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地下 1300多年的欧阳询真迹,在陕西出土,这才是正统的欧楷!在当今书法界,若提起欧楷,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唐楷,而唐楷之中,大部分人提起的又都会是欧楷。作为唐朝书法宗师的欧阳询,他开创了以“险绝”著称的欧体楷书,并以一幅楷书作品《九成宫醴泉铭》夺得“天下第一楷书”的桂冠,这就使得无数人开始学习欧楷。一直到现在,学习楷书的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以欧楷为学习目标。不过欧阳询并没有墨迹本传世,而流传到现在的碑刻作品,像《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等欧楷代表作,全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斑驳不清,就如皇甫君碑,早在明代就已经断成了两截。所以,纯正的欧楷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已经失去了传承,我们只能从拓本或是残破的碑刻作品中感悟,这就导致了近几百年来的欧楷五花八门,就包括清朝时期的黄自元、姚孟起、王维贤,再包括今天的“二田”老师,他们的欧楷都是各有各的味道。那么正统的欧楷是什么样子的呢?2014年,在陕西出土了一块墓志,名为《李誉墓志》,这幅作品是欧阳询77岁那年所写,可以确定为是欧阳询的真迹,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又因为这块墓志深埋于底下的原因,所以保存得十分完好,上面字迹清晰,将欧楷的神韵无缺地保存了下来。此作全篇1296个字,墓主人李誉乃是欧阳询的好友,所以在写此作的时候,欧阳询极为用心。他用小楷书写,整体风格上讲,这幅楷书《李誉墓志》仍然是我们熟悉的欧体书风,结体挺拔开张,下笔刚劲婉润,有隶书的意趣夹杂在其中,在欧楷法度严谨,以平正中见险绝的基础上,多了几丝灵动飘逸,隐约可见有“二王”神韵在其中。因为保存较好的缘故,此作再现了欧楷神韵,当今书法界有无数人都重视对此作的临习。今天,我们将欧阳询楷书《李誉墓志》进行高清复制,送与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编辑十九#行楷##书法##书法爱好者#
2、欧阳询简介ppt这才是“纯正”的唐楷,欧阳询也没法比,米芾:只有他入我眼在各朝楷书中,尤数唐楷受欢迎,因此“楷圣”欧阳询成为“一代风流”人物,但实际上,真正把唐楷写成熟的却是褚遂良。褚遂良,唐代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自幼接受欧阳询与虞世南的教导,后来凭借秀美灵动的书法,被魏征推荐给唐太宗李世民。帮助李世民鉴定王羲之真迹,得见大量晋人书作,其字既有虞世南的平和之气,还有欧阳询的严谨之势,同时加入晋人的秀逸书风。富有轻灵的跳跃感,好似窈窕绰约的少女,蕴含浓烈的艺术之美,将唐楷彻底发展成熟,写出了“纯正”的唐楷。而且在唐代楷书名家中,虞世南、欧阳询是由隋入唐,颜真卿位于晚唐衰败时期,只有褚遂良处于盛唐时代,其字具有纯正的“大唐风气”。连“欧虞”二人也无法与之相比,是我们学习唐楷的“佳人选”,在褚遂良的传世书作中,适合临摹的就是《倪宽赞》。此作写于褚遂良晚年时期,全文共计300余字,单字大小在3.2厘米左右,字体瘦硬、风姿绰约,融有隶书的古朴之感。不仅呈现出典雅之韵,还增强了点画的凝厚劲健之气,整体风格不激不厉,好似轻灵活泼的山间流水,因此我们在临摹时要注意。在笔势稳重的情况下,把速度稍微提升一下,此作的灵动之感如果写的缓慢就会失去,所以书写时要增强点画的粗细对比以及行笔速度。褚遂良在书写此作时,除了取法欧阳询、虞世南等人,还融入了自我创新,他的笔法颇为灵活,笔画弹性十足。相较于欧阳询严谨规整的楷书,此作更加富于变化,点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起伏跌宕鲜明,多用曲笔书写,打破了“欧虞”二人直挺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的呆板,预防笔法的固定化,因此练习此作,不会让自己的书作产生寒俭之气,或者变的板滞俗气。后世的颜真卿、张即之、文征明等人都曾学过他,就连看不惯唐楷的米芾也评价其字曰:“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成为入眼的他“唐楷”。这幅《倪宽赞》是我们学习唐楷的范本,时常临摹可以增强书作的生气,丰富其中格调,防止自我楷书变的模式化,对于后续的自我创作也大有裨益。真迹现存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褚遂良的《倪宽赞》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卷中字体极为清晰,这种清晰度是目前市面较为罕见的,墨色的浓淡以及笔法的转折都可看清楚,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3、欧阳询的故事简介50字清代“欧楷”第一人,还得是这位书法家!他把欧阳询书法妙处学到了,胜过当今“二田”!“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欧阳询贡献了楷书四大字体之一的“欧楷”,端庄工致、严谨美观是其特点。不过正是这种笔画严谨、结字精绝,想学好“欧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在当今,不论国展还是其他书法比赛,几乎很难有“欧楷”作品获奖,因为写来写去,多数人只能做到“像”。在这种情况下,练习“欧楷”成了一件费力不讨好或是让人“望而生畏”的事,想以“学欧”起家越来越困难,鼎鼎大名的田蕴章、田英章二人虽然是成功的写字营销大师,但也招来不少批评之声,他们的字也被叫做“田楷”。回到书法史上,过去的几百年中,清代产生了几位“欧楷”大师,他们个个摹形毕肖,既得其形,又独具神韵。其中,成就高的一位当属姚孟起。此人名气虽然不大,但熟悉“欧楷”发展史的人对他无不叹服,甚至给予他“清代欧楷第一人”的称号。姚孟起,约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苏州,卒于光绪末年,贡生出身的他小有才气,尤其于艺术上成就高,能书善画还工于篆刻。他的书法存世作品不多,楷、行、草皆能,尤以一手出神入化的“欧楷”享誉书坛。姚孟起能得欧阳询楷法精髓,自然离不开他长年累月的临摹与改进,正如前文所说,想写好欧楷需要有极强的功底和扎实稳健的笔力,而通过欣赏他的临本,会发现他的字可以媲美原版了,《临九成宫碑》就是一个例证,它创作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此帖露锋行笔,笔速不疾不徐,点画骨力丰沛饱满又不失灵动,以“九”“勝”“凄”三字为例,“九”短横向右上倾斜,于端庄平和中寻求险奇,转折处去圆取方,棱角分明;“勝”字间架疏朗、左右开张,左重右轻;“凄”字的三角形点画也是深得欧阳询神韵。姚孟起《临九成宫碑》并不是对原作的一味模仿,而是加入了个人新意,受馆阁体和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人楷法的影响,此作结构更为疏放宽博,不仅继承了欧阳询楷书的险绝,还更加注重笔法的严谨与字势的稳重,风格也更加温润秀丽。姚孟起的《临九成宫碑》既将欧楷的个性之处传承了下来,又独出新意,临摹它,可以避免出现“状如算子”的笔法单一。不夸张的说,姚孟起的“欧楷”在精熟程度和笔法变化上,比极为热门的“田楷”还要强一些。现在,我们将姚孟起这件《临九成宫碑》真迹原作进行了汇编成书,笔画自然灵动、纤毫毕现,装帧精美。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4、欧阳询简介字体特点欧阳询年轻时写的楷书问世,字字都是教科书水平,比《九成宫》高出几个档次!有过一些书法常识的朋友,都曾听说过欧、颜、柳、赵的名字,而学书法也多从这几个人入手,在当代尤其以学习欧楷的人为多。这自然是“二田”先生的功劳,对于“二田”的书法相信大家都有了定论,倘若你想单纯练一手的“试卷体”规范字,把字单纯写漂亮一点,学“二田”是没有问题的,但学“二田”有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有一天当你想深入到古人的笔法道统当中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积重难返。所以还是古人说得好,学任何一门艺术,一定要懂得“取法乎上”的道理,学欧楷直接学欧阳询就好。在欧阳询的传世作品当中,大家都比较熟悉,早年的《皇甫诞君碑》,此碑险绝而峭拔,是具欧阳询风格的一件作品。再就是晚年的《九成宫碑》了,此碑因为是奉敕之作,所以个人意趣的表达并没有那么明显,所以更接近当代的规范字,书写此碑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识读,而不是为了艺术表达,但欧阳询作为一代楷书宗主,他在《九成宫碑》当中已经将险绝蕴含在了平正当中,而当你没有足够的眼界的时候,是学不到其中的精髓的,所以《九成宫》是不适合初学的。再就是欧阳询《化度寺碑》,此碑可以称得上是欧阳询诸碑之冠了,无论是字法结构,还是整体的气格,都卓然于众碑之上,但可惜的是,此碑剥蚀太过严重,可辨清晰的字屈指可数,所以也不适合初学。欧阳询晚年的《虞恭公碑》老道而天成,但因为版本众多,普通人则不易甄别,所以初学同样不可学。在清代的内府当中,曾经流出一件《皇甫诞君碑》的拓本,此拓本极为精良,点画精绝,书写性极好,字字绝美,并且每一个字的字口极为完好,可能是清代的高级刻手翻刻的欧阳询的原碑《皇甫诞君碑》。虽然是翻刻本,但其出色的刻工,以及还原出原碑的精细笔法和姿态,犹如墨迹一般的笔法,让此碑成为了影响百余年的学欧名作,此作不知何时所刻,但一直深藏于皇宫内府当中,直到清帝逊位,此作才从宫廷之中流传出来,而如今几经辗转,同样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对于学习欧体楷书的朋友,这件《皇甫诞君碑》乃是一件绝好的入门范本,此作能够奠定你字法的基本造型,并且不让让你走入今人欧楷的习气当中,以此碑对照欧阳询的《皇甫诞君碑》的原碑,你对于欧阳询楷书的体会,将会卓然于众人之上。而今,我们经过多方努力,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欧阳询《皇甫诞君碑》清拓本原拓,进行了超高清的博物馆级别的1:1复原,以供大家学习临摹。欲购此清拓本欧阳询《皇甫诞君碑》,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5、欧阳询简介和书法作品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则来自大唐的第一场“脱口秀”。相传,唐太宗举办盛大宴会,与近臣们开怀畅饮,开启了一场欢乐脱口秀的角逐。这场盛宴上,赵国公长孙无忌机智地调侃欧阳询说:“嘿,欧阳询啊,你举起胳膊就像是一个挺拔的‘山’字,然后把胳膊放下,脑袋就悄悄地埋藏在肩腋之中。我不禁疑惑,究竟是哪个王朝的麒麟阁上画着这样一只调皮的猕猴呢?”全场哄堂大笑,欧阳询应声不甘示弱:“哈哈,你这是缩着脑袋以保暖,像个贴心暖背的小夹克,还带着个可爱的兜肚,生怕自己的肚子感冒了。只是因为你内心迷茫,所以才呈现出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观众们再次爆发出笑声,整个场面欢快异常。就在此时,唐太宗收起了笑容,严肃地提醒欧阳询道:“欧阳询啊,你可别忘了,赵国公长孙无忌可是皇后的亲哥哥哦!”这一番话更是引得全场哄笑不已,大家忍不住为这段幽默的对话掌声鼓舞。是啊,这种活泼而幽默的脱口秀,真是让人笑中带泪,让人欢乐不已。我们不禁感叹,当年的唐太宗真是个风趣幽默的帝王啊!不过,也要提醒大家,在开玩笑的时候,要注意适度,保持好人际关系,免得闹出什么笑话来。#脱口秀# #历史上的趣事#
6、欧阳询简介和代表作品欧阳询的草书原来这么美,水平比怀素都高,堪称“楷草双圣”了!在唐代的书法界,可谓是“神仙打架”的时代,这个时代涌现出了大量的“超”书法家,并且这个时代的许多“二线”书法家,比如徐浩、薛稷这些人,其书法水平也足以吊打唐代之后的书法家,更不用说初唐的“楷书四大家”了。在初唐的“楷书四大家”当中,欧阳询被誉为“楷圣”,是因为他的创新能力,能够将北朝刻石,进行了改良,与南朝帖学融合,在用笔的点画细腻程度和结字“寓险绝余平正”的变化做到了。虞世南则是师从智永,学到了“二王”一脉的正统笔法,并且发挥出了中国文化当中“君子藏器”的书风特点,外柔内刚而绵里裹铁,成为初唐楷书的一代宗师。褚遂良则是在欧阳询和虞世南的基础上,饱览了大量的“二王”法书真迹,从用笔的丰富程度和姿态的变化程度上,都达到了“后无来者”的高度。在初唐的诸家当中,尤其以欧阳询天分高,且为博涉。在张怀瓘的《书断》当中评价他说:“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意思是欧阳询“八体尽能”,很多人说书法不是“五体”么?“八体”是什么意思呢?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有解释: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这里的“能”并不是单纯会写的意思,而是精通的意思。除了精通“八体”之外,欧阳询还是一位不世出的史学大师,他读书能够过目成诵,并且对于历代典籍史论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但如今欧阳询传世的书法当中,仅有他的行书作品《梦奠帖》、《卜商帖》,以及许多楷书的刻本,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其他书体上面的造诣。在上个世纪,书法界有人捐出一部被民间收藏的欧阳询草书刻本,此作便是曾经引发书坛轰动的欧阳询草书《千字文》残卷。《千字文》乃是梁代的周兴嗣所以,写此文的目的乃是梁武帝想集字1000,让后人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此文集成之后,便成为了历代书法家争相临摹和创作,并且想流传后世的创作范本。所以我们今天看历代能够传世的《千字文》,几乎皆是极精之作,都是值得后人反复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本,欧阳询的这卷《草书千字文》,虽然是残卷,仅有500余字,也字字堪称“教科书”基本,实力和水平不在怀素之下。如今,我们将欧阳询的这卷残卷《草书千字文》原作进行超高清的宣纸复原,还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字字与真迹无二。欲购此此欧阳询草书残卷《草书千字文》,请点击下面“看一看”#欧阳询简介#
7、欧阳询简介及学书故事欧楷临帖,是欧阳询把字写歪了吗?答案是:欧阳询把楷书写到了
8、欧阳询楷书代表作品欧阳询晚年封笔之作,之前从未出版,比《九成宫》还精妙,尽显欧体风流!众所周知,“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他创造的“欧体”,自诞生以来,学得人就数不胜数。明代以后,在“欧体”基础上形成的“馆阁体”,更是成了学林士子科举的“标准字体”。当代很火的“田楷”,那也是在“欧楷”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既然欧阳询的楷书地位这么高,那么学欧者也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该从他哪一部作品练起呢?《姚辩墓志》《九成宫醴泉铭》是不少人的选择,然而“天外有天”,欧阳询晚年封笔之作《虞恭公碑》在笔法之成熟老辣上,胜过这二件墓志,在古代就被作为学欧的入门必选。明代书法家王世懋曾说:“虞恭公碑与九成、化度二碑,俱称欧书第一。然今世临池家率多效虞恭公碑,法以此书,方劲有格,效学者多从此入。”而且,因为《虞恭公碑》是欧阳询晚之作,所以其地位就更显得高了。《虞恭公碑》也即《温公碑》《温彦博碑》,因墓主人温彦博被封为虞国公,去世后赐谥号“恭”,故世称“虞恭公”。此碑立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此时欧阳询已经81岁了,笔法老而不衰,更显苍劲凝绝。此碑因年代久远与水流漫泐缘故,宋代出土时就已残破,所幸宋代书法家极力保全上半截,故而还有800余字保存至今。《虞恭公碑》尖锋起笔,纯以中锋,笔画提按分明、浑厚有力,转折处方圆兼备,撇画轻盈、捺画扎实;结字则保持了欧阳询一贯的欹侧险绝,尤其是“成”“之”“以”等字,疏密、正侧、收放、粗细对比明显,变化丰富,将严谨端庄与灵活秀润合二为一。耄耋之年的欧阳询,书法已经到了“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第三阶段,从《虞恭公碑》中我们也能发现,相较于《九成宫醴泉铭》的劲峭和《皇甫诞碑》的险奇,此碑的中和工丽之气更加明显。正如古人所述“楷当以信本虞恭公碑为第一,果然,知书者谓佳,不知书者亦谓佳,真具有八面之妙!”《虞恭公碑》传世拓本很多,知名者如四欧堂本、张之万本、刘世珩本,不过,有一版本更为珍贵,不仅被故宫珍藏多年,而且之前从未出版过,它就是宋代陈镛藏本,此本拓工精致、笔画饱满自然,在诸本之上,由于一直被深藏,故而少有人知。现在,我们将藏于故宫的陈镛藏本《虞恭公碑》进行了超高清1:1复仿,超高清复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每个字都与原迹毫无差别。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