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进尺退的意思
1、(解释):是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2、(出自):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出处):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4、(出自):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解释):天道:天理;好:常常会;还:回报别人。指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
6、(出自):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7、(出自):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寸进尺退的意思)。
8、(解释):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
9、(解释):意为好用兵是不吉利的,即好战非祥事。
10、(出自):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11、(出自):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2、(出自):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13、(出自):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14、(出自):第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15、(出自):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16、(出自):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7、(解释):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
18、(出自):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19、(出自):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
20、(出自):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1、(出自):第二章:“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
22、(解释):形容人计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
23、(解释):固,同“姑”。要想得到,必先给予。
24、(出自):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25、(出自):第二十四章:“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26、(出自):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7、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吗?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他,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他,他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
28、(出自):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9、(出自):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30、(出自):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1、(解释):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32、(出自):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33、(解释):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
34、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35、(解释):指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与别人的仇恨。
36、(解释):形容人计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
37、(出自):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8、(解释):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39、(解释):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
40、(解释):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
41、(出自):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解释):指把头脑中的概念消灭掉,让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
43、(进道若踡):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同“进道若退”。
44、(出自):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45、(出自):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46、(解释):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47、(出自):第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