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冯巩简介(冯国璋)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6 02:45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冯国璋

春节的时候,冯国璋一口气吃了9个饺子,就放下了筷子,他太太道:“大帅,你要一口气吃下18个饺子才吉利!”冯国璋又吃了9个饺子,又一次放下了筷子。冯国璋的儿子说道:“要说吉利,应该吃下99个饺子才对。”冯国璋的太太反驳道:“吃99个饺子确实是很吉利,但你能大帅不被撑死?”冯国璋被他们吵得头都大了,他对勤务兵说道:“把锅里的饺子全都捞出去枪毙!”餐厅里立刻消停了下来。1859年,袁世凯在河南项城降生的当年,冯国璋出生在直隶河间的一个乡村。冯国璋的家庭出身,与段祺瑞颇为相似,祖上也是大户人家,只是到父辈时期才家道中落。1884年底,25岁的冯国璋经叔父介绍,只身去天津大沽口投淮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冯国璋的投军之路是坚定而悲壮的,这与当年段祺瑞千里投军很相似,但也有所差别:冯国璋投军时已经是有家室的成年人了,而段祺瑞当时还是个无家一身轻的少年。另外,冯国璋虽然比段祺瑞大六岁,但是他投军的时候段祺瑞已经入伍许久了。再有,段祺瑞是怀揣一块银元长途跋涉,而冯国璋相对少吃了一些苦。加入袁世凯的小站新军是冯国璋一生的转折点,他在这里重会了老同学王士珍和段祺瑞,大家一起辅助袁大帅练兵。转投了袁世凯后,冯国璋也就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会,并随着这支武装开始走向人生的巅峰。选择比奋斗更重要,此言非虚!袁世凯的小站新式陆军,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北方的一支劲旅。1899年,袁世凯被调任山东巡抚,冯国璋随军前往。冯国璋奉命收编山东地面上的旧军,改造成新式陆军先锋队20个营,为袁世凯稳定山东局势立下了大功。鉴于冯国璋的汗马功劳,1900年,在袁世凯的保荐下,清廷授给他补用知府并加盐运使衔。这个直隶河间农村的穷小子,通过从军以来十几年的奋斗,已经成为一名大清中层官员了。虽然与同岁的袁世凯相比,冯国璋还是有很大差距,但和同期从军的人相比,冯国璋已经远超众人了。冯国璋生长于直隶河间的农村,靠着自己的拼搏和选择,明智地投身于北洋系,然后一步步走上清末民初的政坛,并终登上了国家元首的高位,这也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人生传奇。#冯国璋简介#

2、冯巩简介

冯国璋年轻时候没多少钱,为了吃口饱饭,经常去朋友家蹭饭吃,就算刮风下雨也坚持不辍。时间长了,很多朋友都瞧不起他,冯国璋笑着说:“此乃飞而食之,是封侯拜相之兆。”发迹后,有时候招待客人,就去买玉田酱肉,用刀切成薄的形状,以免客人吃得太多,如果有肉末沾在刀上,他都要用舌头舔干净。

3、冯玉祥简介

“溥仪送冯国璋一幅画,冯打开后大惊失色,嘱咐下人赶紧烧掉,还说溥仪这小子没好下场!”溥仪退位后,《优待协议》令溥仪仍可以居住皇宫,也因此令他兴起复辟之心,一心想要拉拢旧臣,试图以此来恢复帝王制度。冯国璋就是溥仪的第一个拉拢目标,之所以冯国璋会如此受溥仪重视,与冯国璋的能力以及早期的所作所为存在极大关系。冯国璋出生于直隶河间西诗经村,家境富裕,但因其父科举落榜,导致家道中落。但是自幼聪慧的冯国璋,在堂叔的资助之下,有幸进入私塾学习。但是好景不长,光绪九年冯国璋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辍学回家。在其叔父的介绍之下,冯国璋决定投军,自此后冯国璋一生的军旅生涯就此开启。光绪十一年,冯国璋有幸进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通过自身努力练就一身本领。终在聂士成的介绍之下,冯国璋受到袁世凯重视。冯国璋得已进入小站辅佐编练新军,深受学兵爱戴,得人心自然令冯国璋更加受重视。随后冯国璋还与王士珍等人,联合编成《训练操法详晰图说》22册。冯国璋更是与满族官员赴日本考察军事,随后又参与到北洋各武备学堂的筹备事件当中,真正令清政府对他产生信任,是在光绪三十二年。冯国璋兼任的陆军贵胄学堂总办,主要用于为清廷培养满蒙高级军事人才,与大量满蒙贵族接触。他的能力在得到认可的同时,与满蒙贵族之间的感情也得到提升,因此得到朝廷信任。在溥仪继位后,冯国璋更是为了避嫌,主动请辞回籍,以此来证明与袁世凯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冯国璋自身能力出色,又获得清王朝的信任,自然会受到溥仪的重视,所以在溥仪被迫退位,想要复辟之际,首先想到的就是冯国璋,想要获得他的支持。溥仪退位后清闲无事,每日喜欢的就是作画写字自娱自乐,为了表达对冯国璋的重视,溥仪亲自作画送给冯国璋。冯国璋得知此消息极为高兴,兴奋的打开画作想要欣赏一番。只是在看到画中内容后,冯国璋当即大惊失色,马上吩咐下人赶紧将画作烧掉。而冯国璋会有这样的反应,主要是因为画中内容,画中为一匹骏马,骏马头上还带有两个角。冯国璋当即意识到此画是在暗示自己,“马”加两点为“冯”,再配合题款上面的“此吾千里驹也!”,其含义已经十分明确。溥仪此举显然就是在暗示他的复辟之心,而冯国璋就是他的首个拉拢对象。冯国璋烧掉画作就是在明确表态,他不会支持溥仪复辟,并且还称溥仪如若还有复辟之心,那么他不会有好下场。而他会有这样的态度,一部分是因为他听命于袁世凯,另一部分原因是他对帝制坚决反对。对于冯国璋来讲,袁世凯对他有知遇之恩,正是在袁世凯的帮助下,他才得以扶摇直上。即便是在袁世凯被赶回河南后,冯国璋也一直与其暗中有来往,一直在为袁世凯东山再起做努力。武昌新军起义,冯国璋与袁世凯里应外合,终令清政府无奈请回袁世凯,自此后这二人在清政府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直至袁世凯成功将溥仪逼退位,冯国璋在其中起着极大作用,这样的情况下,冯国璋怎会再帮助溥仪复辟。重要的是袁世凯不仅在事业上面给冯国璋提供帮助,在生活上同样也是如此,袁世凯将自己的家庭老师介绍给冯国璋,终二人结为夫妻。只是在此时袁世凯对冯国璋的帮助也开始有所图,为冯国璋举办格外隆重的婚礼。据悉在这场婚礼当中,袁世凯共耗费数万两白银,冯国璋自然对袁世凯感激不尽。正是因为袁世凯的这一系列举动,冯国璋对他的支持更甚,不仅支持袁世凯解散国会,更是明确表示反对内阁制。只是令冯国璋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支持并没有换来袁世凯的同等对待,反而是收到了袁氏父子在京策划帝制的消息。袁世凯得知冯国璋知晓此事后,对其严加防范,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后续冯国璋更是公开反对帝制,袁世凯为此头疼不已,北洋军阀内部也因此变得混乱不堪。由此看来冯国璋确实对帝制复辟一直持反对意见,无论是溥仪还是袁世凯,都无法从此方面得到冯国璋的认可。

4、冯国璋和冯巩什么关系

这三张照片有什么联系?第一张是民国总统冯国璋,也是冯巩的曾祖父。第二张是冯家遇,也是冯巩都祖父。他创立了东方油漆厂,并不断将产业做大做强,先后创办了保定电灯厂、天津恒源纱厂等等。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民族爱国企业家。第三张是冯巩,民革中央副主席。

5、冯国璋周砥

“北洋三杰”里,段祺瑞和冯国璋在民国时期,都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王士珍却发展的一般,这是为何呢?在清末的时候,王士珍的风头,是要盖过段祺瑞、冯国璋的。他的官职在段、冯之上,1906年时,王士珍就当上了陆军部右侍郎,1907年担任江北提督。为何到了民国时,王士珍又落后了呢?这是因为王士珍在民国初期,犯了不少错误,错失了很多机会。首先就是,在1912年溥仪退位时,王士珍感激清朝皇室的恩泽,选择辞职了。当时王士珍担任陆军大臣这一要职,实在是有点可惜。然后,王士珍在老家呆了两年,一直到1914年才复出。1912、1913年这两年还是很关键的,段祺瑞、冯国璋都迅速扩充了自己的势力,但王士珍却在家赋闲。不过,因为段祺瑞的实力快速扩张,引发了袁世凯的猜忌。终,段祺瑞的势力被袁世凯清洗,段辞去陆军总长的职务。王士珍因为“淡泊名利、不拉帮结派”,受到袁世凯的重用。王士珍继任陆军总长,并实际负责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成为袁世凯之下的军界第一人。此时的王士珍仕途发展还是不错的,再次超越了段祺瑞、冯国璋。不过,袁世凯因为称帝之事,遭遇全国反对,很快就身败名裂、病死了。而王士珍因为跟袁世凯关系过于紧密,且支持其称帝,也受到了一些影响。而段祺瑞、冯国璋都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他们因此捞到了很多政治资本。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成了国务总理,冯国璋成了副总统。王士珍则成了没有实权的参谋总长,再次落后了。1917年6月,王士珍再次做出了错误选择,他参与了张勋复辟事件。这也成为其政治污点,虽然事后他没有受到惩罚,继续担任参谋总长,但是以后想继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了。王士珍再也没有希望追上段祺瑞和冯国璋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