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谭嗣同简介是怎么被杀的(谭嗣同简介及代表作品)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6 02:45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谭嗣同简介及代表作品

1898年,谭嗣同在刑场上,被砍了30刀才被处死。临行刑前夜,他的妻子哭着对他说:“我想为你生个孩子!”本来有时间,可谭嗣同听后,只是回答了一句话,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谭嗣同生于1865年,他的父亲是清末巡抚谭继洵,所以谭嗣同是顶着官二代和富二代的身份出生的。谭嗣同从小文采出众,还跟着师父学习武功,他擅长剑术。如果谭嗣同的母亲没有被时疫夺取生命,他应该会无忧无虑的长大,可是1876年,他的母亲去世,父亲娶了继母进门,继母对谭嗣同不好,常常针对他。谭嗣同懒得搭理她,于是,他就在京城和湖北两地,游览名山大川。就在谭嗣同游览湖北的会候,他被湖北道员外的候补官员,李篁仙看中,想要让他做女婿。这算是一门很好的亲事,于是,19岁的谭嗣同就和18岁的李闰成亲了。谭嗣同成亲之后,他还是没有放弃外出游历这件事。所以,成婚后,他和妻子李闰一直都是聚少离多,谭嗣同一直自己出游,他也没有想着带着妻子一起,他们两个人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孩子,可是这个孩子1岁时就夭折了。谭嗣同的生活似乎,一直都没有太好。虽然他从小就想要读书出仕可是他的运气真的不好,他从21岁参加科举开始,直到30岁,他一直都没有考中。可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马关条约的签订,让老百姓本就水深火热的生活,变得更加如履薄冰。谭嗣同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此时,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两个人联名给光绪皇帝上书,他们想要变法,改变中国的体系,让百姓们的生活可以得到改良。对于康梁的建议,光绪皇帝很看重,他觉得中国想要不再被外国列强欺负,那么变法图强势在必行。所以,在皇帝皇帝的支持下,各地都开始维新变法。谭嗣同受到启发,他开始积极响应变法,他在当地办理西学,设置了很多的维新课程。1897年,他被光绪皇帝任命为军机章京,专管变法。光绪皇帝对谭嗣同等人都很重视,他对他们说:“你们在变法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直接告诉我,如果我有什么事情做错了,你们也要告诉我,我会立即改的。”因为光绪帝的态度,维新志士他们都斗志激昂,势必要把变法贯彻到底。一开始,他们变法还算顺利,可是他们触动了很多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顽固派开始阻止他们,慈禧太后也不想被维新志士掣肘,所以就开始打击他们。就在变法持续到100多天时,慈禧太后趁着光绪帝去检阅阅兵,她就趁机夺走了兵权,把光绪帝给囚禁起来,所以这场维新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就结束了。维新志士们也被四处通缉,谭嗣同自然首当其中。谭嗣同有自己的志向,李闰知道很危险,可是她也被谭嗣同说服了,她愿意支持他出去变法。她是一个女子,被束缚在家中,她不知道可以怎么帮助丈夫,只能不影响她。她曾经对着月亮跪求,“不管丈夫要遇到什么事情,都请把厄运降临到我的身上吧!”如今,谭嗣同遇到了危险,她只求他平安。康有为和梁启超作为变法的先锋,他们此时都感受到危险,他们都要逃到国外。他们也让谭嗣同离开,可是谭嗣同却不愿意。他说:“各国的变法,就没有不流血牺牲,中国的变法,如果困难重重,那么就从他的牺牲开始吧!”谭嗣同想要用自己的血,唤醒国人多变法的支持。他还是在积极的做着变法的事情,不管遇到任何的阻碍。谭嗣同自己已经朝不保夕,可是他还想着要救光绪皇帝,他把希望寄托在军阀袁世凯的身上,他希望袁世凯可以出兵攻打顽固派,救出光绪皇帝。谭嗣同对袁世凯说:“如果你愿意救皇上的话,我愿意然你把我交给西太后。”可是袁世凯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他说一套,做一套。他本答应帮助谭嗣同营救,可等到谭嗣同离开,他就去找西太后告密,他把谭嗣同他们的计划,直接告诉了慈禧太后。慈禧大怒,全力抓捕谭嗣同等人。9月24日,谭嗣同被捕。本来此时都还有人愿意来营救谭嗣同,可以将他转移到日本,可是谭嗣同拒绝了,他不愿意接受日本的帮助,他要留下来。谭嗣同的妻子李闰,知道他被捕,她就买通了狱卒回到了监狱中,她对谭嗣同说:“我想要给你生个孩子,给谭家留后。”对于妻子的好意,谭嗣同拒绝了。他对妻子说:“身既许国,再难许卿!“遇上这么一个不讲道理的世界,就算生个孩子,也只是多增了一个奴隶罢了!”面对丈夫的话,李闰没有再强求,她只能默默离开。谭嗣同在狱中,他捡起地上的煤屑,在墙上写下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他们六个人被押往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在此之前,慈禧太后为了折磨他们,特意让侩子手选了“大将军刀”,这种刀没有刀刃,看东西就像锯木头,砍头的话会让人很痛苦。戊戌六君子,他们前五人都是被砍了几到才去世,唯独,谭嗣同被特别照顾,他整整被砍了30刀才人头落地。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资料来源:《谭嗣同就义目击记》

2、谭嗣同简介是怎么被杀的

1898年,谭嗣同在刑场上被活活砍了30刀才被处死。临行刑前,他的妻子哭着喊道:“我想为你生个孩子!”而谭嗣同听后,则是回答了一句话,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谭嗣同是这样说的:“生孩子?如今乱世生下了一个孩子就是生下了一个奴隶啊!”此话一出震惊了百姓,人们虽默不作声,却都知道谭嗣同说的话正是中国的现状。乱世之下,成年人自保都如何的困难,更何况是刚出生的婴孩。谭嗣同的妻子闻言也流下了泪水,她是伤心的,但不是遗憾的。因为她知道她的丈夫是为国而死的,是为中国的未来而死的!可惜的是,丈夫不能继续他的志愿了...谭嗣同的刑罚继续实行,刽子手的刀锋利又血腥,他一刀刀砍在了这位英雄的身上。在场之人不忍去看,几乎都低下了头,唯有谭嗣同的妻子抬着头看着丈夫是如何被处死的。她的心中攒满了火焰,她要为丈夫报仇,更要完成丈夫的遗愿。谭嗣同妻子名叫李闰,是长沙人。父亲李寿蓉是户部主事,也是一位对对联的高手,曾写过联语相关著作,至今都储藏在博物馆当中。但李寿蓉的仕途不是很顺。他被户部贪官连累,深陷囹圄,在牢中整整待了三年。彼时他的正妻即将生产,听说此事胎气大动,难产而亡。李寿蓉出狱后又娶了另一位妻子王氏,也是这位妻子为他生下了女儿李闰。可惜王氏身体也十分不好,在养李闰到六岁的时候就患病去世了。李闰没了母亲的守候,颇有些可怜。所幸她曾经的奶妈高氏待她好,把她当作亲生女儿一般养护,不仅悉心教导她礼仪规矩,还鼓励她学习四书五经,考取功名。李闰也在高氏的关怀下健康成长,长成了一位知书达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时到成亲之年,李寿蓉与好友谭继洵定下婚约,于次年让两家孩子结亲。李闰从一开始就知道即将与她成婚的夫君是小有名气的有志之士谭嗣同。她十分敬仰谭嗣同,认为他聪明勇敢,爱国之心昭昭可见,是一位值得称赞的才子。春暖花开之际,谭嗣同专程归乡,与李闰成亲。新婚之夜,谭嗣同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妻子。见妻如见母,初见妻子谭嗣同便觉得分外熟悉。因为李闰眉眼之间有少许像他的母亲,母亲早逝的谭嗣同从妻子的身上感受到了另一种爱。婚后,谭嗣同仍然四处求学,并为考取功名走南闯北,与李闰聚少离多。但在家人的催促下,谭嗣同还是在家中多留了一些时日,准备和妻子要一个孩子。可是半年之后,李闰的肚子始终没有动静。谭家多有不满,让谭嗣同另娶小妾以延续香火。谭嗣同却不同意,接受过新思想的他是绝不会娶小妾的,他安慰李闰:“我不在意有没有孩子,你不必太过忧心,我们过好日子就行。”李闰感激涕零,常年接受传统教育的她深知丈夫此举是何等的尊重与爱护。此后,即便谭嗣同在外飘零,李闰仍在家中乖乖主持家务,为其减少忧虑。几年后,谭嗣同读了一本书,上面讲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恰逢中日甲午战争失败,谭嗣同十分愤懑,他认为中国如果还以现有律法做事,必将继续遭受灾难,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变法。在丈夫呼吁变法维新之时,李闰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谭嗣同成立中国妇女会,李闰便担任妇女会理事,为其处理会事。后来,谭嗣同又发起妇女不缠足运动,李闰则带领不缠足的妇女上街游行,宣传新思想。1896年,谭嗣同的维新思想终于得到光绪帝的认可,他被召到京城主持变法。临走之时,李闰与谭嗣同夜谈,她倾听着丈夫对维新变法的期待,对未来中国的畅想。她的眼睛闪烁着光芒,而这道光便是她的丈夫。然而,变法仅在傀儡皇帝光绪帝的支持下进展缓慢,再加上手握重权的太后慈禧的镇压,谭嗣同的处境十分堪忧。但他仍然坚持每日向妻子寄信,信中从不提及变法之事,只说家长里短和无尽的思念。李闰却心知肚明,她一直关注着丈夫的动态,知道他的不容易与危险。可她不能劝说丈夫放弃,因为她知道这是他的梦想。1898年,谭嗣同被袁世凯逮捕,并行酷刑而亡。李闰消沉数日,又重振旗鼓。她追随丈夫遗愿,建立女子学校和收养弃婴的育婴堂,为实现中国解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笔名:蒋硕参考资料:李元洛.千秋不死的灵魂——谭嗣同祭[J].d员干部之友,2004(02):52-55.李贞玉.晚清革命书写中的烈女想象[J].妇女研究论丛,2016,No.133(01):84-89.

3、谭嗣同简介诗词

1898年,谭嗣同在刑场上被活活砍了30刀才被处死,临行刑前,他的妻子哭着喊:“我想为你生个孩子!”他的回答令人动容。在临刑前,谭嗣同的妻子李闺费劲力气,花出去了不少钱财,终于见到了狱中的丈夫。但此时的谭嗣同已经遭受了许久的折磨,样子早已不复当初,这副模样看得李闺心酸不已,忍不住痛哭出声。谭嗣同看到妻子伤心的样子,虽有不忍,但他坚信自己的牺牲是有价值的,尤其是想到了此前的法国大革命,当时不也是血流成河吗?所有的改革都需要流血牺牲才能成功,法国大革命如此,如今自己国家的变法亦当如此。虽然早已决定自愿赴死,但是看到如今的妻子,内心还是不免动容,以后的路,他再也不能陪着妻子一起走下去了。对于谭嗣同的选择,李闺是可以理解的,两人结婚以来相处了十五年,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早就知道。李闺爱他也敬他,想着自己与丈夫十五年来相处的点点滴滴,越想越伤心。李闺的父亲是咸丰六年进士李篁仙,在当时也算是有名的大才子。谭嗣同同样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谭继洵的官职比李篁仙还要大两级。门当户对的两人,在父母的撮合下结婚了,这是一桩包办婚姻,终却酿造出了动人的爱情。李闰从小知书达理,喜欢读书,擅长作诗,这让他与丈夫有了共同语言,虽然刚开始互不熟识,相处久了之后倒也琴瑟和鸣。两人虽然相处和谐,也越发恩爱,但是婚后几年李闺都没能怀上孩子,这让谭嗣同的家人产生了一些不满,开始劝说谭嗣同纳妾。然而没过多久,李闺竟然怀孕了,这也让她松了一口气,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今自己怀孕,家人终于不再劝说丈夫纳妾了。十月怀胎后,李闺生下了一个儿子兰生,不幸的是这个儿子没能留住,在一岁多的时候就染病离世了。接下来几年,两人始终没能再拥有自己的孩子,随着两人的年龄越来越大,谭嗣同的家人更加着急了,再次劝说谭嗣同纳妾。李闺是典型的旧式女子,既伤心于自己没能留住孩子,又对没能给丈夫留后感到羞愧,于是强忍住心酸和嫉妒,劝说丈夫纳妾。可让她没想到的是,丈夫死活不同意纳妾,即便没有孩子也对自己十分爱重。丈夫的举动,让李闺既欣喜又羞愧,对他的爱意也更深了一层。后来,谭嗣同走上了变法维新的道路,从此两人相伴的时间少了。李闺对此虽有过不满,但是也知道丈夫心怀国家,不愿意用家庭琐事去困住他。不仅如此,李闺对于丈夫的事业也多有支持。在谭嗣同发起妇女不缠足运动时,她厚着脸皮带领家中不缠足的仆妇到街头进行宣传,给大家讲解不缠足的好处。在谭嗣同发起成立中国妇女会的时候,她也紧随其后,出任妇女会的理事,同时还承担了会里的许多工作。对丈夫的事业了解得越多,李闺就越加敬重这个爱国为民的丈夫。既然他为了国家顾不到自己的小家,那自己就要做他坚强的后盾。随着国家形势越来越危急,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经过思考没有选择逃走,而是企图用自己的鲜血,去唤醒世人挽救这个即将倾倒的国家。这是谭嗣同自己的选择,但是对于李闺来说,得知自己的丈夫即将被处死,而且自己到现在都没能给他留下一个孩子延续香火,无疑感到十分有愧。于是在狱中看到丈夫后,李闺忍不住对丈夫说,想要给他在这世间留下一个孩子。可是谭嗣同的回答谁也想不到。他说,如今的世道,多生一个孩子,就是多生一个奴隶。为了让妻子拥有活下去的勇气,谭嗣同还告诉她,如果日后有人能够改变这个世界,要让她替自己看一眼新世界。听到丈夫的这一番话,李闺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谭嗣同去世后,李闺悲痛异常,常常会在深夜想起丈夫时忍不住痛哭。李闺虽然悲伤,但还是振作了起来,因为有丈夫的精神在支撑着她。后来李闺继承先夫遗志,花掉了家中大半财产,创办浏阳第一所女校,为那些贫穷人家的女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在这所学校中,李闺给这些穷苦的女孩子灌输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思想,让她们在思想上能够站起来。同时,她还提出女子要经济独立。在女校中,她也会教授给学生一些实用的谋生技能,让她们能够拥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遗憾于没能给丈夫留下一个孩子,李闺还创办了育婴局。她的这一举动拯救了无数幼小的弃婴,让他们拥有了活下去的希望。1925年,李闺逝世,享年六十岁。作者:卉妤编辑:蒋静茹#历史开讲##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分享历史五千年##头条中国史##历史#

4、谭嗣同简介我自横刀向天笑

1898年,谭嗣同在刑场上被活活砍了30刀才被处死,临行刑前,他的妻子哭着喊:“我想为你生个孩子!”他的回答令人动容。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1865年3月10日,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的一个普通家庭。谭嗣同从小就好学,并且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众所周知,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就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我国的社会环境异常糟糕。尽管出现了一大批“救国者”,但是现实的成果总是微乎其微。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爱国主义”,“救国思想”纷纷在社会上传播。而谭嗣同则早早地受到了这些先进的思想主义的影响。谭嗣同博览群书,试图在书本中找到“救世”的答案。与此同时,谭嗣同痛恨“八股文”,甚至多次在有关“八股”的内容上写下“岂有此理”四个大字。谭嗣同算得上是一位才子,他的文章写的好,就连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看了也不得不发出赞叹。后来,谭嗣同逐渐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只能是理论上的成果,如果不将它与现实结合起来,那便仅仅只能是“冠冕堂皇”的一句话。紧接着,谭嗣同便参加了“维新变法”,希望以变法来改变中国当时不堪的社会现状。但是显而易见,变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谭嗣同等一行参加变法的人很快便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打压。尽管如此,谭嗣同依旧不灰心。谭嗣同的文章写的很好,几乎每一篇发表的文章在社会上都能引起强烈的关注。正是利用自己的这一优势,谭嗣同拼命地写出了大量文章,试图以这些文字来唤醒沉睡的国人,来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进行对抗,进而挽救没落的清王朝。谭嗣同的做法完全将个人的安危抛之于不顾,对于大部分来说,他的做法也显得有些疯狂。而这,也正是谭嗣同被称为“激进派”的原因。为了“救亡图存”,谭嗣同和维新派的成员前仆后继,先后开拓了许多新领域。1897年,谭嗣同在南京,完成了重要的著作《仁学》。从此,“仁学”在社会上诞生。紧接着,谭嗣同又创立了南学会,积极地宣传变法,抨击旧政,彻底地成为维新变法中激进的一派。谭嗣同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危险的,这很快就让他成为了许多人的“眼中钉”。但实际上,光绪帝对谭嗣同等一行人还是比较看好的,并且还下诏授予他们“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但是众所周知,当时朝廷实权的真正掌权人并不是光绪皇帝,而是他的母亲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不同,慈禧太后对此类变法采取完全的批判态度,向来便厌恶谭嗣同这些叫唤着要靠变法来救亡图存的人。1898年,慈禧太后与多人共同密谋,终罢去了光绪的皇帝之位。至此之后,朝廷的权力便完全地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了。慈禧太后上位后便致力于“扑灭新政”,她要将谭嗣同这一些“扰乱”社会秩序的人彻底斩除。就这样,慈禧太后下令要将谭嗣同等一行维新派的人物全部捉拿归案。当时的变法正在如火如荼的阶段,整个社会都被卷入了变法的浪潮。谭嗣同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不意外,更不害怕,他早已做好了为变法而牺牲的准备。尽管有许多人在追杀谭嗣同,但是他依旧不选择逃命,依旧积极地在各地宣传活动,推行变法。同年,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之后被下放监狱。一天,谭嗣同的妻子前来监狱探望他。夫妻二人的关系一向和睦,但是多年来都没有个一儿半女。来到监狱之后,谭嗣同的妻子哭着提出了要为谭嗣同生孩子的想法,但是谭嗣同却拒绝了。看着泪流满面的妻子,谭嗣同只是说道:“所有革命都会有流血牺牲,爱妻不必为我难过。现在国家动荡,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奴隶。”听到谭嗣同这样说,妻子抽泣不已,终打消了这个念头。等到行刑那天,谭嗣同也毫不畏惧,昂首挺胸地走上刑场。当时的法律有一条规定:罪责越大,砍头是所用的刀便越钝。而谭嗣同用的正是钝的那一把刀。话说,刽子手连砍了30刀都没能将谭嗣同的头颅砍下。而就算到了这个时刻,谭嗣同依旧不卑不亢,在临终前,他大声喊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直到生命的后一刻,谭嗣同依旧选择从容赴死。参考资料:《大家精要·谭嗣同》#历史开讲#

5、谭嗣同简介英雄事迹

1898年,33岁的谭嗣同被捕入狱,妻子李闰买通狱卒见到他后愧疚地说:“我们还没有孩子呢!你不能后继无人!”谭嗣同见妻子面有哀色,便对她说了一番话,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谭嗣同也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剩下妻子孤苦一人,他也感到痛苦万分,但还是强忍着泪水对妻子说:“就算是我们生下一个孩子,也只能是多一个奴隶,国家目前的情况实在不适合养育子女。”李闰听了丈夫的话,不禁想起他们曾经夭折的孩子。那是个不到一岁的孩子,生下来就白白胖胖,讨人喜爱,夫妻俩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他取名传铎。没想到这个孩子与他们的缘分如此浅薄,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因病离开了人世。谭嗣同和妻子抱着孩子痛哭失声,但无论夫妻俩怎样呼喊,也唤不回孩子的生命。也许因为第一胎生育不顺,李闰的身体每况愈下,在此后的多年间,再也不曾怀孕。李闰虽然受新思想的教育,没有所谓的封建观念,但她还是希望丈夫能有自己的骨血。一天,李闰对丈夫说道:“抛开那些封建的观念不谈,我希望你能有自己的孩子,谭家长辈提出要为你纳妾,你可曾考虑过这个建议?”说罢,便忐忑不安地看着丈夫。谭嗣同有些恼怒地说:“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我的想法吗?那些新思想、新观念难道都白学了?我怎肯因为无后就纳妾,这不仅对不起你,也对不起我自己。”李闰先前说这番话的时候满怀愧疚之情,此刻,她的心里除了愧疚,还有一丝欣慰和欢喜,没想到丈夫待自己如此深情,他值得自己永远的爱慕和尊重。正当李闰沉浸在回忆中时,狱卒的一声断喝惊醒了两人,“会面时间到了,赶紧离开吧,不要给我找麻烦!”李闰知道,这次与丈夫见面,将是后的告别,她紧握丈夫的手,泪流满面,两人依依惜别。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等人被押往菜市口刑场。面对凶恶的刽子手,谭嗣同等人毫无惧色,据说整整砍了30多刀,整个行刑才彻底完成。也就是说,在行刑过程中,谭嗣同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但他始终未叫喊一声,这一身铮铮铁骨,让围观的人无不感到震撼。刽子手久经刑场,又为何砍了30多刀,才砍下英雄的头颅呢?原来这一切都是慈禧的命令,她恨透了这些变法勇士,于是吩咐行刑时必须使用钝刀。得知丈夫在刑场上的遭遇后,李闰心如刀割,她千万次地回忆起自己与丈夫相处的情景,巨大的痛苦让她动了自杀的念头,她想随着丈夫的脚步而去。但突然间,谭嗣同的话在耳边炸响,我们的国家正在生病,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家中还有三个孩子等着李闰教养,这个时候放弃生命就是不负责任。想起丈夫毕生的理想,想起过继给他们的三个孩子,李闰强忍痛苦,重新振作起来,她决定为丈夫的理想而奋斗,拼尽全力也要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让他们继承谭嗣同的思想。李闰是个坚强的女子,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也会回忆起自己与谭嗣同度过的幸福时光。虽是包办婚姻,但李闰很庆幸自己遇到的是谭嗣同,两人是典型的先婚后爱。与李闰的想法一样,谭嗣同对这场包办婚姻也满意。他发现,妻子并不是想象中那样传统保守,而是有着极为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和自己在精神上有很多融合的地方。李闰在婚前是锦衣玉食的千金小姐,婚后是洗手做羹汤的贤妻,她把谭嗣同照顾得无微不至。谭嗣同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在变法遇到阻碍的时候,妻子的鼓励和笑容对他就是莫大的安慰。谭嗣同入狱之后,李闰多方游走,打探丈夫在狱中的情况,为了能见丈夫一面,她倾囊而出。见面之后,她也不想给丈夫造成过大的精神压力,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抱怨不平,两人心平气和地话别。李闰并没有过多地沉浸在失去丈夫的痛苦之中,她打起精神,认真抚育三个子女,也热心于公益事业。在她的支持下,浏阳第一所育婴堂和女子师范学校创办成功。为了能够持续关注女子师范学校的发展进程,李闰担任该学校的名誉校长,为女子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1925年,60岁的李闰告别了人世,这个坚强而勇敢的女子,终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与心爱的丈夫团聚了。

上一篇:南京夫子庙景点简介(夫子庙简介英文)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