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子路正冠(子路简介视频)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21 01:40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子路简介视频

公元前480年,子路被一刀一刀剁成了肉酱,令人无比意外的是,元凶竟是一顶帽子!远在鲁国的孔子,听闻爱徒的死讯,顿时老泪纵横哀嚎道:“这是老天在要我的命啊!”子路,名仲由,鲁国卞邑人(今山东泗水县人),他不仅是孔子早招收的学生之一,也是侍奉孔子时间长的一个学生。拜师前的子路,经常身穿奇装异服、戴着宝剑四处瞎转悠,然后时不时跟人打一架,在碰到孔子后,子路立即被孔子丰富的学识所折服,当即交了学费,成了孔子的弟子。也有人说,子路是被孔子打服的,因为孔子的武功也很厉害。作为“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其实对子路很不满意,因为在《论语》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孔子批评他。子路做事鲁莽、经常顶撞老师,孔子就骂他“我烦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是故恶夫佞者);见子路经常骄傲自满,孔子也骂他:“这都是应该做的,有什么好骄傲的!”(是道也,何足以臧?);子路考试成绩不理想,孔子气得直摇头:“子路你真不是学习这块材料啊!”(由之不才也)。虽然骂得狠,但孔子对子路爱得也深。为什么呢?一是子路孝顺,小时候家里穷,为了让父母吃上白米饭,子路不惜“百里负米”;二是子路的工作能力很强,别人断案,要听原告、被告两个人说完才能判,而子路判案,只需听一方的供词,就能判了;三是子路为人很仗义,有一次在陈国,子路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好孔子。孔子于是大发感慨:只要有子路在,他连难听话都听不到。然而,这么一个有情、有义、有孝、有勇的孔门弟子,为什么会被剁成肉酱呢?这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公元前496年,卫国太子蒯聩(kuǎi kuì)决定杀掉自己的继母——南子。南子,虽然是卫灵公明媒正娶的夫人,但她生性淫乱,给卫灵公戴了一顶又一顶的绿帽子。蒯聩看不下去,于是,就和家臣戏阳速商定,在第二天朝见南子时,趁机杀了她。谁知,戏阳速一见美貌的南子,啥事都忘了,不管蒯聩在旁边怎么示意,戏阳速就是不动手,很快,南子明白过来,赶紧跑到卫灵公跟前求救。蒯聩自知凶多吉少,只得连夜逃奔晋国。3年后,卫灵公去世,蒯聩在晋国的支持下,返回卫国,企图夺取王位。谁知,南子已立了蒯聩的儿子姬辄为国君,是为卫出公。按照一般人的想法,王位还在自己人手里,不管老子做、还是儿子做都一样嘛!但蒯聩不是一般人,他一定要把儿子赶下台,自己当国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得争取到一个人的支持——卫国的卿大夫、他的亲外甥、手握军政大权的孔悝 (kuī)。可孔悝是卫出公的死d,怎么能说服他改变立场呢?这时候,蒯聩找到了他的姐姐,也就是孔悝的母亲伯姬,并许诺她,只要事情成了,伯姬就能为所欲为,把情夫转正了。公元前480年,蒯聩和伯姬决定武力胁迫孔悝就范,当时,子路是孔悝门下的“宰”,负责管理孔氏的领地蒲邑(今山西隰县)。一听说主子有难,子路立即戴上武器,跑到了孔府。此时,孔悝正被老妈、舅舅逼着在高台上歃血为盟。为了救出孔悝,子路威逼利诱、在台下好言相劝,可他毕竟没有子贡的口才,说了半天,对方依然不为所动,执意要孔悝血盟。无奈之下,子路拿出了杀手锏——火烧高台。蒯聩一看底下这人真急了,赶忙派出两个剑客前去阻拦,在双方交手的过程中,子路的帽带被割断了、帽子也歪了。子路立即想起了老师的教导,他放下手中的剑,边整理帽子,边说道:“君子死,冠不免。”意思就是:君子可以死,但帽子不能掉!两个剑客显然对子路这种做法很不屑,于是,趁子路整理着装的空档,他们一哄而上,将子路剁成了肉酱。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就这么惨死在了异国他乡。有人说,子路因为一顶帽子,被剁成肉酱,实在是太迂腐了。可我认为,子路的“结缨而死”,不是迂腐,恰恰是他可敬的表现。为了救出恩主,子路明知孔府危险重重,硬要舍身而上,这是什么?这就是道义啊!子路不是为一顶帽子而死,他当时的处境,必死无疑。只是,这顶帽子,让子路有了选择,让他可以死得光荣、死得体面、死得有尊严!#历史开讲#

2、子路正冠

#红色文化#《选集》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子 路〉《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见《选集》(第五卷第一一三页)里用了 “ 子 路 ”。子路,公元前五四二年∽公元前四八〇年,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丘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子路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凌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孔子为了维护权利,竭力推荐子路岀去当官。子路在季康子的手下当了总管。后又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公元四八〇年,卫国内乱,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蒯聩击杀,结缨遇难,被砍成肉泥。葬于澶渊。当孔子听到子路在卫国被杀的消息后,十分伤心,并颇为感慨地说:“自从我得了子路以来,那些骂我的话,就再也听不到了!”孔子还曾说:“要是我的主张行不通,便乘着木筏漂泊于海上,跟随我一道去的大概就只有子路了。”在《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一文中,引用了孔子说的“吾自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这句话,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梁漱溟的反动本质。

3、子路简介40字

子路做了鲁国季氏宰,位高权重,想要提拔学弟子羔当费县令。孔子听后大骂道:“你个竖子,想误人子弟啊!”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孔子不看好的学生,却成了当官久、活得长寿的好官。子路只比孔子小9岁,因勇猛过人、性情直率,很得孔子的喜爱,被后世誉为“孔门十哲”之一。虽然子路几乎样样都好,可就是因为说话过于直白,总跟老师“犟嘴”,所以经常惹孔子生气。子路跟随孔子学习治国的本领,被鲁国当时的掌控者季氏看中拜为郈(山东省东平县)县令。当时,季氏下令5个月内在郈县开通一条运河。因为春秋时期生产力低下,开凿运河这一工程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子路为了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就自掏腰包,甚至从自己家里运来粮食让百姓吃饱饭,以便按时修好运河。孔子听说这事后,立即派子贡去劝说,子路不为所动,结果子贡按照老师的吩咐,把做饭的锅都给砸了。子路脾气暴躁,就跑去找孔子吵架:“跟你学习的时候,你教导我们要行仁政,现在我按照你教的做了,你却反对,还让子贡来捣乱,真是岂有此理。”孔子却不紧不慢地说道:“子路,你糊涂啊!做官的人应紧守本分,不能做出逾越的事,否则做善事也会招来祸患。”果然,季氏派遣官员前来问责子路,为何要做收买民心之事,有何图谋?子路听了老师的话,知错就改,仕途也越来越顺,终做到了季氏宰的高官。(相当于鲁国宰相)有权有势之后,子路就想提拔一些同学为官,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当时,鲁国费县缺一个县令。(那时还没有县令这个词,应该称作县伊、县大夫)子路就想起了关系好的学弟子羔,子羔原名高柴,是齐文公世孙。虽然其身份尊贵,但是身材太矮,长相憨厚。因此,不被孔子喜爱。子羔年龄小孔子30岁,他前来求学时,孔子看着这个不到1.3米的学生,撇撇嘴评价了一句:“柴也愚!”啥意思呢?就是说,高柴面相憨厚,笨笨的。可子路的看法,跟老师不同,他认为这个学弟有才干,能管理好一县之地,便举荐他做了费县令。孔子听后大怒,将子路招到身边大骂:“贼夫人之子!”孔子觉得子羔还没学会怎样治理地方,不应该这么早出仕,不然就是害人害己。虽然子路、子羔在做官时公正廉明,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可还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离开了鲁国,一起到卫国做官。后来子路死于一场谋逆之乱,而子羔侥幸逃亡到了陈国的阳夏梁乡(太康县高贤乡)定居,活了128岁病逝。这是《给青少年讲论语》中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其实并不反对子羔出仕,而是觉得时机不对。子路在这里犯了3个错误:1、目光短浅,他看到了短期的机会,却没看到长远学习对子羔的好处更大。2、实用主义,子路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出仕,有机会就要抓住,却忽略了提高自身修养才是根本。3、不能因为关系好,就提拔举荐。能力和德行都匹配,才是出仕的基本条件。《论语》是一本有关学习的书,别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孔子的一言一行,都是人生智慧。理解《论语》背后的寓意,能让人生少走不少弯路。《给青少年讲论语》这本书的内容浅显易懂,更适合孩子们学习。#打卡挑战局##清华社好书推荐##头条品书团#

4、子路简介图片

子路受教仲由,字子路,春秋时卞(故城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五十里)人,比孔子小九岁。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勇武刚直、长于政事著名。但在刚刚见到孔子的时候,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孔子看到子路来见他,总以为是求学来的,所以迎头便问:“你爱好什么?”子路没有弄清孔子的意思,贸然回答:“我爱好长剑。”孔子摇了摇头,说:“我问的不是这个。我是说,你是个有能力的人,假如再加上勤学好问,成就将不可限量。”“勤学好问也有好处吗?”“好处多着呢!君主没有臣子劝谏他,在政治上便会遭到失败;士人没有朋友的帮助,在道德上便会产生缺点。驾驭狂马,不应丢掉皮鞭;操纵劲弓,不能违反木檠;木材接受绳削,才能变得正直;人们听取意见,就会变成圣贤。一个人只要勤学好问,努力向上,谁还不喜欢、不赞助呢?相反,毁弃仁义,厌恶正人,就有可能犯法受刑。所以,学问是很重要的,不能轻视啊!”子路还没有被孔子说服,理直气壮地说:“南山上的竹子,本来就直挺挺的,用不着矫正。砍了来当箭用,可以射穿犀革。由此看来,本质好就行了,做学问干什么呢?”孔子进一步解答道:“不错!砍了竹子,是可以当箭用的。但如果在它的一端束上羽毛,在另一端装上金属的剪头,并且磨得十分锋利,难道不会射得更加深入吗?”子路听了,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说:“我诚恳地接受你的教育!”

5、子路受牛

作者写文章客观,临沭石门镇就是我的家乡,石门夜雨很出名,古郯城八景之一,孔子弟子子路曾经来石门野宿,拜访石门夜雨,石门镇向西就是沭河古道,当地俗称茅河,从临沭大官庄水利枢纽一直往南去郯城,奔新沂河,流入江苏省,沭河就是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开挖的河道,这符合历史记载,东去就是羽山,大禹父亲衮被杀之地!

6、子路简介和背景

“凡人”孔子弟子中“放肆”的学生就是子路了。《论语》中提到的孔子弟子很多,其中提到子路42次,是出现多的一名弟子。子路比孔子小九岁,是孔子早的几个学生之一,陪伴孔子的时间也长。子路为人耿直,做事较真,有时考虑不周,脾气火爆,张嘴就来,但他大的优点是忠信,孔子也很欣赏他这一点,说“子路无宿诺”。《论语》中不仅记录了子路认真学习、请教老师的事儿,也记录了他对老师孔子“不敬”、顶撞的事儿,也可以说他是《论语》中孔子批评多的学生。一次,孔子很严厉地对子路说,由(子路的名)!我告诉你什么才是“知”吧!之后说了那句很名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篇》2.17)猜测以前多次教过子路这方面的事,子路一直也理解不上去。还有两次,孔子对子路也很生气,一次是孔子病重,结果子路就开始找人为老师筹办丧事,不想过了一段日子,孔子好了,就大骂子路长久以来搞欺诈,当然这是气话(《子罕篇》9.12)。另一次是子路在孔子面前弹琴,水平不高,弹的音调让孔子听了心烦意乱,做不了事,就当着其他弟子的面嘟囔说,子路咋跑我这来弹琴了?结果引的众弟子也看不起子路。(《先进篇》11.15)子路对孔子“不敬”的事,一次是子路叫年轻的子羔去做费邑的长官,孔子认为子羔学习还不够,子路这么做是害人家孩子。子路怼孔子说,当官是干中学,做学问也不是非要读书。孔子气的回了一句,这就是我讨厌那些油嘴滑舌的人的原因。(《先进篇》11.25)还有一次是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时,在陈绝粮,大家好几天吃不上饭了,子路很不高兴地质问老师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也没好气地回答说,君子穷的时候也守道,但小人穷时才会像你现在这样忘了守道而放滥自己。(《卫灵公篇》15.2)#阅读的温度# #在头条看见彼此#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上一篇:指南针发展史简介(指南针资料有哪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