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及译文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2、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3、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4、日参(cān)省(xǐng)乎己: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
5、出自:战国荀子《荀子·王制篇》,是荀子的名言。(荀子名言及译文)。
6、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7、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8、 译文: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能够用道帮助考察万物。专心于道,心志就纯正不偏,用它来帮助考察万物,就能明察,用纯正的思想,明察的行为去对待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得到治理了。
9、译文:人天生有认识的能力,有认识能力就有记忆。有记忆就是贮藏,然而也有所谓虚,所谓虚,就是不因为已经获得的去妨碍将要接受的。
10、“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儒效》)
11、“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12、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13、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
14、译文:所以说:本性,是人天生的材质;人为,是盛大的礼法文理。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15、 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16、译文:刻薄死者而厚待活着的人,这是墨家的主张,刻薄活着的人而厚葬死去的人,这是糊涂,杀死活着的人去陪葬死者,这是害人。大致模仿一个人活着时候的情形去为他送死,使得生死始终无不合宜完善,这是礼义的法则仪式,是儒家的主张。
17、(译文)路途再近,你不走,也不会到达。事情再小,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
18、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9、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20、今天,诗享君要分享荀子书中的10个惊世哲理,如果你能读懂并致于行的话,将受益一生。
21、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22、(感悟)做人做事,怕只说不做。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23、是呀,在古籍《荀子》中,共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24、(感悟)实践出真知。在自强不息的行动和探索中,才能获得真知。
2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6、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27、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28、(小学语文)1-6年级看拼音写词语练习汇总
29、译文:选用贤良之人,提拔忠厚恭谨之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母,资助贫穷的人,像这样,百姓就服从统治了。百姓服从统治,然后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古书上说:“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浮起船,也能掀翻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0、滫(xiu朽音):淘米水,此引为脏水、臭水。
31、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32、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33、 译文:虚心、专安静,才能达到认识上的极其透彻、没有遮蔽的境界。进入这种境界,世界万物没有不显现出来的,显现出来的都能加以归类、排列次序,能排列次序的都会让其各得其位。
34、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荀子·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