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诗作感遇
1、首联:“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二句互文见意:兰在春天,桂在秋季,枝叶繁茂,花朵皎洁。这种互文,实际上是对兼包花叶,概括全株而言。春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之意。而“葳蕤”二字又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觉有皎洁明净的感觉。而“皎洁”二字,又十分精炼简要地点出秋桂清雅的特征。
2、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3、张九龄夙好山水清赏,喜表现风清月朗的江山与孤高清莹的襟怀的契合。他在艺术上着意追求“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题画山水障》),即重在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理想,这就使他的一些写景诗突破了前人多注重极貌写物、工于形似的表现手法,而在主客观的交融中大力加强抒情意味。
4、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张九龄的诗作感遇)。
5、 日日夜夜空怀着这无限情意,但是有谁能体会这至诚情意呢?
6、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 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7、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8、后半句看起来好像很突兀,但是是在为下文做铺垫。鸿雁经过了海浪之后,是肯定不会被护城河的水吓到的,但是这里作者还是这样表达,也就是说鸿雁就像是在官场上的张九龄,经历了多的坎坷,就算是再小的风浪也会警惕。
9、诗人张九龄遭受奸人迫害,罢相被贬后所作的《感遇》组诗,凡十二首“感遇者”,有感于遭遇之谓也。
10、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官途似海,官者如雁开头前半句意境开阔,是他写的千古名句,虽然看起来比较平淡,没什么特别的,但其实是把情景结合起来的好体现,细品之后简直让人惊艳。鸿雁在大海看来,的渺小,更何况是其中一个脱离了群体的孤独的鸿雁,被贬的作者就把自己看作是这孤独的鸿雁,遇不到自己的伯乐。
11、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告诉读者橘树的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在这里,诗人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问得自然出奇,答得分外有味,把橘树本身的特性简明地概括出来。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这是借橘树的本性写诗人的心灵之美,既是诗中主人公的自我画像,也是当时千万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写照。从而使诗的主旨又深化了一层。
12、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13、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14、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d,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
15、(用典)《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