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曾国藩简介及历史评价【文案98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4-04 07:04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曾国藩简介及历史评价

1、能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里才有一些精华呢?显然,不能如是说,如果这样说,岂不是从全体上否认了传统文化吗?

2、但曾国藩一次又一次,都从失败的泥潭里,不止爬出来了,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一个中人之资的人,正因为知人善用,正因为他谦恭地招揽这些人才,天天和这些能人在一起交流学习,他又不断地反省悔过,改过自新,曾国藩自己也逐渐脱离了中人的队伍,而成为一位出色的人。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时代里,在国家危难,民不聊生的时代里,曾国藩和他的物色的人才为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带来了执著的精神和希望的曙光。

4、这种方法也没错,但是要让能力数值,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通常来说并没那么容易。

5、当然,笔者承认曾国藩白纸画图,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开始办团练,期间和太平军作战失利,几度自杀,被人救回,后曾国潘坚定信心,屡败屡战,后取得了攻占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胜利。这也是曾国藩一生大的成绩,曾国藩暂时安定了清朝的局势,并打下一个同治中兴的局面,客观上为清朝争取一些国家利益创造了条件。不过,曾国藩只是运气好罢了,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摘取谁都可以摘取的胜利果实。换句话说,这些“巨人”的努力为曾国藩做了嫁衣,才使他终攻入天京,拿下了平反太平天国运动的首功。

6、这本书,里边有金戈铁马,有斜风细雨。一个资质平常的人也可以通过努力、通过坚韧的信念,成为一个建立丰功伟业的人。

7、曾国藩凭着这样自省的功夫,戒了烟,戒了色,也不再暴躁……他的缺点一点点消失,更难能可贵的是,终其一生,他只因为重病,中断过两个多月,直到去世前一天,他依然在记日记。

8、失败是指路明灯,它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世界中,还未被我们熟知的部分,并向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指引我们去改进理论,策略与行为。

9、因此,太平军如若取得全胜,洪秀全的神权政治得到巩固,有可能会把中国拉回到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去。(曾国藩简介及历史评价)。



10、唐浩明跳出“三立完人”和“汉奸卖国贼刽子手”的传统习贝,从对文物历史化的反思入手,探索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写他的文韬武略,又写其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意。

11、他不只记录下来自己看,还邀请亲友们点评他,把自己的缺点和改正缺点的过程,完全暴露在众人眼前,让大伙儿一起监督他。

12、哪有好好一支正规军队,却活脱脱成了民工建筑队的?

13、本書以曾國藩日記、家書、奏稿等紮實的一手史料為基礎,以生動筆法完整呈現了曾國藩61年的人生歷程。

14、我们可能会倾向于认为,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用的武力值碾压对方。

15、"技"所包含的只不过是坚船利炮的武器之类。魏源明确说:"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而曾国藩的"智"则既包涵了"坚船利炮"的技能,也包涵了"制器之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文化或其他先进的文化,乃至包括魏源要禁传的学术的某些部分。

16、第三“拙”,持之以恒。“天天写日记解剖自己”这一习惯曾国藩一直保持终身。正是他对自己近似苛刻的要求,完善了他的人格,塑造了“曾国藩人格”魅力。他不仅以知识渊博闻名翰林院,还以品行端正闻名翰林院。连他的政治对手,在咸丰帝登基后,肃清他恩师穆章阿结d时,都帮他说话,说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这就是人格的魅力!曾国藩二十八岁中进士、点翰林,至三十七岁官至二品,一步步地从翰林院的七品芝麻官升至二品大臣,正是基于他的博览古今的知识、持之以恒的品行。这让我学习到,“持之以恒”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会成为自己的“标签”和“特色”,而这些就是我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有的“品行”,终征服自己和对手。

17、曾国藩因母亲去世回到老家,结束十三年的京官生涯仍没有还清在京所欠债务,直到做了五年两江总督才彻底了结了京官生涯的欠账。

18、曾国藩不仅资质平庸,身体素质也不怎么好,30岁到40岁本来是人的盛年,可没到35岁的曾国藩就出现了早衰,30岁有耳鸣,用脑就头昏疲劳,一多说话更觉得疲倦不支,生过三次大病,差点死掉,在立志做圣人,规定每天做日课十二条后,因工作量增大,精神紧张而导致吐血。曾国藩还得了困扰他一生、给他带来无尽痛苦的疾病:皮肤病,因病情反复发作,夜间加重而伴有烦躁、焦虑、失眠等表现,即使成眠,每天也不过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劳累过度还导致了眼疾。36岁就戴老花镜,多年的劳累使曾国藩身上的病一样样增多,如血压高,经常眩晕,脾胃不好,经常腹泻、腹痛、腹胀;经常牙痛,多汗。

19、曾国藩年轻时为求这位名师,入唐家私塾读书,后来他当了大官,唐家修族谱,就请曾国藩撰序。而在150多年后,由唐家子弟唐浩明为曾国藩编全集、写下历史长篇。

20、人做事其实有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职业,做事是职业的要求,是当兵吃粮,这样的人做事是不会真正投入的;第二层境界是事业,有了事业心人就会愿意奉献,就会愿意付出,愿意承受痛苦;第三层境界是理念,是信仰。信仰是无可妥协的,信仰是不讲代价的,信仰能让人付出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二百的精力,会让人为了信仰而燃烧自己。

21、他在民间的流行,与在正统历史上的消极形象,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22、然而这是曾国藩第六次考试了,捐生身份对他而言,不亚于当头棒喝。

23、第自强不息。他认为一个人想要在世上立定脚跟,能依靠的只有“自强”二字。曾国藩的一生每天都在战斗,与敌人斗,更与自己斗,总是“困知勉行”,遇到困难从不服输,发愤图强,支撑他一生奋斗的就是这种“自强”的精神。

24、打仗的方法更是笨拙的很“结硬寨,打呆仗”。

25、即便是太平天国运动可以成功建立新的中国,赶走西方列强,这种制度又会持续多久呢?终还是要走以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道路才有希望,因为历史已经证明。

26、曾国藩到了长沙以后,对官场潜规则不管不顾,自己开了审案局,对土匪流氓从速处理,就为了避免有人来求情,这一来就断了很多官员的财路。

27、王胜江觉得它是一本创业的书,它适合中年人看,也适合青年人看。适合管理者人看也适合,更适合创始人看。

28、第由向荣、张国梁领导的“江南大营”,消耗了了太平天国大部分实力,使得曾国藩有能力在后给予太平天国终一击。第骆秉章督师四川,在大渡河消灭了了石达开和他的主力,,为曾国藩进入天京解决了强劲的敌人。第前期由于胡林翼主政湘军,并制定好消灭太平天国的策略,曾国藩在接手湘军之后,按照胡林翼的策略继续执行,终首先进入天京。

29、兴办洋务,立于自强,容闳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可要不是曾国藩支持,哪有他的轻易成就,一生的时间里幕僚中培育了众多科学家,数学家。《曾国藩家书》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各图书馆火之一。曾国藩的后代中,没有当官的,全部清一色大学者或者艺术家。其后代人才之多打破了“家事兴旺不过三代”的魔咒。

30、照曾国藩年轻时的样子来看,不过是一个浮躁的毛头小子,一抓一大把,虽有过人之处,也实在算不上拔尖。

31、如果一个人能把失败当成正常的反馈,每次失败之后,必然会更强大。

32、我当年高考的时候,抄过他很多的经典名录,可以说是很前卫的,甚至很难想象他那样,深深扎根清朝文化的人会讲出那么激进的话。

33、本书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民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作品中得以表现。

34、斐君向读者朋友们隆重推荐一本好书——《战安庆》。

35、精装正版曾国潘全书曾国藩为官从政为人处世智慧冰鉴挺经家书¥48购买

36、在清朝初期,清朝的军队是八旗军,当时是无望而不胜,但随着统一全国,旗人逐渐被腐化,战斗力逐渐衰弱。在平灭吴三桂时,康熙更多的依靠绿营兵,八旗军已不堪重用。到了后来,绿营兵也开始腐化,不复当年重用,剿灭太平天国是主要依靠还是汉族官僚阶级自己的武装部队。

37、曾国藩学问做的大,事业做的也大,品德也是公认的,这也许是他毕生追求圣贤志向的驱动吧。

38、第一副对联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志向是要为圣贤,这是立志高远而且是立德之志,下联是不问结果,只关注修身的过程。所以这副对联是要修圣贤之德,立德做好了,立功立言自然而成。

39、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40、这本书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功与过。探究了其内心的历史负荷与无奈,评价其文化史上之地位。

41、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

42、里面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

43、曾国藩的领导力,并非完全没有权谋的因素,作为一个官员,他也必须跟现实妥协,必须内方外圆。但其大体,却是以卫道为激励之本,以纯朴为用人之本,以推诚为驭将之本,以耐烦为治心之本,以包容为处世之本,以大局为决策之本,以勤实为治事之本,以力行为修身之本。而他的领导力的核心,则是“忠义血性”的理念,是“舍身卫道”的使命感。

44、不会挖沟砌墙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要选出历史上会挖沟的士兵,湘军当之无愧。

45、《战安庆》借助丰富的史料,将上述问题一一剖析,人物丰满,战斗激烈,各方立场阐述客观,看的人荡气回肠。

46、曾国藩是湘军的高统帅先后报销军费近三千万两,但他并没有贪污,做京官时他就立下了不靠做官发财的铮铮誓言,做两江总督时养廉银有一万八千两,折合人民币三百多万元,虽然工资比以前多了,但他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变差,穿衣也不如在做京官时穿的好,在吃方面也不讲究,甚至请客时用一个破瓦盆,对家人的要求也一如既往的严苛,其夫人在家无余钱,事事躬亲,洗衣做饭,纺纱织布,无所不为,曾家的女人们,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休息,都一直要从事劳动。

47、每天都在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还不忘记日记,自省其身,每年写作60多万字。

48、日后的淮军统帅李鸿章在遇到曾国藩前,原来带兵十年还只是个前科累累的“逃跑知府”,入湘军后仿佛开窍一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9、曾国藩是中国一个争议甚大的历史人物,并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曾国藩出生于清朝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死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曾国藩一生共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代皇帝。曾国藩所生活的时期是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期,是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时期。

50、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

51、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倔强的老头,耗尽了后一滴心血,与世长辞。

52、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清廷闻讯,调集兵力进行“围剿”。

53、但有些论者的看法则有所不同,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文化观念决定一切的观点或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观点,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与片面性。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

54、这搁在我们现代,就像一个参加了五次高考都落榜的孩子,第六次却只得了个入围奖,被告知,你这成绩还是不行呀,念你考了这么多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下次你可以免考体育了。

55、曾国藩算不上天分高的人,考了七次才中举,年轻时还激进暴躁,骂同僚,骂皇帝,终却华丽转身,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成为梁启超,等很多大人物的男神。

56、曾国藩认为,“忠义血性”的将领主要应从既受封建礼教熏陶又少官场恶习的儒生士子中去选择。罗尔纲在《湘军兵制》中统计,凡姓名、籍贯、出身、职务可查的湘军将领179人中,儒生出身的104人,占58%。以如此众多的儒生为将,这在历代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57、第二“拙”,脚踏实地。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后,并不急于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心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拜倭仁为师(倭仁是清朝有名的一位苦行僧),开始“正心”、“修身”。拜唐鉴为师,研读程朱理学,开始钻研考据学,同时还注重诗词歌赋的写作,不断地弥补自己学识的缺陷,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他天天写日记,晚上临睡前,把一天来所为的事逐一记下来,然后问一问自己,今天所做的哪些符合正人君子的行径?哪些不符合正人君子的要求?同时还把自己的日记教给朋友看以发现问题,然后严厉地批判自己,解剖自己。终于以渊博的知识闻名整个翰林院。这让我学习到,人要想达到目标,必须不断地自己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多层面的知识。只有炉火纯青、得心应手、独具慧眼的专业素养,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识渊博的知识涵养,才能配得上自己的野心,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58、他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后为之震撼。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曾国藩!”是的,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曾国藩的“三拙”......

59、两个敌对阵营的人,却对曾国藩的评价,都高度统一的。

60、在总裁读书会精品课上,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CEO王胜江为我们推荐了《曾国藩》,这周小书僮陪你一起来精读这本书,看看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人生。

61、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率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梯而入,城内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无一降者。

62、第三部主要总结了曾国藩人生,传授他的人生哲学。

63、我们现在离曾国藩的时代已经比较远了,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曾国藩了。年轻时曾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还说,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办事之人,一种是传教之人,曾国藩是办事兼传教之人。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人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一个是曾国藩,一个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在这里,显然是把曾国藩当成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来看的。我想这是今天解读曾国藩一个重要的视角。从这个视角解读曾国藩,应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当然,现在社会中有一种现象很值得注意,这就是把曾国藩当成了官场权谋的代名词,在我看来,这是对曾国藩的另一种脸谱化,是对曾国藩形象新的扭曲,是不严肃的。

64、曾国藩作为传统文化与封建政权的捍卫者,他的立场显然是保守的"。"但是,洪秀全的神权政治比曾国藩所维护的封建政权更落后,两害权取其轻,曾国藩镇压太平军获胜,缩短了瞎折腾的时间,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反而较为有利"。

65、曾国藩的几个随从受了伤,自己也差点被杀了,更窝心的是,有苦还说不出,没地儿告状,只能打碎牙和血吞。

66、直到今年偶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捧起来就爱不释手。

67、从我年少时起,曾国藩就一直是地摊上的刷屏级网红,历史课本上却是相关的负面评价。

68、有的论者对曾国藩的"师夷智以造船制炮"一语中的师夷智提出了新的看法,在此之前,人们认为曾国藩的师夷智仅仅是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没有看出这"智"与"技"的差别。这位论者说,"智"的内涵比"技"的内涵大多了。

69、有个故事讲到他小时候晚上在书房背书,这时一个小偷来偷东西,他背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深夜还在背,小偷实在不耐烦了,就出来说,“我都早能背出来了,你怎么还没记熟?”,虽然是个笑话,但至少能说明他的用功程度和自我约束能力。

70、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71、湘军行军打仗,不管去了什么地方,重视的就是扎营。

72、顯然,對曾國藩的評價,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對歷史有興趣或有所了解的人中間,都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毫無疑問,曾國藩是鎮壓太平天國的頭號人物,所以,如何評價太平天國,就成了評價曾國藩的關鍵,特別是在1949年以後的中國大陸。

73、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74、曾国藩说,"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以纡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其自强御侮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有的论者专门论述了曾国藩的自强御侮思想的形成、内容、渊源及其定位,深化了人们对曾国藩自强御侮思想的认识,进一步肯定了曾国藩的爱国精神。

75、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到底啥才是国学?|每周一本书

76、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同月,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八月,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77、第二个支撑他的是勤勉。曾国藩反感懒散的生活态度,他认为“勤则百弊皆除”,古往今来,圣贤伟人,没有一个不勤劳的,他几乎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即便在路上也从不浪费时间,要么看书,默诵或者思考。他说“君子有三乐”,有一乐就是“勤劳而后憩息”。勤劳的结果就是除了办成无数大事外,还留下文字创作两千万字以上,每年写作六十万字左右。

78、这就给别人制造一种假象:曾国藩始终统帅着湘军,是湘军说一不二的领导,他指挥着各路兵马,终平息了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了清朝中兴之业的大功臣。在此,笔者就来说说,曾国藩是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把别人的的努力当做自己的嫁衣的。有以下几点理由:

79、第六次落榜后,曾国藩豁然贯通,文章大进,第七次中了秀才,一年后中举,四年后中进士。

80、这不是明摆着说,湖南的官员都是草包吗?

81、翻开本书,看曾国藩如何以一种拙诚的精神,诠释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路,一个敢于担当者的觉醒历程!

82、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彭玉麟》、《杨度》、《张之洞》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

83、蒋介石评价曾国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84、曾国藩家境平常,家中田地人均12亩半,相当于小地主,生活也仅止于吃饱糙米饭,家风勤奋节俭,为补贴家用,曾经与弟弟课余时间放牛、砍柴,甚至在集市上卖过菜篮子,推过运碑车。第一年进京参加考试没考上,第二年进京家中就拿不出路费,只好借32串铜钱,到京时,花的只剩下3吊。

85、年少时的六次名落孙山,和作为堂堂大清官员,在长沙不仅处处受制,还差点命丧于此。

86、出身平凡、资质平庸、资源有限,在任何人看来这手牌都很烂,可他愣是凭借自身修炼,打出了“王炸”的结局!怎一个“牛”字了得~

87、其曾氏主张,不留钱财给子孙,但留诗书和家规。在富厚堂里让人徜徉的地方,是3栋藏书楼,多的时候,藏书30万册,这些书是曾国藩从北京琉璃厂买来的,从北京运到湘乡山沟,历经艰辛,方显宝贵。曾国藩的公记藏书楼,曾纪泽的朴记藏书楼,曾纪鸿的芳记藏书楼,都曾雇专人管理。曾纪泽在家乡待到39岁才出来做官,靠自学的英语获得留欧公使一职。在这山清水秀的清净之所读书思考,坐拥万座书城,又有父亲的谆谆教导,怎能没有出息。遥想30万册的藏书楼,我真想就留这里当个图书管理员,可惜已经是楼在书空。

88、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不适应时代,称糟粕者,有的论者则有异议,认为既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为什么对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就不能一分为二呢?

89、像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甚至还依靠外国人组成的雇佣兵,可以说是曾国藩开启了汉族官僚阶级私有武装的先河。在清朝前中期,始终都是满族压制着汉族,即使设立满汉两个堂官,也是满族人作主。但从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以后,汉族的官员逐渐恢复其历史地位,重登历史舞台,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以及再到后来的袁世凯,在朝堂上都是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

90、为人处事低调,不贪功,不好色,清贫一生,当时流传一句话“李鸿章精不能欺,左宗棠威不能欺,曾国藩诚不忍欺”曾国藩死后,李鸿章一生以老师相称,每每提起,竟然泪流不已。

91、是什么缘故使得人们对曾国藩毁誉参半?又为什么曾国藩的家书、日记现在如此广泛的得以出版,成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的床头常备书?《曾国藩传》或许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92、对史实的处理上作者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主人公置于矛盾冲突之中,在时代急流的旋涡上起伏浮沉,优乐荣枯,从而成功地塑了一个有着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93、搁在大多数人身上,任何一次失败,都足以让人生跌入谷底,万劫不复。

94、曾国藩天生资质平庸,智商不过中等,第七次参加考试才中秀才,文章甚至被考官公开批责“文理太浅”,做官后他的学生李鸿章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梁启超称曾国藩在诸贤杰中为钝拙,他自己也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自己没什么才华,读书做事反应都很慢。

95、这不仅是曾国藩的中年奋斗史,还是一部详实的晚清军政史,也是一部官场人情博弈史。

96、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97、對於與曾國藩同時創「中興」事業的幾個主要人物,我們也不妨介紹一下學術界的評價。

上一篇:精美的近义词【文案1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