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年,郭子仪征战凯旋而归,唐代宗加封他为尚书令,却被拒绝了三次,唐代宗不解地问道:“你想要什么赏赐?”郭子仪答道:“臣只要六个绝世美人即可。”唐代宗惊讶道:“你今年68了吧?”郭子仪明白唐代宗的意思,自信满满地回道:“老臣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弓马娴熟,老当益壮,陛下尽管放心!”群臣也开始议论纷纷,整个朝堂之上,郭子仪俨然已经成了笑柄。殊不知这才是郭子仪的高明之处。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对此,郭子仪深有体会。他花甲之年挂帅,平定安史之乱;古稀之年,单骑退回纥,力挽狂澜,为大唐续命。说他功高盖主,一点都为过。唐代宗为何问郭子仪要什么赏赐?原因为他,郭子仪已经位极人臣,封无可封,赏无可赏。这是郭子仪的荣耀,同时,也是悬在郭子仪的头上的利剑!于唐代宗而言,他离不开郭子仪,但又极为忌惮郭子仪。正如他对女儿升平公主所说:“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意思是说:若是郭子仪想成为天子,天下哪里是我们家的!郭子仪索要6个美女,此举正是告诉唐代宗,我毫无野心,就想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无需提防,这样的部下谁不喜欢,此后,唐代宗是彻底对郭子仪放心了。郭子仪后来也因此躲过一劫。郭子仪此举,瞬间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甚至连他儿子郭暧,都成了他人打趣的对象。有一天,郭暧与一群豪门子弟饮宴游玩,酒过三巡,有人故意作崇拜状,对郭暧说:“郭兄,想必你们家很快就要添丁,恭喜,恭喜!”郭暧一时没反应过来,天真地问道:“此事我为何不知道?”对方哈哈大笑道:“听闻你父亲向皇上要了六个美人,果真是老当益壮!添丁一事,自然不在话下!”郭暧一听,顿时面红耳赤,由于家教甚严,他倒也不好掀桌子,只能拂袖而去。回到家中,郭暧越想越气。对于父亲向皇帝索要美女一事,他与多数人一样,都觉得不妥,可作为儿子,他岂敢教训父亲,只好当作没看见。可如今自己被人奚落,颜面无存,再装聋作哑,也不是办法。于是,借着酒意,郭暧找到了父亲,问他为何如此不自爱。见儿子一脸怒容,郭子仪暗叹了一口气,说:“飞鸟尽,良弓藏!我现在已进无可进,你说要什么赏赐好?难道要那个位置?”郭暧一听,顿时慌了神,他连忙跑到门口,见无人在场,终于松了一口气。转过头,他又弱弱地问道:“儿子有一事不明,不济,我们不要赏赐,为何要如此自污呢?”郭子仪摇头道:“秦时王翦,汉时萧何,为了自保,都不惜敛财自污,我仅仅损伤一点声誉,就能保全家族,何乐而不为?”郭暧闻言,如醍醐灌顶,终于明白了父亲的深意!这种自我贬低的方法,就是郭子仪历经七帝,仍能得以善终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郭子仪的担心没有错,皇帝喜欢自己臣子贪恋财富、美色,因为这样的臣子才不会和皇帝去争江山,如果在皇帝眼中,你什么都不要,那么不是告诉皇帝你的心思在江山社稷吗?其实,这种“自污”保命的做法,在历史上不止郭子仪一人。战国大将王翦三番五次向秦始皇索要田宅,显得极为贪婪。皇上不怕臣子贪婪,就怕臣子没有缺点,所以王翦反而还因此得到了皇上的信任,顺顺利利地活到了高寿。西汉名臣萧何大肆贪占百姓的田宅,他们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皇帝放心!从此之后,郭子仪就过上了荣华富贵的晚年,终安然地死在病榻之上,他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谥号“忠武”,可谓是生的荣耀,死的光荣。郭子仪是唐朝少数能够善终的大臣,他的赫赫战功让他处于风口浪尖,但是他的智慧却让他能够安度余生,说实话这样的人物放在今天依旧会是成功者,郭子仪的很多智慧都被收录在《智囊》一书,《智囊》是冯梦龙力作。这部书记录了从先秦到明朝一千多个谋略智慧故事,个个哲理通彻,计谋深远。可以说一部《智囊全集》写透了人生百态,写尽了帝王将相,权术谋略。几百年来,无论显贵还是商贾,无不将《智囊》奉为必读经典,人称“小资治通鉴”。看过此书的人说,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清代康熙和乾隆,将《智囊》作为治国御下案头锦囊。曾国藩也对《智囊》爱不释手,一边打仗一边研读。大才子纪晓岚,更将《智囊》倒背如流。《智囊》包括10个大部、28卷,1238个谋略智慧故事。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必然涉及为人处世,竞争博弈,沟通劝谏,自保防身,这些你都能从此书中找到灵感和方法。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都要读读《智囊》!市面上《智囊》版本很多,我看的这套就很好。有原文和翻译,只要识字就看得懂。而且有冯梦龙的精彩点评,通俗易懂,看后恍然大悟。全套共6册,原价399元,现在99元就可以拿走!真的超值了!如果喜欢,点击下面蓝色链接或【看一看】就可拥有↓↓↓
2、郭子仪简介明朝他是大唐名将,足智多谋,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是契丹人,却一生都在守护大唐江山;太原之战,他以一万乌合之众,大破反贼十万大军,平定安史之乱。史称其“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李光弼生于将门,父亲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归顺大唐后,累官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李光弼自幼为人沉稳严毅,擅长骑射,喜读《汉书》,治军极严,兼有谋略。他少年即入军旅,任左卫亲府左郎将。公元749年,李光弼升任河西节度副使,被封为蓟郡公。后加拜官单于都护府副都护。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经郭子仪举荐,李光弼出任河东节度使,率兵平叛。嘉山之战,李光弼斩首叛军四万,威震河北,十多个郡县闻讯后,纷纷杀死叛军的守将,重新归顺大唐。嘉山之战后,李光弼想趁势攻取范阳郡,以绝其根基。而此时潼关失守,长安沦陷,唐玄宗逃奔蜀地,人心惊骇;此事就被搁置。公元756年,唐肃宗即位,授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使相,仍任节度使之职。此后,李光弼奉命率军五千赴太原,继续征讨叛军。公元757年,史思明发动十万叛军围攻太原,城中只有不满万人的弱卒,李光弼坚守不出,带领士卒在城上安装石炮,击毙大量叛军;在城中挖地道,挖到史思明大营,俘斩叛军一万多人。随后,趁叛军军心动荡之际,率兵出城大破敌军,斩首七万。太原之战是平乱战争第一次重大胜利和重要转折点。李光弼充分发挥了军事才能,此战为后来顺利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唐肃宗得知战胜后,封李光弼为魏国公。公元759年,李光弼接替郭子仪担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此时洛阳失陷,长安危机。李光弼固守河阳,他先设计诱得史思明所部良马千余匹,又在河上巧用木杆抵住史思明的火船攻势,智降叛军两员大将,史思明损兵折将,亲率大军进攻河阳。李光弼亲驻河阳中城,身先士卒,在靴内藏刀,宁死不降,三军为之感动,于是奋勇杀敌,大败叛军斩首一万余级,擒获八千余人。公元761年,唐肃宗轻信宦官鱼朝恩“言贼可灭”的进言,令李光弼尽快收取洛阳,李光弼表示时机未成熟,但朔方节度副使仆固怀恩依附鱼朝恩,建议尽快出兵。在朝廷使者的督战下,李光弼无可奈何,留李抱玉守河阳,便同仆固怀恩、鱼朝恩进攻洛阳。仆固怀恩不听李光弼军令,私自在平原布阵,致使大败。李抱玉听闻败讯,放弃河阳,李光弼也退守闻喜。史思明虽获胜,却被其子史朝义杀死。公元762年,李光弼进封为临淮郡王。率兵收复许州,斩首叛军一千余级,擒获二十二人。公元763年,史朝义走投无路自杀身亡。安史之乱平息,李光弼自始至终参加指挥平叛大军,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平息内乱立了头功,《新唐书》称赞李光弼在平息安史之乱中,“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李光弼被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于凌烟阁。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劳盖世,却遭到宦官鱼朝恩嫉妒和陷害。因郁郁不得志,于公元764年病逝。唐代宗为其辍朝三日,追赠太保,谥号“武穆”。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戎马倥偬四十余年,为平息安史之乱立下盖世奇功,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头条创作挑战赛##新人小白求过百粉##历史#新人小白一枚,有疑惑的友友,欢迎到评论区留言;有感兴趣的友友,加个关注支持一下哦[谢谢]
3、郭子仪后代郭子仪晚年位极人臣,也很受大臣们的尊重。但他有个奇怪的习惯,每次有人来访,郭子仪都会让一大群姬妾侍女出来,与宾客一起饮酒作乐。在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统治历史中可谓将才辈出,李靖、薛仁贵、苏定方、王玄策,无论提起哪个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在这璀璨将星的中有一位唐朝重要的中兴名将,那便是郭子仪。郭子仪唐代华州郑县人,郭氏在当地属于重要的大家族,在两汉时期宗族内曾出过不少武将,郭子仪之父官拜寿州刺史。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郭子仪自幼练习武术、研读兵书,为以后能建立军功打下坚实基础。依托自己深厚的武学功底,年轻的郭子仪在武举考试中表现突出,顺利当选左卫长。唐朝末年,大唐帝国的统治机器已经略显疲态,阶级固化问题日益凸显,一个人想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在官场上顺利晋升并没有那么容易,一身傲骨的郭子仪并没有像他人一样选择依附权贵,这样的性格使他军中的官职多年未得到升迁。本以为郭子仪拿到的是怀才不遇、郁郁终生的剧本,然而,就在公元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此时的唐王朝还沉浸在开元盛世的美梦中,唐军已多年没有对外作战,战斗力明显已经大打折扣。安禄山带领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长安,唐玄宗李隆基仓惶出逃,大唐帝国岌岌可危。此时的郭子仪已经58岁,年近不惑,换做平常人,早已没有了征讨叛贼的雄心壮志。然而他是郭子仪,是注定要将名字书写在大唐王朝历史上的那颗将星。郭子仪凭借着自己优秀的军事领导能力以及对李唐皇室的忠心,与叛军展开多次激战,终顺利平定安史之乱。在唐王朝即将覆灭之际,郭子仪出现并顺利解决危机,真可谓是“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唐肃宗称赞郭子仪道:“国家再造,卿之力也。”立下赫赫战功自然是好事,但这难免会引起他人的妒忌。曾与郭子仪共事多年的鱼朝恩多次向唐肃宗诋毁郭子仪,表面上唐肃宗对郭子仪恩爱有加,实际上他早已对这位手握重兵的肱股之臣产生了猜疑,因此唐肃宗便顺水推舟收回了郭子仪的兵权。被收回兵权后,郭子仪的家人们变得人人自危,要知道在古代,一位名将领被收回兵权,就意味着这个人已经失去了皇上的信任,那么等待他的命运可能就是被杀害。在这样的境遇下,一些将领往往选择起兵谋反,以此来对抗任人宰割的命运。显然郭子仪并没有这么做,交出兵权后的他变得谨言慎行,他十分地清楚此时的皇上只是恐惧自己的能力,并无杀害自己的心思,可自己一旦轻举妄动,让皇上感觉到威胁,那时候自己就真的到了唯有一死的境地了。正如郭子仪所想的一样,收回兵权后,皇上并没有对郭子仪完全放心,依然派人监视郭子仪的一举一动,负责监视的人将郭子仪的消息每日报送给唐肃宗。那么郭子仪又是如何应对的呢?答案是放飞自我。被收走兵权的郭子仪向大家展示了什么是无官一身轻,彻底的放飞自我了。此时的郭子仪已经年近七十,却依然妻妾成群,每天跟这些妻妾在一起打闹嬉戏、饮酒作乐。每当有人来探望郭子仪的时候,他都会让自己的妻妾侍女陪伴左右,与来访者一同饮酒作乐好不快活,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与名节。除此之外,郭子仪晚年的生活还讲究排场,很是铺张浪费,自己每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甚至就连府内伺候自己的丫鬟都穿着绫罗绸缎,每逢重要节庆或者家人生日花钱更是不计其数。古人言“鸟惜羽毛虎惜皮”,禽兽尚且爱惜自己的羽毛和外表,更何况是人呢?郭子仪这种作为在当代被视为极为不知廉耻的行为,甚至提起郭子仪大家想到的不再是中兴名臣,而是骄奢淫逸、沉迷于酒色的糟老头子。有的人规劝郭子仪要爱惜自己的名声,应该遣散一些妻妾,将部分财务捐献朝廷。郭子仪连连摇头道:“如果我按照你的说法行事,陛下定会觉得我笼络人心有不臣之心,恐怕我的项上人头早已不保。”后人不禁惊叹郭子仪的大智慧,“鸟兽尽良弓藏”的道理虽人人知晓,但是能懂得如何去做的却很少。参考资料:[1] 朱亚非 张贵芳.《试论郭子仪建功立业的生存智慧》[2] 江舟.《郭子仪的“心理学”》
4、郭子仪是哪个朝代的公元764年,郭子仪征战归来,唐代宗尴尬发现,郭子仪已经位高权重,赏无可赏了。郭子仪主动请赏:“臣已经厌烦家中小妾,请陛下再赐臣几个绝色为妾。”唐代宗吃惊地问道:“老令公年事已高,尚能驾驭否?切莫因此伤了身体啊。”郭子仪说:“陛下多虑了,老臣虽然68岁,但身强力壮,弓马娴熟。”并不是唐代宗不舍得几个女子,实在是这名声传出去不好听,郭子仪又是唐代宗的儿女亲家,就特意劝阻:“这会影响你郭府的声誉,还是换个赏赐吧!”郭子仪好似听不懂一般,除了美女,其他赏赐一概不要。唐代宗很无语,只好让皇后挑选六名貌美女子赏给郭子仪。这件事传出去后,果然引起朝堂和百姓的热议,都说郭子仪为老不尊,晚节不保,更有甚者,说郭子仪要老树开花,为郭府再添新丁。郭子仪丝毫没把这些传言放在心上,他还特意让管家扩建郭府,修建花园,用来和他新娶的六位小妾赏花弄月。郭子仪不动如山,可他的长子郭暖可气坏了!郭暖参加文人雅士的诗词会,遭到很多人的嘲笑。有关系很好的朋友打趣郭暖:“叔父又给你找了六位姨娘,说不定明年,你就又多了六个弟弟妹妹。”郭暧听得愤怒,宴会结束就找郭子仪麻烦。郭子仪叹息说:“郭府上下三千人人,稍有不慎这郭府就有灭族之祸。你作为郭家未来的掌舵者,就没有想过鸟尽弓藏这个道理吗?”郭子仪停了片刻,接着说:“为父征战半生,功绩赫赫,如何自保?为父不贪财,再不好色,皇上就会认为为父贪图是他的皇位!”郭暖想起和升平公主吵架时所说的话,不禁冷汗淋漓。郭暖因为一件小事和公主吵架,气愤之下,口不择言:“你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不稀罕当皇帝呢。”事情闹到唐代宗那里,唐代宗说:“子女之间的小事,长辈不必在意。”可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唐代宗真的不在意吗?公元764年,唐朝叛将仆固怀恩带着吐蕃和回纥联军进攻唐朝边境,唐代宗忙召郭子仪商量退敌之策。郭子仪说:“仆固怀恩虽然勇猛,但他对部下太过苛责,不得军心,而且他的部下多为我旧部,不会主动攻打我的军队。”唐代宗令郭子仪为副帅,前去平叛,果然,仆固怀恩指挥不动郭子仪旧部,只好先退兵,再做打算。郭子仪联络心向唐朝的旧部,里应外合,大败仆固怀恩的联军。此战过后,郭子仪功列第一,但他已经位列国公,赏无可赏了。如此战功,当然不可能不封赏,唐代宗眼睛一转,计上心来,决定试探一下郭子仪,封他做尚书令。尚书令直接掌控权力中枢,李世民就做过尚书令,自从李世民上位后,就把这个职位取消了。唐代宗当然并非真心实意让郭子仪做尚书令,只要郭子仪敢接,郭家为祸不远矣。郭子仪文武全才,自然不是职场小白,当即推辞道:“自从太宗以来,我朝再无尚书令这个职位。老臣何德何能,怎么能拥有这样的位置呢?”但有功必赏,这让唐代宗没台阶下,郭子仪立马请赏:“老臣别无所爱,唯女色难以释怀,请陛下赐臣六名绝色女子。”这就是郭子仪的伴君智慧,轻而易举地化解了唐代宗的考验,又给唐代宗留下台阶。皇帝都是多疑的,唐代宗自然也不例外,他考验郭子仪一计不成,又默许鱼朝恩挖了郭子仪的祖坟。郭子仪当时还在前线同叛军作战,如果这样郭子仪都不造反,那郭子仪的忠心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唐代宗专门将其父坟墓被挖之事告诉郭子仪,看他有什么反应。郭子仪奏曰:“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士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朝廷乃安。《旧唐书》唐代宗令鱼朝恩宴请郭子仪,给起赔罪。宰相元载派人告诉郭子仪,说其多带护卫,恐鱼朝恩会对他不利。郭子仪答谢后,只带了几个老仆前去。鱼朝恩很吃惊:“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至此,鱼朝恩对郭子仪的气度敬佩,再也没有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公元781年六月十四日,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唐德宗废朝五日,带群臣吊唁,又亲临安福门送葬,还下诏将他的坟墓增高一丈,以示表彰。郭子仪终其一生,为大唐鞠躬尽瘁,史书称他“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真的不疑吗?不过是郭子仪为人智慧,才能纵横朝堂罢了!#我要上微头条# #历史#参考资料:《旧唐书》
5、郭子仪简介及生平事迹明知将军75岁高龄,皇帝还赏赐他6个绝色美人,4年后才发现真高明郭子仪,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让君王又爱又恨的人,让忠臣敬佩的人,让奸佞之人嫉恨的人,让百姓爱戴的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人。郭子仪出生于官僚人家,是个世家子弟。他的父亲是个正直且能文能武之人,从小受父亲的教诲 。他和他父亲有着相同的喜好,热爱读书、热爱舞刀弄枪。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了解决军事人才的不足,国家开设了武举,这样的考试无疑给热爱军事武功的郭子仪打开了进入军事界的门。郭子仪也是很争气的,一考就是武状元,后来又立了功劳,一路被提拔。后来唐玄宗登基,励精图治,当时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太平。然而这大好时局并没有让郭子仪耽于安乐,他严格训练着士兵。果然,但随着时间流逝,唐玄宗逐渐安于享乐,极为宠溺杨贵妃和其家人,朝政也日益腐败。野心勃勃的安禄山、史思明在背地里招兵买马,打着讨伐杨玉环的族弟杨国忠的旗号,起兵造反,并且一路势如破竹。“安史之乱”就这样爆发了,它的爆发给了郭子仪新的机会,虽然这位正直的人并不想要这样混乱的时局,然而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他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往前看,他的仕途一片璀璨。在这场战争中,唐军各种吃败仗,士兵们更是逃的逃,散的散,唐玄宗也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郭子仪临危受命,担任了讨伐叛军的总指挥。在他的带领下,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军队开始节节败退,先前被叛军抢走的河曲、河东、河西以及河南等地,又依次被收复回来。太子李亨即位,就是唐肃宗。郭子仪奉命前来护驾,又巧施妙计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唐肃宗迁回长安,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功高惹来猜忌,几度失去兵权唐肃宗曾对郭子仪说唐朝虽然是李家的,但是是由郭子仪再造的,这是莫大的赞誉了。宦官鱼朝恩嫉妒郭子仪,怕他对自己有威胁,所以经常在唐肃宗面前说郭子仪的坏话。历史被颠覆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说当政者不明是非,唐肃宗就是这样的人。他听信了鱼朝恩的话,夺走了郭子仪的兵权,但史思明又趁机出来作乱,于是闲居在家的郭子仪又重新被启用。但无奈小人作祟,之后郭子仪又因为鱼朝恩失去兵权。唐肃宗驾崩后,唐代宗李俶即位。郭子仪的运气还是不太好,又碰到了另外一个宦官叫程远振,唐代宗耳根子软,经不起挑唆,派郭子仪去修陵墓去了。吐蕃趁着唐朝这时的混乱和虚弱,开始联合回纥出来作祟,声强势盛的他们,攻入了长安,在长安城里烧杀抢掠,当时朝堂上无人能用。为破坏吐蕃和回纥的联盟,郭子仪孤身一人,不带战将,不披甲胄,到回纥军营中谈判。在回纥军营中,郭子仪更是毫无惧怕之意,对回纥首领陈述利害,终取得了对方的信任,发誓不再与唐为敌。后唐军和回纥联手抗击吐蕃,击溃吐蕃铁骑,取得胜利,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历史上一直备受称颂,尤其是郭子仪的单骑说回纥。郭子仪这次挂帅出征,打了胜仗,威信越来越高。唐代宗后来还赐予郭子仪免死牌,并在凌烟阁为其画像,以表彰他对大唐江山社稷做出的重大贡献。屡次辞让尚书令之职位,只取美女侍从和珍玩之具郭子仪在平定吐蕃中立下大功,唐代宗要授予他尚书令的职位,要知道上一次有臣子被授予这样的官职还是唐太宗时期,郭子仪恳切辞让,皇帝不同意,他坚持辞让。唐代宗没有办法,收回成命,派人赏赐给郭子仪六位美人、八位侍从以及其它珍玩之物,郭子仪这次不辞让,欣然接受。自此,郭子仪在府中吃喝玩乐,引得百姓的耻笑,朝臣也说他是晚节不保。然而郭子仪这么做,也是有他的道理。郭子仪是一个深谙为官之道的人,他屡屡立下战功,皇帝表面上褒奖他,其实还是害怕他的,他需要让皇帝对他放下戒心,认为他是忠诚的,不会对唐王朝的权势有觊觎之心。他知道哪些东西可以要,哪些是万万不能要的,他故意接受6位角色美女,并且自毁名声,是做给皇帝看的,让皇帝打消对他的顾虑。而事实证明郭子仪是对的,后来就有不懂收敛锋芒的人被皇帝和群臣猜忌,家破人亡。而4年后,唐代宗也庆幸自己曾赏赐给郭子仪这六个美人。这个做法打消了唐代宗的忌惮,恰好也保全了郭子仪的性命。4年后吐蕃再次来侵袭,当时郭子仪将近80岁,他重新穿上甲胄,上了战场。凭着郭子仪的英勇善战和精妙的指挥,唐朝再一次抵挡住了外族的入侵。郭子仪凭借他高尚的道德和为人处世的本领,得到了善终,活到了85岁,这在历史上算是罕见的。他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停止上朝,并下令加高郭子仪的坟墓,以对他表示尊崇。在那样一个一不小心就可能步入万丈深渊的时代,郭子仪却能活出这样一个功高不显震主的形象,他不管是在生前还是在死后,都享受着极大的荣耀,都光芒万丈。这样一个人物被写进了历史中,备受后人的敬仰,也给后人以深思。想要成大事着,除了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外,提高自身本领外,也要多去看看人事,对人事多多重视,知世故而不世故,要有宽以待人的心胸,以免招来祸患。#头条创作挑战赛##古代史#
6、少年郭子仪公元764年,68岁的郭子仪打胜仗归来,唐代宗问他要什么赏赐,郭子仪直言不讳:“老臣别的都不要,只想要6位美人”,代宗听后瞬间无语,奈何金口已开,只好答应。其他大臣听闻后,都嘲笑郭子仪老不正经,但郭子仪却笑而不语。第二天,六位美人就被送到了郭子仪府上,郭子仪捋了捋胡须,高兴极了。从那以后,郭子仪就整日在家饮酒作乐、醉生梦死。更奇葩的是,他还下令敞开府邸大门,任凭外人前来参观、游览,完全没有一点大将军的样子。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这事就传遍了全城,城中百姓纷纷笑话郭子仪为老不尊,可郭子仪却像没事人一样,完全不在乎。然而,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坐不住了,面对满城的流言蜚语,他气的差点吐血,为挽救郭家名声,他壮起胆子跑去质问父亲。郭子仪看着一脸怒容的儿子,呵呵一笑:“难道你没看出来我是故意的吗?”儿子一脸迷茫。郭子仪见状,解释道:“你也不小了,应该懂得‘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吧?我们郭家功劳盖世、权倾朝野,而这正是皇上所忌惮的东西,稍有不慎,或有灭顶之灾啊。”郭暧一听,瞬间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原来,郭子仪故意以此自污名声,是为了告诉皇上,他胸无大志,不会威胁皇权,让皇上打消对他的疑虑。这样,他才能保护整个家族。然而,树大了总是会招风,郭子仪虽然处处隐藏锋芒,但他的对手们始终想把他扳倒,其中就有大宦官鱼朝恩。鱼朝恩早就看出了代宗的担忧,于是他向代宗请命去试探一下郭子仪的忠诚度,代宗准许了。可没想到的是,鱼朝恩竟然借此机会把郭子仪父亲的坟墓给挖了。当时郭子仪刚打退吐蕃、回纥的联军德胜归来,听闻此消息,他怒不可遏。本来,他想回去把鱼朝恩大卸八块,不过他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果不其然,他刚回家不久,就被代宗召见。一见面,代宗就把鱼朝恩挖他父亲坟墓的事情说了出来,还说一定重重治罪鱼朝恩。郭子仪一听,就知道代宗在打官腔,没有代宗的准许,鱼朝恩敢如此作为吗?于是他向代宗坦白说这事他已经听说了,不过他已经想通了,这事怪不得鱼朝恩,要怪只能怪他自己。代宗一听,懵了。郭子仪解释道:“我长期在外打仗,没有阻止将士们破坏他人坟墓,如今这事落到自家头上,这是上天的惩罚,并非有人故意为难我。”听到此话,代宗愣了半晌,他没想到郭子仪竟如此宽宏大量、通情达理,顿时就打消了对郭子仪的疑虑。鱼朝恩听闻郭子仪的态度后,大吃一惊,他决定宴请郭子仪探探虚实,于是当即就派人给郭子仪送了一份请帖。郭子仪收到请帖后,家人都劝他不要去,说那是“鸿门宴”,可郭子仪却坚持要去,并且只带了两个随从就去了。鱼朝恩本以为郭子仪会带一大批家将前来,没想到他只带了两个人,很是吃惊。郭子仪看出了鱼朝恩的疑惑,便主动把家人劝他不要赴宴的事情说了出来,鱼朝恩听后,顿时羞愧难当,他没想到郭子仪如此敞亮和豪爽,连声说道:“将军大度,咱家自愧不如”。郭子仪以德报怨,化解了一场危机,此后,不仅鱼朝恩对他敬重有加,代宗也打消了对他的顾忌。公元779年,唐代宗病逝,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当时因为要修建陵墓,德宗下令禁止屠宰,可郭子仪的一个家奴却私自杀羊做菜,这事让大臣裴谞知道后,立马向皇帝打了小报告。郭暧听说这事,气的不行,他找到父亲说:“裴谞这人太损了,父亲当年对他礼遇有加,现在一个家奴犯了点事,他竟捅到皇上那里去了。”郭子仪却气定神闲:“裴谞这是在帮我,你懂吗?”儿子很诧异:“帮您?有这样帮人的吗?”郭子仪笑了笑说:“你不懂这里面的奥妙,我们郭家现在地位权势太高,皇上刚刚即位,一定十分顾忌。而裴谞现在拿这么点小错来弹劾我,也从另一方面告诉皇上,郭子仪不是老虎,他的屁股谁都敢摸,不会对皇权形成威胁。他这样做,看似是弹劾我,实则保护了我。”儿子听完,恍然大悟。不得不说,郭子仪确实深谙为官之道和处世智慧,他一生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4任帝王,皆受到重要,并且平安活到85岁才寿终正寝,这在我国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难怪历史学家评价"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郭子仪的很多事迹都被记载在《智囊》中,除他的事迹之外,《智囊》中还收录了从先秦至明代1200多个智慧谋略故事,上至皇室宗亲,下至平民百姓,个个发人深省、引人深思。《智囊》是什么?这是“明代鬼才”冯梦龙所著的智慧谋略锦囊,里面全是我国古代人物的智慧谋略事迹,囊括了事上御下、识人辨人、领导艺术、为人处世、安生立命等诸多智慧法门。康熙、乾隆把它称为智慧宝库,日夜捧读;曾国藩对此书颇为推崇,每日读三遍;杜月笙也对它爱不释手,他识字不多,就让别人读给他听。他们都在《智囊》中寻求智慧。我建议大家读读《智囊》,说实话,有时候你觉得机会不多,实际是智慧不够,一套精装《智囊》就能帮你智慧大开。#郭子仪简介#
7、郭子仪简介郭子仪为何能善终郭子仪75岁那年,唐代宗赏赐给他六个美女,他经常一边搂着美女,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欣赏美女们的翩翩舞姿,好生惬意。特别是朋友来访或朝廷派员来慰问时,他家的歌舞表演是必上的一道菜,每每此时,他常常会搂着美女哈哈大笑,表现出乐此不彼的神情,不得不说老郭这是真会玩。很多人可能会纳闷,老郭这样的行事做派皇帝不知道吗?难道古代的人可以如此肆意妄为吗?是啊,为什么不管呢?郭子仪是一代名将,并且是大唐两百多年历史中一个能力挽狂澜的名将,他拯救了大唐王朝,可以说是再造王朝的功臣。甚至可以说,若是没有郭子仪,大唐王朝可能要早一百多年亡国,而且只要郭子仪要当皇帝,就算是已经在位的唐代宗也得乖乖让位。难道说是因为郭子仪功高盖主,皇帝不敢管吗?这个好像并不是,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唐代宗对郭子仪为老不尊的“劣行”其实是心知肚明的,并且多次在朝堂之上斥责郭子仪,甚至说如果郭子仪继续这样我行我素,就要罢免他的王位。当时的郭子仪因为平定了困扰唐代宗十年之久的吐蕃叛乱,被唐代宗封为了汾阳王,并且手中的权力大,可郭子仪根本不怕皇帝的惩罚,一次朝堂之上,郭子仪就痛哭流涕的说:皇上,臣征战了一辈子,今年已经75啦,年轻的时候没有享受,这到老了难道不能享受享受吗,我就这点爱好难道都不能有吗?你说,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唐代宗只能无可奈何,看着满朝文武议论纷纷,唐代宗没有办法,为了平息大家的不满,他只能罚去郭子仪的俸禄交差。等满朝文武散去,皇帝身边的小太监不满的说:皇上,这个郭子仪真的是太龌龊了,这么大年纪了还想着这些事,这让天下臣民怎么看啊,一点也没有王的威严。皇帝听小太监说着,嘴上也是埋怨着:是啊,这郭子仪不知道怎么回事,越老越胡闹,算了,怎么说也是功臣,改天你再送几个美人过去,算对他刚才罚去俸禄的补偿吧。小太监哪里知道,郭子仪在皇帝面前的所作所为其实只是表演而已,他的目的就是打消皇帝的疑虑,消除皇帝的戒心,而皇帝显然相信郭子仪的心思并没有在江山社稷,不得不说,郭子仪这样的自污行为让他得以安享晚年,真的是聪明。古代历史上功高震主的臣子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蒙恬,蒙毅因为功高震主,被秦二世及赵高陷害而死,韩信英布所杀皆因为威望太高,长孙无忌这位功垂唐朝的英臣,因为被唐高宗所忌,结果被发配边陲愤愤而死。从这些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郭子仪显然是汲取了这些前人的教训,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很清楚,眼下战事已平,自己威望功劳又这么高,如果不加以收敛,皇帝必然会对自己产生猜忌,不但自己得不到善终,甚至还会连累家人。事实上,古代帝王者喜欢自己的臣子贪恋财富美色,毕竟在他们看来,人都是有欲望的,臣子如果不喜欢这些身外之物,难道要和帝王们争夺江山吗?郭子仪虽然功劳不小,但是毕竟是臣子,唐代宗如果想要收拾他也是很容易的,根据《智囊》记载,郭子仪年轻时候几度被皇帝免去权力,这些经历让他深刻懂得如何踏踏实实的做一个皇帝眼中的忠臣,毕竟苦难使人成长吗。唐代宗对郭子仪并不是没有过猜忌,《智囊》中记载过一个小故事,这天,郭暧的母亲过生日,郭暧高兴就多喝了几杯,由于不胜酒力,几杯下肚,郭暧竟然有些昏头,于是升平公主便扶着自己的丈夫回房休息。在伺候丈夫就寝的时候,升平公主肯能是埋怨了几句,谁知道郭暧借着酒劲竟然数落起公主来:你个公主有什么了不起,不还是嫁给了我吗,怎么,伺候我你不高兴啦?你不就是仗着你爸是皇帝吗?有什么了不起,我爸是不想当皇帝,要是想当哪里还有你爹什么事。"升平公主听后生气,就哭哭啼啼回娘家告御状。郭子仪知道后,吓得魂都掉了,他将儿子揍一顿后绑了起来,亲自押到皇上那里去认错。代宗平和地说:"他们小俩口在闺房里说的话,你怎么也当真呢?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啊,你就把耳朵聋着点吧。"就这样,一桩暗藏杀机的矛盾被化解了,我们回想一下,如果郭子仪不这样做的话,代宗会饶了他吗?欺负女儿不说,还想要染指自己的江山,这样的臣子会有好果子吃吗?幸好,郭子仪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代宗的心结,不然真的后果严重,郭子仪的赫赫战功让他处于风口浪尖,但是他的智慧却让他能够安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