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先做人后做事
1、孔子说先做人后做事的句子
(1)、司马光言:“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恶者,古有赵高、秦桧之徒,今有刘青山、张子善、赖昌星之流。
(2)、比尔?盖茨曾说过:“我把人品排在人所有素质的第一位,超过了智慧、创新、情商、***等,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人品有了问题,这个人就不值得一个公司去考虑雇用他。”
(3)、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
(4)、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高道德准则的事,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也好,“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好,其实都在说同一件事,讲同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脚踏实地的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来。实际上也就是“先事后得”和“先难后获”的意思。
(6)、在当今社会,企业用人的原则也越来越趋向于人品第一。广东金日集团总裁何伯权说:“我们用人的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打个比方说,品德就像火车的方向、铁轨,才能就像马力。如果方向路轨偏了,马力越大,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7)、在一次电视访谈中,成龙回忆起这些往事,感慨万千,深情地说道:“坦率地讲,我此刻得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如果当初我背信弃义,从戏班逃走,没有这身过硬的武功,或者为了得到那100万一走了之,我的人生肯定要改写。我只想以亲身经历告诉此刻的年轻人,金钱能买到的东西总有不值钱的时候,做人就应当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8)、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9)、他仔细一看,支票上竟然签著100万,好大一笔巨款!他从小受尽苦难,尝遍艰辛,不就是盼望能有这天吗?可转念一想,如果自我毁约,手头正拍到一半的电影就要流产,公司必将遭受重大损失。于情于理,他都不忍弃之而去。
(10)、人生不如意十之八朝来寒雨晚来风,平地云烟,仰天长叹,天下谁人才识君。这么多年来,各种磕磕碰碰,人情是非,摧残了明媚鲜艳的我。细思开来,每一次的碰壁,每一次劫后重生,历练了精神,疯长了志气。任尔东西南北,我自岿然不动。生活的酸甜苦辣,成就了人生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11)、按照旧时梨园行的规矩,父亲同戏班签了生死状,在约定期限内,他的生杀大权都在师傅手中。戏班里的管教异常严厉,本该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年纪,他却在师傅的鞭子与辱骂下练功,吃尽苦头。时刻不长,他就偷偷跑回了家,父亲勃然大怒,坚决叫他回去:“做人应当信守承诺,已经签了合同,绝不能半途而废。咱人虽穷,志不能短!”他只好重新回到戏班,刻苦练功,这一练就是十几年。
(12)、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以其力,世间变幻莫测,唯有人品可立一生!这就是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或希望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13)、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了“恭、宽、信、敏、惠”五字为人要领。对人恭敬就不会受到别人的不恭敬,对人宽容就会受到别人的拥戴,对人讲信誉就会受到别人的信任,用心为人办事就会在别人的帮忙下取得成绩,能够真心给好处别人就能够调动其人力资源共同成就事业。又一个原则被补充进来,“无私”原则。
(14)、终于学有所成,戏曲行业一落千丈,他空有一身本事,却毫无用武之地。当时香港电影业正在迅速发展,但是男影星都是貌比潘安,威武雄壮。个子不高、大鼻子小眼睛的他,怎么在电影界混呢?
(15)、史密斯兢兢业业地工作,不久就脱颖而出,成为公司市场开发部总经理,一年为公司赢得了3500美元的利润。当总栽退体的时候,史密斯继承了总栽的位置,成为美国的财富巨人,家喻户晓。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说;“一个一辈子做有德之人的人,会赢得别人永久的信任!”
(1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内在的美才可靠长久,值得我们追求和尊崇。虽然外在的容貌、身材、风采和权位、财产等也很吸引人,可内在的品德、学识、才能和真诚、自信等给人的感受则更有魅力。
(17)、《论语》与西方的《圣经》有着类似的地位,它是中国人的智慧源泉,其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许多朴素的人生观点都是在前人的成败得失中淬炼出来的经久不衰的智慧。
(18)、尊重他人,宽以待人。咱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事实上,宽容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真正的强者,在于他能让人心悦诚服的拥戴和情不自禁地喜爱,他的威不在怒,他的力不在吼。若你瞧领导不满,看同事不顺,冷眼旁观看世界,只能令自我苦不堪言。咱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能够改变自我。从某种程度上说,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我。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之长。譬如说:少年儿童欣赏他的天真无邪,青年人欣赏他的健美和朝气,中年人欣赏他的成熟和豁达,老年人欣赏他的沧桑和缜密。聪明的人欣赏他的睿智,木讷的人欣赏他的本份,优雅的人欣赏他的气质,不具一格的人欣赏他的洒脱,粗鲁的人欣赏他的豪爽,稳重的人欣赏他的沉着、大气。
(19)、历史上,成就一番大事者无不是以立德为先,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离骚》开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司马迁秉笔直书,撰《史记》成史家之绝唱;“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终成人民的好总理……
(20)、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2、孔子说先做人后做事原句
(1)、按照旧时梨园行的规矩,同戏班签了生死状,在约定期限内,他的生杀大权都在师傅手中。戏班里的管教异常严厉,本该在膝下承欢的年纪,他却在师傅的鞭子与辱骂下练功,吃尽苦头。不长,他就偷偷跑回了家,勃然大怒,坚决叫他回去:“做人应当信守承诺,已经签了合同,绝不能半途而废。咱人虽穷,志不能短!”他只好重新回到戏班,刻苦练功,这一练就是十几年。
(2)、人生都会经历迷茫、困惑或跌入谷底,面对过算计、诽谤、陷害、威胁,我曾感到行行路未还,平地起波澜、电闪雷鸣、荆棘蛇蝎,他们曾脏了我的眼,毒蚀了我纯洁的心灵。泪湿青衫,总是无语问苍天,白天为什么染成了夜的漆黑,明媚的花无端被折。浮浮燥燥的社会,落寞了世界,枯萎了真情。我曾彻彻底底的对人生、生活感到绝望,也曾大病了一场。拿起论语重新细细品来,他沉寂了我的世界,慰藉了我的心灵。庆幸的是,因为学习,才会懂得,因为懂得,才会释然,那些脍炙人口的语言也曾明媚了我的生活,装点了枯燥的人生。悠悠尘世,学会风轻云淡,望云卷云舒, 带着那份沉着、稳定以更加积极成熟的心态努力前行。
(3)、读《论语》才会明白,吾生有涯,其知无涯。在一日三省吾身中发奋努力。本是一汪清泉,当尘埃遮望了眼,这句话就像清风吹散了过去的云烟。
(4)、经人说,他进了香港邵氏片场,做了一个“臭武行”,跑龙套。他扮演的第一个主角,居然是一具“死尸”。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更要命的是,跑龙套的没有尊严,时常遭人百般刁难,冷嘲热讽。在那样的环境里,他没有怨天尤人,依然刻苦勤奋。由于学得一身好功夫,为人厚道,几年下来,他逐渐担当主角,小有名气,每月能拿到3000元薪水。
(5)、出处:《论语》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不好表现得比别人聪明。满招损,谦受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在不一样方面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不能正因在工作的每个领域我做得比别人好就骄傲,很多时候咱们还是需要像别人领悟的。个性是年轻人就应多向单位的老同志请教,他们有积累的宝贵经验,能够减少咱们少走一些弯路。周围的同事都会钟爱谦逊的人。
(7)、人们常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做人做事,的确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伴随人生命的重要课题。透过读《做事先学做人》一书,使自我懂得了更多的做人的道理。结合平常的工作,很多道理值得借鉴,认真领悟书中的黄金法则,成就事业的坚实基础。我说说我明白的其中几点:
(8)、人在社会上做事,首先是为了生存的需要。那么做事,就有有酬报。如何看待做事和酬报的关系,孔子有过不少这方面的思想。
(9)、他仔细一看,支票上竟然签着100万,好大一笔巨款!他从小受尽苦难,尝遍艰辛,不就是盼望能有今天吗?可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毁约,手头正拍到一半的电影就要流产,公司必将遭受重大损失。于情于理,他都不忍弃之而去。
(10)、有天,行业内的何先生约他出去,请他出演一个新剧本的男主角,“除了应得的报酬,由此产生的10万元违约金,咱们也替你支付。”何先生说完强行塞给他一张支票,匆匆离去。
(11)、论语整本书包含了无穷的智慧。从小处说,论语教我们如何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怎样和别人和谐相处,身体力行的做一个君子并向圣贤靠近;往大了说,论语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怎样去“领导”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辈子用心去品味,并指引我们一生行动的人生宝典。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读《论语》,都会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有人喜欢“学而时习之”一章;有人喜欢“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有人喜欢“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也有人喜欢“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3)、其次,《论语》讲的是人生的哲学,而非人生零散的、皮毛的感悟。作为一个现代人,比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德行、智慧和视野。
(14)、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
(15)、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做人开始的。古往今来,对人的要求,无不以做人为本。《大学》里讲:“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培养人才的基本规范;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写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毛主席说:要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无不讲做人的重要。
(16)、何先生十分欣赏这位年轻人,他的事情也很快传开了。公司得知十分感动,主动买下了何先生的新剧本,交给他自导自演。就这样,他凭借电影《笑拳怪招》,创造了当年票房纪录,大获成功。
(17)、“噢”史密斯大惑不解。那位司机接着说;“我们总栽就是通过这件事来选拔人才的。他说过有德之人才是可塑之才!”
(18)、孔子在齐国时,去谒见齐景公,景公把一个叫廪丘的地方,封给孔子作为食邑,孔子表示感谢后谢绝了。这件事在《吕氏春秋.离俗览.高义》里是这样记载的:(孔子说)“‘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19)、在一个企业的宣传栏看到“当别人给予你帮忙时,必须要道谢,并且看着对方的眼睛,以示你的诚意。当你给别人带来不便时,必须要及时道歉,以免给人留下不良印象。当你对一个人还不够了解时,切莫轻易下结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况且有时候眼睛也会欺骗咱们。”这三句话对我感触颇深,使我想到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
(20)、佛家所谓“功不唐捐”,没有白白浪费的功夫,没有白白的付出,每一种努力和付出之后必然会有回报,只不过这回报不一定是立刻就能看得到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不也是在告诉我们“先事后得”和“先难后获”的道理吗?
3、孔子名言先做人后做事原句
(1)、礼治: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在《论语》一书中有74处记载论礼。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而要耕地一样。
(2)、品行不佳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会丧失很多机会。管理学上有一种“中庸”理论,意思是说;任何一个想要稳步发展的组织,都要划分出三个档次,首先是德才兼备,其次是德高才中,后才是德才中等,不可用的是有才无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极其危险。正如《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能征善战,英雄,但品格低下,先认丁原做义父然后杀丁原,后认董卓做义父然后父董卓,终被曹操抓起来,再也不敢用他,只得把他杀掉。
(3)、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回答弟子的提问时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人须在事上磨”,我想也正是孔子所说的“先事后得”和“先难后获”。
(4)、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6)、《易经》中有一句与此句像类似的话:“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后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7)、有一次,成龙受邀去国外参加一个颁奖典礼,大批好莱坞大牌影星云集。他有些底气不足,谦逊规矩地站在一旁。出乎意料,那些大牌竟然主动排好队,一一上来同他握手。他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我也是大明星。”
(8)、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着名的有七十二人。
(9)、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
(10)、1860年,作为美国共和d的总统候选人,林肯参加了总统竟选。他独自一人四处发表巡回演讲,为自我做宣传–他没钱雇人为他服务。而林肯的大对手民主d候选人道格拉斯则是个有钱人,拥有专用竟选列车,带着乐队,浩浩荡荡地在美国做巡回宣传,很是风光。火车上还配有礼炮,每到一地,便鸣放32响礼炮,发表演说,向人们炫耀显赫的贵族出身和雄厚的经济基础。
(11)、这种苦恼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是今人的苦恼,也是古人的思考。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冬雪、风舞长空的中原大地流浪时,与学生们讨论多的就是这个问题。孔子提出了为人做事的三个标准: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第一等的“立德”,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树立了道德教化的榜样;次一等的“立功”,是成就了事业,为大众谋取了福利;再次一等的“立言”,是探索建立了做事的规范。在这人生“三立”中,孔子在做人、做事的考察过程中加进了一个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第三方—-与你做人、做事有关联的别的人。看你是否给他道德的感召、给他带来了利益、给他了行为规范的指引和警示。从而指示出了做人、做事的一个重要原则,“利他”原则。(真正的朋友)
(12)、“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13)、是孔子的弟子樊迟问如何做到仁时,孔子回答的话。
(14)、有天,行业内的何先生约他出去,请他出演一个新剧本的男主角,“除了应得的报酬,由此产生的10万元违约金,我们也替你支付。”何先生说完强行塞给他一张支票,匆匆离去。
(15)、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
(16)、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人性解放的关怀。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7)、其实,做人与做事是分不开的。做人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做事的目的是要让人做得更有价值。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这句话的重点是“做人”,其载体是“做事”。如果去掉载体,人只能行尸走肉,与植物人何异?如果不好做人的基本原则,恐怕也做不出什么好事。
(18)、那年他才22岁,全香港都认识了他——成龙。
(19)、大家都知道曾国藩勤奋读书的故事,他天赋不高,不知背了多少遍书,还是背不会,也不睡觉,气的屋里的小偷跳出来,给他背诵了一遍,还怒气冲冲地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但是我们后人都记住了曾先生,毛主席评价他说:“近代有大本夫源的人。”贼虽然天资聪颖,但他缺少刻苦努力,懒惰成性,所以一事无成。曾先生勤能补拙,一勤天下无难事,那是水滴石穿的精神,滴滴饱含着辛酸和坚韧。这其中也有“先事后得”和“先难后获”的意思。
(20)、好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是一个人宝贵的财产,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个人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好人品,使社会中的每个职业都很荣耀,使社会中的每一个岗位都受到鼓舞。它比财富、能力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荣誉都无偏见地得到保障。
4、孔子 先做人后做事
(1)、林肯发自内心的演讲,深深感动了听众,赢得了万千美国人的心,他终于击败了财大气粗的道格拉斯,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总统。
(2)、经常为孔子驾车的樊迟,天赋不算是很高,甚至可以说比较鲁钝。但他愿意思考,愿意追问。孔子在回答他的问题时,尽可能浅显一点,直白一些。
(3)、正直的人能信守诺言,相互尊重,彼此帮助,从而把自我的事业做大做强。因此,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必须要记住做人之本:善良正直,坚持人品第一。(韩菱纱)
(4)、美国加州数码影像有限公司需要招聘一名技术工程师,有一个叫史密斯的年轻人去面试,他在一间空旷的会议室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不一会儿,有一个相貌平平、衣着朴素的老者进来了,史密斯站了起来。那位老者盯密斯看了半天,眼睛一眨也不眨。正在史密斯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位老人一把抓住史密斯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谢你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可能再也看不到我的女儿了。”“对不起,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史密斯一脸迷惑地说道。
(5)、《论语》中“先事后得”和“先难后获”,告诉我们先付出艰辛的劳动,然后收获,这是孔子要人不要急功近利。功利心过重,便会患得患失,凡事只有兢兢业业、光明磊落,大道行之,自有梅花香自苦寒来。这8个字虽然简简单单,但是用情至极、用意至深,越来越为后人传诵和喜爱,这种肺腑良言,来自于生活的实践,来自于生活的感悟。
(6)、孔子给景公出了治国的主意,按现在的话说,“点子”有了,也可以说已经有功了,只是还没实行,没见见到效果,孔子就认为不该接受景公的赏赐。考虑到景公对自己不了解,所以就离开了齐国。
(7)、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