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44句林则徐的著名诗句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01 11:5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林则徐著名的诗

1、林则徐的诗词名句

(1)、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

(2)、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d和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树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3)、释义:那青葱的山岭,好像一幅千年不变、但不用笔墨图画的山水画卷;那绿莹莹的流水,好像一具万年常响、无需丝弦的悠扬古琴。这句话出自于林则徐的诗歌《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全诗如下:

(4)、   林则徐书法能体现其个性与风格的,应是他的行书,写得精妙,渗透韵味,雅逸温润,神融笔畅。能集晋人之精微,具唐人之法度,取灵飞经之流丽,得东坡之厚重,法南宫之率真,崇赵、董之疏朗。这与他所尊崇的“书法博采诸家,运以己意,骎骎入古,奕奕有神,自系向来本色”。

(5)、经过离伊犁不远的塔尔奇山下果子沟时,林则徐对该处景色赞不绝口,他写道:“祁鹤皋先生《行记》称此处为奇绝仙境,如入万花谷中。今值冬令,浓碧嫣红,不可得见,而沿山松树,重叠千层,不可计数。雪后山白松苍,天然画景,且山径幽折,泉流清冷,二十余里中步步引人入胜,若夏秋过此,诚不仅作山阴道上观也。”反映了林则徐宽阔豁达的心态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6)、民族英雄林则徐是一位爱国诗人。本文将他官宦生涯划分为早中晚期,试以他三个时期的诗联作一简单的介绍分析,以飨读者。

(7)、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8)、林则徐可贵之处还在于他虽然人在戍途,身处逆境,历尽艰难,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安危和民生的冷暖。

(9)、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10)、到新疆哈密,他除了考证其历史,还赞美“今其地土润泉甘,田多树密,可谓乐土”。在塔西河,他记载清代在新疆移民遣犯屯田之事。“此地民居甚盛,闽中漳泉人在此耕种者有数百家,皆遣犯子嗣,近来闽粤发遣之人亦多分配于此”。至精河军台又见“此地安插遣犯约二百余名,皆令种地及各营中服役,闽粤人尤居其半”。

(11)、林则徐于八月初七离兰州,过黄河浮桥,经平番县,过乌稍岭,经古浪县城,十四日到凉州府城(今甘肃武威市)。再经山丹县,二十八日至甘州府城(今张掖市)。九月初一经抚彝,初二经高台县,初五到肃州城(今酒泉市)。初八出嘉峪关,初十经玉门县,十四日到安西州。十八日过星星峡,进入新疆地界,二十三日到新疆哈密城。

(12)、此次福建居正拍卖推出的,行书八言联:清明在躬斧藻其德;渊懿为质彬蔚于文

(13)、他的《出嘉峪关感赋》《载书出关》《戏为塞外》等诗,均是旅途中的应景之作,《途中大雪》也是触景生情之作。这些诗作既表明他坚贞的爱国情怀,也对国家的前途深感忧患,更对当朝不重视人才,对正直清白的官员进行压制打击无限感叹。

(14)、本诗用对比映衬的手法,赞美雄关高险的气势。二两联是说: 高耸威严的雄关连接着西边的山河大地,关上的楼阁和秦地的树木遥遥相望,缭绕的城垣压低陇山的云烟。秦,指陕西省。陇,指甘肃省。这四句既写出嘉峪关接连东西交通的地理位置,也以巨大的空间幅度展示出它雄视关中大地,压低陇山云烟的气势。四两联是说: 登上关楼放眼河西大地,积雪皑皑的祁连群山好像擦着人的肩头挺向天外,辽阔无垠的大漠戈壁迎面扑来,使人感到迷茫。面对关山,作者不禁回首兴叹: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说崤函古关险要,可与嘉峪关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只不过“一丸泥”罢了!崤函古关地处河南境内山谷狭道中,在古代战争中,用少数兵力即可扼守,因有“一丸泥”即可“东封函谷”的说法。(参见《后汉书·隗嚣传》) :这里是以抑崤函、扬嘉峪的的手法,在对比映衬中充分抒发出作者初次出塞,雄关眺览时的强烈感受,而非着意贬抑崤函。

(15)、漫天风雪花飘零,楼台不见月再明。盖世英名沉冤死,我为林公倍伤情。

(16)、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7)、如写当时的兰州黄河浮桥,“计二十四舟,系以铁索,后有集古草巨绠联之,车马通行,此天下黄河之所无也”。经平番县十里苦水驿,“沿途皆极荒陋,将至驿则山树皆绿,始有生趣”。“自入高台境内,田土腴润,涧泉流处皆有土木小桥,树林蔥蔚,颇似南中野景。其地向产大米,兼多种秫,顷已刈获,颇为丰稔”,好似河西走廊上的塞外江南。经过安莲井,林则徐尚有雅兴下车捡石头,“见东南一带山石多白色,旷野乱石亦往往白如明矾,捡数拳,颇可玩”。甚至还带儿子去看淘金,“晚饭后与两儿同往作坊观之,乃知精金固由千磨百炼尽力淘汰而后成也”。

(18)、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

(19)、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0)、译文:寓学海无边苦作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此句是林则徐少年时的巧对佳话,抒发了林则徐的凌云壮志。是清代林则徐创作的作品,出自出老。

2、林则徐的著名诗句

(1)、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2)、理解“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句话,要结合后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看,因为林则徐是用景说事,用景抒情,后抒发了他不会苟且偷生、一心只为国家的赤子爱国之心。他的远大志向就像这青山绿水一样,亘古不变,绚丽多彩,他坚信自己为国家的所作所为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我们当代年轻人就应该学习林则徐立志报国、坚韧不拔的思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经高台盐池驿,道路“多深沙,又系上坡,马力几竭”,当地人称之戈壁。出了嘉峪关,“一望皆沙漠,无水草树木”。进入新疆,过星星峡,“向为宿站,而无旅馆,仅大小两店,皆甚肮脏,借隔邻土屋吃饭,夜在车宿”。“西北风大,出峡皆石路,且多自上而下,车颠甚”。“夜大雪,积厚四五寸”,日记中常有不得不“夜宿车中”的记载。出哈密,“皆碎沙石路,车甚颠波”。路上积雪,辙迹不辨,高低不平,“峡路蜿蜒欲迷者屡矣”。过奇台后,“是日天暖,雪融成泥,路滑多水”。

(4)、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①,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5)、严关百尺界天西,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6)、道光1839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辉煌的岁月。

(7)、鸿胪寺卿黄树斋是禁烟的中坚,林则徐1830年所写的诗《题黄树斋爵滋〈思树芳兰图〉》,借芳兰“此品羞为众草伍,芳菲菲兮袭予,情脉脉兮系汝”的品格来互相勉励。全诗两句一换韵脚,长短句错落有致,其诗句和精神,深受屈原的影响。

(8)、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珠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

(9)、这条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营发展,到隋唐时期出现空前繁荣景象。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发达起来。至明清时期,由于航海与造船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东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海运更为便捷安全,东西方交通贸易逐渐转变为以海路为主。

(10)、出自林则徐《要养成良好习惯》。我听说儿子近总是很晚才入睡,我认为这很不好。做事就一定要在时间上有所安排,早晨就要早起,晚上则需早些入睡。

(11)、15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不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12)、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点是在虎门海滩,由于鸦片数量巨大,因此整个销烟的过程一直持续了二十三天才结束。

(13)、★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林则徐

(14)、林则徐在广东禁烟的时候,不仅仅面对着外国列强的压迫,还要应对清朝内部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断使用阴谋诡计来阻止林则徐进行禁烟运动的官员。

(15)、   李元度在《国朝先正事略》第二十五卷《林文忠公事略》言及他在塞外“求题咏者,虽踵接不暇应也。至是始得肆意,远近争宝之。伊犁为塞外大都会,不数月缣楮一空。公手迹遍冰天雪海中矣。”林则徐道光二十二年六月于西安致刘建韶信说“而日来纸帧便面堆积几案”。二十七年五月致刘信中又提及写字事:“弟沿途补还陕省笔墨之债不下百数十处,而尚未能扫数就清”。可见林公在当时书名之盛。在清朝中期之前,书法风气流于赵、董,在朝中,以书法著称于世的人物如张照、清四家、梁同书、王文治(与刘墉并列,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无一不浸染赵孟、董其昌流风。林则徐所书写的楹联与条幅的字体,细品析解,隐约着赵、董影子。如为范川书“片云占断六桥春”、为景崇书“思翁云宋四大家皆学颜”中堂等在结体、运笔、行气上似取法董其昌。

(16)、虽然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

(17)、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方面,如《驿马行》一诗,借驿马的病累抨击吏治腐败、民生困苦以及用人不当、赏罚不明等;《病马行》一诗,借病马之饥病濒死,指斥人才之受压抑、摧残之厄;《裕州水发,村民舁舆以济,感而作歌》一诗则抒发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

(18)、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19)、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2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译文: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3、林则徐霸气的一首诗

(1)、年已58岁的林则徐在离开西安踏上流放路之前,曾给家人写下了两首留别诗,其中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八月上旬在兰州时,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自念祸福生死,早已度外置之,惟逆焰已若燎原,身虽放逐,安能倭诸不闻不见”。“愈行愈远,徒流忧心如焚耳”。

(2)、当时有人对此鲜有记载,更少有人专门去作实地考察,然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在流放新疆途中所写的日记,却正好为后人留下了详实、具体、生动的记录。

(3)、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

(4)、面对如此险境,林则徐只得舍车而徒步,牵着儿子之手“连袂而下”,直到步行2里多,坡不太陡时才又上车。读着林则徐的日记,我们如身临其境,跟着他走过这一条风吹飞沙,雨雪交加,道路泥泞,高低不平,车辆颠簸,人困马乏,夜无宿处的西北丝绸之路上的漫长戍途。

(5)、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全诗如下:

(6)、(1)一身正气:林则徐在内忧外患情况下,愿意为了人民百姓的利益以及请王朝的同志,与强权势作斗争。

(7)、林则徐写有很多崇敬古代英雄人物的诗,这在初涉官场时尤为突出,如1819年写的《汤阴谒岳忠武祠》和《孟县拜韩文公墓》,1827年写的《武侯庙观琴》等。他行动上的尊崇之心更甚。1822年,他在杭州倡议集资整修于谦墓并撰《重修于忠肃公祠墓记》。1829年兴工重修李纲祠,他在新祠旁建屋三楹,屋前植桂树两株,补以桂斋旧额并题“进退一身关庙社,英灵千古镇湖山”的楹联。他书写的“新建李忠定公祠堂记”碑,至今还保留着。

(8)、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9)、当时西北官道上使用的交通工具仍是以马、牛、骆驼等畜力运输为主。林则徐从西安出发时,由三子聪彝与四子拱枢陪同,雇佣了马车7辆,随带行李除日用品外还有许多书籍和为人写字用的宣纸等物。

(10)、诗中的“口占”是作诗术语,即不拟草稿,随口吟诵而成。这是林公发配新疆,由西安上路前留别家人的两首诗。对革职遣戍,诗中显示出林公豁达大度的心态,既坚信自己从事的禁烟抗英的事业是正确的,因而不计个人的生死祸福,同时对朝中投降派表示了极大的鄙夷。全诗气势豪迈、语言爽朗诙谐,是上乘的壮别歌。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句,为历来名人所歌颂、引用和效法。

(11)、《送伊犁领军开子捷开明阿》一诗,是应开明阿之请的送行之作,诗中既赞誉开明阿,又勉励他努力报效国家继续建功立业。“嗟哉时事艰,志士力须努。厝薪火难测,亡羊牢必补。”林则徐在东南沿海抵抗英军侵略后,警告国人提防俄罗斯入侵西北,同时积极备战,这已被后来的历史证明是英明的。

(12)、虎门销烟只不过是个借口,英国当时的目标是中国财富,所以,不管打也好,枪炮也好,只要有财富,他们都会去做,虎门销烟是一个小小的导火线,英国发动战争是预谋的。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要求,是清政府闭关锁国而不能与时俱进的恶果,林则徐的举动是偶然原因,即使没有林则徐,鸦片战争的爆发应该说不可避免的。

(13)、蓬山俦侣赋西征,累月边庭并辔行。荒碛长驱回鹘马,惊沙乱扑曼胡缨。但期绣陇成千顷,敢惮锋车历八城。丈室维摩虽示疾,御风仍喜往来轻。

(14)、那么,清代西北丝绸之路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呢?

(15)、前者如1819年林公派充云南乡试正考官,途经河南汤阴谒岳飞时写《汤阴谒岳忠武祠》、过孟县谒韩愈时写《孟县拜韩文公墓》;1827年林公赴任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的途中,经陕西勉县时,谒诸葛亮庙并赋诗《武侯庙观琴》;在擢任江苏布政使等待交卸期间,仍赴略阳等地勘灾,在路过留坝县台子紫柏山谒张良墓并写《过紫柏山留侯庙》等。这些诗表现了诗人对民族英雄、忠臣良将的崇敬和效法的心情,也对他们遭遇的不公待遇深表同情。

(16)、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7)、上联: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18)、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降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3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19)、   此件林则徐所书四条屏是他临习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之作。作品洋洋洒洒,气势宏大,是其传世作品中极为难得的精品。《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一生得意的作品,被誉为“苏书第一”,元人鲜于枢将其列于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此书自然洒脱,腴润多姿,跌宕起伏,为后人推崇不已。书后原有黄庭坚短跋一则,也就是林则徐所临的后二条中“东坡此诗似李太白”之后文字,是黄庭坚所书,在黄书中亦属无双之品。林则徐的临习,采用的是意临的方法,将苏、黄二书融化为天衣无缝。其中既有苏书的自然洒脱,又有黄书的开张俊拔,更融入了自身挺秀跌宕的书风特点,读来令人一唱三叹。

(20)、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林则徐诗词作品

(1)、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期,领导广东军民进行反对英国鸦片侵略和武装侵略的英勇斗争,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立下了卓越功勋。可是却遭到投降派的诬蔑陷害,道光皇帝竟斥责林则徐禁烟抗英“办理不善”、“别生事端”,以至“糜饷劳师”,而将其撤职查办。

(2)、林则徐所作的对联同样是瑰宝。作家冰心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于屋内,福州市视之为城市名片。林则徐的联句“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表明自己以诗礼传家。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教育后代要保持清白家风,勤俭度日。至于著名的“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已成为林家世代相传的家训,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3)、到哈密后林则徐选择了天山“小南路”的路线。他在日记中详细解释道:“新疆南北两路皆此分途,天山横亘其中。”北路去伊犁,本应从达般、巴里坤走,南路去喀什,应从吐鲁番走。但此时新疆已是冬天,北路达般其寒彻骨,而且“雪后路径难辨,倘有迷误,即陷于无底之雪海。故冬令行人虽往北路,亦多由吐鲁番绕道。”

(4)、因此在清一代,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已经丧失中西交通主干道地位,加上受自然条件变迁、战乱频繁以及中国政治商贸中心东移的影响和政府管理不善,基础建设落后等原因,而日趋衰败没落。但是,它毕竟仍是内地与西北陕甘、新疆地区交通的必经之路。

(5)、清代中叶,西北丝绸之路旧道,是京师经陕甘到新疆的官道。清政府在官道上设置军台、驿站,並配备一定数量驻守官兵、马匹、车辆和食宿必需物资,主要供递送军情命令、奏报,接应往来官员、差役,以及押送军流人犯、遣送获罪官员所用。

(6)、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7)、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8)、以上这些林则徐在西北丝绸之路戍途上写的诗歌、书信,充分表现了林则徐为了国家与民族利益,毫不计较个人祸福荣辱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9)、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因此他派人在虎门海滩挖出长宽各15丈的2个大池,灌入海水,然后把鸦片投入池内,泡透后放石灰.再打开涵闸让鸦片末泄入茫茫大海。

(10)、林则徐在日记中对西北丝绸之路途中的山水、城乡、民俗、民生见闻,也有不少生动具体的描写。

(11)、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

(12)、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13)、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

(14)、预展时间:2019年5月23-26日(09:00-21:00)5月26日(09:00-17:00)

(15)、释义: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在海的尽头就是天,海天相连,于是天就成了大海的岸边了。登上山峰往下看,顶天了,自己就成为了高的山峰了,这句话和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相似。林则徐的这句箴言出自于他少年时做的一首诗《出老》,他是寓指学海无边苦作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而通过攀登高峰一事,表达自己立志高远,胸怀远大抱负,要做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6)、林则徐对有恩于己的人始终充满感激之情,对同一条战壕战斗的好友关怀备至,情真意切。如张师诚对林则徐有培养引领之恩,张生日时林则徐所作的《张兰渚中丞六十寿序》,深情地感激张的恩德。张去世时,林即作挽联“感恩知己两兼之,拟今春重谒门庭,谁知一纸音书,竟成绝笔;尽忠补过今已矣,忆平昔双修儒佛,但计卅年宦绩,也合升天”,以尽敬师之忱。

(17)、我们先来看看林则徐流放的路线和行程吧。根据《大清会典》等资料,自京师至新疆伊犁的官道,计程约11000多里,途经155个驿站。而林则徐从西安出发,至1842年12月10日(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九)抵达流放地伊犁,约有8000里路程,途经100余个驿站。其间总共在西北丝绸之路旧道上跋涉了4个多月即122天之久。

(18)、林则徐少年时的巧对佳话。有一回,老师带学童们游鼓山,爬上鼓山绝顶峰时,一派天风海涛,令学童们兴奋不已。老师以海为题,出一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让学童们对下联。没多久,有位学童首先对出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他就是林则徐。

(19)、林公初涉政坛时,因为年少气盛,意气风发,所以他的诗歌,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爱国名人和历史人物的情结,另一是对民生疾苦所表现的同情,直抒胸臆,一吐为快。

(20)、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5、林则徐有什么诗

(1)、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

(2)、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底,皇帝命林公赴天山以南(清代称回疆、回部,今称南疆的广大地区)从事勘垦事宜。此时林公已60岁,身体不是很好,新疆的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但是历时半年多,周历回部八城,往来约2,林公认真而漂亮地完成了近58万亩的垦地和查勘工作。伊犁将军布彦泰为林公此行请功,同时还为林公在新疆兴修水利请功。

(3)、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

(4)、出自《出老》。大海的宽广而没有边沿,天是大海的暗。山峰高耸,看不到山顶,人便是高山的顶峰。这句话表达了林则徐的凌云壮志。

(5)、说 明:上款人为陈奂(1786-1863),字硕甫,号师竹,晚自号南园老人,江苏常州(今苏州)人,清代经学家,藏书家。毕生殚精竭点,专攻经学,于《毛诗》用力勤。咸丰元年(1851)举孝廉方正。奂始从吴江沅治古学,金坛段玉裁寓吴,与沅祖声善。尝曰:“我作《六书音书韵表》,惟江氏祖孙知之,馀尟有知者。”奂尽一昼夜探其梗概。沅尝假玉裁《经韵楼集》,奂窃视之,加朱墨。后玉裁见之,称其学识出孔、贾上,由是奂受学玉裁。奂入京,从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游,并获交郝懿行、胡培翚、胡承珙等,学益进。后客居杭州二十余年。生平专治毛诗,谨守毛公诗义。尝谓齐、鲁、韩三家《诗》可废,而《毛诗》不可废。又认为郑玄为《毛传》作笺,“间杂鲁诗并参己意,固作笺之旨实不尽同毛义”(《诗毛氏传疏叙》)。藏书颇丰,有藏书处为“三百堂”,藏书印有“曾在三百堂陈氏处”、“陈奂之印”等。著有《毛诗传疏》30卷、《毛诗说》1卷、《毛诗音》4卷、《毛诗传义类》、《郑氏笺考证》1卷、《诗语助义》30卷、《师友渊源记》1卷等。其家居授徒,从游者数十人。同郡管庆祺、丁士涵、马钊、费锷,德清戴望,其尤著也。同治二年,卒,年七十有八。

(6)、111回答者:Z♂W-见习魔法师二级2007-5-1712:29我来评论>>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撤职查办。他是我国鸦片战争前期的民族英雄。

(8)、释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0)、林则徐一行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六出西安城,过渭河,经咸阳县、醴泉县,初八日到乾州。经永寿县,十二日到邠州。然后渡泾河,经长武县,十五日到甘肃泾州,十七日进平凉府城。二十日过六盘山,经隆德县(今属宁夏),二十一日至宁静州,二十三日过会宁县城,二十九日到甘肃省会兰州府。

(11)、无论是从书面含义而言,还是书法造诣而言都是值得备受青睐的佳作.林则徐有开拓的视野与博约的识见。他的书法艺术并不固守唐楷,而能融汇晋唐,出入苏轼、米芾、赵孟、鲜于枢、董其昌,运以己意。他认为对书法各家各体要互为吸取,取长补短,方能受益。

(12)、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13)、2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14)、林则徐每天都写日记(又称《壬寅日记》或《荷戈纪程》),详细记录了每日行程和路线,现据中华书局《林则徐集·日记卷》排列其具体行程地点和日期(为查阅方便起见,仍用《日记》原稿的农历月日)。

(15)、1841年6月28日便下旨将他“从重治罪”,流放新疆伊犁。尽管中途曾受命协办河南开封黄河筑坝工程,但在大坝合龙之日,却接旨“仍往伊犁”効力赎罪。林则徐由于“河工积劳”,身染疾病,1842年5月至7月,暂留西安调治。病愈后,于1842年8月11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六)从西安出发,踏上前往新疆伊犁的漫长戍途,同时也开始了对西北丝绸之路长达四个月的实地体验与考察。

(16)、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7)、至阜康后,路更难走,融雪泥泞,“已费马力,且路多坎窝,车每陷入”。只要一辆车陷入后面车也只得停行,而且车辆常发生折轴脱辐事故,各种艰难,“不一而足,殊累人也”。快到伊犁时,经历了途中惊险一幕。林则徐一行驱车过塔尔奇山,“约二里许至其巅,而狂风大作,几欲吹飞人马,雪又缤纷,扑入车内。欲停车则山巅非驻足之所,欲下岑则陡坡有覆辙之虞”。

(18)、其实很多联句就存在林则徐的诗中甚至于书信中。如凭吊岳飞:“黄龙未饮心徒赤,白马难遮血已红”;流放之初在杭州谢友人:“传书犬欲寻黄耳,瞻屋鸟难换白头”;寄潘功甫:“鸥波看浩荡,一天雁字任纵横”;答姚春木:“已成头皓白,遑问口雌黄”;答王柏心:“岳韩空报宋,李郭或兴唐”等。《载书出关》诗中“纵许三年生马角,也须千卷束牛腰”,表达了他对阅读书籍的强烈兴趣;《舆纤》诗中“一线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9)、后,在广西地区,因为长途奔波,再加上瘴气的感染,所以林则徐终死在了广西。

(20)、林公在此期间还创作了《回疆竹枝词》二十四首。“竹枝词”本为四川民歌,中唐诗人刘禹锡据此改作新词,歌咏民间生活风俗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为历代诗人所效法而写出了各地的竹枝词。林公写的竹枝词,对维族人民的农作节气、宗教活动、民俗生活等都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内容极为丰富,艺术成就已为专家学者所肯定。在人生的低谷期,林公却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视维族人民为兄弟,与之打成一片,写出如此贴心的竹枝词,这一盛举足以载入史册,使人钦佩不已。

(1)、拍卖地点: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宗陶斋77号(晚19:30分开槌)

(2)、嶰筠,即邓廷桢,在虎门销烟时和林则徐是亲密战友,后来他们同被流放并先后重新复出任职。他们之间唱和的诗词很多。林则徐曾用“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抒发禁烟胜利后的喜悦,表达热爱和平的愿望。1843年《送嶰筠赐环东归》一诗既是送行之作,鼓励邓回朝后继续奋发,又坚信自己和邓舍生忘死、为国为民的禁烟抗英斗争是正义的,豁达而坚定地表示功过是非由历史作决断。“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全诗集喜悦、悲愤、沉痛、激昂等复杂感情于一身,既展示了林则徐真实的情感,又以非凡的诗意记录了历史,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3)、★海到天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

(4)、这句话意思为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刚)的境界。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取自《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是他由西安去新疆留别家人时所作的诗,共两首。诗中显示出林则徐不计个人生死祸福、豁达大度的心态,鄙视朝中投降派的同时,坚信禁烟抗英事业是正确的。全诗气势豪迈铿锵,语言爽朗诙谐。

(6)、   林则徐临苏轼《寒食帖》,纸本,四条屏,尺幅“121×27厘米×

(7)、可是偏偏南路吐鲁番道上又有十三间房为古之黑风川,若起大风,能把车马吹到空中,亦行人所惮。幸亏还有一条小南路,由哈密西280里之瞭墩再分途往北,“既避北路达般之雪,又避南路十三间房之风。”于是林则徐一行九月二十七日至瞭墩,十月初六入奇台县城,十一日至阜康县,十三日进乌鲁木齐城。然后经昌吉县城、绥来县城,过玛纳斯河,二十二日至乌兰乌苏军台。二十五日经库尔喀喇乌苏,二十九日入精河土城。十月初三经托霍木图军台,过赛里木湖、塔尔齐山,十月初九终于抵达流放地伊犁。共计行程8000余里,历时122天。

(8)、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9)、由此,我们应该肯定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10)、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1)、白话解释:只要鸦片一天没有消灭,我就一天不回,势必要和这件事杠到底,不中断。

(12)、白话解释:我的子孙若和我一样,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圣贤之人有太多钱只会损害他们的志气;我的子孙要是不如我,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又蠢又有钱,只会让他们变得更糟。

(13)、后人都知道林则徐在禁止鸦片方面的贡献,都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却很少人知道林则徐还是一位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留给后世的文学著作并不多,但在他为数不多的语录中,有三句名言为经典,都是大气磅礴,境界高远,其中一句箴言还被无数企业家和成功商人当成座右铭。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一番!

(14)、释义: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这是一副对联,是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林则徐看似是写大海的浩瀚,其实说人的宽广胸怀,看似是写高山的英姿挺拔,实际说人的刚强和坚韧不拔!

(15)、    林则徐不但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位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之开风气者”,而且也是一位精通书法,造诣很高的书法名家,在近代书法史上也颇著名声与得到好评。平生功业和道德情操为世所敬重,其中华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气、凛然大义,为世人千载歌颂。所以其所书必沉雄朴厚,法度严谨,展示铮铮铁骨、无欲则刚的气格,“书品如人品”。清末学者、美学家刘熙载在《书概》说:“写字者,写志也。书,如也,如其学,去其人,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心正则笔正”,是历代经典论书名言。而林则徐“自非浩然之气,集义之功,真积有素,其流露于毫翰间者,能如是其昭融哉?”他的立身处世、操行道德完全融入其书法之中,作书一丝不苟,严谨端庄。

(16)、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17)、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清·林则徐《塞外杂咏》译文:天山雪峰,数以万计,笏一般陡峭,玉一般洁白,它们导着作者西行,一路上与作者为伴、互慰寂寥。

(18)、1840年底,林则徐写《庚子岁暮杂感》诗四首,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对清廷“羁縻”政策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茹荼心事苦,愧尔颂甘棠”,显示他如食荼菜一样苦不堪言,愧对民众送“甘棠遗爱”的颂牌,流露出有负人民期望的思想,从而使诗篇的内容增添了积极意义。诗中号召人民奋起抵抗、保家卫国,“重镇要威名”。

(19)、(2)刚正不阿:在面对外国列强的压迫,以及清朝内部官员的舆论时,仍然敢冒天下之大不敬,去进行禁烟运动。丝毫不会因为他人的阻挡与压迫,从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心只为人民的利益作斗争。

(20)、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

(1)、作于1819年的《驿马行》和《病马行》,通过对驿马、病马的遭遇,批评当政者用人不当和赏罚不明,表达诗人爱护人才的心情和改革吏治的愿望。同年作的《裕州水发,村民舁舆以济,感而作歌》:“我心深感怀转伤,为语司牧慎勿忘;孜孜与民敷肺肠,毋施箠楚加桁杨,教以礼让勤耕桑”,先是对帮助自己的村民抒发感激之情,而后呼吁官员要爱护百姓。既显示其理想追求,又鞭挞现实。

(2)、译文: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3)、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

(4)、那么,当时的路况、气候、环境和食宿条件又如何呢?

(5)、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6)、八月十五日,林则徐在凉州给朋友的诗中写道:“关山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流放路上连做梦也思念着抗英前线的战事。九月五日,在肃州写给也因抗英被流放新疆的原两广总督邓廷桢的诗中,则表示“中原果得销金革,两叟何妨老戍边”。

(7)、   款识:墨樵一兄属临。林则徐。     钤印:林则徐印、读书东观视草西台  

(8)、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9)、炮吼虎门惊天下,砥柱中流看督衙。但教斯人英灵在,西夷不敢小中华!

(10)、道光1839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辉煌的岁月。

(11)、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12)、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13)、虎门销烟意义(编辑本段)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4)、此为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千仞:古时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千仞比喻极高。海洋能受纳成百上千条水流,因为有宽容的度量才是如此广阔盛大;高山岩壁直立千仞,因为没有俗世的种种私欲才这样挺拔刚强。这副对联提示,做人为官要有能容纳不同意见和多种人才的胸怀,又没有各种私欲杂念的羁绊从而刚直坚强。

(15)、虎门销烟之后,清政府迫于压力,贬谪了林则徐。因为人才难得,因此又被朝廷启用,不断的到陕西、甘肃、云南、广西等地做官,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林则徐在这些地方不但参加了一些军事镇压,而且还大力的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真的是哪里需要林则徐,林则徐就往哪里跑。

(16)、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17)、林则徐从小深受妈祖的立德、行善、精神熏陶,他每到一个地方履职,第一件事便是拜当地的妈祖庙,如果遇到妈祖庙破旧必定会组织修缮。作为林氏的后裔要积极继续和发扬妈祖和林则徐身上所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18)、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诵经。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

(19)、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

(20)、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驭极其复杂的局面。

(1)、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2)、临终犹呼新豆栏,马革裹尸心未甘。中华英魂终不死,堂堂正气是汉关!

(3)、林则徐的书法在27岁中进士入翰林院时已名声卓著,作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宗唐人楷书,尤其追慕以方正见称的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作为临池学书之规范,勤加体会临摹,所以小楷《兰亭序》拓本有欧阳公之遗风。

(4)、钤 印:臣林则徐字少穆印(白)河东节帅江左中丞(朱)

上一篇:128句杜月笙对黄金荣怎么样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