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厉兵
1、(励兵秣马):lìbīngmòmǎ,励:磨利;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2、反义词:刀枪入库。造句听到消息,战士们秣马厉兵,不长时间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3、考试时间愈来愈近,大家都厉兵秣马,作后的冲刺。(秣马厉兵)。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厉通“砺”,磨;兵指兵器;秣指喂牲口。指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6、春风吹,战鼓擂,又是一年会考季,在距离生地会考66天之际,我校八年级师生斗志昂扬,齐聚尚体馆,隆重举行2022届生地会考66天冲刺誓师大会。
7、释义: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8、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9、秣马厉兵,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得遇良师,一千米的路程,也许花一百米的时间就能到达;得遇良师,一百米的路程,也许有一千米的见闻。春风乃桃李之幸,桃李续春风香泽。东港第一中学初一的孩子们,东风已入座,虚席待君来!
11、增效肥营销经理崔捷结合集团增效肥推广战略,从品牌定位、营销策划、奖励机制、配套支持四个方向,详细讲解了中心未来三年增效肥的销售规划。
12、近义词:摩拳擦掌、严阵以待、盛食厉兵、披坚执锐、枕戈待旦、练兵秣马
13、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王维《送别》
14、郑国有个商人,名叫弦高,正要到京城洛阳去做买卖。这一天,在滑国遇见了东进的秦军,他一看便料到是怎么回事了,急中生智,拿出四张熟牛皮,加上十二头牛,假托代表郑国慰劳秦军,说道:“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大军到来,十分欢迎。献给你们这一点点东西,略表心意。”弦高一面应付秦军,一面派人赶快向郑国国君报告。
15、造句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16、 来自大连市第十五中学,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中共d员,大连市骨干教师,中山区名师,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级奖项,从事班主任工作20年,所带班级团结友爱,勤奋好学,乐观向上,多次获得大连市三好班级,区三好班级荣誉称号,班会课获市一等奖。数学课堂教学独具特色,所带学生在历届中考中成绩优异,深得学校和家长的信任和认可。
17、各生产单位正厉兵秣马,为春运高潮的到来作准备。
18、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19、字词释义: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20、「周四“瞎乱讲”」第198期,主讲:张赛男
21、秣:喂。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磨好刀枪,喂好战马,准备战斗。
22、(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国、晋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大臣烛之武单独与秦国结盟,按约秦国派杞子、逢孙和杨孙率军驻在郑国,秦国退兵。杞子派人偷偷回国要秦穆公出兵,秦军就大举进攻,郑国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国,秦国只好攻打滑国。
23、郑穆公做好迎战的准备,严阵以待。孟明视眼看偷袭郑国的计划落空,只好把小小的滑国抢劫一空,领兵回国。谁知他们撤退时,晋军早已埋伏多时,秦军措手不及,被打得溃不成军,孟明视等三名将领全部被晋军活捉。
24、会上,黄爱民就做好“两会”安保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各区县公安局、市公安局交警、治安、特巡警支队,大龙、大兴、沙子省级治安查缉卡点和松桃县公安局世昌派出所、沿河县公安局官舟派出所分别做了表态发言,表达了全市公安民警决战决胜全国“两会”安保的信心和决心。
25、这个故事可能很长!泱泱华夏共赴族难!秣马厉兵复我山河!华夏三皇佑吾华夏!华夏万岁!万岁!万岁!
26、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27、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不情愿地下令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