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打卡第五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呲牙][呲牙][呲牙]
2、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屈原中国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一、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端午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农历的“五月五日”除了叫“端午”,还有“重午”、“端阳”、“浴兰节”等名称。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广为人知的传说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据传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都和屈原有关。南朝吴均《续齐谐记》即如此说:“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由此可见,初的习俗是用竹筒来贮米投到水中,和后来包粽子的方式不太一样。那么如何由“竹筒贮米”演变到以菰叶包粽的呢?《续齐谐记》记载道,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欧回见到有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对欧回说:“见祭甚善,常苦蛟龙所窃,可以菰叶塞上,以彩丝约缚之,二物蛟龙所畏。”这个自称屈原的人说,投下的竹筒中的米常常被蛟龙偷吃掉,因此他建议用菰叶将竹筒堵上,用彩丝绑好,这两样东西是蛟龙所惧怕的。这就是后代用菰叶包粽子的雏形吧。据传说赛龙舟的习俗也是和屈原有关的。屈原投江后,人们划船来救他,就形成了赛龙舟的习俗。南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隋代杜公瞻注云:“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的起源还有不同的传说。一种是纪念伍子胥。相传吴王夫差大败越国之后,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反而听信谗言将伍子胥赐死,并将他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三国时魏国人邯郸淳所撰《曹娥碑》中即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而东汉孝女曹娥的父亲也是在这一天被淹死的,曹娥因此亦投江而死。因此五月五日这一天又有了纪念曹娥的意味。其实,据现代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更为古老,本与纪念屈原、伍子胥等人无关。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等文章中指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都和古代百越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有关。古代长江中下游的百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他们“断发文身”来模拟龙形,以避免伤害。《汉书》记载:“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他们将粽子投到江河中是为了祭祀龙神;而将舟船刻画成龙形在水面竞渡,也是对龙的图腾崇拜。后世关于屈原、伍子胥等人的传说都是逐渐融入到端午节的习俗中来的。关于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前面说的吃粽子、赛龙舟,其实还有许多。比如浴兰汤。这个习俗流传久远。《大戴礼记》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荆楚岁时记》甚至称五月五日为“浴兰节”:“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但这里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等花草和草药。古人认为这种风俗可以祛除病疫和邪气。又如佩戴五色丝的习俗。东汉应劭《风俗通》云:“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除了挂在手臂上,五色丝还可以悬在门上或床帐等处。还有悬挂菖蒲和艾草的习俗。菖蒲和艾草都是有香气、可以入药的植物,端午节正处于病疫高发的夏季,因此古人常将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据说可以驱邪、治病。晋代周处《风土志》中记载当时有制作“艾虎蒲剑”的风俗:“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北京也有类似的风俗:“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除了这几种习俗,端午节还有斗百草、饮菖蒲酒等习俗。宗懔在《荆楚岁时记》分别记载了这两种风俗:“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斗草有不同的形式,或者以对仗的形式报花草的名称,多者为胜;或者以叶柄相绕,断者为负。后一种斗草的形式实际上一直流传到了现代。《荆楚岁时记》又载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当然也是为了避邪祛病的目的。
3、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英文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4、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划龙舟【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由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
5、端午节的风俗和由来30字左右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真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吗?原来我们被骗了这么久……[呲牙][呲牙][呲牙]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大家开心的是又多了三天假期,作为和春节、中秋被称为中国三大节日之一的端午节,真的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吗?之前每到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大家在朋友圈里都会看到一段话: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楚怀王被俘,楚国被迫迁都,此时被贬在汨罗江畔的屈原听闻消息,嚎啕大哭,自抱巨石投入汨罗江,附近老百姓听说后,纷纷驾驶船去江中打捞屈原,同时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遭到鱼虾的破坏,就把自家做的粽子投入江中。因屈原投江这天就是五月初五,因此这天被称为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都成为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风俗。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民国历史学家闻一多曾有过考证,端午节的来历自上古时期就有,中国古代采用天干地支记法。“端午”的含义就是飞龙在一年之中的这天处于正南中天,是一年中正中的位置,又被称为中正。哈哈,你没看出,蒋介石,字中正,就是这样来的。这天又被称为飞龙在天,是古代老百姓祭龙的日子,龙图腾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我们也一直被称为龙的传人。那么这个节日给屈原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屈原此人是否真正存在历史上是有争议的,民国史学家胡适考证,屈原这个人在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次出现,而在之前的历史上没有一笔被记载,如果历史上真有这么个人物并且有这么大名气的话话不可能从屈原那个时代到司马迁这700年间史书上竟然是零?屈原和端午节扯上联系早的书籍记载南朝时期,也就是说在此前的东汉、西汉、三国,魏晋等朝代,老百姓过端午和屈原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后来为什么把端午节牢牢地和屈原捆绑在一起了呢?这不得不提中国文化为繁盛的另一个朝代-宋朝。宋朝时期,经济发达,文艺繁荣。由于宋朝对知识分子的极为尊重,造就了宋朝是我国文学成就大的一个朝代,我甚至都不想说之一了!哈哈!文学要有想象力,要有具体的载体的。宋朝这群文人为了自己的文学创造,也为了玩耍,就把从古代传下来的很多传统节日赋予了不一样的概念,例如熟知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等,在宋朝都得到丰富和发展。可以这么说,之前过节就是为过节,而之后过节就有了吃喝玩乐各种各样的节目。所以端午能放假和吃粽子我们应该感谢宋朝。但不管怎么样,端午节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称为我们学习历史,教育后代的良好时机。我们要做的的就是把这个文化习俗继续传承下去。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端午安康!
6、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和风俗今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故事的传说,各地的习俗也不尽相同。从古至今,端午节由初普遍认可的都是为了纪念1.诗人爱国者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在习俗上吃粽子,赛龙舟,包香包,挂艾草……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大家都熟悉的民俗风情。端午节还有另外一种习俗就是:躯五毒。这五毒即:蜈蚣、毒蛇 、蝎子、壁虎、蟾蜍。民间有一民谣: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到了五月,天气炎热,此时正是五毒出没之时。为了驱除五毒,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把五毒的五种图案用红纸裁剪下来,贴在门口,用针扎几下,认为这样就把五毒扎死啦,它不能再出来毒害人啦。我们那里还有这种习俗:每到端午节前,孩子母亲都准备一块红布,给小孩儿做红布兜兜。上面有五毒图案,用各种颜色的线绣在图案上,看起来栩栩如生。这样做的含义就是,用针绣住了五毒,它不能再出来放毒害人啦。也能起到驱病,避邪的作用。也防止小孩晚上肚子受凉。一举两得。其实这些民间习俗,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的传统文化还是要继续保留下去的。#我们的节日,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