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杜聿明(杜聿明评价)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5 03:05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杜聿明评价

1959年,杜聿明与妻子曹秀清相聚,得知被台湾当局说成叛徒,他怒言:我投降的是人民,追随的是时代。1949年,解放军成功击溃杜聿明军团,他乔装打扮成老百姓逃跑未果,落入我军手中。随后,拒绝投降的杜聿明被送到战犯所,接受改造教育。起初,杜聿明对我d的主张十分抗拒,不愿接受思想改造,针对杜聿明这样的国民d将领。我方并没有逼迫他们做任何事情,每天正常提供饭菜,为他们调节看病,还经常组织大家观看电影。杜聿明是国军将领中,出了名的身体不好,再加上长时间得不到休养,导致他的肾脏、肺部和胃部都有严重病变,整个人很没有精神。但是在战犯管理所的那段时间,他吃得好睡得好,生活变得十分规律,再加上得到悉心照料,身体竟然慢慢恢复。几年之后,杜聿明的病痛几乎全部消失,他大受感动,多次对身边人表示:“共产d救了我的命!”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杜聿明的思想发生了极大转变,他不再相信老蒋妖魔化共产d的那一套荒唐理论,而是转而信仰马列主义,成了共产d的追随者。1959年,杜聿明凭借优异的表现得到特赦,成为首批离开战犯管理所的国民d将领之一。重获自由后的杜聿明年事已高,没有继续在军队任职,而是致力于为两岸和平统一建言献策。当时,杜聿明的6个孩子中,除了大女儿杜致礼嫁给杨振宁,跟随丈夫移居美国之外,其他5人都在台湾生活。杜聿明战败被俘的时候,他的夫人曹秀清也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两人10多年没有见过面。因为失去了杜聿明在国民d军队中的地位,曹秀清独自一人供不起孩子们的学费,大儿子杜致仁为了完成学业,不得不向台湾银行。杜致仁原本想着毕业之后找份工作,就能偿还这笔钱,但就在学业还剩1年的时候,台湾银行突然不再提供。杜致仁没办法,只好暂时辍学,请求母亲提供3000元,帮助他完成学业。曹秀清立即找到蒋介石,请求她借给自己3000元,这笔钱对老蒋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小心眼的他,竟然只批了1000元,而且还是分2年支付。曹秀清气得说不出话,但受制于人没有办法,只好将500元先寄给杜致仁。拿到这笔钱后,杜致仁大受刺激,他没想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如此无情,在极度绝望中选择了自杀。噩耗传来,曹秀清悲痛欲绝。这个时候,蒋介石听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便主动找到曹秀清,要求她说服杨振宁前往台湾效力。1958年,曹秀清假借说服杨振宁前往台湾,搭乘飞机来到美国。曹秀清在美国待了1年多,无论蒋介石如何催促,她都当没听见。正巧这个时候,杜聿明得到特赦,曹秀清立即和中国政府取得联系,取道飞往北京,夫妻俩时隔10年再度重逢。这时,杜聿明才知道台湾当局将他说成是叛徒,杜聿明愤怒地表示:“我投降的是人民,追随的是时代。”

2、杜聿明

这三位曾都是手握几十万雄兵的男人。他们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拿起锄头像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种。左边戴着帽子与眼镜,手握锄头的男人正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杜聿明。1948年,44岁的杜聿明在担任徐州“剿总”副司令期间被俘虏。十年后,杜聿明成为第一批特赦战犯。中间这位弯腰弓背的男子是宋希濂,也曾是黄埔一期,一生征战无数,被称为鹰犬将军。1949年,42岁的宋希濂兵败后在大渡河沙坪被围。宋希濂欲拔枪自杀,被其警卫排长抓住,随即被俘。右边这位像农民的男子是王耀武。王耀武是黄埔三期。他曾是抗战中能打的虎将之一。他是山东泰安人,终在与老家相邻的济南战役中战败,遂化装狼狈逃窜至寿光被俘。三个男人放下手中的枪,褪去军人将领的光环,拿起锄头,过起老农的生活。

3、杜聿明演员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一·二八事变)。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

4、悼词杜聿明

1962年,被特赦的国民d高官杜聿明在受邀参加国庆典礼时,突然失态地对着一人说到:“16年前你不是死了吗?”而他口中的这个“死人”正是时任南海舰队司令吴瑞林,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开国中将,杜聿明之所以这样惊讶其实早在16年前,两个人就是老对手了!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吴瑞林被调到辽南军区担任司令员兼独立师师长,与之对垒的便是国民d东北“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10月,杜聿明凭借着国民d军队在装备和兵力上的优势,先后占领辽南周围的要地,并以十余万的兵力分五路向辽南进军,展开合围包夹之势,目标就是吴瑞林的辽南独立师。吴瑞林身经百战作战经验丰富,并且对于战略形势十分敏感,他发现国民d军的这些小动作后,便意识到杜聿明要对辽南独立师下手了。而反观辽南独立师这边加上地方武装也只有一万余人,面对十倍于我军的敌人固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想要取胜的话更是无异于天方夜谭。吴瑞林考虑到战争初期或许是需要一场硬仗来打开局面,但这种敌我实力悬殊的战斗很难有把握取胜,一念之差或许就会让我军遭受惨重损失,还会严重影响士气,权衡利弊后他作出决定全军转移。杜聿明下令开始进攻的同时吴瑞林部的突围战斗也开始打响,为了指挥部和大部队顺利突围,吴瑞林将战斗力较强的3团作为先头部队,并留下1团殿后。突围战斗战况极其惨烈,在地方装备、人数都占优的情况下,解放军战士们几乎是用血打开了一条生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万幸的是独立师大部队得以成功逃脱,不然恐怕会落得全军覆没的局面。此时,另一边的国民d队伍在杜聿明的指挥下攻势凶猛,还在全军上下发布悬赏令,活捉吴瑞林赏黄金三百两,提上人头赏黄金二百两,打死吴瑞林赏黄金一百两。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黄金可是硬通货,国民d战士们听到悬赏的消息后顿时士气大增。杜聿明之所以会发布悬赏令是因为他截获了上级发给独立师的电报,上级命令吴瑞林坚守阵地,军令如山,杜聿明料定吴瑞林肯定还在自己精心设计的包围圈里。没多久国民d就攻占了析木城,可打扫战场时却始终没有发现吴瑞林的尸体,杜聿明信心满满的对外宣称“吴瑞林部已经被剿灭,他本人也被击毙”,并且还以此向老蒋邀功请赏。而此时的吴瑞林早就逃出生天,当时上级并没有了解到具体的情况,以为只是小股敌人的袭击,才会做出死守的指示,在吴瑞林逃脱后进行汇报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庆幸的是吴瑞林当机立断保存了革命力量,才没有使我军遭受更严重的损失。淮海战役后杜聿明成了俘虏,被送到功德林战犯所进行改造,毛主席对于这些国民d战犯很是照顾,还对表现良好的战犯予以特赦,第一批被特赦的名单中便有杜聿明。1962年,杜聿明已经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成为文史专员,并被邀请参加国庆典礼,也是在这一天他见到了时隔十六年后“死而复生”的吴瑞林。两人在天安门观礼台上侃侃而谈,说起当年的那场战役,吴瑞林也是这时才知道杜聿明截获了上级的电报,回想起来也是心有余悸,万一当时自己的部队没有与上级失去联络,万一自己执行命令死守,或许真就死在了十六年前那场战斗。

5、杜聿明书法

70年代末,杜聿明突然收到一封信,该信语气谦恭,内容却十分劲爆,揭露了一段杜聿明从未坦白的黑料。他黯然承认:我的确都做过。这段黑料,说穿了也不是什么杀人放火的恶事,但是击破了杜氏一直打造的人品、官德、道德的人设,而这些,都是晚年的杜聿明极为珍惜的东西。来信者是原国民d军第六十军军官,名叫张维鹏,辽沈战役中随六十军起义。突然给杜聿明写信,是因为当时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解放战争当事人撰写回忆录,张维鹏被邀撰写辽沈战役相关亲历史料,张维鹏回忆起当年六十军被杜聿明排挤的事,感到有必要把有的事记录下来。但令人为难的是,这些事有可能会令杜聿明不快。杜聿明自1959年特赦以来,一直备受政府重视和保护,写这些究竟会有什么影响,张维鹏把握不好,干脆提前写信告知杜聿明。果然,杜聿明见信后坐立不安。究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令两人反应都这么大呢?我们且把目光拉回到70多年前的东北战场。事情的主角是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和时任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杜聿明一向号称国军良将,品德高洁,为人正派,虽也在国军各大派系中站队,但基本上能做到公正待人,不害人,不藏私。带兵治军也一向以爱护士兵,不喝兵血、吃空饷而闻名遐迩。在如淤泥一样的朽烂环境中,能这样做人,实属难得。但就是这样一位人品道德俱佳的人物,在对待曾泽生六十军上,也暴露出人性之私。六十军是云南部队,战斗力虽强,却一直受蒋介石排挤。1945年10月,杜聿明亲自下手制造了五华山事件,把云南王龙云撵下台。此事成为杜聿明一大心病,六十军调防东北后,杜聿明始终对滇军有所戒备。特别是1946年5月,六十军184师在海城起义后,杜聿明对六十军戒心更重。如果说以往还只是派系之别,大家只不过是中央军与地方军的政见之异,那么现在,就存在直接人身危险了。杜聿明可以在昆明武力围逼龙云,龙云的老部下完全可以依画葫芦,把杜聿明也围起来逼他投降。杜聿明越想想害怕,接连使出令人不齿的手段对付六十军。杜下令六十军向松花江一线调防,防线又宽又大。曾泽生反映,该军缺了184师,兵力根本不足以防守如此宽大之正面。杜聿明调侃曾泽生,缺184师是谁之过?难道要我来负责任。曾哑口无言。待六十军分散布开之后,杜聿明又强令六十军深入松花江流域追击共军,并且学老蒋,经常把命令越级直接下到师,让某师派一个团的部队到何处去进攻。曾泽生有苦说不出,杜聿明用的乃是光明正大的阳谋,这是军令,你若敢违抗,那就更加坐实违抗中央、暗通共军的罪名。结果六十军部队连连受损,何等精明之人,有便宜哪能不占。一俟六十军团级部队追来,就立即调头来咬一口。杜聿明又借口作战不利,撤掉六十军一名团长之职。不久,中央陆大在南京举办高级军官培训班,杜聿明趁机推荐六十军团以上主官全部赴宁参训。杜聿明表面上讲的十分漂亮,这是与高领袖接触的良好机会,必将有助于曾兄之进步。六十军本就处于进退维谷之境地,团以上主官离职后部队更加紊乱,士心低迷。解放军趁机再过松花江反击,专拣弱的打。六十军重新组建的184师再次陷入东野包围,曾泽生在南京接报坐卧不安,千求万求,坐飞机返回吉林,立即指挥部队救援,无奈为时已晚,184师被全歼。一个师的番号两次被建制性消灭,这对六十军无异是奇耻大辱。谁都知道罪魁祸首是杜聿明,但偏偏杜聿明做事情滴水不漏,谁也找不出指摘的实证。曾泽生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杜聿明还暗地里指使吉林省主席梁华盛一起欺负曾泽生。六十军迭经解放军重创,兵力越来越少,吉林省主席梁华盛猫哭耗子假慈悲,建议把六十军纳入他指挥之下。原来他还兼着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的头衔,只是手下向来没有正规军,这次想借机把六十军吞掉,日后慢慢把师长、团长都换成自己的人,便可逐步实现完全掌握。梁华盛这个梦做得不可谓不美。曾泽生起初不同意,梁华盛便故意停发拖延六十军的军饷、粮食和各种补给。曾泽生无奈,屡次请求杜聿明将六十军调回辽宁,避开梁氏之侵逼,杜聿明始终不予答复。曾泽生又请示,六十军人马俱缺,请求将184师的缺额补充起来。杜聿明表示,自己欠的账自己去补,有本事从解放军手里抢回来。两人因此爆发争吵,闹得不可开交,以至于惊动了南京,卢汉在云南也听说,不得不远赴东北,当面调停杜、曾的争端。杜聿明表面上卖了卢汉一个面子,承诺给六十军补一个师的实力。后来诺言兑现,补来一个暂编52师。但该师系由交警总队改编而来,是纯正的蒋系人马,对六十军全无感情。师长李嵩根本不听曾泽生指挥,全师人事任命统统听命于杜聿明。曾泽生被整治得束手束脚,无从反抗。他只是一个军人,全然不懂政治上的事,也不会搞政治,面对杜聿明施展的巨蟒缠身大法,他完全无可与抗,无能为力。后来六十军毅然起义,杜聿明所起作用甚大。杜聿明改造期间,此事并未透露过,大概也觉比较丢人。所以张维鹏来信,他才不好接受。

6、杜聿明百科介绍

特赦战犯被安排到政协后,连一贯走南闯北、被人们称为“百事通”的杜聿明,在没有老婆、副官、厨师、勤杂兵,靠自己一人独自生活时,一开始也曾闹过笑话。一次,杜聿明把一切安排好,饭菜也做好,特地请了几位好朋友去共进午餐,以显示一下自己的手艺。等一切皆备,正准备举杯畅饮时,才发现没有买筷子,于是不得不用汤匙来代替。有了这一教训,所以大家后来置办厨房用具时,为说明成家之不易,总是说“我是从一双筷子开始的”。来源就是杜聿明忘记买筷子闹出的笑话。溥仪闹的笑话,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政协领导早就估计到,现在要溥仪自己料理生活,肯定大成问题;假如专门派一个人照料他,群众又会有意见。后,领导决定把他安排在政协宿舍内,让他自己慢慢熟悉、逐步锻炼。并专门指定老工友赵华堂夫妇顺便照料他一下,他们就住在溥仪的隔壁。溥仪为了表示自己已放下皇帝架子,总想什么事都自己来干,可是许多连几岁小孩都会做的事,他做起来都很不容易。如到厨房去灌热水瓶,他去灌时要么灌得太满,差点连手脚都烫坏了;要么灌好后没有把水瓶塞子盖上就走了。他自己不会做饭,没买炊事用具,还是赵家送一个饭碗一双筷子给他。溥仪头几天是在赵家吃的,后来他一看杜聿明等中午都去政协食堂买饭菜吃,便向赵提出自己也去食堂吃。赵便给他兑换了食堂内部用的粮票、钱票,并仔细告诉他如何用这些买饭菜。溥仪第一次走进食堂,大家都用好奇的眼光看着他,不少人是想看他出洋相。杜聿明等便告诉溥仪,先把筷子放在桌上找好一个座位,再分别到买饭和买菜的窗口去买东西。溥仪常常先把主食买好放到桌上,可因为桌子多又没编号,等他把副食买好,便记不得主食是放在哪个桌上,总得别人喊他,他才找得到。有时没有人注意喊他,他找不到主食,往往又去买上一份。等大家吃完饭,炊事员收拾食堂时,发现一份没有动过的主食,都知道是溥仪的。因为在三年自然灾害中,主食比副食珍贵得多,炊事员便代溥仪保存起来,当他下次来买主食时再热一下给他,他总是怪不好意思地去接。更有趣的是,溥仪一直弄不清那些票证,又不分开一起塞在口袋内,等到去买主、副食时,便从口袋中抓出一大把放在窗口,请炊事人员自己取。溥仪这些动作,开始大家感到有趣可笑,日子长了,也就见怪不怪了。不过,到政协来做客的人,总希望能亲眼看看这位末代皇帝出的洋相。所以溥仪常常说:“皇帝是没有用的人!”这句话是他自我解嘲的口头禅。溥杰在这些方面比溥仪强得多。他虽然小时候也是一样有一批人为他服务,但他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过,还常常出去旅游,所以在照料自己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出洋相的事不是没有,但比起溥仪来就少得多。加上溥杰特赦不久,他夫人嵯峨浩子就不顾日本亲友的劝阻,毅然从东京来到了北京。她虽然出生于日本皇族,却是一位十分懂得照料丈夫的标准日本女子,两人间的感情真可称得上如胶似漆。嵯峨浩子回到北京后,深受周总理的重视。她不但和溥杰享受一样待遇,还由政协出资为他们家雇一保姆。清朝末年,溥仪和溥杰的父亲醇亲王在护国寺购置有一小四合院,经政府査明也发还给了溥杰。所以在生活方面,溥杰是特赦人员中为舒适的一个。不过溥杰始终保持着勤俭朴素的作风,从来不在生活上追求享受。后来,溥仪搬到东冠英胡同后,每天上班前便去附近一家小吃店吃早点,吃完顺道去政协上班。刚开始,那家小店完全不知道这位便是溥仪,时间长一点被人发觉了,小吃店的店员们也很高兴,认为“小皇帝”愿来光顾是难得的事,便天天早上给溥仪留一个座位。慢慢地消息传开了,许多人都想去看看溥仪,便一窝蜂似的拥向这家不起眼的小吃店,有不少人绕很远的路,在上班前赶来看一眼。附近许多老头老太太们,过去从不去那儿吃早点的,也凑热闹赶了去。当时,北京的饭店都是国营的,生意做多做少照样拿工资。后来,到这里来看小皇帝的人越来越多,店员忙不过来了,就开始讨厌溥仪,再也不给他留座位。等到溥仪再来,几张桌子早已坐满了来看稀奇的人,他只好站着吃。有几次还是别人把座位让给他,目的是想多看他几眼,他以为别人吃完了,也不客气就坐了下去。溥仪吃的早点很简单,一般总爱喝一碗豆汁。有时小店没有豆汁,他就喝豆浆,再加两个油饼或两个包子一类的东西,总是二两主食就够了。每当别人争着代他付钱时,他总是严辞拒绝,从来不肯接受。随着想看溥仪的人越来越多,店员嫌麻烦,便采用不客气的方法拒绝溥仪去。有几次,溥仪走进去找座位,服务员很不客气地叫他到外面去排队等候,不能先进去。忠厚老实不懂人情世故的溥仪,完全没有体会到这是店员在拒绝他去那里吃东西,还规规矩矩真去外面排长队。直到有位好心人告诉溥仪,他才如梦初醒,以前他还以为是因为小店的东西好吃,才有那么多人去排队。从那以后,溥仪便在家中吃早餐,有时也到政协食堂吃。而那家小店也恢复到像过去一样,只有寥寥无几的顾客了。#杜聿明简介#

7、杜聿明所有照片

杨振宁岳父是杜聿明,他的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杨振宁去美国留学,遇到杜聿明女儿,并与之结婚,之后一直在美国生活学习,但杨武之和杜聿明一直在国内。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杨振宁父亲才出国与儿子见面。杜聿明也才得知杨振宁是自己女婿,并与之通信,杜聿明家人也才知道原来父亲并没有死。1963年,在台湾的杜聿明妻子来到大陆,与杜聿明团聚。1971年,杨振宁夫妻才与双方父母见面。1964年,杨振宁加入美国籍,杨武之为之震惊,痛心。2003年,杜致礼去世,杨振宁悲痛。随后,杨振宁决定回国定居。2004年,杨振宁与翁帆结婚。有人说,翁帆看上去有点像杜致礼年轻时的样子。杨振宁的子女们都理解其父亲这段婚姻,他的大儿子说:“她是个善良的女孩,如果不是她的照料,我们没法安心工作。2018年,杨振宁与儿子们在三峡大坝前的一张合影,分别是杨光宇、杨又礼、杨光诺,还有杨震宁的侄子杨镭。杨振宁一生两段婚姻,都让人感动,翁帆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大家觉得呢?#八卦手册# #娱乐新八卦#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