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篇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代表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二、背景与主题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诗歌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杜甫的简介视频动画长安区双竹村杨虎城将军陵园的南边,紧挨着有条折弯的漫坡路,上去就是杜公祠(杜甫纪念馆)。关于杜甫的生平事迹网上一搜就有介绍,我也不费过多的文字去介绍了。这里只想说,杜甫的故里到底是不是杜曲?西安晚报资深记者郭兴文曾经有过论证。杜甫自己也自称“少陵野老”。现在的杜曲镇在少陵原上立了大字:诗圣故里。因为杜甫虽然出生于洛阳,但杜甫自认魏晋名将杜预是其十三世祖,而杜预就是长安人。现在的杜公祠免费开放,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入参观。里面除了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外,有看头的就是陕西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石碑了。
3、诗人杜甫的简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船。【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内容丰富,有的抨击统治集团的荒淫无道,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有的感时忧国,有的慨歌今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所以“诗史”。【作品赏析】全诗四句写了四景,有动有静,远近结合。整个画面有生有色,完全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这首诗对账工整,节奏明快,色彩绚丽,语调清新,与诗人欢快的心情十分一致,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全唐诗欣赏# #每日一诗古诗词# #杜甫##杜甫的简介#
4、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品#诗词# #杜甫#作者简介: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5、杜甫的简介和诗词杜甫与妻子杨氏的感情如何?诗词中是如何记载的?杨氏嫁给杜甫时,才十九岁,而那时候杜甫已经29岁了。这是杜甫的头婚,看来杜甫在他们那个时代也是大龄老光棍呀! 有人可能会说,杜甫这么有才华,想嫁他的姑娘应该多吧,怎么会如此晚婚呢?事实上杜甫虽然年少聪明伶俐,可惜却怀才不遇,年少轻狂的他,一心想闯出一番事业,他在长安客居十年,都始终没有机会施展才华。实在混不下去了,才回了家,迎娶了门当户对的杨氏。杨氏是一个很聪明且谦虚的人,她在婚前,告诉杜甫自己目不识丁,不知道当时的杜甫听到这话作何感想。毕竟对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来说,妻子是文盲,实在是别扭。但成婚后,杨氏却常常陪伴杜甫身旁,还会耐心帮他检查文章,看看是否有错漏之处,这一举动让杜甫又惊又喜。自此夫妻举案齐眉,恩爱异常。杨氏是聪明的,她一开始没把自己夸上了天,让杜甫对她的期待并不高,但是婚后她所体现出的才华,又让人眼前一亮,不得不说这种方式更让人心动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杜甫的父亲去世后,杜家一落千丈,生活贫困起来。而杨氏作为一个官家小姐,着布衣,任劳任怨的辛勤工作,下地种田,再无娇弱小姐的样子。对于妻子如此付出,身为丈夫的杜甫,感动,同时也痛恨自己的无能。他们夫妻贫困成什么样了呢?杜甫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这说的是他的幺子,因为家里太穷而活活被饿死,由此可见,他的生活真的是的穷困潦倒了。而他与杨氏一共生育了八个孩子,这八个孩子,应该完全是杨氏抚养成人的,毕竟杜甫只是一介书生,仕途也不如意,自然也养不了家。不仅如此,安史之乱,他们夫妻更是天各一方,分隔两地。也是在这段时间,杜甫写了思念妻子的诗句,而且文章还挺肉麻的,是以妻子的角度写的,变相的秀了恩爱,而他此时已经四十多了,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句,足见他与杨氏感情深厚之情。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当然杜甫对妻子的喜爱还不仅如此,以前他们还生活在一起时,每每有朋友来访,杜甫都会向他们介绍妻子,可谓炫妻狂魔。 虽然他们总是聚少离多,但却丝毫不影响彼此的感情。杜甫写了挺多与妻子相关的诗句,《北征》诗中描绘的是杜甫回家探亲时的情形,他如此写道:“妻子衣百结”、“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这些无不体现杨氏生活的困苦。虽然杨氏嫁给杜甫后,没有过什么好日子,但至少杜甫对她是一心一意的,这相对于一些风流成性的其他诗人来说,是难得的。杜甫虽然没有说过对妻子的感情,但我们却能通过一些只言片语,去感受其中的情谊,这比那些只会在嘴上说爱的其他诗人,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所以,杨氏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杜甫的简介#
6、杜甫的简介和著名诗歌特点杜甫介绍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主要作品1: [春望]2:春夜喜雨3:{望岳}4:登高5:绝句6:月夜忆舍弟
7、杜甫的简介20字晨读历史: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dù fǔ](接续10)凡此种种,再加上其斗酒诗百篇的功夫,又有贺知章对李白“谪仙人”、“金龟换酒”的背书,李白早已光环重重。入招之后,翰林生活虽不如意,玄宗也未重用、只是令其赋诗作词,终赐金而还,李白的名气却更大了。笔记小说中载有,李白曾自我介绍为“曾得龙巾拭唾,御手调羹,力士抹靴,贵妃捧砚。”无论李白是否说过这些话,此言不虚。因此,李白和杜甫初见时,杜甫是“小友”,如同李白见孟浩然、贺知章时的身份对比一样鲜明。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与李、杜的年龄差异相似。李白28岁见孟浩然时,孟浩然早已是那个年代的文学明星。虽未金榜题名,但孟浩然与王维、张说、王昌龄、张九龄等文学、政坛名流交游广泛——张说是宰相、还是玄宗的亲家,张九龄也是宰相——孟浩然本人则年级轻轻就以诗句闻达,又深具个性,故李白见孟浩然时,是呈仰视态度。李白很热情地写过两首诗给孟浩然,一首表达敬仰,开篇即是“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以李白的散逸傲气,不会怎样赞誉他人,可尽管他用平缓的口气书写自己的热爱,却仍称呼孟浩然“夫子”,足见孟浩然在其心中地位。另一首送别,是李白听说孟浩然要顺江而下去广陵,便邀他中途靠岸,短暂相聚几日后,孟浩然继续舟行,李白写下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孟浩然的存诗中,却未见他赠李白的诗。如果换在现代,人们便很容易理解——李白与孟浩然和杜甫与李白的关系如同刘德华刚出道时去见周润发。发哥和气豁达,可内心中肯定不会有太多与华仔密切交往的热忱。相较孟浩然对李白,李白还至少给杜甫写了三首诗。而再相较李白传世的诗中给自己的偶像孟浩然的才写了两首,那么留有给杜甫的三首,是否很能平复一些怨词呢?杜甫见到李白时,李白皇帝身边“退下来的人”,杜甫却还无缘见天颜。杜甫佩服李白之处恐怕也不仅是才华,更有其传奇的经历、丰富的阅历、广泛的人脉等。仿佛初出茅庐的毕业生预展宏图却根本找不到门路,遇到曾经沧海、魅力十足的兄长,心生亲近是自然的事情。加上这位兄长又赏识自己、愿意带着自己一起打猎、饮酒,岂有不喜出望外之理?以杜甫的出身、才华,所能亲近的“名人”也不止李白,其《饮中八仙歌》中除提到李白之外,尚有:德高望重的贺知章,少年时以文名的天才苏晋,“草圣”张旭。李适之和李琎,皇亲国戚,李适之是宰相,李琎是玄宗大哥宁王的儿子,擅击鼓,玄宗厚爱之。崔中之,玄宗龙潜时助其平定太平公主的功臣崔日用之子,其姿态秀雅,被杜甫形容“皎如玉树临风前”,玉树临风一词即典出于此。想与这些人中之杰交往、寻求交集,是人之常情,常理二。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仙、圣二字不止体现其作品、文学地位,更是其性格之写照。李白一生结婚三次,不恋妻室,四海为家,飘逸之事不胜枚举,连其出生地在何方、姓氏如何、家谱传承皆无定论,甚至有学者考证李白是胡人、非汉族。杜甫则截然相反,系出名门,从小受儒家教育,忠心报国,又不失对家人之温情,即使在战乱中,也要请假回家去看看老妻幼子,还不忘记带些暖心的礼物,“粉黛亦解包”。两人的不同一目了然,他们对待人事的态度自然不同。李白写给杜甫的诗中是雪泥鸿爪的无常,“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是“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朝散发弄扁舟”的一脉相承。而杜甫回忆李白仍是儒家的乐观期盼,“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无穷与永恒的体现。退一步说,即使如一些人所愿,李白和杜甫唱和频繁、交游密切,他们的诗酒文章也敌不过十二年后的安史之乱。在马嘶人喊中,在战争的洪流中,他们,与万万千千的其他人,只能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而真的能在那场死亡数千万人口的战争中尽了杯中酒的别离,恐怕甚是寥寥。杜甫经过石壕村时,石壕吏为何不将他抓去当壮丁?759年春天,杜甫在从洛阳奔赴华州词条(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的途中,经过了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当时,正是“安史之乱”猖獗的几年。郭子仪词条率领的唐朝军队,被邺城词条(今河南省安阳市)之战中被叛军击败,不得不退守河阳词条(今河南省孟州市)。为了与叛军作战,唐军到处抽丁补充兵力。当杜甫夜宿石壕村,正好碰到吏卒深夜捉人去当壮丁。老翁越墙逃走了,老妇人被迫跟着吏卒走了。杜甫百感交集之下,写就了这首名传千古的《石壕吏》。吏卒捉去了年老力衰的老妪,为什么不将40多岁的杜甫抓去当壮丁呢?一方面,与唐朝实行的府兵制有关唐朝自创建以来,就模仿了西魏、北周、隋朝盛行的府兵制,并将其进行完善,推向了鼎盛阶段。(待续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