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什么
1、在“文革”期间我受批斗的时候,我的罪名之一就是“歪曲了劳动人民的形象”。有人举出了老黄妈和鸣凤为例,说她们应当站起来造反,我却把她们写成向“阶级敌人”低头效忠的奴隶。过去我也常常翻阅、修改自己的作品,对鸣凤和黄妈这两个人物的描写不曾看出什么大的问题。忽然听到这样的批判,觉得问题很严重,而且当时只是往牛角尖里钻,完全跟着“造反派”的逻辑绕圈子。我想,我是在官僚地主的家庭里长大的,受到旧社会、旧家庭各式各样的教育,接触了那么多的旧社会、旧家庭的人,因此我很有可能用封建地主的眼光去看人看事。越想越觉得“造反派”有理,越想越觉得自己有罪。说我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我承认;说我写《激流》是在为地主阶级树碑立传,我也承认;一九七零年我们在农村“三秋”劳动,我给揪到田头,同当地地主一起挨斗,我也低头认罪;我想我一直到二十三岁都是靠老家养活,吃饭的钱都是农民的血汗,挨批挨斗有什么不可以!但是一九七零年的我和一九六六八年的我已经不相同了。六六年九月以后在“造反派”的“引导”和威胁之下(或者说用鞭子引导之下),我完全用别人的脑子思考,别人大吼“打倒巴金”!我也高举右手响应。这个举动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不大好理解。但当时我并不是作假,我真心表示自己愿意让人彻底打倒,以便从头做起,重新做人。我还有通过吃苦完成自我改造的决心。我甚至因为“造反派”不“谅解”我这番用心而感到苦恼。我暗暗对自己说:“他们不相信你,不要紧,你必须经得住考验。”每次批斗之后,“造反派”照例要我写《思想汇报》,我当时身心十分疲倦,很想休息。但听说马上要交卷,就打起精神,认真汇报自己的思想,总是承认批判的发言打中了我的要害,批斗真是为了挽救我,“造反派”是我的救星。
2、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后期,《火》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园》、《寒夜》,都体现了对40年代中国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火》对抗战的直接描写,《第四病室》对社会底层黑暗的揭露,《憩园》对不平等社会的反思,《寒夜》对社会黑暗的控诉。到了晚期的巴金对于“善”的思考则更加带有更明确的社会内涵,这个内涵,主要是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来体现,即反对文化专制、反对长官意志、反对粉饰现实、忏悔自己精神上的软弱,认为整个民族都应该忏悔和反思。于是他也响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馆。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之家。他从小就感受到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旧礼教对青年的戕害,并在与下层劳动者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的不幸命运,从而激发起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憎恨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在五四运动浪潮的激励之下,他接受了科学民主思想,进一步产生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要求和尊重人、同情被损害者的人道主义精神,确立了为追求光明和真理而献身的志向。
4、巴金的一生贯穿了中国的一百多年历史,这在中国作家里屈指可数——他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建立,“文化大革命”,1978年的思想解放,90年代的改革开放等。
5、“你我因志愿而相遇”--记十佳志愿复试评选答辩(巴金原名李尧棠字什么)。
6、 有了它,我不能闭目为盲;有了它,我不能塞耳为聋;有了它,我不能吞痰为哑;有了它,我不能在人群中寻找我的幸福;有了它,我就不能和平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了它,我就不能活下去了。
7、长篇《寒夜》:1)作品描写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破裂,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为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小人物喊出了痛苦的呼声。2)汪文宣的形象----善良、胆小、懦弱,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曾树生形象的多维性----年轻美丽、思想开放、富有活力,内心孤独苦闷;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与冲突。青春的消失、理想的破灭、人生的扭曲,还有中年成熟背后的悲哀等,使人物带有浓浓的悲剧色调;他们的精神煎熬既来自社会,更来自家庭中的婆媳“战争”。3)汪文宣,曾树生的悲剧,是处于黑暗现实中而又追求个性解放的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上被摧残,肉体上被吞噬的悲剧。4)其中也有对人性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深层思索。如“婆媳”战争。5)这是平民的史诗,是战争年代普通知识分子苦难生活的真实图景,是发自小人物内心的真实愤慨。6)《寒夜》是巴金继《家》《憩园》之后小说艺术的又一高水准发挥。
8、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杰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力的作家之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品之一。
9、 李文熙之长兄李寅熙,字宾日,号秋门,贡生,无子,后以李玑为嗣,著有《秋门草堂诗钞》四卷,李寅熙后来离乡北游,晚年多居京城,并且卒于北京。
10、 在嘉兴修建中国祠堂民俗文化博物馆,也许很多嘉兴人没有这样的自信,因为嘉兴没有大规模的祠堂建筑。但在清代,嘉兴一地的祠堂也有不少,单就嘉善县来说,据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县内共有祠堂五十一座,其中二十座以名宦专祠,三十一座是世族祠堂。专祠中有惠民乡的陆宣公祠,为祭唐朝贤相陆贽而建,有祭田二百亩,建国前每年清明节,由陆氏家族主祭。陆贽秉性贞刚,严于律己,甚得朝廷倚重,号称“内相”,名列古代十大名相之苏轼认为他文辩智术超过汉代的张良。魏塘镇的忠孝祠是纪念一代明臣魏大中及其子魏学洢,其家一门忠烈,却惨遭宦官魏忠贤的迫害,后魏大中被追谥为忠节,魏学洢亦被下诏旌表为孝子,魏学洢还留下著名的《核舟记》。西塘镇现在还有个名叫“四贤祠”的地方,当时就是为祭祀在历史上有功于当地的四位贤人明知府杨继宗、参政喻良,清巡按庞尚鹏、邑侯莫大勋。在我们当地,不是搞文史的人,现在还能够说出陆贽、魏大中这些古代赫赫有名的贤臣已经不多了,知道巴金祖籍地在嘉兴更少,这样说来,祠堂博物馆的建立,其意义也就深远了,祠堂博物馆可以部分地承担起宣传历史名人、传播祠堂文化的作用。嘉兴一地,可以借某一个名人家族祠堂为背景,并且可以将祠堂文化与江南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瓦当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开辟一个祠堂文化的新天地,再者,中国大地上,名人祠堂始终是我们视眼中的一个关注点,如成都的武侯祠,福州的林则徐祠堂,海口的苏公祠等等,把名人祠堂做一个总结,不是很有意义的事?名人祠堂和祠堂文化自然是祠堂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内容了,嘉兴的祠堂博物馆立足嘉兴的名人祠堂,且完全可以辐射到全国,如果嘉兴人真有勇气这样做了,那么将是嘉兴人的福气了。
11、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12、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 《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13、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
14、但小说无意中被做编辑的叶圣陶看到,认为不错,登到了报纸上,成为了巴金闯入文学圈的第一步。
15、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
16、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的。
17、☞ 情感美文 - 试试呗,万一你也喜欢我呢 | 长大,是一瞬间的事 | 别怕,结婚只是一件小事儿 | 别打扰,别纠缠,别念旧 | 我知道你也累了,别硬撑了,放手吧 | 人,一生只欠三个人 | 你快来娶我呀 | 不要做被坏情绪支配的人 | 我们好像在哪儿结过婚 | 婚姻有6层,你在哪一层?| 好好说话,是世上低成本的善良 | 不是想吵架,是想你哄哄我 | 有一种心境,叫随遇而安 | 跟开心的人结婚,心开了又开 | 令人受益的三种说话方式
18、如《激流三部曲》中的《家》(1931),1)《家》在结构上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几对青年爱情上的纠葛为主线,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2)高老太爷:封建大家族的高统治者;觉新:长房长孙,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潮,而感情上,行动上仍然留恋旧家庭,以致在专制压迫下妥协。“不该那么做”的典型。觉民:他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觉慧:封建专制的叛逆者,是引导青年“应当这样走”的形象。寄托着对青年的赞美和生活的信念,他是《家》的主角。鸣凤: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琴:琴是黑暗家庭中一线希望的火花。正如觉民所赞叹的那样“琴真是个勇敢的女子”。
19、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他一手倡议并且出资创建起来的,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次性捐了15万稿费,八千多册收藏的现代图书,还有很多珍贵的书画、手稿,为中国现代文学保藏了丰富的资料。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送给巴金故居的8个小铜像中,一眼看去巴金是其中小不起眼的(左四)。他曾经这样形容自己:“一个小老头,名字叫巴金”,觉得自己很平凡很矮小。但在我们心中,他很高大。
21、王蒙:“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也是榜样。”文洁若:“我觉得,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
22、 1923年巴金和三哥李尧林离开成都,来到上海。巴金和三哥约在1923年6月3日前后第一次来嘉兴,在嘉兴南门的四伯祖李熙平家(西米棚下15号,1999年春拆除)住了两天,和在上海新申报社做事的族叔李玉书一起在四伯祖的指点下来到祠堂祭祖,看到祠堂破旧不堪,便写信给四川的二伯和二叔,告知祠堂现状,随后由二伯李青城出资八十大洋,委托嘉兴族人修复祠堂。1924年1月13日巴金和三哥第二次来到塘汇,祠堂已修复,祠中供李氏列祖及李忠清等神主。祠堂修复后,看守祠堂的族人名斐卿的,因嗜鸦片,把祠堂的大门当了,巴金兄弟将祠堂大门取了回来,怕他再拿去当,让隔壁棺材店的一个木匠用铁钉铁圈把门钉了起来,也因为这个缘故,供桌是用砖砌成的。
23、他具有我们这片土地上历来稀缺的“求真意志”与“忏悔意识”。
24、 妈妈,请你诅咒我吧,请你收回这颗心吧!我不要它了。
25、一九六九年我开始抄录、背诵但丁的《神曲》,因为我怀疑“牛棚”就是“地狱”。这是我摆脱奴隶哲学的开端。没有向导,一个人在摸索,我咬紧牙关忍受一切折磨,不再是为了赎罪,却是想弄清是非。我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不怕三头怪兽,不怕黑色魔鬼,不怕蛇发女怪,不怕赤热沙地……我经受了几年的考验,拾回来丢开了的“希望”,终于走出了“牛棚”。我不一定看清别人,但是我看清了自己。虽然我十分衰老,可是我还能用自己的思想思考。我还能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我不再是“奴在心者”,也不再是“奴在身者”。我是我自己。我回到我自己身上了。
26、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
27、这本书的书名是《家》,描写的是一个家衰亡与分崩离析之过程。当时,“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新思想、民主、科学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传统,高家公馆里的故事既是封建社会大家族的缩影,也是时代的反映。
28、中篇《憩园》:1)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崩溃后,那些纨绔子弟的结局。其主题与《激流三部曲》仍有连续性,即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的寄生生活对人的腐蚀,批判福荫后代,长宜子孙的封建思想。既有批判性,又充溢着人道主义的温情。《憩园》集中揭示封建阶级本身所经历的人格的堕落及人性的扭曲的过程。2)旧主人杨老三;新主人姚国栋;其子姚小虎。3)艺术特色:a.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构思方法,又借鉴了我国古典文学构设意境的美学追求,形成了有浓厚抒情气氛又带象征意味的结构形式。b.描写新旧两代主人和他们家庭的遭遇变迁,却采用哀怨婉约的文字和舒缓自如的笔调,别有一种诗的韵味。c.《憩园》由几个人物追述的历史片段组接而成,每种追述都有各自的道德评判,彼此辩驳并呈,形成复调的关系。e.《憩园》标志着巴金以往那种青春型的热情倾泻的创作风格,开始朝比较深蕴细腻的方向转变,到《寒夜》达到圆熟。
29、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他的前期小说创作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的,如长篇《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另一类是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的,以《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家》为其代表。
30、巴金原名为李尧棠,表字为芾甘,巴金出生于我国四川省。巴金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的,巴金在很多领域上面都有极为重大的作用和成就,巴金的小说在中国文坛上面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人称为是中国近代的极为重要的六位文学家之一。
31、巴金的原名和字源于《诗经·国风》中《召南·甘棠》的首句“蔽芾甘棠”。而“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枯宁,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32、 《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
33、小说以作者自己的家庭为素村,描写“四”时期,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台的历史。小说发展的主要线索是围绕高家长房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爱情,展开了高公馆内以高老大爷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势力对青年一代的迫害和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描写。觉新本是个有理想的聪慧青年,因高老太爷想早抱重孙,让他成婚。觉新本与表妹梅芬恋爱,由于姨蚂反对,加上两人八字不合,不能相配。后由父亲用抓阄办法,决定与不相识的瑞珏成婚。这样恋爱三方部陷入痛苦之中。不久梅芬抑郁而死。觉民、觉慧比大哥接受了更多的新思想。也更具有反抗精神,觉民不服从高老大爷的指婚命令逃婚在外,与志同道合的表妹琴自由恋爱,取得了胜利。觉慧爱上了善良纯洁的奴婢’丫头鸣凤,高老太爷却把17岁的鸣风送与60岁的豪绅冯乐山“做小”,致使鸣凤投湖自杀,从此,觉慧更加仇恨这个家庭:萌发了离家出走成家庭“叛徒”的思想。高家第二代克安、克定又私蓄娟妓,变卖家产,赌博闲荡,致使高公馆坐吃山空,露出分崩离析的征兆。高太爷在绝望中死友。服丧期问,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把瑞珏赶到城外一座破房里生产,结果云儿出生。瑞珏却葬送了性命。一系列残酷的打击使觉新对自己“不抵抗主义”的孱弱态度有所省悟,更使觉慧鼓足勇气,愤而出走。高家在沉没,而新一代在崛起。
34、 李寅熙与秀水汪如洋、王復为诗友,“两君亦雅重其人”。郭麐《灵芬馆诗话》,称其“享年不永,故所作未遑深密,然清疏隽上之气,自不可磨灭”,又谓其“秋试京兆,屡困有司,侘傺以卒”,故其诗未能成家,存集自记生平而已。
35、“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36、 这些年,我怀着这颗心走遍了世界,走遍了人心的沙漠,所得到的只是痛苦和痛苦的创痕。
37、1946年又完成了成就高的作品之一《寒夜》,这也是巴金一生中所创作的后一部小说。
38、后期的《憩园》、《寒夜》笔触虽由热转冷,以家庭为核心展开叙述,但却通过以小见大,克制深沉的刻画,对中国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更沉重的抨击。
39、中国上世纪几乎所有重大的历史时刻,都在巴金的人生中留下了痕迹。
40、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41、故居的猫咪们可爱。喵咪们时而漫步在小道上,时而与游客互动,一点也不怕生。它们也是故居的一道风景。
42、憩园讲坛︱4月21日张新颖主讲:沈从文的前半生
43、 在本文初稿完成后,我有幸结识了李斧。在和李斧兄的多次交流中,我看到了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他反对嘉兴人设想的重修李家祠堂的计划,但他赞成修建中国祠堂民俗文化博物馆,认为祠堂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一部分,确实有研究和博物价值。并且他说,如果真要是能这样做,他倒是有珍贵家族祠堂资料可以贡献。
44、巴金在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从1928年9月写《灭亡》起,到抗日战争爆发为前期;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为后期。
45、克鲁泡特金是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宣扬消灭私有制,废除国家,建立无政府社会,逃亡国外后仍坚持自己的主张。巴金正在阅读翻译他的著作,对克鲁泡特金斗争精神很是敬佩。
46、 1999年9月,许岩摄影、陆明撰文的《嘉兴影踪》出版,其中有《巴金与嘉兴》一文和原西米棚下15号照片一帧。
47、他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再见”,仍旧回过头去看永远向前流去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了。
48、 我要对我的母亲说:“妈妈,请你把这颗心收回去吧,我不要它了”。
49、 巴金一生有三个重要的地方,成都是他的出生地,上海是他长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嘉兴则是他的祖籍地。成都巴金的家乡建有巴金文学院,上海于2003年成立了巴金文学研究会,作为巴金祖籍地的嘉兴人也应该做点长久的实事,不只为利益的原因。
50、 李忠清的经历也与义军有关,清军与在四川的李永福在几个城市展开激战,“长宁、筠连、高县俱陷,独庆符获全,全忠清之力也。”于是,“民为建生祠”。但他的功绩还在后头,夔州守唐炯督军战义军,“恃忠清为前敌,以舟师破石达开于涪州,又败别贼于綦江,积功擢任打箭垆同知,所至兴利除弊,才望一时称焉。”李忠清功勋卓著,在活着的时候就有人为他建祠堂了,于是他想到为家族建造祠堂完全在情理中,而他的祖籍在嘉兴,这样便有了塘汇的李家祠堂。那是一个大家族的象征,象征了身份、地位和荣耀。
51、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52、 我在《续槜李诗系》中读到李寅熙的三首诗,其中有一首是写给好友汪如洋的,诗名《感旧寄云壑》,云壑即汪如洋。诗是这样写的:“云龙角逐记当年,车笠而今转自怜,壮岁浑如春易老,可人真是月难圆。读书得力差安命,止酒无功又破禅,论心同咫尺,病怀駊騀向君传。”读书得力差安命,所以到后他还只是一个贡生。
53、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
54、这个发现使我十分难过!我的心在挣扎,我感觉到奴隶哲学像铁链似的紧紧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没有自己的思想,不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别人举手我也举手,别人讲什么我也讲什么,而且做得高高兴兴——这不是“奴在心者”吗?这和小说里的黄妈不同,和鸣凤不同,她们即使觉悟不“高”,但她们有自己的是非观念,黄妈不愿意“住浑水”,鸣凤不肯做冯乐山的小老婆。她们还不是“奴在心者”。固然她们相信“命”,相信“天”,但是她们并不低头屈服,并不按照高老太爷的逻辑思考。她们相信命运,她们又反抗命运。她们决不像一九六六八年的我。那个时候我没有反抗的思想,一点也没有。
55、在巴金故居做志愿者期间,我对巴金了解更多,甚至爱上了巴金!
56、建国以后,从初的兴奋到陷入无休止的社会活动,再到十年浩劫,这二十年里,内心敏感的巴金更多时候是痛苦与无奈。
57、 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
58、 带着这些问题,我来到嘉兴图书馆古籍部。在这之前,我已陪同巴金研究专家周立民到塘汇寻访过李家祠堂旧迹,他的《巴金手册》也看了个大概,知道了一些巴金祖籍的简况,同时读过陆明(嘉兴市作协副主席)和《嘉兴市志》(史念主编)记录的有关巴金祖籍嘉兴的一类文章,知道清光绪的《嘉兴县志》对此事有记载。我想亲眼看看这些史料,眼见为实。我在查阅资料之前,先碰到了秀州书局范笑我兄,他认真地对我说,这方面的资料,已经没什么遗漏了,不要浪费时间了。他清楚地知道《嘉兴市志》编纂室在这方面所花的功夫,我也相信他说得没错,但有时我总是有些固执。在我查到李璠传后,我匆匆看一眼便忙着拍照,接着又去查其他了。原以为真的没什么,回到家细一看,才知道有些内容与我先前看到的不尽一致。
59、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60、在巴金故居工作,我们也代表巴老,身上也有巴老的精神——无私与奉献。我们十分敬爱巴老,也爱护巴金故居。巴金故居里的保安叔叔对人和蔼可亲,但有游客踩踏花园草坪的时候,他们会严厉制止。他们爱这一草一木,爱这一砖一瓦。
61、另一类是反映抗战时期现实生活的,主要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和《寒夜》(1946)。
62、巴金,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1927年至1928年旅法期间,他接触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在巴黎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8年底他回国,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
63、当时巴金出版小说也是出于想送给亲友看的缘故,想让亲友们理解其当时做的革命宣传工作。
64、 嘉兴,自古是个文化名城,在文化老人巴金的心中,一定期待嘉兴人在文化上有更大的成绩。
65、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23年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并从事社会活动和编译工作。1927年赴法国巴黎求学。1928年底回到上海后从事文学创作。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66、 正直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和平在哪里!
67、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二马》《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柳家大院》以及剧本《茶馆》《龙须沟》等。其中的短篇小说《微神》是老舍作品中的爱情小说。
68、——《诗·小雅·斯干》又如:朱芾(红色蔽膝)通“绋”。
69、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70、巴金同志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出色的翻译家、卓越的编辑家、出版家。
71、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
72、抗战三部曲:又名《火》, 因书分三册,又被称为《抗战三部曲》。
7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众所周知,巴金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他的主要作品有《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憩园》、《寒夜》,《随想录》等。
74、 2002年9月9日,李氏后人李斧来嘉兴图书馆查找有关其祖上的资料,查阅了清光绪《嘉兴县志》。
75、回国后,巴金仍然没有想过要当作家,而一直写的是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
76、巴金说:“我不要单给我们的家庭写一部特殊的历史,我所要写的应该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这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我们在那些家庭里常常见到的,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写一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灭亡……我写《家》的动机也就在这里。”《家》也是巴金在哥哥李尧枚的鼓励下写的,1929年7月,李尧枚自川来沪看望巴金,谈了家庭里的种种事情,气愤而又苦恼。巴金告诉他,要写一部反映大家庭生活和家中男女青年不幸遭遇的小说。大哥即表支持,后又写信来大加鼓励:“你要写我很赞成,我简直喜欢得了不得,我现在向你鞠躬致敬。” 这使巴金大受鼓舞,抱定心志创作《家》,不负“我一生中爱得多而又爱我深”大哥的殷切期望,让大哥早日从沉重的封建枷锁中解脱,“读到我的小说,也许会觉悟,也许会毅然地去走新的路”。李尧枚在信上说:“《春梦》(即以后的小说《家》),我很赞成;并且以我们家的人为主人翁,尤其赞成。实在的,我家的历史很可以代表一切家族的历史。我自从得到《新青年》书报,读过以后,我就想写一部书来,但是我实在写不出来。现在你想写,我简直喜欢得了不得。”他还鼓励巴金不要怕,说:“《块肉余生》(即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过于害怕就写不出来了。”而故事中的高觉新的形象更是以哥哥李尧枚为原型塑造的,然而可惜的是,才写到第六章时,接到家里来电,大哥终因受不住巨大压力而服毒自杀了。巴金悲痛欲绝:“万不想大哥连小说一个字也没有能读到。”“没有挽救他,我感到终生的遗憾。我只有责备自己。”李尧枚的死,更坚定了巴金早日写好《家》的决心:对那吃人的封建制度,我一定要用全力打击它!他拿起笔写了小说的第七章《旧事重提》。《家》由上海开明书店正式出版时,巴金写了序《呈献给一个人》,这“一个人”正是他的大哥李尧枚。巴金说“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的心灵激动的一切。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由于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诅咒。我有过觉慧在他的死去的表姊(梅)的灵前所起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过觉慧在他哥哥面前所说的话:“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吧。”一直到我在1931年年底写完了《家》,我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所以我在1937年写的一篇“代序”中大胆地说:“我来向这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I’accuse(我控诉)。”我还说,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这个信念鼓舞我写这部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这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我把这个故事叫做《激流三部曲》,《家》之后还有两个续篇:《春》和《秋》。”“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家》我不要单给我们的家族写一部特殊的历史。我所写的应该是一般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历史。这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我们在那些家庭里常常见到的。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逼近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写一些可爱的青年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灭亡。我后还要写一个叛徒,一个幼稚的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缓不过气来了。”巴金的作品《家》作品影响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77、 这是一个事实,李璠和李忠清都是在围剿农民起义军之后擢升的,由此奠定了一个大家族的经济基础,巴金祖父李镛后来才有钱收藏字画,生活又很奢侈,所有这些,给了巴金什么样的影响呢?巴金从小生活在这个富裕的家族,但是祖父辈奢侈的生活让他生厌,下人悲苦的生活则激发起他的同情心,所以青年时期他和三哥就走出了这个大家庭。巴金对于这个大家庭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他说离开旧家庭像是甩掉一个可怕的阴影,但在晚年,一再流露出对幼年时期的美好回忆,毕竟那是他过去的家。他同情弱者,是个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者,他崇尚正义,敢于挑战黑暗,但是旧家庭,他又有太多的记忆,母亲、杨嫂、大哥……因为这些,他的回忆里充满了温馨。我想,这才是真实的巴金,灵魂高尚而温情。
78、活动︱时光如水,巴金是金——清明节“鲜花留言寄思念”回眸
79、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苷,取自《诗经》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少时的巴金虽生活在一个有爱富庶的大家庭中,但体弱多病,一直都没有机会上大学。
80、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81、沈从文:“一件是太偏爱读法国革命史,一件是你太容易受身边一点现象耗费感情。前者增加你的迷信,后者增加你的痛苦……你感情太热,理性与感情对立时,却被感情常常占了胜利……”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82、 据清光绪三十四年《嘉兴县志》记载,李璠,字鲁珍,号宗望,著有《醉墨山房仅存稿》,共分两册,包括文稿、诗稿、诗话、公牍四种,是宗望公李璠之子浣云公李镛在其父去世三十年后刻印的。李璠是个孝顺的儿子,“璠年十五丧父,奉母张居叙州(今宜宾),尝刲臂疗母疾”。又有才气文名,“寄籍应童子试,格于议,乃槖笔游于公卿间”。李璠出色的当数军事方面的才能,咸丰年间,李璠叙州按察司经历,协助当时的南谿县令唐炯对抗农民起义军,才能显著,尤其在四川筠连一地,消灭瓦解了以何金龙为首的义军,“权筠连县,地当要冲,新罹兵燹,抚集训谏民气以伸土寇,何金龙啸聚千人应滇贼,立捕诛之,散其d”,其后擢署四川南谿、兴文邑令,后卒于定远县任。
83、题材上分为两类:一类继续顺着《家》的路子写旧家庭没落的,除了《春》和《秋》外,还有《憩园》(1944);
84、《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其他两部为《春》、《秋》,《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85、这时候,巴金想起了,既然是小说,既然是文学作品,就要用像样的笔名。李尧棠,这个本名自然不如意,也表达不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文学气氛,更不能表达自己的志向。
86、笔名应该是两个字,或者三个字,至少得再加一个字。巴金在宿舍里,正徘徊思索。这时候,同学詹剑峰走了进来,见到巴金一副思考问题,不愿理人的样子,便忍不住打听其原因。巴金,便有点难堪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说要找一个容易记住,适合这个时代,又要表达自己志向的字。詹剑峰是个随意之人,见桌子上摊着一本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半真半假地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巴金一下猛然被击醒一般,抬头,点头:“好,就叫‘巴金’”。
87、 这一次,他们在四伯祖家住了十天,经常带堂妹德娴去附近的槐树头一带玩。1月23日返回上海去南京,后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求学。1924年,巴金在南京写成《嘉兴杂忆》,分《塘汇李家祠堂》、《夜雨中之火车站-----火车中》(残稿)。
88、直到1927年,因为国内局面的严峻,巴金只身前往法兰西留学。
89、因此有人曾评价巴金,认为其是“泛五四一代”的后一个作家”。但其实一开始不论是从身体条件还是内心规划来说,巴金从未想过会走上文学道路。
90、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
91、 有一个问题是,李忠清远在四川,为何还要想着到嘉兴建造家族祠堂?建祠堂为何是李忠清而不是李氏在嘉兴的后代?
92、 巴金热爱写作,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卓越贡献。他曾长期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鲁迅称赞他为:“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
93、在外表上我没有改变,我仍然低头沉默,“认罪服罪”。可是我无法再用别人的训话思考了。我忽然发现在我周围进行着一场大骗局。我吃惊,我痛苦,我不相信,我感到幻灭。我浪费了多么宝贵的时光啊!但是我更加小心谨慎,因为我害怕。当我向神明的使者虔诚跪拜的时候,我倒有信心。等到我看出了虚伪,我的恐怖增加了,爱说假话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无论如何我要保全自己。我不再相信通过苦行的自我改造了,在这种场合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路也救不了我。我渐渐地脱离了“奴在心者”的精神境界,又回到“奴在身者”了。换句话说,我不是服从“道理”,我只是屈服于权势,在武力之下低头,靠说假话过日子。同样是活命哲学,从前是:只求给我一条生路;如今是:我一定要活下去,看你们怎样收场!我又记起一九六六年我和萧珊用来互相鼓舞的那句话: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94、我没有提一九六六年。我是六六年八月进“牛棚”,九月十日被抄家的,在那些夜晚我都是服了眠尔通才能睡几小时。那几个月里我受了多大的折磨,听见捶门声就浑身发抖。但是我一直抱着希望:不会这样对待我吧,对我会从宽吧;这样对我威胁只是一种形式吧。我常常暗暗地问自己:“这是真的吗?”我拼命拖住快要完全失去的希望,我不能不这样想:虽然我“有罪”,但几十年的工作中多少总有一点成绩吧。接着来的是十二月。这可怕的十二月!它对于我是沉重的当头一击,它对于萧珊的病和死亡也起了促进的作用。红卫兵一批一批接连跑到我家里,起初翻墙入内,后来是大摇大摆地敲门进来,凡是不曾贴上封条的东西,他们随意取用。晚上来,白天也来。夜深了,我疲劳不堪,还得低声下气,哀求他们早些离开。不说萧珊挨过他们的铜头皮带!这种时候,这种情况,我还能有什么希望呢?从此我断了念,来一个急转弯,死心塌地做起“奴隶”来。从一九六七年起我的精神面貌完全不同了。我把自己心灵上过去积累起来的东西丢得一干二净。我张开胸膛无条件地接收“造反派”的一切“指示”。我自己后来分析说,我入了迷,中了催眠术。其实我还挖得不深。在那两年中间我虔诚地膜拜神明的时候,我的耳边时时都有一种仁慈的声音:你信神你一家人就有救了。原来我脑子里始终保留着活命哲学。就是在入迷的时候,我还受到活命思想的指导。在一九六九年以后我常常想到黄妈,拿她同我自己比较。她是一个真实的人,姓袁,我们叫她“袁袁”,我和三哥离开成都前几年中间都是她照料我们。她喜欢我们,我们出川后不久,她就辞工回家了,但常常来探问我们的消息,始终关心我们。一九四一年年初我第一次回到成都,她已经死亡。我无法打听到她的坟在什么地方,其实我也不会到她墓前去感谢她的服务和关怀。只有在拿她比较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欠了她一笔多么深切的爱。她不是奴隶,更不是“奴在心者”。
95、晚年创作的《随想录》则是巴金“真”的好的体现,他明明白白的告诉读者:“我要把《随想录》当作遗嘱来写。”
96、1931年,巴金在上海接到大哥服毒自尽的噩耗电报,顿时头脑一片空白,“长兄如父”,巴金彻夜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