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
1、(收藏一下吧!)《千字文》全文、读音、释文
2、(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4、急功近利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忌,凡事要有长远眼光、长远打算,该慢的地方不要求快,该放弃的小利不要贪图,成功方可水到渠成。(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
5、(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7、(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8、(解释):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9、(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10、(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12、(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13、(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14、(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5、(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6、(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7、 “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教养、有礼貌。但是按孔子的原意,光是做到文雅是不够的,会陷入过于“史”的境地。“史”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像史官一样,学习了很多文献,背了很多书,但是可能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了个人修为。所以需要“质”,“质”指的就是人质朴的天然本性,好好发挥这种本性,人就会离“仁”更近一些,但是过于“纯天然”,那就是野人了。“文”、“质”协调起来,既不做一个书呆子,也不做一个野人,做到这些,孔子就认为离君子不远了。
18、(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9、(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20、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21、(出自)《论语·公冶长》:“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22、(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23、(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重要。
24、各不相谋: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25、(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26、(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27、(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8、(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29、(出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30、(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31、(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32、(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3、(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4、(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35、(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6、(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7、(解释):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38、(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39、(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0、(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41、(解释):比喻众人拥护,围绕着一个他们所敬仰的人
42、(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43、(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44、(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45、(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6、(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7、(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48、(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9、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0、(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51、 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52、(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3、(出自):《论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4、(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55、(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56、(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57、(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58、(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9、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60、(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61、(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