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生著名的故事
1、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26)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
2、孔子深受刺激,他也辞官离开了鲁国跑到了齐国。
3、孔子是伟大的圣人,可也具备作为平凡人的有血有肉的一面。他有喜怒哀乐,也有说错话而认错的时候,也有自我解嘲的时候;他养过一条小狗,小狗死时,他还伤心地吩咐弟子用旧席子包裹起来,不要让小狗的头挨到泥土。那份伤心跟今天的爱狗人士没有什么不同。他一生不改初心,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博学多才,仍然谦逊地活到老,学到老,他雄健刚毅、温柔敦厚而优雅的人生修养境界,在《孔子——大成至圣先师》这本画册中,都有好的文字表述和绘画展现。孔子这些美好的德行和学问都是我们青少年朋友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当然也是全世界所有人的榜样。(孔子的一生著名的故事)。
4、投入、欣赏并享受大自然,是孔子人生之调节、超脱、快乐,乃至于获取智慧与灵感的一个主要源头。
5、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6、公元前482年,孔子70岁,这时已随心行事不逾矩。这一年,他爱的弟子颜回卒,孔子十分悲伤。(孔子的一生著名的故事)。
7、这里所说的学问,指的就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8、以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已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9、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在此事件中“文功武备”,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
10、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11、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12、一农夫答非所问,反问道:“车上坐着的执辔的人是谁呀?”
13、本书配有135张绘画作品,绘图古朴优美,独树一帜,绘图严格考究历史服饰、器物、建筑等细节,几乎每一张绘图都是一幅精美的高水准的绘画作品。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氛围,帮助孩子形成雅正庄严的审美能力。
14、所以,御在那时,既是交通工具,也是战争工具。
15、 当时,孔家人为了表示感谢,用一块彩绣系在了麒麟的角上,孔子不平凡的一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16、孔子所提倡的“爱人”的主体,包括一切人,上至贵族君王,下至黎民百姓,都要爱他人,行忠恕,没有人可以逃避这项义务,对于君王来说,这项义务比他人要重大得多,因为君王的“爱”还应及于所有的臣民。
17、驾鹤西归: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扩展资料: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18、大约三十岁左右,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19、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20、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21、孔子之道之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明宪宗
22、孔子曾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23、鲁定公十三年,孔子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策划实施“隳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季孙氏之费,但围攻郕邑的攻势功败垂成。
24、仁: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25、公元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回到鲁国。
26、这两位在田间耕作的农夫便是当时有名的隐者长沮和桀溺。人各有志,儒家一直主张入世,匡时济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隐者认为天下大乱,已无可救药,只能自保。因为孔子曾在此地使子路问津于长沮与桀溺,人们便将那条挡住孔子去路的河流称作孔子河。在河流的两旁,长沮、桀溺耕种过的那片呈梯形的田垄,一边称之为长沮冲,一边称之不桀溺畈。
27、对孔子一生中遭遇的“子见南子”“晋铸刑鼎”“陈蔡绝粮”“楚狂歌凤”等重要事件,还原历史真实。让孩子正确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为未来美好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8、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29、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一年后做司空,再升为大司寇,期间亦行摄相事。
30、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31、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32、68岁时,孔子在弟子们的拥戴下,季康子派人用钱迎孔子回归鲁国。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至此结束。
33、话说,那孔圣人的祖先原是殷代贵族,由于宋国统治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逃到鲁国,这才日渐没落。
34、而要做到这一点,为政者必须要“节用爱人”,不应向百姓索取无度而自己过奢侈奢靡的生活,要“使民如承大祭”“使民以时”,不可过分地役使民力,并警告统治者“苛政猛于虎”。
35、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扩展资料:主要成就
36、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
37、 第一次,是孔子出生的时候,有一麒麟降临在孔家的宅子里,并吐出一块玉书,上面写道:“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征在贤明”。
38、62岁时,孔子离开蔡国往叶。后又离叶返蔡。
39、已“知天命”的孔子,在后来长达十四年的漫长旅途里,都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40、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41、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42、 战国时期,洛阳城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为了日后以做大官,他拚命读书。有时读得太疲倦了,免不了要打瞌睡。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拿着一把锥子,瞌睡来了,就刺一下大腿,痛了,也就睡不着了,以便继续读下去。 无独有偶,汉朝的孙敬,人称“闭户先生”,常常独自关门读书。有时实在太累,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梁上,一头结着头发,让头颈正直地吊住。这样,如果打瞌睡,就会扯痛头发,立刻惊醒。于是,后人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勤学好读的精神。
43、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44、当时的鲁国君主昭公跟季平子斗鸡玩,后闹得不愉快玩急了。
45、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46、孔子是“无冕皇帝”。——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
47、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麒麟与孔子之间的密切关系哩?
48、公元前497年,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这年春天,孔子到达卫国。十月,孔子受谄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孔子师徒又遭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49、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康有为
50、“明知不可而为之”, 这段故事虽无孔子,这对孔子的概括真是入木三分,深刻得很。显然,这个守城门的人并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而是一个修养很高却隐身于市朝的大隐士。
51、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52、“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53、人们经常把传统中国的君主专制、愚忠、唯上等的源头归结于孔子,因为我们只关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所享受的哀荣,却忽略了他生前的不得志,如果他的主张真是以维护君权专制为特点,他又何须颠沛流离却始终不得诸侯国君们的重用呢?
5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颜回输冠
55、“传道授业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您知道一些什么呀?”
56、公元前493年,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婉拒,离开卫国西行。经过曹国,稍作停留,到达宋国,宋司马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59岁的孔子经郑国至陈国,陈国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绝粮七日。后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57、民间有谚:孔夫子搬家??全是书。孔子一生发奋好学,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走到哪儿都携带着很多书。
58、驾鹤西归: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扩展资料: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59、“行,请驾好马车,都上船。”船夫用竹杆吃力地撑着,马儿在水中随着木船过河,马儿会游泳。
60、孔子在人格,在平淡无奇中现出他的伟大,其不可不及处在此,其可学处亦在此。……苟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梁启超
61、公元前537年(鲁昭公5年),已15岁的孔子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志在做学问。
62、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