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名言经典十句话原文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2、爱情就是穿越一片稻田,去摘一株大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不能走回头路,而且只能摘一次。
3、当有一天你走出人生的迷茫,在夕阳下回首,你身后那串歪歪斜斜,磕磕绊绊的步履,便构成了你生命年轮中极珍贵的一瞥,时刻回想起来都会令自己无限感动和无限欣慰,铭刻心中挥之不去。
4、 你如果行善事,会有人说你其实暗藏私心。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苏格拉底名言经典十句话原文)。
5、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6、欲速则不达——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7、夜晚的城市像一朵即将枯萎的花朵,努力地开放出后一缕艳丽。
8、陈康通晓希腊文,但长期在国外教书。钱钟书的《谈艺录》和《管锥编》中一般西欧语言和拉丁文都轻松引用,但古希腊词句多引英文译文。郭斌和在香港学过希腊文,但民国时期对柏拉图的翻译大多基于英文底本(这个下面还会再提及)。罗念生在美国和希腊学习过希腊文,20世纪长期从事古希腊作品翻译。
9、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
10、注2: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顽固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以相处的人了。
11、◎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12、10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钥匙开启锁子书籍开启智慧)
13、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4、“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饱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再换。”三个弟子欣然前行。
15、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16、我就《中国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这篇文章写了一点分析,谈了一下我的看法。后附上了我自己之前发表于《艺术当代》2017年10期(12月)的文章《古根海姆的“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书写、语境转移与边界碰撞》,算的上也不是在站着说话不腰疼地空谈,自己也拿出点自己的东西让大家批评。本人我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先买了个关子,但是我强烈建议读下去——我先剧透一下,我认可《中国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这篇文章谈到的现象,但是我所说的以及我关注的来自于正好相反的一个角度。
17、1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弗兰克林
18、无目标的努力无异于在茫茫的黑暗中远征。(所以应立志立志才能有目标)
19、 第人能不能得到一种整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理解呢?现代宇宙学表明,我们所理解的只是我们这一个有(由大爆炸而起的)开端的宇宙,这个宇宙之外是什么,这宇宙开端之前是什么,都无法知道。在这宇宙中理解这个宇宙,所受到的局限是什么呢?
20、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21、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22、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23、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2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橘北枳;孟母三迁;名师出高徒——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25、中国有着漫长的书写历史的传统,这一直延续到了近代。面对历史,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反思、重构,改造历史长河的格局。正如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话一样——其划定了“从1946至1949”、“从1919至1949”以及“从1840至1949”的三段历史——历史在这种划分中被塑造、被书写(图3)。但是,我们对于当代历史的整理和反思或许还有所欠缺。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一个历史节点,使得我们有一部“1840至1949”的历史;但“当代”的一切都在发生,是正在进行时,因此撰写一部当代的“编年史”(chronicle)是困难的。中国当代艺术正在发展,与其说我们有一段明确的当代艺术史,不如说我们有一批鲜活的当代艺术家——他们亲身参与当代艺术,亲身经历并见证当代中国的发展,成为了“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的缩影。但正因为有这群参与者的鲜活,使得我们难以用一种回顾的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古根海姆构建了一条“1989至2008”的历史,这种编年的(chronological)书写存在争议,但其不失为一种展示“当代”的平台,通过对于这些中国当代艺术参与者展示来思考一种“中国当代艺术”的可能性,而展览所提供的反思也就成了一种历史书写。
26、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27、往事是尘封在记忆中的梦,而你是我鲜明的记忆,那绿叶上的水珠,是思念的泪滴。
2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29、有学问和有见识的人总是很谨慎的——卢梭
30、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1、这个关键真的在于个人怎么去挖掘,而挖掘快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兴趣,兴趣才是人生的指导方向,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会事半功倍,快人一步,因为会有天赋和灵感。
32、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33、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34、“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時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厯次鬥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35、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看到世界,通过书籍认识世界)
36、回到讲台上后,他又问:“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这次,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他的话音刚落,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起了手。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举起了手。他的神态,引起了一阵笑声。苏格拉底也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
37、历史是什么?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又是什么呢?这个历史哲学式的疑问众说纷纭。关于历史,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和科林伍德(R.G.Collingwood,1889-1943)给出了他们自己的解释,但孔德(AugusteComte,1798-1857)和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等人又有不同的见底。诸般说法中,我颇为喜欢一句被按在胡适(1891-19图2)先生头上的话:“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据说是为了打倒具有反动唯心主义史学倾向的胡适而编造出来的,但颇为有趣的是其传播甚广而且成为了胡适的“名言”,并正好能注解古根海姆所书写的“中国当代艺术历史”。
38、故弄玄虚: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反正当代艺术本身就是看不懂的东西,面对这种东西自己的文章也要写的看不懂;
39、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40、这段话处在文章的末尾,其中有两处注释我这里已经删去。但是读一下这段话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创造性和忧郁有关?忧郁的消极和积极意义又是什么?为什么这幅画和自我意识有关?经验主义哲学又是哪里来的?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阅读我文章的全文,此外需要了解欧洲的“天才观”才行,好读过潘诺夫斯基的《土星与忧郁》。否则仅仅这么一看,第一个问题就会是:“土星和忧郁有啥关系?这不是编瞎话吗?”
41、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一种光芒与堕落,看见时光在闪回,像蝴蝶一样冷艳。
42、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43、我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44、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45、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46、一个人再有钱,再怎么拥有很多财富,如果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财富,不知道节俭,天天只知道铺张浪费,生活过得很奢侈,那么很快就会贫穷下去,因为富不过三代说得就是这种人。
47、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谈了古根海姆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展”的这种“编年史”策展法的问题,以及“当代艺术”以及“当代中国”的复杂性。在我看来,古根海姆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其实跟“中国”关系不大;几次“中国当代艺术”里程碑式的展览,都在渐渐地远离中国的中心。我们应该积极地讨论、思考当代艺术——甚至有时候有点“编瞎话”也比“一言不发”要好。而如果我们再不认真地、理性地、学术地思考“中国当代艺术”,那么很可能未来的某一天,“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中国”就没什么关系了。或者说,未来的某一天,可能“反当代中国的艺术”才能被定义为“中国当代艺术”,因为我们自身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讨论的规避和漠视,已经使得我们丢失了话语权。
48、纵使富有的人以其财富自傲,但在他还不知道如何使用他的财富以前,别去夸赞他。
49、在远离了熟悉的城市和人群的地方,灵魂不再受任何束缚。
50、这段苏格拉底的名言,读完后,就让人知道如何去看一个人。特别是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或是身边的亲朋好友。
51、我想,我还会架一支鱼竿,独钓岁月那一边的故事。
52、这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及其所引发的讨论,涉及到了历史书写、语境转移与边界碰撞三点,这分别涉及展览事件本身、“1989”当代艺术概念的阐释,以及“世界剧场”的主题。而这三点所反映的,是从“中国当代艺术”到“世界当代艺术”背后的“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的问题。
53、当一个人喜欢孩子的时候,他便已不再是孩子。
5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Being的意义暂且不论,海德格尔始终从“存在”(Existenz)入手来分析Sein的意义,他再三说明了Sein的首要的、基本的意义是存在的道理。并且,海德格尔明确地反对把Sein的意义归结为系词“是”。他认为,人们在使用逻辑判断之前已经对存在的意义有了在先的理解。他说:“对‘是’(ist)的解释,不管它在语言中被表达的自身意思,还是词终指示的意思,都导致我们了解到属于存在性分析的问题的语境”。又说:“对于浮浅的命题与判断理论所曲解的作为系词的‘是’,我们要规定它的存在论的(Ontologische)意义。”另外,海德格尔在专门讨论判断理论的著作《逻辑的形而上学基础》一书中,联系亚里士多德和莱布尼茨的逻辑学说,对系词“是”的意义做了批判性的分析,把它在判断中的联系和表述作用归结为存在性的意义。按照他的解释,“A是B”中的“是”不仅仅起着联系事物A及其规定性B的作用,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指示做判断的“此在”与A和B的关系。如果把Sein译做“是”,不仅没有突出Sein与“存在”的联系,而且违反了海德格尔对从系词“是”引申出Sein的形而上学的传统做法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