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语录感悟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语录感悟)。
2、(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孟子语录感悟)。
3、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5、{感言}孟子“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此言不虚,不去管当时的历史背景,用现代观念新解,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把此“利”理解为不同层次和范围一己之利的“私心”,把“仁”理解为“普世价值”,上下追求一个共同目标,也就有了一致的共同语言,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抽象概念。
6、下面我就摘录一些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孟子语录,和大家分享分享:
7、在古时,《孟子》是“教科书”般的存在,是历代儒家学子必读必考的著作。
8、8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巴金《孟子》经典语录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9、只有去除"小我",成就"大我",才能打破"周期律",螺旋攀升。
1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1、 统治者经常将自己比喻成“孤家寡人”;孤家寡人不好做,高处不胜寒,做得好流芳百世,做得不好遗臭万年。身死国灭的君王比比皆是啊。
12、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3、男女之间不亲手传递和接受物品。这是封建社会男女社交的成规。
14、简评:人大的毛病,往往是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总愿意给别人讲道理,却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6、 一个人之所以被人侮辱,首先是自己侮辱自己;一个家庭被人毁掉,首先是自己先毁掉的;一个国家被人侵略,首先是自己内部先乱了。换个角度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自信自尊,别人就会尊敬你;一个家庭和谐稳固,别人就拆散不了;一个国家内部强大,敌人就不敢来侵略。
17、感悟:在生活上,在工作上,人际关系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18、感悟:人生短短数十载,不求功名利禄,只求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更无愧于心。
19、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尽心上》
20、感悟:当我们从新闻上得知消防员为救他人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就不难理解这句话。
21、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22、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3、几千年来,人们对于以上的说法更乐意接受,不仅会嘲笑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迂腐,与孔子一脉相承的孟子,在梁惠王急切需要利益的时候,却大谈什么仁义,也是很不识时务。
24、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25、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26、心得分享:儒家有四句话我一直用来作为自我修身、完善人格的标准: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四: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虽然时时刻刻拿这四句话不断要求自己,但做到确实很难。我认为儒家难的学问就是:“知行合一”了。
27、请一定相信我们的苗,他们都是活的,他们的身上充满了生命的奥秘,遍布着未知的成长密码。《孟子》读书心得3除了像“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外,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为重要。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礼,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信,就是诚实,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他的这些思想和观点在由他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言论汇编《孟子》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那些被誉为孟子经典名言的语录中更是得到了充分展示。
28、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2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0、对我来说,孔子如祖,孟子如父,孔子始终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孟子时而和颜悦色,时而威严呵斥。
31、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3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3、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35、(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6、简评: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一个人的成就,和他所吃过的苦,往往是成正比的,没有经历过苦难的磨练,很难变成真正的强者。
37、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到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38、大意:以武力战胜人,那不是心服,只是力量不够罢了;以德服人才能使人心服口服!
39、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40、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41、大意:富贵奢侈的生活不能引诱他堕落,贫困卑贱的生活不能让他改变志向,强悍的武力不能使他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42、处于连“君子也要言利”的时代,我们十有八九不会同意孟老夫子关于“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的看法,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世界岂不成了“盗蹠”满街走了吗?“君子”不也都成了强盗了吗?
4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4、感悟:此话无非是说不论贫富都应该清清白白,当我们身处贫困不能因为见到一点能改变我们处境的蝇头小利就丧失我们的原则,而当自己显赫的时候要劳记自己出发的目的是什么。相比贫困,富贵的忘乎所以更加恐怖。
45、孟子是一位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他的“天子有不召之臣”思想,前有姜太公,后又张良,诸葛亮。都是这个思想执行的典范。中国的读书人高的理想就是成为“王者师”。有骨气的读书人是不会主动去投靠某个主子的。都是贤圣之君主动找上门,求贤如渴,三请四求才猛虎下山的。文王渭水访贤,刘备三顾茅庐,都是中国人喜欢津津乐道的典故,也是读书人的毕生向往。
46、(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4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48、感悟:这句话讲的是战争,但是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49、这些国君为什么不能采纳孟子的建议?很显然,他们都是缺少远见,稀有耐心的人。
5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51、大意:富贵奢侈的生活不能引诱他堕落,贫困卑贱的生活不能让他改变志向,强悍的武力不能使他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52、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