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端午节的由来简介故事(端午节的由来简介80字)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5 03:1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端午节的由来简介80字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应该让孩子知道的端午节资讯一、端午节的来历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俗大节,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2、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3、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4、“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5、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二、端午节的习俗1、在远古时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阳气旺盛的午月午日,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籺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祖习俗;时至今日,扒龙船仍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2、有典籍记载的早出现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3、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4、挂艾草、菖蒲、榕枝。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5、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五)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当日)……”据此,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6、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端午节的由来简介#

2、端午节的由来简介故事

科普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由於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著。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如今赛龙舟已成为了中国端午节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划龙舟历史悠久,自古流传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二.吃粽子;传说屈原投江死后,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籺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端午食粽的风俗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三.挂香包;端午节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内装用中草药以及香料,它的制作工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四.系五彩绳;端午节孩子们一觉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系上就百病不侵。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关于五色线,各个地方的风俗大同小异,有的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五.悬挂艾叶;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间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好的时候,所以在端午节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并在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防瘟避灾,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六.吃鸭蛋;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这五毒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着一定的辟邪色彩,从科学的角度看,吃鸭蛋是为了养生祛暑。七.喝雄黄酒;喝雄黄酒据说可以驱避五毒,饮蒲酒、雄黄酒的习俗流传已久,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从卫生角度来看,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酒也颇有益。#端午节的由来简介#

3、端午节的由来简介二百字

端午节的由来和节日习俗

4、端午节的由来简介一年级

端午节,居然有将近三十个称谓?堪称节日别名之!端午节的由来,更是有十几种说法,每种版本都有来源和考据。而端午节少不了的粽叶就更厉害了,据我所知就有不下二十种。这些你都知道吗?1⃣端午别称知多少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午日节,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躲午节,当五汛,解粽节,诗人节,重午节,天中节,龙舟节,粽子节,端礼节,龙日节,五毒节,艾节,恶日节,五黄节,正阳节,地腊节,白赏节,兰汤节,上日等等。我们简单说几个别称的由来。1.据说,这个节日早是出现在夏朝,刚开始的时候名字就是叫“端午”,因为按照夏历,节日被定在“午月午日”,因此又名“重午”。2.因为在节日当天,有用兰汤沐浴的习俗,它又被称为“兰汤节”,又因为节日出现在一年365天的中间,所以后期又被叫做“天中节”。3.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当中的一天,故名。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高点,午时尤然。”4.上古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龙的节日”。仲夏端午“飞龙在天”,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易经·乾卦》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的阐发。5.五月,古时又称之为“恶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一天,父母便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6.在明清时期,端午节在有的地方还被称为“女儿节”。根据明代野史记载:到了五月女儿节这一天,人们会在身上系丝绦,佩戴艾和五毒灵符,出嫁的妇女要归宁省亲。7.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2⃣十说端午节由来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十说是民间有传说,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3⃣粽叶知多少你发现了吗?只要叶片表面积够大,韧性要足,边缘平滑不割手,有一定的香味,无毒害副作用,都可以拿来包粽子。常见的粽叶有芦苇叶,箬竹叶,玉米叶,荷叶等。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芭蕉叶可以用来包粽子,“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荷叶可以用来包粽子,箛的叶子也就是茭白的叶子也可以用来包粽子。路边随处可见的棕叶狗尾草也可以用来包粽子。除此以外还有诸如美人蕉叶,柊叶,桲椤叶,一叶兰,槲叶,毛竹笋壳,露兜树叶,椰子树叶,箸叶,葡萄叶,大叶仙茅,艳山姜,砂仁叶等等。这些新鲜的叶片,自带天然的香气,会通过糯米融化在舌尖,仿佛在述说着她吹过的风,淋过的雨。端午节,我觉得大概是植物和人类交流多的节日。它们每一个角色都做的很好,人类懂得它们的香,认可它们的价值,信任它们的守护,而它们一年又一年的,配合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的仪式。不管是挂在门口的艾草和菖蒲,还是餐桌上飘香的粽子,亦或是届时开放的龙船花石榴花。不管是食欲的满足,还是健康的守护,亦或是精神上的慰籍,此刻都在共同传递着一句话,端午安康。[端午安康]今天你吃的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你吃的粽子是用什么叶子呢?@莫有悲伤 或者快来评论区告诉我吧~#共话端午# #百味端午# #你喜欢吃甜粽还是咸粽子# #端午小长假来啦#

5、端午节的由来简介30字左右

今天端午节,跟大家说说这个节日的由来。众所周知,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名平,皇族子孙。生于约公元前340年,楚王赐名灵均,官号三闾大夫,主管皇族子孙家务事。初为谏官,博闻强记,善谈擅辞,治国手腕高。对内商定军国大事,对外接待各国诸宾,是楚怀王重要的亲信。怀王要立宪令,交由屈原起草,大臣靳尚心生嫉妒,设法偷屈原宪令草稿。屈原稿未定,不示。靳尚抢而不得,遂在怀王面前说屈原坏话,说得又通俗又高明:屈原每写一条,就说“除我之外,谁写得出?”怀王闻言不悦,疏远屈原。屈原既恨靳尚谗言,又恨怀王糊涂,遂写《离骚》。三百七十多句,包罗万象,香草美人,气度雍雍。屈原被逐,行吟江畔,渔父劝他随波逐流,他说: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洗头必须戴新帽,洗澡就要穿新衣,如果没有新衣帽,宁愿跳河喂蛟鱼,不愿遭受蚊虫戏。说罢吟诵《怀沙》诗,抱石自沉汨罗江。屈原去世的日子为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地处湖南岳阳县,司马迁曾到汨罗江追悼。楚人同情屈原,怕他喂了蛟鱼,就用竹筒装米投河祭奠。过了300年,即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屈原给一个名叫屈回的人托梦,说人们祭奠他的米饭都被蛟龙抢走了。大家再要祭奠他,就用粽叶和五色绳把米饭捆住,蛟龙畏惧五色绳,也就不敢抢了。大家依屈回所言而为,遂有后世的吃粽子。其实早在屈原之前,楚人就过上了端午节,也吃上了粽子。当然不是纪念屈原的,而是纪念火神祝融的。“端午”之设,起源于上古“夏至节”。近年商史学者研究甲骨文,发现夏历五月为殷历岁首,五月五日既是殷商古历的新年,也是夏至节,殷人在这天尝新麦、植新黍。姬周代商,建国改历,以立春为正月新年。其后历法运算日益精密,夏至不再确定于五月初五,与端午分为两个节日。《礼记》:“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是月也,农乃登黍。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黍是中国古代五谷之主,也就是黄米,古时包粽子用黍,现在也用。我小时候家里吃不上大米,就用黄米包粽子。黄米性黏,有赤白黄黑数种。就是说,古人在五月初五这天,要吃黄米粽子,要祭祀祖先,要祭祀火神炎帝和祝融。粽子早叫作“角黍”,就是把黄米做成牛角形状。牛角之形似“且”(且字不好解释,大家自行百度),包以宽叶,取义于“荫”,荫即阴。宽叶包黍,乃成“阴阳之象”,“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象”,也就是天地未开的混沌之象。古人发现,夏至后天气暴热,易生百邪致病,如中暑、痢疾等等。故于端午节,自古又有避恶之俗。《后汉书》:“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荆楚岁时记》:“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蹋百草采文,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个习俗流传至今。我们现在过端午节,也是吃粽子,挂五色绳,采摘艾叶洗澡。秦汉以后,古礼失传,以至于人们不明端午节起源,于是有了种种说法。比如纪念晋人介子推,纪念吴人伍子胥,纪念越人曹娥,纪念楚人屈原,等等。流传广的就是纪念屈原。那么屈原和祝融有关系吗?当然有,屈原是祝融后人,祝融是屈原初祖。屈原曾在《离骚》中自叙家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我是远古大德高阳皇帝的子孙,辉煌伟大的伯雍是我生身父亲。天上太岁在寅,地上正月始春,寅年寅月寅日,正是我的生辰。父亲见我的生辰恰逢正阳吉时,起初为我取下相配的美善名字。名我为平,寓意苍天正平可法,字我为原,效法大地养物均匀。我的家世、生辰和名字天生,又怎能不洁身自好,让诸善具备。蘼芜白芷的芬芳,合当让我披挂。经秋不凋的兰草,正好结成环佩。高阳就是颛顼,就是火神祝融,就是五帝之一。屈原去世,留下《楚辞》。《楚辞》不是时人叫的,而是后人定的。楚,辞二字分开。楚,地方;辞,文学作品。《楚辞》中《离骚》《九歌》好,读这两篇,《楚辞》的精华就取到了。《九歌》是楚国民间宗教古歌,屈原不动原来体裁风格,不着痕迹把自己放进去,流露得很自然。如今遥望,屈原像神,不像人,精灵一般。他精明,能成诗,高瞻远瞩。何新就说他是楚国大祭司,《天问》《九歌》,都是祭神的祷文。《九歌》中,《少司命》、《山鬼》两篇好,是中国古典文学顶峰之作,是贵族的诗歌。贵族,不是指财富,指精神。神,鬼,都是人性的升华,是极端唯美主义。《少司命》有如行书,《山鬼》有如狂草。其余篇幅,如正楷。《楚辞》,起于屈原,绝于屈原。唐诗是琳琅满目的文字,屈原是一种心情的起伏,充满辞藻,起伏流动,给人飞翔的感觉。用的手法,其实是古典意识流,时空交错。两汉,魏晋,皆受《楚辞》影响;文豪鲁迅,也受《楚辞》影响。这套精装正版《诗经/楚辞》推荐给大家,真正物超所值,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套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6、端午节的由来简介屈原

端午吃粽子纪念屈原并不是单一习俗!在我老家过端午节就是吃包子,喝“雄黄酒”!而端午节的由来也有好几个!在我老家,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蒸包子。而且包子馅也各有不同。有猪肉豆腐包二兰馅,有猪肉豆腐四季豆馅,有猪肉豆腐豇豆馅,还要红豆馅或米包子。这个包子还有个特点是:猪肉豆腐豇豆四季豆都是切成丁,而不是肉末!吃起来口感足!虽然有这么多馅料的包子,我也就爱吃前三种。吃的时候再加一勺醋辣子,那滋味美得不要不要的!关于喝“雄黄酒”,也只是老一辈说说,我没喝过,也没见谁喝过!在我老家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端午节当天“百草皆为药”。所以也有挂艾叶的习俗。但是艾叶必须是当天割才行!不像大城市买的都是头一天割好的,实际上这种艾叶起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作用,只能当走个过场!至于端午节的由来,我们从小接受的是纪念屈原。因为屈原忧国忧民,而得不到重用。写了《怀沙》后于5月初5抱着石头投河。屈原投河以后,人们为了找到屈原的肉身而划着舟在河面上不断来回寻找,后来就变成了龙舟竞赛!人们没有找到屈原的肉身又怕鱼虾啃声,就把米饭捏成团投入河中供鱼虾食用。从而演变成了今天的粽子!当然端午节的由来,还有传说是古越族在5月初5这一天纪念“龙神”,也有说是纪念伍子胥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你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端午为啥要挂艾叶吗?为啥要端午当天的艾叶才好呢?后,祝友友们端午节快乐!阖家欢乐!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