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谚语解释
1、解释天气现象。这方面的天气谚语主要解释或描述某种天气的含义与特征,使人们了解它,从而在农业生产中更好地利用它。如“霜前冷,雪后寒”、“乌头风,白头雨”、“久雨勿停,雷响天晴”、“单雾日头,双雾雨”、“霜重见晴天”、“满天星,明天晴”、“东鲎日头,西鲎雨”、“日出胭脂红,无风便是雨”等。
2、 积雨云体积通常相当庞大,一块积雨云就是暴雨区中的一个降水单体。
3、预测晴雨方面的如“初三夜来云遮月,干干湿湿半个月”、“小暑头里七天阴,一个月里难得晴”、“秋前无雨水,白露狂雨淋”、“冬至前后有雪,来年雨水多”等。
4、天气谚语中还有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俚语,例如“四月初一难得勤,皮匠娘子要嫁人”、“九月廿七催懒妇,十月初五拖勿过”、“一日南风十日暴,三日南风狗钻灶”、“云如海和尚,风雨响叮当”等。(气象谚语解释)。
5、气象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谚语从科学的角度予以解释说明,但当时的人们受技术水平、交通通信能力的限制,这些谚语只是适用于某个地区特定时间。
6、 这句农彦,意指天上出现了像扫帚一样的云朵,就意味着三天的长脚雨要来,扫帚意会清扫,天上有扫帚云,就意味着大雨来袭。
7、③许多谚语反映了天气前后期变化的物理关系、气候关系。(气象谚语解释)。
8、预测霜冻方面的如“春霜勿过过三半月干”、“霜降东风迟来霜,霜降西风早来霜”、“十月无风冻煞人”、“冬前勿见冰,冬后冻煞人”等。
9、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气象知识、学习应对气象灾害常识、树立从小学科学的观念,管城区创新街花溪小学一三中队,为大家展示气象谚语。
10、“大雪唔割都得(跌)”:到了大雪季节,稻禾还没有收割,稻谷会自然掉下来。
11、“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指日光或者月光经过空气中冰晶折射或者反射而形成的。当空中出现日晕或者月晕的时候说明空中有卷积云或者卷层云,这种云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由于预冷凝固,形成了六菱形的冰晶,当日光或者月光通过这种云的时候就会出现晕,一般天空中出现晕时本地离这层云有七百公里,按每小时五十公里移速来估算,一般在晕出现后十几个小时风雨才会到来,这便是“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道理。但并不是每次出现晕以后必定刮风下雨,还要根据云的发展情况去分析。一般出现月晕时,下雨的可能性比出现日晕时少,而多是刮风天气。
12、“冬至在月头,做势阿哥唔使愁”:如果,冬至的节气在十一月初,这年冬天就会十分暖和,农民耕田就不会辛苦。
13、 大家好,我是创新街花溪小学一三班的范雨灏,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在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我给大家家说几条关于气象的谚语吧!
14、在耕种方面,崇明人历来善于垦拓,种粮种棉是崇明的传统,崇明老农熟练掌握农时节气,一年四季勤于耕作,崇明天气谚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利用廿四个农时节气的天象物象来“猜天”的。崇明土质以沙土为主,有悠久的种植棉花历史,也促进了民间纺织业的发展,“男耕女织”成为崇明农耕社会的普遍现象。历史上农家几乎家家自备织布机,据有关史料记载,民间多时有十万余台织布机。崇明土布紧密平滑,柔软坚牢,而且花色品种繁多,销往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还曾一度销往南洋群岛。航运业也成为崇明经济支柱之一。帆船在江海上航行,尤其是长途航运,迫使船老大和船工们要具有善观天象、海象和物象变化来研究天气变化规律的本领。
15、STEM小小气象站:模拟温室效应的多功能私人天文台,引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16、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17、 气象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今天我们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谚语从科学的角度予以解释说明,我们现代生活中应当主要依托现代天气预报技术,有选择的使用这些经验总结,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工作生活。天气的玄妙之处,蕴含了很多神秘的气象,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18、预测旱涝方面的如“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春交六九头,春寒多雨水”、“雷打惊蛰前,四十五天不见天”、“雨落黄梅头,四十个老日头”等。
19、人类的生产知识发端于劳动,崇明的天气谚语也来源于崇明人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点点滴滴的、抗击不测风云的心得,加以不断总结后形成的宝贵财富。多少年来,它又反过来指导崇明人顺应天时,在利用有利条件搞好农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意思是早晨看东南方有红霞,是下雨的征兆;傍晚看西北方有红云,是晴天的征兆。
21、例如“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从气象学角度分析,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容易形成大雾,若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区,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而转晴。
22、一般到夏季的季节转换多在立夏节气开始,如果在谷雨就刮南风,就表示季节转换偏早、偏强,则到盛夏的三伏就可能多暴雨。
23、日落之处,乌云接驾,这乌云实际是一种低云,颜色黑,说明西方的或西南方、东南方的阴雨正在迅速移来。
24、“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反映的是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的情况,当太阳落入地平线以下,正常情况霞光消失,但如果出现霞光,说明在西方地平线下有云层存在,霞光受云层反射呈现出一片胭脂红色,空气中杂质越多,太阳的颜色越接近于胭脂红,这说明西方地平线以下有云层存在,且空气潮湿浑浊,预示未来天气将变坏,这就是“日末胭脂红,无风也有雨”的原因。
25、早晨起来就有乌云盖在云顶,其后则会因为空气对流加强,云会发展得更厉害而出现风雨。夏季更为灵验。
26、天气谚语是广大劳动人们集体创作的口头通俗文学作品,是气象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天气谚语是广大农民集体创作,在民间代代相传,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被广泛应用并不断修正,所以它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远比其他气象文学作品大得多,天气谚语和其他谚语一样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成为汉语多彩词汇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学角度来分析,天气谚语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27、早看东南,晚看西北。黑云起了烟,雹雨在当头。
28、“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久晴鹊噪雨就是说长时间天晴,然后忽然听到鸟不停地叫,说明要下雨了(这里的鹊指代鸟)。久雨鹊噪晴正好相反,长时间下雨,然后忽然听到鸟不停地叫,说明要放晴了。
29、霞是指日出、日落时天空及云层上因日光斜射而出现的彩色光象或彩色的云。夏季的早上,低空空气稳定,很少尘埃,如果当时有鲜艳的红霞,表示东方低空含有许多水滴,有云层存在,随着温度升高,热力对流逐渐向平地发展,云层也会加密,坏天气将逐渐靠近,天气将愈来愈坏,这就是“朝霞不出门”的原因。
30、“云自东北起,必定有风雨”意思是云彩从东边过来,肯定会有风有雨。
31、(本文根据杨立艺、施仲君编写的崇明民间文化乡土教材改写,经秦卫堂老师审阅)
32、 积雨云体积通常相当庞大,一块块积雨云就是“天然水库”,积雨云总是和强降水联系在一起,包括雷电、大风、冰雹和暴雨等天气现象。
33、 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受热,空气中的水分蒸发,相对湿度降低,气压升高,云层也升高从而出现连续晴天。
34、“一月冷死牛,二月冷死马,三月冷死耕田洒(人)”:正月里的天气很冷,农村经常有耕牛被冷死;陆河等地没有马,这是形容二月天气比较冷;三月天气还是比较冷,刮风下雨,农民都要去耕田,形容农民十分辛苦。
35、天上钩钩是指天空出现一端成为钩状的洁白云丝,这种云一般产生在锋面的前部,因此预示着锋面即将到来,将来可能有雨。
36、 春分春分,麦苗起身,这个意思就是春分到了,麦苗开始长起来了,太阳现一现,三天都不见,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春夏季节,太阳在正午时分出现又不见,那可能未来三天都会见不到太阳,六月下连阴,遍地长黄金,就是就是六月如果连续下雨,地里的庄稼一定会大丰收,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如果中秋节的月亮被乌云遮住了,那明年的元霄节可能会是大雪纷飞,这些气象谚语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小朋友们我们一定要记牢哟!
37、例如“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从气象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乌龟身体贴着地面,龟背光滑阴凉,当湿暖空气移来,就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于是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龟背也干燥,暂时不会下雨。
38、“夏至田头试”:到了立夏季节,早稻的早禾已成熟七成左右,农民们开始小打小闹的收割。昔日粮食困难,这既可解决温饱问题,又能提前做三夏工作,减轻农活压力。
39、 “上南晴下南雨”:若春季刮南风,就会天晴;若冬季刮南风就会下雨。
40、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结合实际,用传统谚语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过,气候和农业谚语区域性较强,北方跟南方的,或同一个省不同的县市,许多谚语是不能通用的。下面,本人试对陆河县部分气候和农业谚语进行注释,文中提到的时间均是农历。
41、“禾黄水多”:早稻成熟时节是夏天雨季,几乎天天下雨,不利于收割稻禾和晒稻谷。
42、“六月秋宽悠悠,七月秋紧揪揪”:若六月立秋,农民就感觉到时间充裕,干活没有那么紧张;如七月立秋,农民们就感觉时间紧,干活也紧张。
43、“惊蛰冇过雷先响,四十五日暗天门”:如果惊蛰没到就出现打雷,那接下来就会在几十天内出现下雨或阴天的天气,很难见到太阳。
44、“六月天公,冇闲阿公”:六月翻早(三夏)大忙时节,什么人都要帮忙干活。
45、民间解释:东方、南方出现彩虹,说明天晴了,都是好天气,西方出现彩虹就要下雨。专家解释: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尤其是雷阵雨后。东方出现彩虹,就说明东方的云水汽丰富,水滴也大。在北半球,除了台风这种天气系统以外,其他天气系统都是自西向东影响我省。所以东方出现彩虹,雷雨就远离我们这儿了。同样道理,西方出现彩虹,主要的天气系统还是自西向东影响我省,如果不下雨就怪了。而南方出现彩虹,就说明雷阵雨在南侧,已经偏南移,所以就会出现高温、少雨、干旱的情况。
46、所以说,今天从气象学的角度来剖析天气谚语,论证天气谚语,前人积累的天气谚语在气象学上还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47、 出现“鱼鳞斑”云象的区域,一般云层较薄,且分布在四千米的中空;出现“鱼鳞斑”云象的近地面区域,往往受高压控制。
48、不同季节:更适合在夏季时使用,在夏天的早晨,低空空气较为稳定,尘埃也比较少时可以有预测意义。
49、天气谚语在语言结构上比较讲究表达的对仗及韵律,使语言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很有韵味,例如“寒食东风紧,黄梅雨水勤”、“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冬青花开得旺,黄梅雨落得狂”、“行得春风,必有夏雨”等。
50、“六月翻早,冇闲阿嫂”:六月翻早(三夏)大忙时节,什么人都要帮忙干活。
51、例如“上看初下看十六”、“六月晒龙袍”等看农历关键日来预测天气。为什么这些关键的天气容易出现变化呢?从气象学角度来分析,冷暖气团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因为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52、 春天到了,是踏青的季节,在户外活动的同时,也别忘记做好个人防护,记得戴口罩哦!
53、 大家好,我是创新街花溪小学一三班李柏雨。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在第62个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我为大家说一说有关气象的谚语。
54、天气谚语中还有用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未来天气情况的,例如“正月十五一朝霜,拔秧娘子要用轿子扛”、“清明过后三朝霜,条条沟里好铺床”等。
55、 谚语是前人通过大量的经验和实践而得出的结论,所以它存在局限性。所以科学还需要严谨的理论推倒,仪器监测(实践)才能得出终的结论。
56、“霜降降禾黄”:霜降节气到了,晚稻的早禾成熟很快,几天后即可收割。
57、总之,民间传说的气象谚语,都是老祖宗们经历过的气象变化经验的总结出来的顺口溜,它温藏着一定的道理,流传至今,有时挺灵利的。
58、例如“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从气象学角度来分析,这时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59、解释:晕是日、月光穿过由冰晶结成的卷层云时,光线发生反射或折射而形成的光环。卷层云多产生在低气压前方。
60、崇明天气谚语是崇明先人在长期预测天气变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智慧,是气象知识的结晶。除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外,还成为民间文学和方言研究的一部分,它的内容朴实通俗,生活气息浓厚;它的语言明白晓畅,朗朗上口;甚至还形成了不少传说歌谣,具有较强的人文价值。
61、预测天气冷暖方面的如“立春东南风,回暖早相逢”、“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煞牛”、“立冬晴、一冬冰,立冬阴、一冬温”、“腊月打雷回暖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