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90句送别诗的意象研究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11 07:16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送别诗的意象

1、送别诗的意象及其诗句

(1)、「唯有垂杨管别离」:古代送别诗中常常映照着青青柳色

(2)、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别愁至极,痛断肝肠,幽怨悱恻,使人不忍卒读!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问: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6)、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只有春风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

(8)、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9)、在长亭之外的古道旁边,满地的青草向天边不断延伸。晚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在山外山之处。好朋友大多漂泊各地。我拿起酒壶一饮而尽,希望能够使这剩下的欢乐达到,可是,(这分别的痛苦)使今晚的梦都是凄寒的。

(10)、第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

(11)、将“送”与“归”联系起来。诗人祈望,折柳不必折尽,留下一半,归还时回看送行时留下的半截柳枝,则更有意味,诗作写出“折柳”新意。

(12)、“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辛弃疾《满江红》)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

(13)、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14)、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唐/柳氏《答韩翃》“花、月”表离别

(15)、柳永《采莲令》:“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16)、《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释义: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的柳也不在征程的道边而在家园,而这位征人依依不舍的不尽是杨柳的依依枝条,而是家中娇弱的女性了。

(17)、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地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

(18)、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9)、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0)、B项错误,该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后半句为“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意是:当年出征时,是个杨柳轻拂的春天;现在归来时,正碰上大雪纷飞的冬季。诗句描写的是戍卒在罢戍还家途中,抚今追昔的思想活动,生动真切地表达出士兵久役归来时悲喜交集的心情。

2、送别诗的意象研究

(1)、梅花在严寒中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杨柳是我国古代诗词里面常见的意象,往往蕴涵离别之情。下列名句中不是表达送别意象的是()

(4)、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5)、因此,要想突破送别诗中的情感分析问题,就必然少不了对诗中景物描写的分析。在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中,受关注的便是送别诗的意象。

(6)、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正如江淹《别赋》所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7)、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8)、春风吹动了罗衣裾,青袍的颜色是青的,眼前的春草也是青的,眼前的春草在春风中舒展着,心上人的青袍也一定是在春风中飘拂着。今日一早就登上津梁山,提起衣裳久久瞩望,对远人她是多么思念啊。怎能不像尾生那样坚守信约、如期而归呢。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12)、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13)、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4)、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15)、郑谷之诗状写杨花,令离情别恨转化成可视可触的“杨花”物象,友人乘舟而行,诗人依依不舍,思念之情犹如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16)、第直接抒写离别之情。送别诗词大多哀伤愁怨,缠绵悱恻,表现惜别恨别之意。

(17)、参考:暮春,飞花。思念故乡之情(意对即可)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18)、A项错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南宋陆游所作的《示儿》,意思是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记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诗句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感情。

(19)、比喻是诗歌(文学)的重要手段,明喻在荷马的诗中比比皆是。亚里士多德早指出隐喻是诗歌之本。”所谓明喻或隐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称之喻象(由比喻产生的形象)。

(20)、月升月落,月圆月缺象征时间,诗人以月光流逝喻生命。因而月光是生命的,是时间的。月寄愁请。自然界的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人世间的团圆、分离有相似之处。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人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

3、送别诗的意象及含义

(1)、苏轼的《临江仙 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亦是行人,表达了一种孤独之情。

(2)、酒具有使人情绪亢奋或使人沉醉不醒的神奇力量,饮酒特别是超量饮酒后,容易产生心理幻觉,淡化以致忘却了远行的忧愁悲伤。诗人洞庭送客,便希望行者饮酒以忘忧。

(3)、(参考)后两句,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4)、(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5)、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在我国古代的诗词当中,许多名句描写的都是送别的场景。下列诗词不属于送别诗的是()

(7)、这首诗用哪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末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8)、(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相似。

(9)、A项正确,该句出自北宋柳永的《雨霖铃》。该诗描写的就是柳永和他的一位恋人分别时,饮酒告别的场景。

(10)、高适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11)、(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12)、D项错误,“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

(13)、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14)、又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第三联“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便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想象之中的虚写之景。

(15)、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化用鲍照《白头呤》中“清如玉壶冰”诗句,托朋友告慰家人,以比喻表明自己虽被贬而心地光明如玉壶冰一样。沈归愚认为“言已不牵于宦情也”,借送别表明心迹,貌似洒脱,却难掩宦海沉浮的感喟。

(16)、就送别时诗人作为主客对象而言,送别诗可分为“送别”、“留别”两类。“送别”诗占数量,“留别”诗数量相对较少,但其中也不乏佳作。

(17)、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18)、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9)、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0)、松梅竹菊代表品行高洁、不畏邪恶,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4、送别诗的意象特点

(1)、如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一诗中就既描写了别后友人乘舟出发后途中所见的江上景色(第二句),又描写了友人走后,诗人自己酒后睡醒见到的“满天风雨下西楼”之景。当然,诗人并没有同友人一起离开,所以,友人所见江上之景乃想象虚景,后者为诗人所感所见,乃实景。

(2)、《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相辅相成。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3)、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4)、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如曾任国民d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6)、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7)、(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8)、而哀景哀情的送别诗就更多了,比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9)、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10)、如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故人长绝。易水潇潇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澈,啼鸟不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此词尽集古人离别故事。上片列举三悲鸟,鹈、鹧鸪、杜鹃;三离妇,昭君、陈皇后和庄姜故事,都极凄惨。下片举李陵、荆轲英雄故事,皆极慷慨悲壮。英雄美人辞家去国,铸成千古莫赎的恨事,作为送别言语,兼有抒发自己失意的苦闷。周止庵认为“前片北都旧恨,后片南渡新恨”。全词读来沉郁苍凉,虽为送别,却寄寓词人强烈的悲愤。

(11)、颔联写“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看似是用拟人手法写景,写河桥的无情和江树的有意,实则在表达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与无奈,以及依依惜别之情。

(12)、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13)、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送别诗中诗人状态是面临别离,或别友人,或被友人送别,或与家人恋人分别等。主要内容是长亭古道、江边渡头、举酒击节、折柳相赠等。

(14)、参考:离愁。“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句语带双关,含一个愁字。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日晚”“寒鸦飞尽水悠悠”所组成的环境给人凄凉孤独之感,从而渲染了作者的浓浓离愁和悠悠情思。

(15)、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常见词,通常有以下三个意义:第一个是南侧的水浦或具体地名。第二个是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其意蕴比较复杂,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的情感倾向:送别之地,饱含离愁别情;自然美景,寓隐逸情怀;喻指时光荏苒,物华不再。第三个是词牌名。在送别诗中,“南浦”一般指水边送别的场所,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一词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白居易《南浦别》就是一典例。

(16)、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17)、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

(18)、郑文宝的《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载”字表达了离恨的沉重。

(19)、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表达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20)、“长亭”是古代人送别之处,是表达离情别意的典型意象;

5、送别诗的意象古道及其诗句

(1)、无名氏《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2)、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的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3)、在歌曲上,《送别》用的是安东尼·德沃夏克的曲调。在歌词上,《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则分别是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是三个独立的作品,之间无直接联系;当然由于曲调的一致基础,或许在艺术神韵和表现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4)、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5)、参考:“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肃杀的氛围;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离别之苦(离愁别绪;离别悲愁;因离别而黯然神伤)。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6)、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7)、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元/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8)、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评价此诗“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而上文所举之例

(9)、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0)、A项正确,“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王之涣《凉州词》,描写了戍边的军士听到《杨柳枝》引发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劝慰大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