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哲学书的都是什么人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的世界观、是以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是涵宇宙的性质及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的一门学问。是人在一切的位置等基本而又高深的问题。
2、然而,癌症不期而至,死神冷不丁地站在了他的对面。
3、一个只在学院学习哲学的人,是不太可能创立哲学的。要创立一派有社会影响的哲学,必须懂得社会在历史过程中的性格、体系发展过程的脉络,懂得历史过程中各种思想的发展脉络,并且要有激情能够勇敢地站在一方进行战斗。
4、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构建一套哲学系统,但不能成为社会实践是根本没用的。就象金庸小说里各个门派样。
5、那么哲学著作是什么?它既像是学术论文,又像是群聊天记录。
6、一个陈述可以意义清晰但指谓笼统。你明知这个人是中国人,却只告诉我“他是一个人”,这样传递的信息就少了一些,显得过于笼统,不够准确,但毫无疑问你的语言意义是清晰无歧义的。
7、当然,就算是如此,这水滴也是特别的,因为那是代表“你”的水滴。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大海。文章的一开头就说了,不学哲学也能过上好的生活。而且,就算学了哲学,你其实还是水滴,只不过是看到了大海而已。“看到”,对你有多大价值,见仁见智。哲学不是商品,并不负责自我推销。
8、在书店里,这本书常和另外两本书摆在一起,《神的历史》和《轴心时代》,前者是讲人神交流关系的历史,后一本讲的是诞生了孔子、老子、佛陀、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公元前800年到200年,那几位大家的哲学人生观点,成为今天人类文明的基础。那几百年,就被史学家哲学家称为“轴心时代”。
9、它们也有很多地方是不自洽的,比如黑格尔的理念,是很容易被人找到缺口的。
10、他出门找不着北经常迷路。在单位里面被人排挤,领导也不喜欢,他从来融入不了任何集体,和圈子,那种怪癖,除了学生喜欢他,没人喜欢他。
11、任何哲学家的思想在理性的推导面前,都能找到不自洽的东西。就象法庭上的辩论样。孔子老子并不是因为它们的思想精妙正确自洽而伟大,而是有人需要,并且在社会历史把它们付诸了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上世纪给被压迫被污辱的人提供了一个发泄口,不是先有马克思主义才会有以后的社会运动,而是有了社会运动的渴望才有了马克思主义。
12、我说:那你都明白自己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能改变呢?
13、以前呢,我发现我没有爱,我没有真正的爱,我只爱我的书本,爱那些遥不可及的大师们,爱我自己的表现,爱别人对我的崇拜,爱人家对我的赞美,这不是真正的爱,我没有去爱过别人,甚至我的家人,我没有真正的爱他们,因为我没有为他们做过什么。
14、另一种误区是,“哲学探讨的问题离生活太远”……
15、《维特根斯坦传》完整的讲述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学术成就。本书真实展现了这位伟大思想家性格变化、形成的过程,及其深刻的灵魂生活,不仅使读者了解其人,还有助于读者理解他深邃的哲学思想。
16、你思考在他人思考的子集里,如同水滴之于大海。
17、所以这两三年来我每一天都活得特别充实,感恩,我感觉许许多多的知识性的哲理,以前对我来讲就像仓库里的知识条,他们就像是毫无生命的产品,可是这些年我在生活中逐渐一一体悟,我想起了哲学家洛克的一句话,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这句话简直就是真理啊。
18、康德黑格尔是大思想家,是因为他们给当时的社会性格找到了个发泄口。那就是反对当时的基于上帝的经院哲学。为当时的民主与人文提供依据。
19、所以这个事情也困扰着我,我没有办法解决这问题,因为我很着迷这些文字游戏,我一看到这些哲理思辨我就兴奋,我就很喜欢跟人家讲这些东西。
20、他说:不是别人说你思想深邃就思想深邃,而是你是否真的是思想深邃,我觉得我搞哲学搞这些东西这么多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思维层次越多越复杂,吸纳的知识量越多。有可能会更影响你的心灵智慧和生活,
21、这位导师笑着说,这是因为他在大学期间主修西方哲学,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他会以哲学家的思考方式去思考。
22、《存在主义咖啡馆》,见其名就知道肯定是谈及“存在主义”的,或许很多读者看到这四个字就头疼,大可不必,因为这本书可视为“存在主义极简哲学史”,莎拉·贝克韦尔几乎是用“讲故事、聊八卦”的形式精确地再现了存在主义与这些运动和趋向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
23、你跟我说一句话,我能够马上反映出好几句对应的话,你跟我说一个哲学观点,我能马上跳出一大堆哲学理论,可是现在你跟我说一句话,我只知道很直接的直观地来回答你这句话,我不再思维乱跳了。我不再习惯于在自己的知识仓库里面去随便提取东西拿来炫耀了。
24、一本是姐推荐过的《人的宗教》,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宗教以及宗教对生命的意义。人生在世“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生命能量要强”,极爱作者这几句。
25、书中介绍了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看法。他曾和一位叫雷吉娜的女性订婚,但是,某一天他突然悔婚了,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之一是他担心自己无法让雷吉娜幸福。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就被认为是以这个事件为背景所写的,为婚姻而苦恼的哲学。虽然,我们无法论断“彼”就是单身,而“此”是结婚,但若这样想,应该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不见得非要怎么做,要保持美学的存在(单身),还是进入伦理的存在(结婚),选择权在自己手上。也就是说,只要快乐,怎么选择都可以。
26、《农夫哲学》的作者,美国农民吉恩·洛格斯登,这位风趣幽默的老头子从小在农场长大,对农场的一切充满了热爱,他把他的小农场称作天堂般的王国,在这里,他渡过了许多宁静而充满喜悦的日子。
27、那时候你就不用看别人吹牛B了,大部分哲学书籍都是狗屎。
28、我经常默默地看着自己在这个社会上表演,有时候表演给别人看,有时候表演给自己看,这种表演我以前不觉得可笑,现在我觉得特别可笑。当我觉得可笑的时候,这个表演就已经没有意义了,他就自然停止了。所以人家说,唉,你怎么近不怎么爱说话了?
29、可是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真正的爱是什么,是我真正的去欣赏他们去保护他们,去为他们奉献自己。在这种爱里面我发现无私地去成就你身边的人,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尼采的一句话,那就是——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30、哲学活动是一个小的学术圈子内部的对话史。如果不是要成为一个哲学家的话,听懂这场对话对我们有何益处呢?哲学和其他的小圈子内部的对话,比如数学,有什么区别?
31、可是我学佛后,我才发现,正是这个自我,正是我太关注这个自我,才使得这些烦恼痛苦来折磨我,我决定不给他们这些机会,我要把这个自我全部放掉,全部化空。
32、在阅读教育大势所趋的今天,书果星球愿携手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抓住机遇,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让更多有志人士在教培市场上长久地盈利下去。
33、这本书既可以看成是一本用笑话写成的哲学简史,也是一本有趣好读的哲学辞典。
34、实际上,生活里的问题跟哲学息息相关,哲学作为一种思考事物的方式,属于任何人。对生活中柴米油盐等一切问题的思考,就是哲学。如果一本哲学书能回答生活中基本问题,那就是好的哲学书。
35、我曾经和朋友一起去做过一个商业项目。我感觉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是完整,精准,是符合哲学观念的。可是一接触实际操作进去才发现很多事情不是我想象的这样,面对这种变化,我很难去用哲学处理,
36、书中的哲学思考,遍及所有的人生重大主题,比如生与死、幸福、善恶、美丑、对错,比如自由、公正、和平等等,所有主题都融化在日常小故事中,语言通俗,配以可爱插图。
37、书中所有的哲学思想都融化在一个个小故事里,融化在普普通通的对话中。当我和茅根一起读这本书时,他丝毫不会觉得无趣,而是让我反反复复地读里面的小故事。
38、我说的这些话,是出于一个至少能自己不溺水的人的身份,而不是出于游泳健将的身份。关键在于,我还记着自己溺水时期的感受,以及我是怎么一步步学会水性的。
39、有学者指出,这段话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违反了逻辑规则。“没有”这个概念只能和宾词搭配才能形成完整的句子,才能有意义。我们可以说“没有上帝”,屋子里“没有人”,但不能说“没有没有”。
40、有人为哲学概念的含糊不清作辩护,说哲学是高度抽象的,而抽象就是含糊,或者说抽象必然导致含糊。
41、比如,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助产术”,书中是这么叙述的:
42、但是,如果你意识到自己身为水滴的这一事实,从而产生了一种好奇甚至是惶恐,那么这就是你学习哲学的初动力。
43、除了温暖动人的文字和贴近普通人的哲学观点,这本书对我们现代人的学习和思考方式也有很大的启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人类离自然越来越远的过程,这不仅体现在空间距离上,也体现在学习和思考方式上,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地依赖于对前人创造的继承和理性思辨,读书、上课都是这样,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身边的大自然,直接从大自然那里获得启示,这是人类文明的奠基者们擅长的获取知识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也往往具有超越理性思辨而直指人心的力量,《农夫哲学》正是这样,它不是一本成体系的哲学书,作者也并非那种“彻底实践了自己的哲学”的真正哲学家,但其同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正是因为它虽没有诉诸理性思辨,但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理解直接诉诸人心。我以为,读完这本书,大可以忘了这书里的一切细节与观点,去重拾人类古老的学习方式,让自己走进自然,用惊奇的、欣喜的眼光去打量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去理解那些大自然一直在向我们开示的道理,所得一定更多,甚至我们也会发展出自己的生命哲学。
44、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过了一些河,才知道是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阅过一些人,才知道历练。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
45、当我把自己放下了,当我把别人放在第1位,我发现,每一个刹那都像是永恒一样,充满着光芒。
46、普通人好不要去学什么哲学,因为你没有这种天才,没有这种激情和斗志,没有那么博学。哲学不是什么九阴真经葵花宝典,能让人升天得道。
47、我们指责哲学家“不说人话”,不是说他们的话不够通俗浅白,不是说他们喜欢将明明可以用自然语言表达的“眼睛”说成“视觉器官”这样的专业术语。而是说,他们的话从根子上就概念含糊,从根子上就不符合逻辑。
48、这种人 对精神思想方面的东西感兴趣 ,甚至能看某些哲学书籍热泪盈眶。
49、那么,作者会给出一个和庄子类似的答案吗?令人惊异的是,并没有,反而,他给出了一个我们普通人会给出的答案。他说:“自然法则,甚至科学逻辑都说,那样做没有什么不妥,但在这件事上,什么逻辑法则都不能动摇我。我就是办不到。”在这里,一个超脱的哲学家,又变回了一个看不破生死的普通人,然而我认为这也正是其这本书格外动人的原因。我们总是发现作者和我们是平视的,我们有相似的喜怒哀乐,都在努力探求人生的意义,并试着让自己平和地接受注定到来的死亡,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想不通、看不破,并为之痛苦。
50、第你可以很快读完这本书,并对哲学所讨论的议题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毕竟,很多厚厚的哲学书,你是没有看完的;
51、我依照客观不干扰不判定,纯粹第三者的态度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就这样我坚持了好几年。发现变化大,第1个变化是我的思维有点迟钝了,我原来是一个思维敏捷的,
52、2019年,以书果星球四维阅读理论体系为指导依据的国内首个青少年阅读解决方案系列丛书——《唤醒阅读力》正式发行,作为当下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和教育的有力工具,也成为合作伙伴阅读指导的有效解决方案。2020年,以此为基础的《唤醒阅读力》云微课上线,为线上阅读指导提供渠道桥梁。
53、给现在存在主义写传记的关键在于,存在主义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历史感,它是围绕民族主义、世界大战、美苏关系等政治变革诞生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更是一群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战士”,即使是始终不愿离开山中小屋的海德格尔。串联起与存在主义有关的哲学家生平,从他们的生活轶事、工作进度、人际交往等传记细节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哲学努力,无疑是“存在主义的”一种哲学科普方式。
54、英国教育学家罗伯特费希尔说,6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通过谈论哲学,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55、使用这种方式,他可以抽丝剥茧,层层提问后轻松找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次的含义,也就是作品的主旨。
56、几乎所有中外文学经典,你开始读的时候可能是少年,当30岁、40岁、50岁再读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感受。因为自己对人性和人生的认知在变化。
57、历史学家塔拉写的一个不可思议令人感慨的自传故事:塔拉出生和成长于从美国偏远大山里一个没有文化的家庭,重男轻女,愚昧无知是童年的主旋律,家里的爸爸告诉孩子们:不要总想着去上学,学校就是一个阴谋项目…….
58、因为疫情宅,读书量比前几年大,可绝大部分依然纠缠在风花雪月的书目里,大量的散文和小说。哲学书真心没几本,还常常翻着翻着就半途而废。
59、在小学阶段的110种推荐书中,出现了四套新引进的儿童哲学书,这与初中段100本中的0本、高中段90本中的1本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0、我承认我是很怪癖,因为很多哲理性的东西会影响我,比如西方哲学的这些大师们,他们的这些理论观点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我的生活,让我变得清高自傲,与世难以融洽,另外咱们中国的诸子百家这些东西我虽然都能了解,可是好像在生活中又没什么好用的,所以都变成了书库。
61、我们家的理财很糟糕,这个事情我也要好好的重新来规划,于是我去请我们学校的领导吃饭和他们开始交朋友,我要多上课多上一些选修课等等,多参加学校的这些课程项目,我要让我的家庭也要活得更加滋润一点,
62、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的,但造成的是随机事件,就像每片叶子都不相同,但组成叶子的结构是相同的。同样,既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面对的同一个基本的生存处境,我们的想法也大都相同。比如,每个人大概都思考过死亡,我也会死,我死了之后会怎么办?这样朴素的好奇,就是哲学的发源。而有些人把思考进行得更加深入,形成系统性的语言,这些人就是哲学家。
63、“为了追究到底,我拜读了黑格尔;可是那里我看到的是滔滔不绝、不清不楚而又毫无思想的一番空话!从他那里总算我倒楣,我又去找叔本华……。就是在康德那里,也有不少话,叫我莫名其妙;以至于令我怀疑,像他这样脑筋灵敏的人,是否在跟读者开玩笑,或者是在存心欺骗读者。”
64、即使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概念,如民主、自由、公正、发展,学者们在使用时也不注重给出清晰的定义。结果是,你说的“自由”和他说的“自由”不是一回事,他说的“发展”和你说的“发展”也不是一回事。甚至同一个词汇,哲学著作前后的意思也不一样,要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
65、现代心理学我也有研究,可是也都是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这个没有办法解决我的智慧,我有时候能知道人家的心理问题,但是基本上我也不知道怎么开解才好,因为我只知道讲理论。
66、他就会高兴地回答:“不学习的话,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玩。”
67、类似的哲学语言很多。我曾经指出,就是教科书常见的“物质决定意识”,也是不符合逻辑规则的。因为,我们只能说一个事件决定另一个事件,例如“指挥员的决策决定士兵的行为;我们不能说一个物件决定另一个物件,例如“指挥员决定士兵”就明显语意不完整。
68、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联合欧洲20所高等学府哲学教研团队,潜心10年创作,包含了24个分册,分别涵盖了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友情、尊重、善良等24个主题。
69、哲学本质就是我对世界的思考,看别人的思考,终归是别人的。
70、所以前几年,我开始出门去旅行,抛开书本到外面去看看,去走走,和更多的人去接触,去说说话。
71、区分划在,我在面对哲学书的时候,感到的不全是糟糕的感觉,而是能够学习到新的东西,并且能够自己指导自己的阅读;就算有的书暂时看不懂,也知道自己为什么看不懂。而对于很多人来说,看哲学书就是完全痛苦的——如果你不会游泳,自然会溺水。
72、对同一个概念,人们居然有各种不同的五花八门的理解方式,而且大家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那说明,这个概念本身的设立是有问题的!
73、这篇本来是要讲#姐的书和姐的包#的,开篇扯远了……
74、而罗尔斯则批判边沁的效益主义,提出“自由主义”,认为所有人都平等地拥有大限度的基本自由,并且要达到社会内弱势者的大利益。所以,罗尔斯可能会选择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