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什么家和什么家
1、琴是黑暗家庭中一线希望的火花。正如觉民所赞叹的那样“琴真是个勇敢的女子”。她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上了女子师范,还想与觉民等一起去外语专科学校。她还写了剪发有十大好处的文章,并在刊物上发表。男女同校,女子剪发,这对封建卫道者来说是不堪设想的。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争取自由解放的气魄和胆量。(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什么家和什么家)。
2、1923年巴金(后排右一)离家之前与继母和弟兄
3、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
4、作品里饱受制度折磨的人儿们相继离世,可令我潸然的却是瑞珏和鸣凤。这里,我只谈谈关于鸣凤的离世。鸣凤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生得乖巧灵动,她是个能认字,会读书的姑娘,努力上进,招人喜欢,灵魂独立的丫头,按照觉民的话来说,鸣凤比官僚阶层出身的琴更聪明。她热爱生活,鲜活美丽,她炽热的爱着她的三少爷——觉慧,她不奢求觉慧娶她,只祈愿能够成为觉慧一辈子的奴隶。在月下,觉慧曾握着她的手信誓旦旦承诺他会想尽办法去娶她,。可是后来,当厄运找到鸣凤时——高老爷把鸣凤许给冯乐山做姨太太,觉慧也毫无抵抗,经过一夜的熟虑,他终决定忘掉鸣凤,决定放弃鸣凤。觉慧终是妥协了,虽然带良心不安,倒也顺理成章。是呀,鸣凤不怨他,鸣凤还是爱着他,觉慧也没错,错就错在鸣凤,错在鸣凤投错了娘胎,错在她这一生是个任人摆布的婢女。她灵魂独立,身却不能由己。这个倔强的丫头,选择了悲痛的死亡,以求得灵魂的独立。她跳湖了。在鸣凤解脱自己的这个章节,巴金先生用了长的篇幅在进行描写,细微到环境描写,细腻到人物的心理描写。无论哪个角度都让读者感到很绝望,笔下的鸣凤形象自然镌刻在了我的心上。如下:
5、巴金后来写《随想录》,越到晚年就越受人民的尊重。我以前对巴金的“青年革命心态”既同情又不满。现在重读巴金作品,反而增加了同情,减少了不满,好像越来越向巴金的“青年革命心态”靠拢。
6、瑞珏与梅是相似的,她们都美丽善良,忍让顺从,恪守封建礼教不敢逾越半步。她们出于本能地去依附男人,缺乏人格的独立和自我保护意识。她们的不幸是可以通过反抗而避免的,但是她们从未去尝试。
7、《家》中的爱情悲剧其实不只三个,还有一段爱情故事就是觉民和琴。年轻时读《家》,只要琴出场,就觉得光明。这次重读,才发现第四个也是悲剧,而且更加可怕。大家族里众人对觉民的婚事都无异议,没有人要来拆散觉民和琴。的障碍,重要的理由就是老太爷许诺了觉民的婚事给他一个朋友,当时恐怕也不知情。重要的不是谁跟谁结婚,重要的不是家人有什么意见,重要的是老太爷的决定——哪怕是错误的,或者是丝毫不重要的,因为是老太爷的决定,所以不能违背。因为如果违背了,不仅挑战了“家长”,而且挑战了“家长制”。
8、萧珊,以她东方女性特有的柔忍与无畏之躯和巴金一起熬过那段艰苦的日子,也许美好的事物永远是短暂的,1972年,萧珊被确诊为肠癌。一个月后,癌细胞扩散到了肝部。
9、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该作品改编越剧曾于2003年首演,由越剧名家赵志刚、单仰萍、孙智君等担纲主演。四川交响乐团根据《家》改编的歌剧《鸣凤》于2013年11月25与观众见面。《鸣凤》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李元华、高育发分别担纲导演及艺术总监。
10、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做“忍辱负重的觉新”和做“反叛任性的觉慧”的选择,大家也可以想想,你在家里、公司里、社会上,自己是觉新,还是觉慧呢?
11、巴金1904年出生在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原名叫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的笔名。巴金的祖父李镛,父亲李道河都是清朝的官员,所以,用现在的话来说,巴金就是个“官二代”。(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什么家和什么家)。
12、家中大办丧事。这个时候大哥觉新的妻子瑞珏即将生产,但是高老太爷的一个姨太太却说老太爷刚去世,家里不能见血,不然会有血光之灾,用这样的借口把瑞珏赶到了郊外的一个偏僻屋子里待产。觉新不敢反对,终瑞珏因为生产时照顾不周到而难产死亡。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认识到这个家应该出个叛徒,所以他支持觉慧离开家去了上海。
13、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注:《〈激流〉总序》)。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后崩溃的历史过程。
14、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小行星8315正是以他的笔名命名的。
15、第三个悲剧,小说把瑞珏写得美丽贤惠,处处体贴觉新,甚至善待梅表姐。这是小说成功的一笔,打破了凡父母决定婚姻必定错误的新八股。但是后为了避免刚去世的老太爷所谓的“血光之灾”,瑞珏要搬出城外待产。难产而死的一章,强调觉新的痛苦视角,也是为了揭露大家庭的黑暗迷信,觉新没有寻求任何医疗协助。
16、无论是“青年革命心态”,还是“青年抒情文体”,其核心都是青年。如果将小说中的人物排张表,会看到比觉新大的基本上都是负面人物,比觉新小的大多数都是被迫害的人物,觉新夹在中间是的“圆型人物”,或者说是一个夹在新旧之间的充满矛盾的人物。要理解“五四”以后的进化论意识形态,《家》是一个简单明了的图表。
17、巴金小说的生命意识首先体现为对美好人生的爱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巴金关于爱的思想首先体现为其善良意识。在巴金看来,善良意识是促使人向的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统摄人的情感和理智运动的心灵的力量。
18、觉新:这个人也可怜,刚进了门,就尝着了冷淡!就是对一个路人。都不该这样,我该回头看看她,哪怕是敷衍。可是就在这间屋。这间屋,我哪忍?我不愿回头,为了你,梅,我情愿一生,闭上我的眼!
19、 我们这些巴金的崇拜者心里总有些酸楚。巴老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还将继续影响着后代。当我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来寻找巴老的《家》时,我们怎么向后代们说呢?
20、在门第观念极强的高公馆,她的出身注定她得不到一个好的家庭地位。她没有安全感,害怕别人的讥讽和迫害,于是她主动去迫害他人,从而发泄自己的恐惧和怨恨。
21、鸣凤的原型,其实没有投湖,也没有嫁给冯乐山或冯乐山式的人物,她后来嫁了一个普通的长工,但巴金需要她的死来控诉封建罪恶。
22、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写阿Q的“土谷祠之梦”,写阿Q幻想参加革命以后,首先要杀小D,其次是赵太爷,又要小D帮他搬宁式床,又意淫村里各种女人。鲁迅在1926年说:“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鲁迅全集》第三卷)巴金没有鲁迅那么清醒有远见,他在30年代有意无意地写出了知县或高老太爷背后的家长制度。巴金一生信仰无政府主义,所以他对官僚的权力结构与家庭伦理道德结合的以“家”为外表的官本位现象,特别敏感。几十年来,几百上千万读者都觉得他们在看爱情小说,其实他们在看压制爱情、青春、个性的礼教家长专制。巴金自己也说:“我相信一切封建的遗毒都会给青年人彻底反掉”,这是1984年给台北远流出版公司版《家》写的序。
23、《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起着巨大的作用。
24、第二类是以鸣凤,婉儿为代表的传统阶级观念的受迫害者,她们地位低下,因此受到或是外界或是自生等级观念的束缚,过着悲惨的生活;
25、2005年10月17日,巴金在上海去世,这一事件一时间在国人的思想上、情感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哀悼、评书这位老人。在举行葬礼的那一天,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大约有五千人来为巴金老人送行。有的失声痛哭,有的下跪告别,这其中有当代的文学青年,有老人,有孩子,也有文学界的同仁,更有从国外专程赶回来的人们。在近代的文学家中,也只有鲁迅先生去世时有过这样的场面。巴金老人去世时,这一历史画面又重现在我们眼前,那么,这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巴金老人的一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呢?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近巴金,了解这位世纪老人所走过的路。
26、我张开口吐一个“我”字,声音就哑了,我多么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离开他们!我心里想:“有你们在,我一定会来。”
27、他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要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高老太爷冷酷的同时,也流露出长辈慈祥的一面,年夜饭的微笑,临终前的忏悔,对觉民婚姻的终成全等,既表现了他面对强大新生力量的幻灭感,没落感,也表现了亲情未泯的一面。
28、五房中的长房有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三个兄弟,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觉新是长子长孙,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姐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一个姑娘叫瑞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再次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29、 大约从1990年开始,全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成都启动了府南河工程,沿河两岸及城中心的部分地段开始了大拆大建。大量的老屋快速消失了,大量的高楼建了起来。成都已变得有些陌生,失去了千年的模样。据说在大拆迁时也差点把正通顺街的双眼井拆了。还是青羊区的“狗哥”以血肉之躯阻挡了正在拆除的钢铁挖掘机,大呼不能拆。”狗哥“是当时青羊区委书记的司机,拆除的人不敢拿他怎样。狗哥说,拆了双眼井,巴老回来就找不到家了,不能拆。硬是以个人之力把双眼井保了下来。如今,这里已成了成都的一个旅游景点,成了巴金的怀念地。世界各地的文化名人来到成都时也多来这双眼井看看,怀念下巴老的“家”。当年,台湾作家三毛来成都时也曾走街串巷,四处寻访巴金的家,遗憾没找到。若干年后,我把她画到了双眼井,坐在了巴老的家门口,算是了了她的心愿。
30、瑞珏:他怎么还不转过头来?什么事啊,引他想得这样深?这神情,好像在哪里见过。他在念着谁?不说一句话。
3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是他们爱情悲剧的一大原因,另外,两人的软弱不反抗也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2、她认为封建制度有它存在的理由,在观看耍龙灯的时候,她只是觉得无聊,她冷漠地看着穷人们受欺负,并且觉得五舅花钱得到快乐,耍龙灯的人得到金钱没有什么不对的。琴一直在成长变化,向着一个真正的新女性发展,她是旧社会迈向新社会的希望的象征。
33、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34、“克’”字辈的下面是“觉”字辈的孙子辈。巴金把笔触重点放在高老爷长子的儿子们——觉新、觉民、觉慧三人身上。大哥觉新因为父亲的早逝,作为长房长孙的他,20岁那年就得挑起家庭的重担。这个人物特别的“苦”,至少在我看来他是这个作品里“苦”的人。年轻时,经历母亲的死亡,经历父亲的死亡,青春里情投意合的女子——梅表姐,因为被家里拿到算命先生那里不合适的八字,不得不娶一个自己并不认识的女子为妻,好在这个女子——瑞珏温柔贤惠,瑞珏也是封建官僚家庭里长大的女子,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烂熟于心,后来为觉新生下儿子海儿,得到觉新的爱怜,看似安稳的日子,时间却不长久,瑞珏生第二个孩子时难产死亡。觉新遭受了人世间的种种厄运,但是这种厄运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封建礼教制度。礼教制度禁锢他的行为,顺从长辈志愿,他不能和自己心爱的女子结婚。封建思想顽疾根深,仅凭江湖术士之言,便让瑞珏到城外极差的环境里生产。两个弟弟嘲笑他为“不抵抗主义者”,作为读者的我,时时也发出这种“怒其不争”之感。可他确实又是可悲的,一个纯良的人要努力维持这个害他一世的家,像一个奴隶一样为这个家服务,却并未为自己赢得半丝尊严。“觉新”是巴金带着血和泪来叙写的人物,人物原型来自于巴金苦难的长兄。他将对兄长的怀念、内疚寄托在作品人物中,唤醒那段沉重的回忆,文中并未过多着墨觉慧对觉新的理解,相反,他俩存在诸多的不合,互不理解。巴金先生含而不露的将对人物的情感留白给读者,让读者随心阅读后去感悟作者的深情。我想,这种艺术震撼是远远大于直观视觉的。这也是觉新“”苦的原因吧!
35、那时,一个让大家兴奋又感到有些陌生的时代开始了。
36、钱梅芬与觉新青梅竹马自由恋爱,所有人都看好他们这一对。可就因为一个荒唐的理由——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拿拒婚来报复,他俩就这么错过了。
37、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38、 看到被拆了的老屋,我更是心痛。这些屋虽老,却是精致。墙砖上有雕刻,窗户雕的更是精美,连瓦当上都是花兽齐全。一户老屋就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在北京时,我就特别喜欢画这些老屋。我常常骑着自行车在北京的胡同里乱窜,找到喜欢的老屋就蹲着画一天。老师赵雁潮也常常带着我去圆明园的后花园画那些残留的老屋。被八国联军浩劫后的圆明园仍不失其皇家气派,虽残败却威严地矗立着。圆明园地域广阔。在它的后花园有很大一片莲池,沿池边就是些农家小院的老屋。这些老屋都精美,虽老虽破仍不失皇家的风范。估计这些老屋原来也是些有身份的人住的,住在这里的人都是待候皇上的,其房屋当然修建的不俗。八国联军主要烧抢了大殿大房,这些小院小屋基本完好的保存了下来。现在住了许多的农户,房屋已破旧不堪。不知这些老屋多年后是否也是消失的命运?有段时间我几乎每天下午都来圆明园画这些老屋,想留存点它们的印记。
39、临终前她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萧珊去世后,巴金伤心不已,后来专门写了一本书《怀念萧珊》。8年恋爱加上28年的婚姻生活,他们共同拥有36个春夏秋冬。
40、瑞珏:好静哪!哭了多少天,可怜的妈,把你的女儿送到这么一个陌生的地方。说这就是女儿的家。这些人,女儿都不认识啊。一脸的酒肉,尽说些难入耳的活。妈说那一个好。他就在眼前了,妈!妈要女儿爱,顺从。吃苦,受难,永远为着他。我知道,我也肯。可我也要看,值得不值得?女儿不是妈辛辛苦苦养到大?妈说做女人惨。要生儿育女,受尽千辛万苦。多少磨难才到了老。女儿懂,女儿能甘心,只要他真,真是好!女儿会交给他整个的人,一点也不留下。这真像押着宝啊,不知他是好是坏,是浅薄,是温厚;也不管日后是苦,是甜,是快乐,是辛酸。就再也不许悔改。就从今天,这一晚!
41、高家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喜欢丫头鸣凤,但终因鸣凤不忍被嫁给冯乐山做小投湖自尽和自己那“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理想破灭,随后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
42、刘青,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思源实验学校语文教师。人生三大信仰,爱语文,爱写作,爱生活。16年四月,蓉城邂逅君姐,邂逅湿地。从此,愿做一个安静的女子,虔诚的向语文湿地的兄弟姊妹们学习,更热情的对待教学,对待生活。
43、黄子平在给巴金《激流三部曲》写序的时候指出,觉慧、觉民跟高老太爷在道德观上有其相通的地方,违反传统道德的是克安、克定那一辈人。“‘你们说,你们在哪一点上可以给我们后辈做个榜样?’准则是礼教的准则,是爷爷的,产业是先辈的产业,支撑‘严辞’的‘正义’并非来自叛徒们信奉的‘新思想’,而是他们深恶痛绝的传统礼教。”(黄子平:《命运三重奏:〈家〉与“家”与“家中人”》)但是,觉慧怎么放过自己呢?他在湖边愤怒,“我是杀死她的凶手。不,不单是我,我们这个家庭,这个社会都是凶手!……”任何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成反比的。在觉民的劝告下,觉慧在湖边有一段独白,体现了典型的巴金文风——
44、鸣凤确实有着“反骨”,否则的话她走的会是婉儿那条路,而不是决绝地投湖,但她的反抗精神是被包裹在层层奴性之下的。吃人的封建礼教和罪恶的传统阶级观念是鸣凤悲剧的外在推动力,而她的奴性思想和逐渐露出来的反抗精神的矛盾是内在因素。正是在这内外共同作用下,鸣凤才走上了投湖自尽的结局。
45、第一类是以陈姨太等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麻木者,她们本身受着封建礼教的压迫,但是却完全对此感到不对劲,反而用她们那套旧思想去压迫残害和她们同样的女人,是被传统社会扭曲的形象;
46、三房的淑英被父亲许给陈克家的第二个儿子,她极力想挣脱不幸的命运,甚至想过效仿鸣凤去死,觉民与琴决心帮助她脱离家庭,去上海找觉慧。蕙完婚后过着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为婆家不肯请西医耽误了医治,默默地死去。蕙在眼泪中病死在医院,觉新极其痛苦。蕙的死再次刺激了觉新,也使他开始支持觉民等人的计划。终,淑英在觉民等人的帮助下,被护送到了上海。在《春》的结尾,觉新等人收到她从上海的来信,信中倾吐了她获得自由后的幸福。
47、我在这里看过巴老伯好些回,他是这里的名人,名字总在报上转,常发言,在家中情形呢,还像是和过去相差不多。男孩子和龙龙在上海时差不多大,行动剧烈却和在昆明时大二姐家的歪鼻子等不相上下。我还不曾见过他舞枕头作战情形,因为卧室在楼上,却见他在客厅中用吃糖后的小纸团打王道乾小女孩的神气。王道乾女孩长得极好看,脸黑黑的,大眼珠子乌黑,只五六岁大,简直受不住那种进攻,又不好哭,只藏在她爸爸身后去,眼睛湿莹莹的,直到拿到桌上一颗糖才稳定情绪。……长得方面大耳,比你们小时可英雄得多。还有个巴小姐,比他稍大,声音也和她妈妈一样,说话时比一般人高半音。我今天还去他家玩,可能还要画一张花园或客厅回来。今天又下雨,上海雨简直落不完!
48、《家》中还有一类女性,她们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影响,有进步性,敢于抗争。她们是这本沉重的书中的一抹阳光,带来了一线生机和一丝希望。比如琴和许倩如,她们是时代新女性的代表,她们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
49、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
50、爱读书的同学如果留意一下作者的生卒年,就会发现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从古至今,大文学家、大画家,大科学家大多长寿。文学家里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孔子,古人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根据历史考证,孔子活到了73岁,思想家墨子竟然活到了93岁,思想家、教育家孟子84岁,思想家、文学家庄子84岁,爱国诗人陆游活到86岁等等。。如果这些是古代文学家中的长寿之星的话,那么在现代,长寿的文学大家就是巴金了,他活了101岁。他生于1904年,直到2005年才去世,在这101年间,可以说完整跨过了中国现代史的各个阶段: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动民国成立到抗日战争,从国内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还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一直到新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
51、在高公馆做事的婢女们是无辜,令人同情的角色。她们是封建社会的殉葬品,封建礼教要求她们为奴为婢,她们便连做人的自由也没有,无论她们多么声嘶力竭地哭嚎,也没有人听得见她们的声音,甚至连她们的死亡也是微不足道的。
52、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
53、在他的书桌上,放着萧珊生前的照片。床边放着萧珊的骨灰,后来巴金又独自生活了33年。他活了101岁。他们的爱情,支撑了他的一生,直到生命的尽头。他再没有感到孤单。
54、 辗转又过了十几年,这时的老成都的记忆只剩下了些许老屋,数片残瓦。老成都的记忆在逐渐消失。可能人们也认识到了应该保留点老成都的记忆吧。终于在2013年,成都市设立了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启动了保护老成都历史建筑的工作。我有幸参与了这一工作,开始了对成都市青羊区历史建筑的摸排和保护。这是个艰难的工作。成都是个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老城区已承载不了极巨膨胀的人口。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推动着城市不断的膨胀。成都发展到了今天,留存下来的历史建筑已经极少,能够保护利用的更少。这些历史建筑大部分被各种单位占用,而单位又分给职工居住,有的已住了两三代人。几十年、上百年的老屋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本来宽敞的院子被各家建的厨房、杂物间占满,陈旧的老屋里常常挤着祖孙三代人,有的还租给了来成都的打工者,房间里常常堆满了各种垃圾,又脏又臭,居住条件极差。有些老屋简直成了典型的城中村。要说服居住户配合我们的保护工作是很难的。他们往往就期待着政府的拆迁,希望政府哪天把这些老屋拆了,能给予他们赔偿。至于保护这些历史建筑,那不是他们的事。
55、作品《家》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
56、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57、在吃人的封建制度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美好自由的爱情,必须要和封建礼教抗争到底。
58、巴金的原名和字源于《诗经·国风》中《召南·甘棠》的首句“蔽芾甘棠”。而“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枯宁,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
59、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巴金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代表作品有《家》《寒夜》《随想录》。他的创作的《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60、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 ,诗人 深受人民的敬仰。
61、在分封制和Feudalism以外,今天常用的所谓“封建”——巴金也用这个概念,一般泛指中国古代传统制度和礼教,简而言之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地君亲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在20世纪,这种制度和礼教的核心就是“家长制”:以家长的名义、用威权方法管理社会,统治国家。
62、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高成就。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
63、瑞珏的世界太小了,她的小天地里只有她的家庭,她对于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瑞珏永远在向旧礼教旧社会屈膝,心甘情愿地为那可笑的封建迷信和陈腐道德观念忍受痛苦,她到死都不明白正是她恪守的礼教要了她的命,她不过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64、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简介的时候,我作为学生,还在赵琴老师的现代文学课堂里。她饱含深情的概述了整个故事情节,然而即使她是如此的动情,囿于我不高的思想觉悟(没看原著),也只能依稀的记得“梅表姐”“觉新”“乱草堆”“难产”“旧体制”等等关键词。本就不深刻,再经几年浑浑噩噩的工作历程,时光早已把它们挫骨扬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