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盛铁肩担道义
1、在北京创办《京报》的同时,1918年,邵飘萍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及教授徐宝璜一起创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揭开了我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序幕。他作为新闻学会的导师,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包括、邓中夏。
2、传传就是我,我就是传传。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做新闻界d史宣传的顶流形象代言人。
3、道义:旧谓道德义理,现指道德正义。辣手:老辣之手。谓作文老练而有锋芒。
4、 李大钊同志在东京费了几昼夜工夫写的那篇“警告全国父老书”,反对袁世凯承认日寇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洋洋万言,可以看出他的大声疾呼忧心如焚。
5、他临刑前夕,以为人夫、为人父的身份写就两份遗嘱,即《愚夫谕贤妻张贞》和《父椒山谕应尾、应箕两儿》,后世合称为《谕妻谕儿卷》。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对妻子的情真意切与感恩,对儿子则从为人、治学、治家等几个方面做了训导,成为警示其后世子孙的珍贵家训,直与《朱子家训》、《弟子规》等同珍贵。
6、虽说时光已过逝半个世纪之久,但《杨忠愍公集》中的传统道义英雄气仍存,今天的人们展读而来,会依然感受到内中,笔笔挟风霜,字字慑神鬼,凛然之气直透纸背。而深受启迪、动容及感念之时,一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忠臣形象便巍然立于眼前。
7、——这一首绝句,本是明嘉靖年间,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因公事过境古齐之地,泛舟赏游马踏湖时吟下的《望湖》。
8、“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之手。杨继盛因上疏弹劾严嵩,遭诬陷下狱。下狱后,遭酷刑而不屈,终为严嵩所害。本联为杨继盛在狱中自挽的绝笔联,铿锵有力,是他为人的写照,也显示出了中国古典士大夫以道义为己任、不畏权势的荡荡襟怀与铮铮铁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出自近代学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之手。当时,李大钊为劝友人章士钊不要倒向北洋军阀政府,将杨继盛联中的“辣”字改为“妙”字,并手书此联赠与章士钊。结合李大钊的身份与时代背景,本联除了是传统知识分子人格追求的写照,“担道义”还意味着救亡图存,“著文章”还多了宣传远大的理想和进步的政治主张、追寻真理、唤醒民众的意味。在这版的对联中,有对友人的鞭策、亦有对自己的期望,可以说显示了现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使命感。
9、清·康有为《题刀笔精华》:“铁肩担道义,辣手做文章。”
10、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杨继盛铁肩担道义)。
11、他丝毫不肯向旧势力低头,“道不同,不相谋”,和老朋友毅然决裂,各走一路的事,有过不止一桩;他离开“晨钟报”,就是一个例子。他不怕被诬为“过激d”,以极大的愉快欢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很快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把为人民寻求自由和幸福的钥匙。
12、不知其时,他是否观赏到此鱼龙湾畔,那如龙之犄角的槐树,还有左右那酷似龙眼,相传一脉相通入洞庭的双井。也许他会出于好奇,先从岸上井口撒入稻谷,后观察是否真如人们所述,能够从湾内“龙窟”处飘出糠皮来。若幸运的话,成群结队的金鳞鲤鱼会显现于此湾心水面,时而列阵翔游,时而拱波戏水,让他亲眼目睹到这有“龙脉鱼丽”之称的奇观。
13、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这原是明代人杨继盛所作,杨继盛因反对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
14、让人不禁想起希腊神话里的一位巨人阿忒拉斯来,这位大力士弯腰弓背,独自扛着天体。李大钊同志的这种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是可以相与媲美的。
15、 的确,“铁肩担道义”一句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李大钊同志的全部革命精神。他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个人毫不索取什么,只是勇敢地担负了自己的责任,直到流出自己的鲜血。
16、当杨继盛勾决为秋后处斩后,他的夫人张贞曾上疏请求替死而没有获准,就在杨继盛就义当天自缢殉夫。后人特意为此贞烈夫妇编演了一出大戏《鸣凤记》,把他们前仆后继的抗争精神喻为“朝阳丹凤一齐鸣”。此明代传奇作品,至今还上演不衰。
17、这是怎样的坚韧和刚毅?又是怎样的一种信念支撑?即使是钢筋铁骨又将如何?相比而言,中国历史上这个姓杨名继盛的牙硬汉子,理应比被敬若天神的关羽刮骨疗毒还要倍加令人敬佩。因这二者之间的大区别在于,关羽可能仅是奇幻传说,而杨继盛的作道却是真实的。更何况,当年关老爷还有个特级医师华佗,用专业手术刀和规范程序疗治,旁边还有一大群下属侍候着,甚至陪他下棋分神,而杨继盛却不具备任何手术条件,仅是自助式的“瓷片割腐肉”,陪伴他的只有苍蝇蚊子。可以说,他杨继盛做出了一件耸人听闻、挑战人类极限的壮举,实在是有种的大丈夫、真豪杰。
18、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进士及第,通过自己努力,已官至兵部员外郎。但他不懂得趋炎附势,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因直言敢谏,被贬为狄道典史。狄道,即今甘肃临洮。当时番汉杂居,“鲜有知诗书者”,杨继盛谪贬狄道后,首要兴学弘文,建起超然书院,据说此联即为书院所题,至今山麓之间,仍可见其墨迹石刻。
19、杨继盛当年入游马踏湖时登临其上的望湖台,后来的历代文人雅士多有闻迹而至,览胜追古。后来,即嘉庆十三年,马踏湖人为了追念其之忠愍,曾于此建起了一座“望湖楼”。楼属高台层榭的阁式造型,底层培基起台,上为3间砖木结构楼阁,前面出厦,木制隔扇,图案各异;后面和东、西两面均为回廊,廊壁漏窗,造型精美。透过漏窗,可依次环顾湖光水色。望湖楼掩映在高杨绿柳丛中,三面环水,清流萦绕,乘水临风,大有苏州沧浪亭之美姿。厦下正中悬匾:“望湖楼。”框联是:“华章证前游,忠愍集中神久在;绝句鉴横渡,荷花时节我刚来。”另有一楹联:“秋深清见底,雨过碧连空。”
20、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21、几经洪流冲击,黄水泛滥,惜乎此“望湖楼”尽毁于光绪二十四年,文物全失。
22、明·杨继盛《大明湖铁公祠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23、真可谓,心旷神怡尽兴处,酹湖邀贤神会时,他杨继盛即使吐纳一次气息,也能织韵成诗。
2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 (hustxinwen)
25、顾平旦、曾保泉《对联欣赏》:“李大钊同志手书赠挚友杨子惠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26、铁肩担道义是一句名言名句,出自杨继盛《杨忠愍公集》,意思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民的理想和志向,体现出宣传革命的精神。
27、说起来,便宜坊烤鸭店是北京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饭庄,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传说当年,杨继盛因上疏弹劾奸臣严嵩的五奸十罪,被贬斥下朝,便逶迤来至便宜坊,捡席而坐,借酒浇愤。吃到烤鸭,赞不绝口,一结账还便宜,便称道“此店真便宜也”。店主人知他是爱国名臣,且书法,便赶紧拿来笔墨求赐店名。杨继盛一挥而就,写下“便宜坊”三个大字,被该店制成匾额挂于门脸,由此便声名远播,招致生意兴隆。严嵩谋害杨继盛后,听说了此题写店名之事,就命店家摘匾,店主人以身护匾,惨遭殴打而不屈,终保下了这块宝贵的匾额。此匾额历经五百余春秋沧桑,却不幸损毁于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实在令人惋惜。
28、 李大钊同志苦心培养青年,撒播革命的种子;他领导群众进行爱国斗争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一直是站在斗争的前列;他是大学教授,但他没有贪图安逸生活,却成了工人农民的优秀的代表人物。
29、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30、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
31、1936年,向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自己成长的历史,说到:“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
32、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33、其时,载他杨继盛入湖的那一叶扁舟,或许就是被马踏湖百姓唤作“溜子”的小小渔舸湖撇子船吧?也或许,那时恰逢夏秋之交的丰水季节,百川汇涌而来,马踏一湖,浩浩汤汤而成少海胜状,烟波飘渺之气象恍如洞庭景观。
34、杨继盛用一己之死,向天下人揭示了严嵩的邪恶面目,而正是他这一腔热血,铸就了一柄斩杀奸d的利剑。严嵩万没想到,在他偷偷加塞进杨继盛名字的那一刻,实则已犯下了一个为致命的失误,覆亡之门就此豁然洞开——天理不可违,人心不可辱,既然冲破了众人的忍耐底线,招惹起了万民激愤,便引爆了朝野的齐讨共诛。杨继盛遭害时,虽未能有板斧李逵、大刀王五般足够强盛的势力劫得了法场,却于七年后,老贼严嵩终未坐成铁帽子王而罢官丢爵,后削籍为民,遭抄没家产,并被后世人唾入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列,而他的孽障儿子严世藩,也负罪受诛,未得善终。
35、不畏死魔者,死魔自会生惧而退避三舍。杨继盛,其硬汉意志丝毫未能动摇,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36、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37、他个人的生活是艰苦朴素的,看不惯奢华浪费的行为,也不沾染任何不良嗜好。看见旧社会里发生的偷盗、宿娼一类不道德的罪恶行为,他是很难受的,却也不简单地否定了事,而总是从社会制度上思考研究。
38、他说:“一一扣发一一声,一一声觉一一梦”;他是那么迫切地希望人们都能年轻起来,都具有“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李大钊同志平生并不喜弄书画,只是在早一个时期工作较有空暇的时候,偶尔给住在家里的亲友写一两副中堂或对联,上面这副对联,就是这样留下来的仅有的墨迹之没有讲究刻工的图章,也没有个年月。
39、拼音:tiě jiān dān dào yì
40、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41、 由渔樵的讲述中,杨继盛也可能知悉了那个相传已久的民间传说:鱼龙湾内深潜着“仙鱼洞庭”,本地人称之为“龙窟”,传是龙居之所,水深莫测,且涡旋似石磨飞转。逢雷雨之时,几见鳞甲森然的蛟龙跃挂于水面之上,行呼云播雨之功,待到返归湾内之时,伴有霹雳电火、水浪啸呼。而晴好天气,清风拂柳,波光粼粼,紫烟万状。
42、 “晨钟报”是李大钊同志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亲自设计和主编的第一个报刊;他敲起“晨钟”来,希望唤起民族的彻底的“自觉”,建立一个理想的年轻的中国。
43、而正是这样随便挥几笔的东西,又无心地流露了他的伟大的抱负和心境。回顾一下李大钊同志只有三十九岁的短短的一生,从年轻时代起,他就胸怀大志,喜作诗文,把寻求挽救民族的危亡的真理,看成了自己的天职。
44、在此间,愤书“诛贼谏书”的杨继盛,激扬“万言书”的康有为,隔代影像交替动显穿越,两段历史的精神基因相亲相合,遗存的是忠臣贤良肝胆相照的故事,永无竭流的是志士贞烈的一脉相承。
45、《明史·列传》中记载,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鞑靼部俺答汗统兵南犯,兵临北京城下。咸宁侯仇鸾被任命为大将军率军迎敌,一败涂地后为了屈辱求和,应允战胜方在张家口开放马市交易。面对内奸外侮,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上书《请罢马市疏》,斥责来犯之敌在京城下杀烧抢掠的罪行,指出,没有报仇雪耻就议和有辱国体,列述了开放马市的“十不可”和“五大谬”,请求朝廷举兵抗敌以振国威。没成想,对于开马市与蒙古鞑靼部贸易之事,嘉靖帝已颁旨,岂能收回成命,于是受奸d唆使,以有意阻挠边计为名,而将杨继盛先下诏狱,后贬为甘肃狄道典史。两年后,仇鸾奸恶事败,嘉靖垂睐杨继盛初心不改的胆识,竟一岁四迁其官职,复升至兵部武选员外郎。
46、对于杨继盛这个名字,相信马踏湖人大多不会感到陌生,但对于此人在中国历史中所应具有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却程度不同地缺少认知与敬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47、我是新新,想要带你去了解史海钩沉、星辰大海。
48、李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49、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
50、 李大钊同志遗留下的墨迹是很少的。去年从他的故乡找到了他赠给亲戚的一副对联,上面恰好也写着同样的话,而还有后一句,全文是:
51、天地如此之大,总该有一个空间来接纳忠义的呐喊。幸好,后人重其人品,将杨继盛生前撰书下的大量诗文、家书和墨迹等,辍拾成编为《杨忠愍公集》四卷本传世,并收入了《四库全书》。
52、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53、他斋戒沐浴三日后,在铺开的奏章上,历数了严嵩专权惑政、败坏朝纲的五奸十大罪,这即是千古名文《请诛贼臣疏》。即使现今,人们仍能想像得出,杨继盛以身家生命为赌注,冒死上劾的铁肩道义、滚烫气血。
54、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55、他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即是自己勇于担当道义的铮铮铁骨、匡扶国运的荡荡襟怀的真实写照。此联曾被李大钊视为座右铭,并在亲自创办的《晨钟报》上,改写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警语。总理也曾手书此联,相赠柳亚子。
56、想来,这可能是一次倦累于公务后的偷闲“自驾游”,释放的就是那份说走就走的兴致,陶醉的就是那份独享天籁的浮世清欢。一圈下来,将船儿歇了,乘兴登上那一处高高的埠台,长发御清风而飞扬间,大有置身于太岳极顶望海亭之感怀。双眸澄澈着瞩望向鱼龙湾及周野风情,真个如描摹马踏湖的一副联句所吟诵——吞泰岱五派沧浪,朝气连空翠;吐平洲二湖烟雨,暮云拂洞寒。
57、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廿七日,年仅40岁的杨继盛被押赴西市刑场。听说杨继盛将被处斩,四城百姓蜂拥赶来为杨继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晴朗的天空刹那间昏暗下来。杨继盛临刑,可能自信这沉闷黑暗的华夏,终会由自己留下的火种而将正义的火炬举燃,便神态安详,当众放声吟诵绝命诗以明志——
58、杨继盛当年起草参贼疏稿的书房,后来被敬之为“谏草堂”,其壁上刻石嵌镌着弹劾严嵩的奏疏以昭示后人。戊戌变法前夜,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八省举子,在这里聚会,沐浴志士之正气,仰慕良臣之精忠,追缅贞烈之义勇,神会英雄之刚毅,推举康有为执笔,起草了以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为内容的长达一万四千多字的请愿书,经1200多名举子联合签名后上呈皇朝,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事件。其划时代意义,就在于众举子再现了杨继盛的忠肝义胆,冲破了历代王朝厉禁知识分子干预时事的桎梏,为戊戌变法之战打响了第一枪,并由此拉开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59、 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60、有一次,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
61、* 平仄拼音来自AI,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62、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63、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64、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
65、而于东方破晓之际或临近晚霞黄昏之时,在这鱼龙化变的风水灵秀之地穿行,他会见识到那千百只藕船渔舟纷至停靠、泊位鳞次、鱼商虾贩争相抢购的买卖兴隆景象,分明就是一幅真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66、“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出自历史学家杨联陞之手,题干中解释:此联为向恩师钱穆“求字”而来,取“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之意自我警勉。与前两联相比,此联是自勉联,态度谦逊。从“铁肩”到“平肩”,少了文人的狂傲之气与决绝之态;从不凡到平庸,强调的是作为芸芸众生一员、小人物的使命与信念。
67、现今,尽管望湖楼仅存遗址,但在马踏湖民众的心目中没有失重,永远是这方水土的“忠义气节楼”。
68、在蝇虫滋生且潮湿恶臭的诏狱中,终是剧痛唤回了他的气息,看到了自己断裂的筋骨和生蛆的腐肉。狱卒没有听到撕心裂肺的叫喊呻吟,却在手举的灯光中看到了令他战栗的一幕——杨继盛坐在牢舍内,用一破碎的瓷碗片作手术刀,一门心思地刮削着腿上的腐肉,那碗片显然不够锋利,只能将连带着的筋膜拉扯而断。在嘎然有声的刮削中,骨头终于洁净着袒露了出来。没有麻药,无须消毒,也不用禁锢四肢的铁环,甚至没有一块咬合在唇齿间的破布,只是意气自如地忍受着剧烈的疼痛。而那掌灯的狱卒,却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惧和震撼,便开始浑身颤抖,生命如同崩溃,致使灯影抖动颤晃险要坠灭,恰是一个平静低沉的声音将他的知觉召回:“不要晃,我看不清了。”
69、四个版本的对联出自不同人之手,有着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
70、 环眺会城泊和锦秋亭,瞩望青丘顶与辕固里,虽经了千百年风雨的侵蚀,河涛湖浪的拍击,那些逝去久远的景象依然能够在眼前变得清晰起来,并激荡出了内在的精气神。于是,杨继盛追慕着前朝先贤们的诗词韵脚,又为马踏湖留下了一首《望湖怀古》——
71、明知难能成功,依然不畏严嵩强权,敢于出招亮剑,即使打不过也要拱他一襟鼻涕、掀他一个趔趄,这就叫作信念;明知一腔热血将洒,依然虽死无惧,慷慨而行,这就叫作担当。
72、依照常人理念,既然领教过了仕途的险恶,官场的狡诈,就该懂得了用江湖思维想事,就该习惯于用行帮口吻说话,缩收一下硬挺的脖颈,绵软两回倔强的性子,和弄几次d争的稀泥,远避于是非漩涡之外,以求戴稳一顶四两重的乌纱。但他杨继盛的为官之道只有一条:报效国家、体恤百姓、除恶扬善、伸张正义。他明了,严嵩以谄媚之术而深得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宠信,窃踞至内阁首辅高位,早已是权倾朝野,威慑群僚,百衙噤声。但以他杨继盛正直的品格秉性、儒家士大夫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却容不得严嵩贪赃枉法、结d营私、卖官鬻爵、侵吞军饷的污秽肮脏,决然要撕破脸面且舍命上书,弹劾这个逆天道而行的国妖恶魔。
73、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74、“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的这一联掷地有声的勉语,正是他自己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75、杨继盛(公元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明正德十一年(1516)生于河北容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殿试虽曾被评定为第一甲,但终因他在策论考卷中多有切伤时弊之语,主考官不敢进呈圣览,只得屈列为第二甲第十一名,授南京吏部主事,后官至兵部员外郎。因他生性耿直,嫉恶如仇,所以被史称为明代著名谏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