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陶行知生平简介【文案53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4-03 12:36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陶行知生平简介

1、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脑溢血在上海去世,、、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后葬于南京晓庄。(陶行知生平简介)。

2、前妻汪纯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第一位夫人。其和陶妹是同学,陶行知和她完婚后便赴美留学。陶行知和汪纯宜一生育有四子:陶宏、陶晓光、陶刚、陶诚。

3、储朝晖从1981年开始学习陶行知,研读陶行知,践行陶行知思想,曾任《陶行知全集》(川教版)专职编辑,其间15年专职从事陶行知研究,迄今36年。陶行知先生所著文章,他都看过五遍以上,其中一部分文章储朝晖也看过不下几百遍。储朝晖强调,他所说的“几百遍”的阅读次数,并不是机械地、纯粹地一遍遍阅读,而是在教育研究、教育实践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再有针对性地翻阅、思考。

4、用小先生普及教育,他认为还有四点比大先生好的地方:

5、这就是我的学校,翠苑一小,的翠苑一小!我的校园六年级作文2我们的校园是植物的世界。

6、这条小道两旁常年种着桂花,不远处的前方就是学校的主席台。这是我们的小小乐园,我们经常来这儿玩耍,无数欢声笑语在此飘荡,小道只静静的,文雅温柔。

7、一进学校的大门,就会看见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是盛开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那嫩绿的小草在鲜花周围,默默衬托着花儿的艳丽。在大花园里的还有高大的杨树,翠绿的柳树,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的银杏。如果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麻雀,我一定会在树上建一个家,天天观赏者这里的花、草、树木。藏在树上欢快的唱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小花小草听着我唱歌,和我一起跳舞,那里多么欢乐

8、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9、为了编辑《陶行知全集》(川教版),从1988年到1992年,储朝晖都“泡”在了图书馆查找与陶行知有关的资料。



10、重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储朝晖

11、抗战胜利,陶行知来到上海,仍怀揣教育救国的梦想。他反内战、吁和平,蒋介石当局要暗杀他,而他却仍然和同事、学生们谈论着办学校、兴教育。终,陶行知梦回晓庄……

12、啊!我们的学校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画着我们金色的童年。

13、1936年7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在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执行委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14、1931年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陶行知生平简介)。

15、操场的左上边是杨槐树,杨槐树开花了。前几天,米粒似的花苞还隐藏在绿叶丛中,一夜之间,这些花苞全都绽开了笑脸。雪白的小花一串串、一嘟嘟地挂满枝头。它们簇拥着,竞相开放,一点儿也不害羞。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校园里,沁人心脾。蝴蝶和蜜蜂也来凑热闹,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在花丛中窃窃私语。

16、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闲谈讲的故事加工整理,写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17、创造教育是生活教教育理论的立足点和归宿。传统的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教师,不但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要扼杀她。陶行知的《糊涂的先生》一文,就曾深刻地揭露了这种现象。“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学堂成了害人坑!你的墨水笔下有冤魂!你说瓦特庸。你说牛顿笨。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若信你的话,那儿来火轮?那儿来电灯?那儿来微积分”。

18、培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19、  陶行知毕生的思想实践可概括为“民主第自由始终;行动一生,创造其中”,从多维认识陶行知,不只是还原历史,还旨在呼唤现实。他创造的生活教育理论、民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完全没有过时,他所坚守的民主、自由、创造、爱满天下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依然是中国社会乃至今尚未跨越的路标,尚未达到的境界。

20、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21、                     求阙斋

22、在他看来,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视角,学习陶行知都大有裨益——

2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在充分认识了中国教育传统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在陶行知看来,中国实行新教育30年,依然换汤不换药,不过把‘老八股’变成‘洋八股”罢了。‘老八股’与民众生活无关,‘洋八股’依然与民众生活无关”。真正的生活教育必须是“适应于中国国民全生活之需要”的,即提倡一种把鸟儿从鸟笼放回树林的教育。所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不仅考虑了一般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状况,尤其是考虑到了中国学校教育的十分不普及和民众极其缺乏教育的现实。

24、在他36岁的时候,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晓庄师范,后被查封,罪名是晓庄通共,有碍风俗,陶行知也被迫逃往日本。直到他四十岁,陶行知回国,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后来又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后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

25、陶行知(1891—1946),现代著名平民教育家,原名文濬,曾用名知行,歙县黄潭源村人。15岁入学读书,先后就读于歙县崇一学堂、杭州广济医学堂、金陵大学文学系。1914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主修市政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1917年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北京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南京安徽公学校长等职。1923年,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27年,在南京郊区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并提出了“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1932年,创办了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社和国难教育社,提倡“小先生制”主张教育深入民间,为民众服务、为抗日救国服务。1944年10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中央常委和教育委员会主任,主编《民主教育》杂志和《民主》周刊。1946年1月,在中共南方局支持下,与李公仆等人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担任校长。同年7月25日,因积劳成疾逝于上海。

26、再往前走一百米左右看,映入眼帘的是升旗台。每周星期一我们都会在升旗台下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27、陶行之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他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书本和文字的教育之过在于把书本和文字当成教育本身,把读书当成教育的本身,以为读书之外无教育,是大错特错了。因此,要“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来教育,教育与生活占要有高度的一致。

28、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29、3)有利于打破知识私占观念,实现知识公有,为达到“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的目标打下基础

30、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31、校园小道,我读懂了你。我的校园六年级作文4走进大门,左边是操场,中间是草地,右边是住读楼,住读楼是一幢红色的五层建筑,第一层是人和博物馆和办公室,从第二层开始就是学生们的教室。

32、1930年4月遭国民d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33、     他说:“一般乡村小学要和学生家庭联络,很多困难,教师感觉孤立,学校感觉单调。利用小先生那便好了。小先生是一根根流动的电线,这一根根电线四方八面伸展到社会底层构成一幅生活教育网、文化网,把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可以交流。它把社会所发生的问题,所遇到的困难,带回学校,再把学校里的知识技能带回社会去。这样一来,如有一位教师,三十位小学生,而这三十位小学生便是三十位小同志,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实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触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生活教育》第1卷第20期)

34、1905年,进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

35、在晓庄,陶行知带领学生们自己耕作,自己劳动,自己修建校舍,他说流自己的汗,才能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你得自己干。陶行知不是要培养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而是那些在人民之中的老师。他邀请自己的朋友、学者到晓庄授课,传播新的知识和观念。渐渐地,这个在晓庄极不起眼的大学堂,从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众。陶行知行走在世俗乡里之间,行走在街头巷议之内,他要帮助那些普通的中国人,那些年迈的爷爷奶奶,那些富人家里面的佣人,那些财主家的帮工,那些街头的打杂者,那些货场的脚力,那些拉洋包车的师傅们,都识字。

36、篮球场的前面是我们的教学楼。漂亮的教学楼,就像充满了知识的海洋,我们在这里学习新的知识,汲取新的能量。每天早上,一阵阵的朗朗读书声从这里传来,让人精神振奋。

37、“饮冰室”,是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一句。意喻自己忧国忧民之“热”,饮冰方能“消暑”。梁启超临危受命,变法维新,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内心焦灼可想而知。在这间书斋里,他完成了《饮冰室合集》。

38、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39、作为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首批实验学校,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学陶师陶活动,3月19日行知讲堂,彭柱宜老师带我们了解了陶行知其人及生平事迹。

40、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d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d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d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41、1897年,曾在邻居家厅堂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免费为其开蒙。后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

42、“我们编的陶行知的全集一共有12本,其中有一些是他的书信、日记,其思想含量丰富。当下很多做教育工作的人,对他的思想了解得太少,要想真正地学习陶行知,一定要去看他的书,走进陶行知。”陶行知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储朝晖看过几百遍。很多人就问他,你看过那么多遍有价值吗?储朝晖回答,这有价值,“因为你在不同的视角遇到不同的问题再去看,是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些老师认为,陶行知讲的事和我们现在没有相关性。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在看一些教育家的著作的时候的局限,这种局限表现在很多人从文字、知识上去看——如果单纯地这样看,就狭隘,重要的、关键的是要看这个人的心胸,看这个人的精神实质,但是很多人看不到。而不仅仅是把陶行知的每句话背下来、把陶行知的雕塑建在校园里,也不是像很多表演戏剧的人一样会唱会讲,应当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理解,用行动去在当下的环境中做出来。”

43、陶行知主张传统学校必须改造,改造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他提出的“社会即学校”就是指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其实是—种“半开门”的改良主义主张,是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下搬进学校里去”;“社会即学校”是拆除学校围墙,依据社会的需要、利用社会的力量、在社会中创建新型的学校,即把工场、农村与学校、社会打成一片的学校。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成为民主的温床,培养出人才的幼苗”。也才能产生改造社会的功用。  

44、夏天,小道两旁的桂花早已盖住了绿叶,炎热的夏日让我们不敢走出教室,生怕烤焦了的大地滚烫了我们的鞋子,但是,小道却是我们在夏日经常光临的“顾客”,它“头”上的长廊和教学楼给我们带来了凉爽,每次下课,小道早已准备好凉爽的“空调”等着我们的到来,虽百无聊赖,但在小道上来来玩玩也总有无限乐趣。

45、1909年,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读大学期间,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中,他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46、根据这个基本思想,陶行知提出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第“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如何教会学生学呢?陶行知认为,一方面先生负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老师不要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想告诉他。通俗地说,不要把现成的小鱼给小猫,而是要“授之以渔”,教会小猫钓鱼。不要把现成的金子给学生,而是要把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交给学生。第“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学生怎样学,先生就怎样教,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也就是说,教师要不断自我进修: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才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总之,教学方法一定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

47、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那年他55岁。12月1日,先生的灵柩回到南京,南京城里的老百姓自发为先生扶灵。他们要送这个人,送他回他的晓庄,沿路上的人们唱着哭着:你去了,我们穷孩子的保姆,我们的朋友,人民的导师。挽联在飘,上面写着行知先生千古。而旁边是宋庆龄亲笔题写的四个苍劲大字“万事师表”。

48、春意多浓呀!我们的校园里一派迷人的春色,哪怕看上一眼,准叫你心醉!我的校园六年级作文14沿着通向学校的路,我来到静逸的校门口,早晨,太阳光照在校园里,像给校园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壮观极了,校门两边有用瓷砖贴的墙壁,一边刻着我们学校的名字,几个闪烁着金光的大字,显得庄重古朴。

49、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5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51、1930年4月遭国民d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52、“十驾”一词,典出《荀子·劝学》。《劝学》篇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十驾,用马拉车,一天叫做一驾,十驾就是十天的路程。良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十天也能跑千里。这是说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上一篇:陶行知的32个故事【文案29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