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辜鸿铭生平简介【文案64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31 13:05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辜鸿铭生平简介

1、辜炳辉说道,清初上坂辜氏共有三房,其中第三房也就是辜振甫祖辈于清初赴台发展。为了纪念到台湾发展的辜氏宗亲,上坂辜氏宗祠祭祖时仍不忘尾房的份子例。“逢年过节在祠堂祭拜祖先的时候,一般每个房头都要摆上五碗米饭,其中长房摆了七碗,就是替当时离乡到台湾谋生的第三房宗亲多摆两碗,这也是我们祖辈交代下来的。”

2、辜紫云同意了,但在临行前,他把辜鸿铭拉到家里的祖宗牌位前,点了一炷香,专门叮嘱了一句话:「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记,你是一个中国人。」

3、走进辜鸿铭纪念室,屋内左侧走廊墙壁上贴有辜鸿铭生平事迹和训示名言,对面的右侧墙面则贴有辜振甫生前开展两岸工作的部分事迹。厅堂中央设为活动场所,厅堂左侧有一陈列室,收集了辜鸿铭先生著书文集及历史照片等。

4、短短十六字成为「末代狂儒」辜鸿铭的人生精准写照。

5、世人看辜鸿铭可能近似于疯癫,而毛姆给他一个很客观的评价:(辜鸿铭生平简介)。

6、 据介绍,乾隆末年,惠安辜氏七世辜宗携子赴台谋生。根据螺阳上坂村辜氏族谱记载,辜鸿铭是惠安辜氏十一世。

7、主要作品:《美丽的回忆》、《羽高家书》、《笑对人生》、《足行山河》、《梦歌畅吟》、《龟舟搏楫》等多部散文集、诗词集、随笔集及科普书籍。曾在报刊社做过摄影记者、编辑、副主编。

8、“为了传播国学精神,扩大辜氏宗亲文化的影响,让村里民众对于国学大师辜鸿铭有更深的了解。”辜鸿铭纪念室负责人、年逾古稀的辜炳辉老先生介绍,目前村里姓辜的将近300人,整个惠安县辜姓约1500人左右。

9、而在翻译一系列中华经典的过程中,辜鸿铭自己也渐渐完成了一个转变:从相信东西方文明能够互补,到相信东方文明优于西方文明,甚至可以拯救西方文明。



10、《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诞生始末

11、近世人物中,辜鸿铭看不起袁世凯,因此后者挨骂的次数多,也为不堪。1907年,张之洞与袁世凯由封疆外任同入军机,辜鸿铭随喜,也做了外务部的员外郎。有一次,袁世凯对驻京德国公使说:“张中堂(张之洞)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办事的。”言下之意是,他处理公务无须学问帮衬。辜氏听人转述此话,忍俊不禁,立刻以戏谑的语气嘲笑袁世凯不学无术,他说:“当然,这要看所办的是什么事,如果是老妈子倒马桶,自然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还不知道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到的。”当时,有一种说法众人皆知:洋人孰贵孰贱,一到中国就可判别,贵种的洋人在中国多年,身材不会走形变样,贱种的洋人则贪图便宜,大快朵颐,不用多久,就会脑满肠肥。辜鸿铭借题发挥,用这个说法痛骂袁世凯:“余谓袁世凯甲午以前,本乡曲一穷措无赖也,未几暴发富贵,身至北洋大臣,于是营造洋楼,广置姬妾,及解职乡居,又复购甲第,置园囿,穷奢极欲,擅人生之乐事,与西人之贱种到中国放量咀嚼者无少异。庄子曰:‘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人谓袁世凯为豪杰,吾以是知袁世凯为贱种也!”他还骂袁世凯寡廉鲜耻,连盗跖贼徒都不如,直骂得袁世凯一无是处。(辜鸿铭生平简介)。

12、其实他又是一个用情极专的人,一生只有一妻一妾,妻子是淑姑,符合他的三个条件,是个小脚女人,让他迷恋。

13、生逢乱世,很少有人像辜鸿铭那样愤世嫉俗,推倒一世雄杰,骂遍天下强梁,他性喜臧否人物,出语尖酸刻薄,不赏脸,不留情。慈禧太后去世后四年,辜鸿铭写过一篇《慈禧的品行、趣味和爱好》的文章,赞扬慈禧太后“胸怀博大,气量宽宏,心灵高尚”,“是一位趣味高雅、无可挑剔的人”。但这并不表明,他对慈禧太后就没有微词。鄂中万寿节时,湖广总督府大排宴席,燃放鞭炮,唱新编爱国歌。辜鸿铭对同僚梁星海说,有爱国歌,岂可无爱民歌?梁星海便怂恿他试编一首。辜鸿铭有捷才,稍一沉吟,便得四句,他朗诵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话音刚落,满座为之哗然。辜鸿铭对晚清的中兴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亦颇有微词。他认为曾是大臣,李是功臣,曾之病在陋(孤陋寡闻),李之病在固(凡事无所变更)。他还拿张之洞与端方作比较,结论是:聪明不足,“张文襄学问有余,故其病在傲;端午桥聪明有余而学问不足,故其病在浮。文襄傲,故其门下幕僚多为伪君子;午桥浮,故其门下幕僚多为真小人。”

14、当然,辜鸿铭知道留辫子也只是个形式而已,要真正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要读书。1883年,他决定辞去在新加坡英国殖民政府中的职务,开始潜心研究中国经典文化。

15、裕庚在日任满返国后,旋即派往巴黎,出任驻法使臣。

16、就这样,才10岁出头的辜鸿铭就随布朗夫妇到了英国。因为对文学很感兴趣,辜鸿铭考取了爱丁堡大学的文学系——他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苏格兰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

17、1898年,辜鸿铭翻译的英文版《论语》问世,一下子就轰动了西方世界:原来中国人还有那么高深和有洞见的哲学!

18、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蛮夷之邦。”在那样的时候,他还嘴硬,叫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19、英国的炮舰1840年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20、ETnunc,reges,intelligite!TheMoralCauseoftheRussia-JapaneseWar《当今,皇上们,请深思!日俄战道德原因》,它从1904年12月10日起在《日本邮报》上连续发表,1906年结集于上海刊行。主要讨论日俄战争在道义方面的根源,兼及中西文明问题,并批评俄日双方的政策。

21、采访期间,辜炳辉带着记者前往二十公里之外的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长新村,拜访辜氏族亲辜世辉。今年90多岁高龄的辜世辉老先生是教师出身,他的父亲辜叔如是辜振甫的家庭教师,被辜振甫尊称为启蒙恩师。辜振甫生前获悉祖籍地在惠安之后,多次通过与辜世辉书信来往,了解老家宗亲情况。20年前惠安上坂辜氏宗祠建成之时,辜振甫还为宗祠《重建志》文稿修正寄回。《重建志》清楚地叙述了辜氏的发展史及惠安闽台辜家的血缘关系。

22、辜鸿铭辩才无双。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一些接触。辜鸿铭是张的幕僚,作为见面礼,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伊藤早知辜氏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

23、诙谐的人很可能严肃,古怪的人也很可能正直,辜鸿铭生平看不惯官场里的蝇营狗苟。以段祺瑞为首的安福系军阀当权时,颁布了新的国会选举法,其中一部分参议员须由中央通儒院票选,凡国立大学教授,或在国外大学得过学位的,都有选举权。于是,像辜鸿铭这类闻名遐迩的北大教授就成了香饽饽。有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陈博士到辜家买票,辜鸿铭毫不客气,开价五百元,当时的市价是二百块。小政客只肯加到三百。辜鸿铭优惠一点,降至四百,少一毛钱不行,必须先付现金,不收支票。小政客还想讨价还价,辜鸿铭大吼一声,叫他滚出去。到了选举的前一天,辜鸿铭果然收到四百块光洋和选举入场证,来人再三叮嘱他明日务必到场。等送钱的人前脚离开,辜鸿铭后脚就迈出大门,他赶坐下午的快车前往天津,把四百块钱悉数报销在名妓“一枝花”身上。直到两天后,他才尽兴而归。陈博士早就气歪了嘴巴,他赶到辜家,大骂辜氏轻诺寡信。辜鸿铭二话不说,顺手抄起一根粗木棍,指着这位留学生小政客,厉声斥责道:“你瞎了眼睛,敢拿几个臭钱来收买我!你也配讲信义!你给我滚出去!从今以后,不要再上我这里来!”陈博士理屈词穷,又慑于辜氏手中那根粗木棍的威力,只好抱头鼠窜,逃之夭夭。当时,中国的国会议员被称为“猪仔议员”,实由贿赂公行造成。辜鸿铭用贿款去吃花酒,杀“猪”杀得风流快活,堪称一绝。

24、据说他写作的时候,让妻子脱鞋,去掉裹脚布,一手执笔,一手把玩小脚,顿觉思如泉涌,下笔千言,妙不可言!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挚爱。

25、30多年来,先后在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及摄影图片,文种有:散文、随笔、杂文,诗歌等。有数篇诗词、散文及摄影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上获奖,其中:十余篇荣获一等奖;近百幅摄影图片被作为杂志封面刊用。

26、辜鸿铭在西方获得赫赫之名,多半由于他那机智有余、火花四溅、酣畅淋漓的英文实在太出色,他那专搔痒处、专捏痛处、专骂丑处的文化观点实在太精彩,令欧洲学者为之心折,敬佩有加。罗家伦说,“善于运用中国的观点来批评西洋的社会和文化,能够搔着人家的痒处,这是辜先生能够得到西洋文艺界赞美佩服的一个理由”,这算是说到了点子上。辜鸿铭在中国获得盛名,则是由于他怪诞不经的言行实在太离谱,他桀骜不驯的态度实在太刺目,“他的灵魂中没有和蔼,只有烈酒般的讽刺”,令中国人的胃口吃不消,眼睛也受不了。他对玩弄以诡辩与谬论“震惊白种或黄种庸人”的游戏乐此不疲,欧洲人能够欣赏他大言不惭、狂狷不逊、立异为高的表演,而中国人则全然不懂得该如何欣赏其中的妙趣。东方人的文化性格过于内敛,东方人的文化土壤从来就不肯容纳异端和叛逆。西方人视之为稀罕的天才,东方人却视之为少见的怪物,这就是根本原因所在。其实,我们只要逾越中国人千百年来自设的重重樊篱,把辜鸿铭简单地视为一个极端有趣(低级趣味和高级趣味兼而有之)并具备才智的人,就能够从他自觉和不自觉的喜剧表演中清醒地观察到、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的可爱处和可恶处,以及中国文化的可尊处和可卑处。然而问题是,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蔑视西方的价值观念,他到底是仅仅表现一种东方人的文化姿态,还是确实出于内心的真诚?这始终是一个谜。辜鸿铭太擅长表演了,因此他的言行具有极大的遮蔽力和欺骗性,在一团驳杂的光影中,观众往往莫辨其虚实。

27、她的亲人有:大哥(名号不详),二哥 勋龄,四弟馨龄,五妹容龄(山寿郡主)。满族,1886年出生于武昌,后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上世纪初,精通八国外语的漂亮、聪慧的德龄公主,走进了充满神秘、诡异又异常险恶的皇宫,作为御前女官为慈禧太后做翻译工作。

28、PapersfromaViceroy&#xsYamen:AChinesePleafortheCauseofGoodGovernmentandTrueCivilization.封面上有赵凤昌亲笔手书的中文书名《尊王篇》。该书于1901年在上海出版,乃是辜鸿铭自和义和团运动以来,陆陆续续发表。

29、如今谈起惠安辜氏,不能不提生前担任过海基会会长的辜振甫。据史料记载,1924年,辜鸿铭曾应堂弟辜显荣的邀请去台湾讲学。辜显荣乃是辜振甫的父亲,他和辜鸿铭属于惠安辜姓的第十一世,辜振甫属十二世。辜鸿铭到台后,住在辜显荣的凉州街家中二楼。此时辜振甫七岁,聪明伶俐,颇得辜鸿铭垂爱。除教他ABC,还不忘灌输中国文化。辜振甫很快爱上了这位风趣幽默的伯父。

30、甚至在慈禧过大寿的时候,他大骂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31、《觉醒年代》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其首要贡献不是客观地描述了关于那个年代的历史细节和历史真实(那只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方法),而是以一种罕见的勇气,用影像书写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段重要的历程——从文化启蒙到思想启蒙到政治觉悟到革命行动的完整思想史。

32、她的众多回忆性质的作品,因其亲历亲见的特定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宫生活珍贵的史料,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佐证和参考。1944年在加拿大死于车祸。 人物生平 裕德龄(1886~1944),笔名德龄公主,旅美作家,满州汉军正白旗人,被封郡主,又称德龄公主或德龄郡主。因曾担任慈禧的御前女官并用英文写作了这段经历而闻名。

33、关于他的妾,是一个“跨国情缘”,辜鸿铭在青楼偶遇落难的日本女孩贞子,顿生怜悯之心,带回家帮其寻找父母。

34、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35、后来,有一次外国专家联合请辜鸿铭吃饭,大家对他都很尊重,推他坐首席。宴会上,有位外国人就问辜鸿铭:“你能否给我们讲讲贵国孔子之道有何好处?”,辜鸿铭立即说道:“刚才大家推我坐首席,这就是行孔子之教。如果今天大家都像你们西方所提倡的竞争,大家抢坐首席,以优胜劣败为主,我看这顿饭大家都吃不成了,这就是孔学的好处!”

36、但是,这样有才华的辜鸿铭,仕途生涯却不足一谈,他一生事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在于沟通中西文化并诉诸于翻译事业。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孔孟哲学,精神道义,他不仅把《论语》《中庸》和《大学》三本儒家经典翻译成英文,还用地道的英文写出了《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等介绍中国的书籍,随着这些著作畅销海外,其目的即在于使西方人了解进而尊重中国文化。

37、据介绍,辜振甫曾在书信中讲到“鸿铭先生诲之谆谆,本人深蒙启迪,终身受用,并常以之转嘱后辈共勉之。”可见,辜鸿铭对辜振甫的影响至深,这也是辜氏叔侄的情感所在。(东南网记者林杰)

38、17岁时随父回京,因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和妹妹裕容龄一同被慈禧招入宫中,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05年因父病重离宫。后“应亲友的要求和催促”,用英文写下了她在宫廷内两年生活的所见所闻——《清宫二年记》。

39、辜炳辉谈到一个细节,他说辜鸿铭到台湾讲学时,对处身日据时期的台湾,辜鸿铭告诫为日本殖民当局做事的辜显荣“时刻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此话留在辜显荣记忆深处,也留在年幼的辜振甫等辜氏家族的后人心里。

40、https://baike.so.com/doc/1663786-175890html

41、“辜鸿铭是辜振甫的堂伯父,上世纪20年代辜鸿铭曾到过台湾辜振甫家小住一段时间,那时辜振甫大概7岁。辜氏宗祠和辜鸿铭纪念室落成之时,拟邀请辜振甫先生参加,后来因各种原因,没能如愿,不过有收到他的复函。”林水坤说。

42、这个人有过很多名号:「圣哲」「怪杰」「狂儒」「老怪物」「老顽固」「小丑」……光看名号,你很难判断他是怎样一个人。

43、因此,当辜鸿铭提出了“茶壶理论”推崇一夫多妻制之后,得到了疯狂的吹捧,这也为当时新思想的推行制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像一个矛盾点,一个接受新思想新教育的人,依旧狂热的追捧着古老封建的东西。

44、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终于理解了这个老师,一直很清高的老师。

45、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一一《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46、“有辜鸿铭老先生翻译的经典国学,写过的诗词,也有后人给他写的传记评论,这些书籍都是设立纪念室时宗祠去收集的。这张照片是辜先生在北大教书,这一张是上世纪印度泰戈尔诗人来中国时和辜先生合影,当时两位都是文化界大师级人物。”辜炳辉介绍说,辜鸿铭对国学的贡献后人有目共睹,纪念室成立后一直秉持弘扬国学文化,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传承辜鸿铭国学精神。

47、本文作者佚名,发表于《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年第18期。

48、某天,辜鸿铭在北京椿树胡同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你说这是谈佛理,谈哲学,还是故弄玄虚?反正他这一套足够唬住那些洋鬼子。辜鸿铭辩才无碍,他既能在西洋人面前稳操胜券,也能在东洋人面前棋高一着,即便他面对的是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那样的高段位选手,他也能赢。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居停期间,他与张之洞有过接触,作为见面礼,辜鸿铭将刚出版不久的英文译本《论语》送给伊藤。伊藤早有耳闻—辜氏是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20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他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如今20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并不会三三得八的。”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只好微笑颔首。辜鸿铭殊非当时一些萎靡不振的士大夫所可比拟,他生平喜欢痛骂洋人,反以此见重于洋人,不为别的,就为他骂得鞭辟入里,骂在要穴和命门上。洋人崇信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到了痴迷的地步。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TheSpiritoftheChinesePeople”(他自译为《春秋大义》),中国学者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的京戏只要一元二角,听辜的讲演,要二元,外国人对他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49、在新加坡的英国殖民政府机构里,辜鸿铭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凭借他的文凭和留学经历,他可以享受一份很不错的薪水,在南洋度过惬意舒适的一生。

50、辜鸿铭掌握的9种语言,并非初涉,而是精通,并且这里面还不包括汉语和闽南语。精通到什么程度呢?他曾当众背诵六千一百多行的无韵长诗《失乐园》;长达12111行的鸿篇巨制《浮士德》,他也可以用德文整部背诵下来; 他还曾故意在伦敦街头倒着拿报纸看,紧接着就倒拿报纸把文章朗声读出。

51、几名德国人大吃一惊,而周围的人也觉得一个留着辫子的黄皮肤人居然能用外国话与外国人交流,都上前围观。其中有一个人对辜鸿铭留下了深刻印象。

52、据了解,螺阳镇上坂村辜氏族亲合力重建辜氏宗祠,1999年春落成,并设立“国学大师辜鸿铭纪念室”,今年刚好是20周年。

53、 1895年,裕庚被清廷实授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权大臣,德龄全家人随父亲到日本东京赴任,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

54、辜鸿铭在西方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源自于他的机智与幽默。某天,辜鸿铭在他位于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你说这是谈佛理,谈哲学,还是故弄玄虚?反正他这一套足够唬住那些洋鬼子。

55、《辜鸿铭国学要义》选取了辜鸿铭先生有关国学方面的论著,对现存的底本取其精华,精心挑选、编校。书中,先生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容,内容系统精炼、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在当时少有的开阔视野,通过他独立而冷静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他眼中独特的国学文化和思想的精髓,在靠前学术中发出了国学不错音。

56、完成学业后,辜鸿铭听从当时在新加坡的语言大家马建忠的劝说,埋头研究中华文化,并回到祖国大陆,继续苦读中国典籍。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在轮船上用纯正的德语挖苦一群德国人。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毛姆的朋友就给辜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辜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辜的小院。一进屋,辜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

57、辜鸿铭的一生充满了矛盾,这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思想上还体现在文化和服饰之上。简单地说就是在别人还处于封建思维留辫子的时候,他就把辫子给剪掉了,显示自己是先进青年,然后在别人经过了思想的转变之后,他又把辫子留了起来,就像一个和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一样。

58、“让家乡后人汲取辜鸿铭先生的正能量,用心灵的语言,诵吟高歌,将中国人的精神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组织吟诵会的螺阳书院工作人员说道。

59、晚年的辜鸿铭在北京大学当教授,但当时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西方文化开始碰撞,新文化思潮在新中国很快传播开来。辜鸿铭虽然出生在南洋,但他并不觉得西方很文明,东方很野蛮,相反他对中华文化爱的深沉。但他表达的方式有些偏激:辜鸿铭仍然坚持恢复帝制,穿长袍,留长辫。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后来不得不离开北大。

60、1880年,23岁的辜鸿铭学业已成,他没有选择继续留在英国,而是回到了自己阔别13年的南洋家乡。

61、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老怪物”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中国人的精神》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

62、自1883年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他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古老的东方理论中还加入了歌德、席勒、罗斯金及朱贝尔的有启发性的妙语。在他之前,理雅各曾经翻译过多部儒家经典。但是辜鸿铭认为理雅各的翻译并没有表达出儒学的精髓。

63、辜鸿铭可以说是个处处矛盾的卫道夫,当大家对他的辫子提出非议,甚至认为他是“立异以为高”。很少有人知道,在民国开始之前,他已经剪掉辫子,当大家都开始剪辫子的时候,他又开始留辫子,甚至带上假辫子,到处招摇过市。

上一篇:关于青春的演讲稿1000字【文案4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