制,强调了教育的社会化、大众化。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创了中国古代似学的先例,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奠定了基础。
(7)、《论语》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本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语录之体。
(8)、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第六》)
(9)、A.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 没有像这样严谨而且全面的了
(10)、(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11)、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2)、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
(13)、(译语)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4)、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17)、[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重视品德的修养。
(1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19)、儒家君子的手段,前人之述备焉。儒家治国的方法,以仁为本,推行仁政。
(20)、(赏析)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2、论语名句分析
(1)、第③段中,作者认为宋襄公“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请具体说明③段至⑤段是如何对此展开论证的。(6分)
(2)、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④,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⑤,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
(3)、[讲解]“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4)、A.“齐大非耦”的历史故事被沈约故意曲解,成为他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取自《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解析:提取「敏、学」两字搭配起名,延伸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寓意内涵。突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希望他爱学习,聪明,思维敏捷。
(7)、孔夫子说:“觚已经不像从前的觚啦,我怀念从前的觚啊,那时的觚真漂亮啊!”
(8)、贴近信息时代学生阅读特点的实际,本次命题现代文阅读部分采用了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形式,又融入跨文本阅读理念。语料选择由过去单篇文章改为4个语段材料,第一个语段为田野调查,是叙述性文本;第二个材料为调查数据统计表;第三和第四个语段为阐述性文字,分别论述了“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大大提升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9)、孔子说:“学习以后,能经常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
(10)、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11)、(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2)、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字。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16)、(译语)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1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8)、(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19)、(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20)、(译语)精致的学问可以不断切磋,不断琢磨,这是没有止境的。
3、
(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3)、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
(4)、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风景画:连绵的雨、 、真挚的友人,和谐而富有诗意。(2分)
(5)、言内之意: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要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断从中觉悟,圆满自己的德行。心
(6)、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孟子《孟子》
(7)、(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9)、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九歌国殇》)
(10)、下列属于史家议论中的价值判断的一项是( )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C.桃花因为寂寞,所以喜欢热闹,喜欢热闹,却因为寂寞
(1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14)、①我花了一笔钱买下这只鸟,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
(1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赏析:这是孔子关于交朋友的思考,我们交朋友一定要交胸怀坦荡的人,而不能和那些小人来往,时间久了就会生出嫌隙和麻烦来。
(17)、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这样,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18)、语篇型填空讨论“上馆子”三大成本:费用、对身体的影响和肥胖,作者主张自己下厨。
(1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4、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①微者之称 微:卑贱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15)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街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6)、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孟子告天下》
(8)、 B.在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勤奋,节俭能吃苦才能有所作为。
(9)、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10)、A.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11)、可怜、不喜欢、 、 难过、 。
(12)、④“博览群书”。个人辈子只读那一类的书,范围很窄很窄,思想永远不能开禁。一周谷城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5)、(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16)、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17)、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8)、⑾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一顿惩戒我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9)、(注释)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20)、B.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 宋襄公的过错不只是施行仁义而没有坚持到后
5、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孟子》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用作人名:意指明亮、耀眼、出众之义。雲,山川气也。——《说文》
(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D.甲乙两文都强调了节俭是君子必备的品德。
(7)、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8)、能做到孝顺父母与尊敬兄长的人,基本不可能犯上作乱。当然,亦会有例外,比如‘间谍’。国内早的描述应该是:谍,军中反间也。主要有足够的动机,有可能是反规则的.。毕竟古代是社会观,与现代的世界观,所包含的复杂性是不可并提,扯远了。。。
(9)、①首先阐明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史家议论)的意义。②接着以“齐大非耦”为例,论证评论者所处的时代影响着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史家议论)。③然后阐释史家议论的两个基本维度: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④后指出史家议论当以事实判断为先。
(10)、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师,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暇。此独妄庸耳。齐桓、晋文得管仲、子犯而兴,襄公有一子鱼不能用,岂可同日而语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
(11)、用孔子或孟子的一句名言,写一篇700字作文
(12)、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13)、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基本,也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