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63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9-28 08:05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什么意思

(1)、1982年我师范毕业了,成为一名中学教师。那年春节,舅舅高兴,破例喝了点酒,还特意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工作,居安思危。年复一年的拜年,一次又一次的演讲,主题词依然是“居安思危”,在舅舅的影响下,我小的表弟刻苦学习,励精图治,终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取得国际法博士学位,如今是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名老师。

(2)、魏征,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3)、(反义词)及时行乐、亡羊补牢、高枕无忧、麻痹大意、出其不意、刀枪入库

(4)、 面对沸沸扬扬的谣言,王凤不加辨别,听风就是雨,而王商显得镇定沉着,冷静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没有盲目跟风妄动,从而了都城的安定。否则,王公大臣一动,必定会引起城内无法控制的混乱,一些不法之徒也会乘机而动,其后果不堪设想。作为臣子,王商所为值得称道。

(5)、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6)、(大意)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培育树根;想要河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源头;思虑国家如何能够安定,一定要积累道德和仁义。

(7)、针对君王难以善始善终的问题,魏徵于贞观十三年又上了一封《十渐不克终疏》“顷年已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指责唐太宗近年已违背志向,不能坚持敦厚、朴实的作风,并列举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劝告太宗要及时反思,纠正言行,防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谏太宗十思疏》和《十渐不克终疏》都是警醒太宗不忘初心,劝谏他要持之以恒勤政爱民,慎终如始成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命人把魏徵的这两封奏疏都书写到了屏风上,以时刻提醒自己。

(8)、这十个方面,针对的是帝王在功成名就之后容易产生的骄傲自满、好大喜功、骄奢淫逸、喜好谗佞等毛病。历史上,善始而不能善终的帝王比比皆是。商纣王能征善战,惑于妲己,朝政混乱,导致商亡;秦始皇统一六国,威震四海,施政不当,导致秦仅传二代就灭亡;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辟土,晚年却宠信奸佞,造成巫蛊之祸;唐玄宗开元盛世达到大唐巅峰,任用奸臣,沉迷酒色,终发生安史之乱,使唐帝国由盛转衰。在封建时代,帝王受命于天,集权于一身,凌驾于法令制度之上,没有法律能够约束帝王。因此,魏徵也只能加以劝谏,盼望帝王能够考虑国家的长治久安,吸取历史教训,自我克制、自我约束,以巩固统治、安定天下。

(9)、讲完了道理,提出了问题,分析了原因,终是要解决问题,说清楚“怎么办”,魏徵的解决办法就是“十思”:见到喜欢的东西,要知足克制;想兴建楼堂馆所,要适可而止;因为地位高,要谦虚而自抑;担心自满,要学江海容纳百川;喜欢游猎,要考虑嬉戏有度;怕懈怠,要做事慎始慎终;担心被蒙蔽,要虚心接受各种意见;担心奸邪,要先正自身以疏远小人;加以恩德,要考虑不因为个人所好而赏赐过度;施以惩戒,要考虑不因为一时恼怒而滥用刑罚。

(10)、(出处)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11)、 三国末期,魏国丞相司马昭掌权,提拔魏舒为相国参军(相当于副丞相)。魏舒年少时反应鲁钝,性格质朴,不被亲戚们所看好。他的堂叔魏衡为吏部郎,在当时很有名望,对他也不太了解,就安排他去看守水碓(借水力舂米的工具)。常常叹息着说:“魏舒将来能当一个百户长,我就满足了!”言外之意魏舒长大后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但魏舒并不介意,也不争抢干那些抬高自己的事情,处事很低调。只有太原人王乂看好他,说:“你将来定会位至三公。”他还经常帮助魏舒,而魏舒也就理所当然地接受而不推辞。在魏舒四十多岁的时候,郡里面推举他任上计掾、孝廉。当时宗族的人认为他没有什么学问就劝他不要去了。他说:“如果考试不中,那责任就在我自己,怎么可以为了显示清高而窃取名声为荣呢!”“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后来不断升迁做了后将军钟毓(钟会的哥哥)的长史。钟毓每次和同僚喝酒射箭的时候,就让魏舒给计算分。每当人数不足的时候,就让魏舒也参与活动,而每次魏舒都能射中,座中之人没有不惊叹的,居然没人能赢得了他。钟毓则感叹地说:“我没有充分发挥你的才能,就像有如此精湛的射术一样,岂止是一件事呢!”钟毓果然说的没错。魏舒做了相国参军之后,“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至此,魏舒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12)、中国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到近20000元,年消费总额达到6000亿,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13)、随后的十余年里,魏徵没有辜负太宗的信任,坚持了敢于说话的作风,甚至在太宗已经很不高兴的状况下还要坚持把自己的意见说完。据说有一次,唐太宗回到后宫生气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了解到是魏徵进谏触怒了太宗,于是,长孙皇后换上朝服向太宗隆重祝贺,说君主贤明才能有敢直谏的臣子。后,太宗消了气,并给予魏徵赏赐。多次犯颜直谏,使魏徵享有诤臣、直臣的盛名,太宗也虚心接受他的意见,匡正过失。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死,唐太宗伤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14)、(解释)处在安定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祸害。

(15)、那些只顾眼前,得过且过,不作长远打算,不顾辛勤劳动去创造生活的人,跟寒号鸟也没多大区别。

(16)、(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17)、(反义词)及时行乐、亡羊补牢、高枕无忧、麻痹大意、出其不意、刀枪入库

(18)、(出处)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19)、身处安逸,应当考虑到潜伏的危机,从而戒除奢侈、倡导勤俭。指勤俭是抵制奢侈、防止腐败的得力措施。语出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戒奢以俭:这是个状语后置的短语,实际上是以俭戒奢。用节俭来消除奢侈。戒:戒除;奢:奢侈;以:用;俭:节俭。

(20)、 既济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三卦。卦辞是“亨。小利贞,初吉终乱。”上卦为水,下卦为火。六爻阴阳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并非是水火不容,如同君臣合力,共治国家,从而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国泰民安之象。然而事事都无法跳出盛极必衰的演化规律,终还是会出现乱道,即所谓初吉终乱。因而,卦辞警戒当政者要谨记安危转换的道理。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

(1)、竭诚待人,即使是吴国和越国人也能团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即使是骨肉同胞也会成为陌生的路人。

(2)、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3)、(解释)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4)、自从《尚书·武成》提出:“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拱而治”就成了帝王无为而治的高境界。魏徵认为,帝王如果能够遵从“十思”,弘扬“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九种美德,就能选贤任能,达到天下大治的效果。“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他勾画出了一个美好的场景:有智慧的人尽心出谋划策,有勇力的人充分贡献力量,仁爱的人播撒恩惠,诚信的人奉献忠心,文臣武将都全力以赴建设国家,君主只需要用好这些人就足了,不必事事劳心费神、亲力亲为。

(5)、 魏舒年轻时如同“妇丧其茀”,没被人赏识,也没被重用。但他并不气馁,刻苦学习,终是“七日得”,被司马昭擢升重用。

(6)、(近义词)极乐世界、灯红酒绿、秉烛夜游、醉生梦死、花天酒地、今朝有酒今朝醉

(7)、 唐末五代之际,王建趁着中原混乱,用武力逐渐统一了四川地区,也算是“三年克之”,使得社会趋于稳定。养子王宗佶居功自傲,对皇位觊觎不已。面对这样的小人,王建自然没有手软,将其杀死。王宗佶本就位极人臣,奈何贪得无厌,终命丧黄泉。

(8)、“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劝谏唐太宗在安居乐业之时,也要想到危险将要来临,要戒奢侈,行节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我舅舅很喜欢这八个字,就把它当成我们的家训传承了下来。

(9)、尽管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奈何我国人口众多,需要消耗的粮食也在不断增长。为满足国人高质量生活,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国家每年还从国外进口大豆、玉米等粮食。

(10)、之前也会节约粮食,但在本次活动的鼓励下,我对自己的节约行为更加严格了。

(11)、(青电途·特别关注)青山处处埋忠骨,马革裹尸今已还

(1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3)、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14)、戒奢以俭:这是个状语后置的短语,实际上是以俭戒奢。

(15)、(近义词)极乐世界、灯红酒绿、秉烛夜游、醉生梦死、花天酒地、今朝有酒今朝醉

(16)、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7)、我们这些外甥都住在市区,离舅舅家有50里路,骑自行车到达,需要两个半小时,当时的公共汽车班次间隔长,时间也不合适,所以每年正月初我们就相约骑自行车,七八个人浩浩荡荡向八角进发。那个时候经常是大雪封门,刮着西北风。就是这样恶劣的天气,我们没有一个叫苦的,心里有一种信念,去舅舅家,听他讲故事。

(18)、(反义词)及时行乐、亡羊补牢、高枕无忧、麻痹大意、出其不意、刀枪入库

(19)、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20)、 初九爻辞是“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象》说:“曳其轮,义无咎也。”初九处在卦之初始,宜应静观谨慎,不能妄动。如同车轮突然不能向前,狐狸过河尾巴被水濡湿,此时应该审慎停止,不宜再行,自然无患。也符合君子为义之道。

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作者是谁

(1)、接下来,舅舅就和我们坐在炕头上,喝着茶水,开始“演讲”,先谈国内形势,再谈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告诉我们要心系国家,跟上时代的步伐,虽然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时刻不能忘记艰苦朴素。有时候我们不明白舅舅说话的深刻含义,觉得生活好了,吃点好的,穿点好的没有什么,可是都会遭到舅舅的强烈的不满,他说,“我呢,可能是过穷日子过怕了,所以虽然现在我富裕了,但仍然要居安思危,要想到以后……”那个时候舅舅嘴边总是挂着“居安思危”四个字,慢慢地这四个字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

(2)、(解释)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3)、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帮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4)、  上午十时整,一阵阵警报声响彻中华大地,这警报声是在警示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5)、魏徵死后不久,侯君集谋反案发,魏徵因曾举荐侯君集受牵连。太宗又听说魏徵多次将谏言表章先给史官过目,疑心他沽名钓誉,不是一个纯臣。因此,太宗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并下令推翻魏徵的墓碑。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唐军取得了后胜利,但战绩不如预期,太宗想起了魏徵,感叹说:“如果魏徵在,一定会劝谏我不亲征的。”于是,太宗立即命人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了墓碑,明君直臣终于得到了善始善终的结局。在唐太宗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魏徵名列第也高于诸多秦王府旧臣。

(6)、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也是好的清醒剂。很多时候,时光越沉淀,历史看起来也就越清晰,给人的启迪也就越深刻。

(7)、(解释)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8)、是劝谏唐太宗在安居乐业之时,也要想到危险将要来临,要戒奢侈,行节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

(9)、为进一步推动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我校通过在餐厅醒目位置悬挂“光盘”行动标牌、摆放文明用餐宣传展板、显示屏上滚动“对浪费说不”等宣传图片,倡议师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文明就餐,按需打饭,养成“光盘”的习惯。

(10)、(出处)汉乐府《西门行》诗:“夫为乐,为乐当及时。”

(11)、每次到舅舅家时都快12点了,舅舅早早地把炉子生得旺旺的,把我们迎进去,嘴里不停地说,“今天外甥来,都是客,舅舅好好招待”。舅母把做好的菜搬到桌子上,我们就开始吃饭了。饭间,舅舅问问这个的近况,说说那个的未来,在欢笑中一顿饭就结束了。

(12)、身处安逸,应当考虑到潜伏的危机,从而戒除奢侈、倡导勤俭。指勤俭是抵制奢侈、防止腐败的得力措施。

(13)、唐太宗与魏徵,一个以明君为目标,励精图治,胸怀宽广;一个以谏臣为己任,正直忠贞,犯颜敢谏,君臣二人相得益彰,共同为贞观之治写下一段进谏与纳谏的佳话。《谏太宗十思疏》作为魏徵出名的谏章,至今读来仍可想见盛唐开明时期君臣风貌。

(14)、  为了让同学们正视历史,勿忘国耻,坚定图强的信念,文昌中学组织学生观看了九一八的爱国纪录片,让学生深刻感受历史的悲壮,缅怀革命先辈生当为赤子死亦立苍松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观看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牢记“九一八”,珍爱和平,发愤图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

(15)、(出处)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16)、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适量点餐,在就餐中节约每一粒米,杜绝日常用餐中的浪费现象,从日常中的点点滴滴来坚持我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17)、这一段,“十思”的构想充分汲取了历代帝王的教训,从多方面提醒唐太宗时时自省,避免重蹈覆辙。

(18)、  九三爻辞是“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说:“三年克之,惫也。”鬼方是商周时期居住在西北方的一个方国,和商周王朝经常发生战争。商朝高宗武丁在位期间,曾大规模用兵征讨鬼方,用了三年时间才取胜。九三阳刚,有好大喜功的心理,乐于四处征讨。就如同武丁,常年用兵,即使取胜了,也是劳民伤财。“兵者国之大事”,切忌用之。而对于总想通过战事来谋取功利的人更应该谨慎用之。

(19)、双十一刚过,很多大学生都是买买,有钱就花,没钱就借。父母不能给,就向“花呗”、“借呗”等网络平台借钱。

(2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为农家子弟,我与你们一样感同身受,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拿种小麦来说,从播种、春灌、夏收,每一个环节,无不是头顶烈日或顶风冒雨,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倘若我们挥霍无度,浪费粮食,不仅是对你们辛勤劳动成果的肆意践踏,更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犯罪。令人欣喜的是,厉行节约、遏制浪费已上升为国家大计,一系列规定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警醒。

4、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哪里

(1)、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徵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徵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2)、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3)、 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有很多养子,其中王宗佶长。他自恃有功,大权独揽,骄横异常。当时大臣唐道袭已经任了枢密使(权力与宰相相当),但王宗佶还是直呼其名,根本没把唐道袭瞧在眼里,这让唐道袭愤愤不平,但表面上对王宗佶是更加的恭敬谨慎。王宗佶还大树d羽,培植势力,这令王建很是厌恶,便开始限制他的权力。在武成元年(908年)二月,王建封王宗佶为太师,不再让他参与政事。王宗佶一看权力被架空,遂“怨望,阴畜养死士,谋作乱”。他上书给王建,说:“我身为大臣,又是长子,国家大事,休戚与共。如今太子未定,必生祸乱。如果陛下能够立王宗懿(王建的次子)为太子,就应早日进行册封,任我为大元帅,掌管六军兵马。倘若时局艰难,宗懿年幼,我怎么能够保持谦虚而不承担重任呢(言下之意可以取而代之)!陛下已经面南称帝,军旅之事宜应委托于臣下。我请求设立元帅府,铸六军大印,戍守和征战之事,都交给我来掌管。太子早晚侍奉陛下饮食,微臣我率兵来保卫,可永葆万世基业。希望陛下考虑裁决。”这道上书,王宗佶之心昭然若揭。王建看罢大怒,但忍住没有发作,他就问唐道袭该如何处置。唐道袭却回答说:“王宗佶威望,内外慑服,足以统御诸将。”唐道袭这是在火上浇油,故意说王宗佶实力强大不可动摇,实际是想激怒王建。果然,王建就动了杀机。有一天王宗佶进见,言辞和脸色都显得十分傲慢,这让王建内心更是感到异常厌恶,随即命其退下。但王宗佶却不走,王建一怒之下“命卫士扑杀之。贬其d御史中丞郑骞为维州司户,卫尉少卿李钢为汶川尉,皆赐死于路。”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