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异同【文案26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4 15:1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异同

1、公元前551年(春秋末期),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早年经历颇为不幸,三岁丧父,七岁丧母。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二十多岁开始从政。二十六岁时开始开办学校。四十七岁修著《诗》、《书》、《礼》、《乐》,五十二岁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列国,六十九岁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容易上当受骗;只思考而不读书,问题仍将疑惑不解,认为只有把学习和思考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所成就。

3、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善于运用问答法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时学生问一个问题,孔子只简单回答,以引起学生的追问和思考,学生一步步追问,孔子的回答一次比一次深刻。这种答问方式,即有针对性又有启发性,也反映了孔子的“善待问”。有时孔子对待学生的提问,则不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出问题,或反问一句,让学生思考并表述自己的意见,后孔子才对学生的意见加以肯或否定。有时孔子对发问者的问题,好象自己一无所知,“空空如也”,不作正面的答复,而是尽量从问题的正反两面提出问题,启发问者思考,克服疑异,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叩其两端而竭焉。”这说明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灵活而生动的。

4、(3)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异同)。

5、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在今天美国的一些寄宿中学采取的“圆桌教学法”就来自于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

6、苏格拉底处身于民主发源地,则反对极端民主制度,倡导理性的民主制度,苏格拉底是具有批评精神的学者,要求自己坚持正义而不能参政。

7、孔子困于陈蔡,粮食断绝,进退不得,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饥渴难忍,但孔子依旧“将诵弦歌不绝”,子路生气,批评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则回答:“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被匡人所困,“累累如丧家之犬”的孔子依旧不忘己任:“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8、第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时,孔子采取的方式灵活多样,苏格拉底则形式单一。

9、考完的时候,我个人感觉英语还是没有考好,政治和专业课都是属于正常水平的发挥。后来事实证明比我预想的还好,政治英语专业课2总分3北师大教育管理专业初试排名靠前。



10、公元前469年,孔子逝世十年之后,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其母是助产士。苏格拉底出生时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还要20年才结束,而苏格拉底38岁时,雅典和斯巴达又爆发了持续近30年且影响更深远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战争给繁荣的古希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生逢乱世,苏格拉底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四十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有智慧的人。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5年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而死,终年70岁。

11、第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很接近,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没有强制的固定的知识,而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苏格拉底则采取与公民对话的方式,也没有强制的形式与知识,而是通过提问使得被提问者意识到矛盾所在,通过不断解决矛盾的方式寻找真理。

12、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美德即知识”的命题。美德是指理性知识,苏格拉底那里知性与德性是统一的,但更重视知性;孔子更重视政治道德,知识是次要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内圣之道,“学而优则仕”反映了孔子教育服务于政治的思想。两种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

13、没有听说苏格拉底读过什么经典名著,但学生一旦沾上了他,就不得不在他的不断追问下开始思考,不得不开动脑筋共同追索问题的根源,环环相扣,永无终止。这就是苏格拉底经典的“产婆术”,这种对话方式也促使后人对前人思索的问题跃跃欲试,对前人未尽的思索代代相传,不断深入、递进、超越。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经验和智慧都得到创造性的激发,每个人也都获得思考和言说的权利。

14、大的公正是机会的公平——开放教育、平民参政的制度安排及作为村社公共生活的庠序乡校

15、孔子在教学中往往以经验性的类比推理方式去把握对象事物及其联系,其思维带有一定的直观、感性的特点。

16、孔子“亲亲互隐”是鼓励腐败吗?——德教及刑罚的慎重、程序化与私人领域保护

17、(2)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即:人应有自重;人应该去发现自我的本质;人必须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

18、(3)“三纲五常”。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孝道”注入社会主义道德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满封建意识,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19、面对生死的考验,二人所表现出来的从容与镇定,超越个人生死的理想主义精神,又是何等的相似。这或许就是作为一个道德哲学家所共同的特征吧。

20、苏格拉底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创的伦理哲学思想,与古希腊追问世界本源的自然哲学相结合,经其弟子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传承、拓展之后,形成了一整套的古希腊哲学体系。

21、孔子: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高尚的治国之道。

22、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

23、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古希腊知识分子具有独立性,中国古代文人具有依附性。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思想,专制制度下的国家重于一切,民主制度中则人权神圣。这样的不同社会制度与教育,也决定了中国与西方知识分子人格特征的不同。

24、所以,通过分析得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育对象上的主张是很相像的,施教范围广泛,有教无类。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孔子和苏格拉底身为一名教育者都具备了无私奉献、热爱学术,能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高尚品质。

25、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