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什么意思
1、译文:认为对的就是对的,认为错的就是错的,这样称为有智慧;而认为对的是错的,认为错的是对的,就成为愚蠢。
2、翻译:我是害怕邻人毁谗。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毁谗也让我害怕。
3、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4、臣子听说穿戴着华美服饰进入朝廷的人不用私心去玷污节操,修身立名的人不为私利去败坏行止。所以里闾以胜母为名,曾子就不肯进入;都邑以朝歌为名,墨子就回车而行。
5、弯木头、老树桩,屈曲得怪模怪样,倒能够成为君主的用具,是靠了君主身边的人先给它粉饰一番呀。所以无依无靠来到面前,即使献出随侯珠、和氏璧,也只能遭忌结怨而不会受到好报;有人先说好话,那枯木朽枝也会立下功勋而令人难忘。
6、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7、三人成虎(sānrénchénghǔ)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以假充真。
8、投杼逾墙(tóu zhù yú qiáng):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过墙壁。比喻谣言众多,就连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什么意思)。
9、老总因为不堪黑函流言的困扰而请辞,可见众口铄金,人言可畏!
10、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 --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什么意思)。
11、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常与"积毁销骨"连用
12、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敲折了牙齿,后来到秦国却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自信一定会成功的计谋,丢弃拉帮结派的私情,依仗单枪匹马的交往,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别人的嫉妒。
13、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14、《史记·卷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
15、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16、所以心意相合就是胡人越人也可以视为兄弟,由余、子臧就是例子;心意不合就是亲骨肉也可以成为仇敌,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例子。现在人主要是真能采取齐国、秦国的明智立场,置宋国、鲁国的偏听偏信于脑后,那么五霸将难以相比,三王也是容易做到的啊。
17、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今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惧一之废也。’王曰:‘尔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
18、翻译:市井本来没有老虎,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
19、文章历举史实,运用比喻,纵横议论,刻画了一个个面对死亡不盲从不苟合的光辉形象,雄辩地揭示了君王沉谄谀则危、任忠信则兴的道理,具有借鉴警示意义。
20、邹阳是西汉前期的辞赋家,早年在吴王刘濞手下任职。汉景帝时,吴王蓄谋反叛朝廷,他上书以谏,劝诫吴王勿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不见用,乃改投梁孝王门下。梁孝王刘武是景帝的同母弟,有嗣位之意,母亲窦太后也希望景帝能将帝位传给孝王,但是西汉的帝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遭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
21、古时候,有个名叫仲子的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偷偷地上她家幽会。姑娘因为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父母知道后会责骂她,所以要求仲子别这样做。于是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门楼,不要把我种的杞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父母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父母要骂我呀。”
22、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23、姑娘想起哥哥们知道了这件事也要责骂她,便接着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墙,不要把我种的桑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哥哥们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哥哥要骂我呀。”
24、从前鲁国听信了季孙的坏话赶走了孔子,宋国采用了子冉的诡计囚禁了墨翟。凭孔子、墨翟的口才,还免不了受到谗言谀语的中伤,而鲁、宋两国则陷于危险的境地。为什么?众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是以使骨骸销蚀啊。
25、人言可畏的近义词:;众口铄金 ( zhòng kǒu shuò jīn );释义: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其力量足以能熔化金属。形容舆论力量的强大;亦指人多口杂,能混淆是非。;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翻译:众人团结一致,力量强大;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26、众口铄金 (zhòngkǒushuòjīn)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其力量足以能熔化金属。形容舆论力量的强大。后也指人多口杂,能混淆是非。铄(shuò):熔化。
27、说的多了,别人都以为是真的,这就会给当事人造成大的思想压力,即使他什么事也没有,也会把人逼疯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28、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29、当今天下平民出身、家境贫穷的士人,即使胸中藏着尧、舜的方略,拥有伊尹、管仲的辩才,怀着关龙逢、比干的忠诚,可是从来没有老树桩子那种粉饰,虽然尽心竭力,想要向当世的君主打开一片忠贞之心,那么君主一定要蹈按着剑柄斜看的覆辙了。
30、人言可畏(拼音:rén yán kě wèi)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早出自于《诗经·郑风·将仲子》。
31、积毁销骨 (jīhuǐxiāogǔ)指谣言坏话久而久之可以致人于死地。毁:坏话。销:熔化。
32、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
33、现在臣子尽忠竭诚,说出全部见解希望你了解,大王左右的人却不明白,结果使我遭到狱吏的审讯,被世人怀疑。这是让荆轲、卫先生重生,而燕太子丹、秦昭王仍然不觉悟啊。希望大王深思明察。
34、何则?欲善亡厌也。夫晋文亲其雠,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
35、一旦给人加一个坏名声,他就永远洗刷不掉;人言可畏。
36、(示例)群言淆乱,异说争鸣;~,积非成是。 ◎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
37、你说人言可畏,我倒觉得咱脚正不怕鞋歪,不能让那些议论束缚住我们的手脚。;扩展资料;
38、(近义词)流言蜚语、人言藉藉(反义词)有口皆碑、口碑载道(语法)主谓式;作分句、宾语;含贬义
39、这就使平民出身的士人连枯木朽株的待遇也得不到了啊。因此圣明的君主统治世俗,要有主见像独自在转盘上制造陶器一样,而不被讨好奉承的话牵着鼻子走,不因众说纷纭而改变主张。所以秦始皇听信了中庶子蒙嘉的话,因而相信了荆轲,而暗藏的匕首终于出现了。
40、他是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从来没有想过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引起矛盾并且会持续发酵。原来祸从口出、人言可畏这个词真的可怕,这一次他算是领教了。
41、关于你的一些谣言,我劝你还是回避一下好,否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啊!
42、张仪言于魏王曰:“臣闻羽毛量多,其重可使舟沉。
4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代影星阮玲玉终于因为“人言可畏”而香消玉陨了。
44、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45、(解释)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出处)《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示例)虽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但~,言谈举止,都要注意些。
46、当今君主陷在阿谀奉承的包围之中,受到妃妾近侍的牵制,使思想不受陈规拘束的人才与牛马同槽,这就是鲍焦所以愤世嫉俗的原因。
47、人言终究是可畏的,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8、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祗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49、翻译:我是害怕邻人毁谗。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毁谗也让我害怕。
50、不畏人言,人言自敛的反义词: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51、译文: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下令改铸大钱。两年以后,他又下令搜集铜铁,铸造编钟。为此,单穆公、伶州鸠等先后进谏,周景王一概不听。公元前521年,编钟铸成。周景王得意地说,编钟的声音一定十分和谐吧。伶州鸠回答道,恐怕未必吧。
52、因此圣明的君王能够省悟,抛弃子之那种“忠心”,不喜欢田常那种“贤能”,像周武王那样封赏比干的后人,为遭纣王残害的孕妇修墓,所以功业才覆盖天下。为什么?行善的愿望从不以为够了。
5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代影星阮玲玉终于因为“人言可畏”而香消玉陨了。
54、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效益,一下让卫佳轩百口难辩,谁让以前他说的十句话九句假一句有待考证呢?好了,同学们。
55、译文:所以偏听会产生奸邪,独断独行会造成祸患混乱。从前鲁国听信了季孙的坏话赶走了孔子,宋国采用了子冉的诡计囚禁了墨翟。凭孔子、墨翟的口才,还免不了受到谗言谀语的中伤,而鲁、宋两国则陷于危险的境地。为什么?众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是以使骨骸销蚀啊。
56、爷爷深明人言可畏的道理,所以做事一向十分小心,不给别人留下任何话柄。
57、该文讲述了作者被囚狱中,身罹杀身之祸,但他用铮铮铁骨和不卑不亢的高尚气节证明自己的侠骨和节操,体现出邹阳正直的品格,也透露出人言可畏的道理。文章历举史实,运用比喻,纵横议论,刻画了一个个面对死亡不盲从不苟合的光辉形象,雄辩地揭示了君王沉谄谀则危、任忠信则兴的道理,具有借鉴警示意义。
58、张仪言于魏王曰:“臣闻羽毛量多,其重可使舟沉。物轻量大,亦可使轴断。众口一词,虽金石亦可熔化;多人毁谤,纵骨肉亦遭毁灭。故望大王慎定策略,且允吾归,助魏与秦善。”
59、这样,那么荆轲灭七族,要离烧死妻子儿女,难道还值得对大王细说吗?臣子听说明月珠、夜光璧,在路上暗中投掷给人,人们没有不按着剑柄斜看的。为什么?是因为无缘无故来到面前啊。
60、至于秦国采用商鞅的变法,东边削弱韩、魏,顿时强盛于天下,结果却把商鞅五马分尸了。越王采用大夫种的策略,征服了强劲的吴国而称霸于中原,后却逼迫大夫种自杀了。因此孙叔敖三次从楚国离开相位也不后悔,於陵子仲推辞掉三公的聘任去为人浇灌菜园。
61、原指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告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后喻舆论作用极大。扩展资料赏析
62、苦命的阿飞总算是知道了什么叫做众口铄金,什么叫做群雌粥粥。
63、“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64、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65、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哥哥们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哥哥要骂我呀。”姑娘还害怕别人知道这件事要风言风语议论她,于是再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后园,不要把我种的檀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人家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人家风言风语议论我呀。”
66、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后被人诬陷入狱,险被处死。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迹。梁孝王见书大悦,立命释放,并尊为上客。邹阳有文七篇,现存两篇,即《上书吴王》、《于狱中上书自明》。
67、王奢、樊於期并非对齐、秦陌生而对燕、魏有久远的关系,他们离开前两个国家,为后两个国君效死,是因为行为与志向相合,他们无限地仰慕义气。因此苏秦不被天下各国信任,却为燕国守信而亡;白圭为中山国作战连失六城,到了魏国却能为魏攻取中山国。
68、晋文公亲近往日的仇人,终于称霸于诸侯;齐桓公任用过去的敌对者,从而成就一匡天下的霸业。为什么?慈善仁爱情意恳切,确确实实放在心上,是不能用虚假的言辞来替代的。
69、谚谣说:万众一心,就象坚固的城堡,大家舆论,可以使金子熔化。三年内,您两次从民间征集金属,这样下去,恐怕是要垮台的。周景王不高兴地说,你是个老糊涂,知道什么?不过一年,周景王死去,他所铸造的编钟声调也不和谐。
70、《史记·卷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於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71、《国语·周语下》:“王不听,卒铸大钟。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和。王谓伶州鸠曰:‘钟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令财亡民疲,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
72、周文王出猎于泾水渭水之间,得到吕尚同车而回,从而取得了天下。秦轻信左右而灭亡,周任用素不相识的人而成王。为什么?因为文王能跨越卷舌聱牙的羌族语言,使不受任何局限的议论发表,自看到光明正大的道理。
73、“人言可畏”意思是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人言:指流言蜚语)。该成语多作分句或独立成句,也作定语、宾语;多含贬义。近义词:暗箭伤人、人言藉藉、众口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