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于敏简介导演(于敏构型)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18 05:50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于敏构型

再忙,也请为他点个赞“我不允许任何人对中国动武!”一个被国家隐藏了28年的名字发声,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脊梁”!这个发声的科学家就是让我国拥有氢弹技术的人——于敏。“我这辈子亏欠的就是我的家人和我的妻子!”于敏每次背上行囊去戈壁的时候,妻子总是抱怨,你又要走了可是我都不知道你去哪?这个时候于敏总是默不作声。孩子和妻子他没有时间去陪伴。氢弹研制的成功,于敏没有哭,但是提起自己妻子和孩子的时候,于敏哭了。于敏从来不在意自己的名字大家是否能记得住,也不在意获得什么称号,他曾说:“名字,总归是要消失的,但只要对国家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那才是重要的。

2、于敏简介导演

1963年4月,一个女人挺着大肚子走在街头,每隔几分钟,她就得停下来忍受那宫缩的疼痛,等阵痛过去了,又提着待产包继续大踏步往医院走去。这是《功勋》里的镜头,这个女人,就是孙玉芹,“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妻子。当时的于敏在干嘛呢?他在进行氢弹的理论研究,因为工作的保密性,一周只能回家一天。怀二胎的孙玉芹,把女儿托付给了邻居,自己拎着待产包去了医院。其实,孙玉芹心里也委屈,它现在连自己的丈夫在干什么工作都不知道。可是,也仅仅是委屈而已,她还是相信自己的丈夫。早在1957年,他们见的第一面,孙玉芹就喜欢上了这个稳重随和的男子。婚后,孙玉芹跟于敏相处融洽,于敏也从不因为自己的科学家就看不起身为保育员的妻子,反而鼓励她一起上进。1961年,孙玉芹和于敏两个人每天都见缝插针地学习英语,准备出国留学的事情。可是,一纸调令打破了两个人的计划。于敏被调往氢弹理论研究项目组,这在当时,是严格保密的工作,身为妻子的孙玉芹,只能从丈夫一天到晚的计算中,猜测丈夫还在继续做着正当的工作。当时,外面传言于敏政审没通过,在外面的大街小巷挑担子卖东西,甚至还传的有鼻子有眼,说在胡同口看见于敏挑着担子,甚至于敏的姐姐都来找孙玉芹,询问弟弟究竟在干什么。孙玉芹只能回答不知道,说是保密工作。当时姐姐说了一句话:“一个整天拿着笔算来算去的人,能做什么保密工作。”当时就连隔壁的邻居,都让妻子不要搭理孙玉芹,说于敏的政审不通过,不要被牵连了。幸好邻居的妻子刘姐是个大气的,没有因此疏远孙玉芹。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哪怕是在特别照顾的氢弹研究项目组,也吃不上一个鸡蛋,更别说在其他地方了。而孙玉芹,家里鸡下的蛋,都攒起来留着等着于敏回来吃,自己则带着孩子,天天吃榨菜、野菜。因为丈夫常年不在家,家里所有的大事小事都落在了孙玉芹的头上,甚至连自己生病了,还得自己想办法。有一次孙玉芹感冒发烧了,恰好于敏回来,于敏去医院帮忙拿药,可经常不在家的于敏,对妻子的病情一问三不知,终药没拿回来,于敏还被同事叫走了。为了让丈夫安心回去工作,孙玉芹偷偷地把冰水敷在额头上,然后把丈夫的手放在自己的额头上,告诉他,自己已经退烧了,让他赶紧回去工作。正是因为有孙玉芹在后面支撑着家庭,于敏才能安心地工作。一直到1988年,于敏的身份解密,孙玉芹才明白:“原来自己的丈夫在干这么高级的工作”。此刻的孙玉芹,她觉得自己几十年受的委屈都值了。2012年,孙玉芹因为心脏病去世。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背后,都有一个人在背后默默无闻地撑起整个家。于敏把一生奉献给了国家,而孙玉芹,则把一生奉献给了家庭。参考资料:《功勋》我是夏之梦,关注我, 与您一同探讨历史上的那些爱恨情仇,感动你我的瞬间。

3、于敏获奖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第一次:1969年初,43岁的于敏,因长期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因为沉重的科研压力和过度的劳累,胃病日益加重。在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于敏身体一度虚弱到,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艰难地将腿迈上去。热试验前,当于敏在同事们搀扶下,好不容易来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于敏却已经累得虚汗直淌,上气不接下气。同事们见他虚成这样,仿佛下一秒就要晕倒,于是赶紧让他就地躺下,给他喂水。过了很长时间,在同事们的看护下,于敏才慢慢地恢复过来。第二次:常年的超负荷工作,让于敏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考虑到于敏的贡献和身体状况,1971年10月,于敏的妻子孙玉芹,被特许回京照顾于敏。一天深夜,于敏感到身体很难受,就叫醒了妻子。妻子见他面色苍白,气喘得厉害,就赶紧将他扶了起来。不料,于敏却突然休克过去,幸运的是,后来经医生全力抢救,于敏终转危为安。不过,于敏的这次经历,真的是让人后怕,如果那晚孙玉芹不在他身边,后果真的不堪设想。第三次:第二次死里逃生后,于敏顾不上让身体完全恢复,就又马不停蹄地奔赴西北。于敏就像一只陀螺,一直不停地在转,可钢铁铸就的机器都需要休息,更何况他这样的血肉之躯。1973年,47岁的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于敏立即被立即送进医院。不料,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后来,在医生的抢救下,于敏才化险为夷。于敏真的是榨干了自己的血汗,把他们献给了中国的核事业,这样的星,永远也不会塌房,可以永远安心地去追。#头条群星8月榜##于敏##于敏简介#

4、于敏简介格式

致敬于敏!是他让我国氢弹有两大特点,至今引以为傲!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55周年!氢弹作为爆炸威力大的核弹,当然是大国必备。如果说我国的原子弹搞出来,有苏联老大哥的一些功劳(后来关系恶化终止了援助),氢弹却是实打实靠于敏这样的土专家搞出来的!我国氢弹有两个特点,至今让国人引以为傲!首先是研发时间短:从原子弹到氢弹,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别忘了,我国当时全国只有两台每秒运算5万次的计算机,大部分数据是用计算尺和算盘算出来的!其次是构造独特的“于敏构型”,这是和美国T-U构型并肩的氢弹两大构型;而于敏构型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在于:直接将氢弹小型化,用于实战!所以我国1967年6月17日第一枚氢弹就是可以空投的,美国和苏联的第一枚氢弹都是巨大无比,只是验证氢弹爆炸威力而已,真正小型化还需要继续研究。于敏构型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能让氢弹常温下长期保存!别国的氢弹维护成本高不说,30年后就要销毁换新的。由此可见,我国的氢弹,不仅是争气弹,更是智慧弹!号称我国“氢弹之父”的于敏: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得“五一劳动奖章”;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19年1月16日,功勋卓著的于敏同志逝世。致敬于敏!致敬所有为我国氢弹爆炸作出贡献的人!你们都是支撑大国的脊梁。你对此有何看法?

5、于敏 百科

他是中国绝世天才,他的名字曾被列为绝密。 28年,他为国家立下了不世之功,直到他72岁才被世人知晓。只因他的存在,没人敢动中国分毫,他就是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1926年,他出生于天津市。 18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1946年,他决定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从工学院转到理学院物理系。三年后,他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大理学院院长张宗遂的研究生。1951年,当时正值朝鲜战争,中国时刻可以感受到美国核武器的严重威胁。一天,彭桓武找到了他,让他参与原子核理论研究,从研究量子场论转行研究原子核,短短数年,他的论文直接让我国的原子核研究上升到全新高度。1961年,苏联试爆氢弹,沙皇炸弹,威力相当于美国在日本扔下的原子弹3846倍,震惊世界。中国的原子弹已经不足以震慑世界,需要尽快研制出氢弹。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他被叫到钱三强的办公室,他被任命研究氢弹。时年34岁的他已经在原子核领域研究了十年,现在让他转向研究氢弹理论,这意味着他要把过去的所学全部抛掉,还要隐姓埋名离开妻子儿女。为了国家的高利益,他同意了。从此他便销声匿迹。当时中国对氢弹的研究就是一张白纸,他除了知道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几十上百倍外,什么也不知道。他的工作要完全靠他自己,没有老师,他把自己埋在数以万计的演算纸、运算纸带里,从大量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数据中,以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逐渐理出头绪,找到关键,终于形成了轰动世界的于敏方案,突破了核大国对氢弹理论技术的封锁。1967年6月17日,一架战机在新疆罗布泊投下一个降落伞,伴随着一声巨响,大漠上空同时升起两个太阳,蘑菇云随之拔地而起。中国引爆了第一颗氢弹,局势震惊。美国和苏联,以为是己方资料泄露,对内部进行大排查,终得出结论,这是中国人完全自主研究出来的。研发出氢弹的他没有停下脚步。为了研发二代核武器,它深藏大山,日夜无休的科研,加上实验中放射性物质的侵害,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019年1月16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国士无双、大国重器、氢弹之父,这些词用在他的身上,仍不足以概括其波澜壮阔的人生,其贡献之卓越,成就之闪耀,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科学家对国家的意义。生前他的名字默默无闻,死后要永远铭记。#于敏# #两弹一星#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