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
1、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
2、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郊外乡村,懒洋洋的小狗趴在土地上休息。这时,丰满的女主人从房中走出,她手里捧着两只小雏鸡,她将小鸡放在小棍围起来的简陋鸡栏里。小狗兴奋地在鸡栏边上跳来跳去,虎视眈眈,垂涎欲滴。两只小家伙下的浑身发抖,想要逃跑却几次三番被女主人抓回来。其中一只终于大着胆子逃出去,结果被冷冰冰的菜刀剁成两段,还成了小狗的早点。剩的那只小鸡几乎吓破了胆子,它甚至一旦走出鸡栏就会丢掉性命,于是压制了心中的欲望,死命守住这个方寸的生存空间。 寒来暑往,沧桑巨变,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的鸡先生都不愿挪动半步……
3、可见鸡这种家禽,既可以出现在励志的故事里,也可以反映先秦思想家的精神面貌,确实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后人从中提炼出一个成语“逝者如斯”,用来比喻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5、相传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6、(提示)比喻由于行为不慎而使对方有觉察与防范。
7、公元280年,西晋大将军杜预进攻吴国,十天内就攻占了许多城池。他想乘胜进击,有人却主张明年再去攻打。他说:“我军进攻士气低落的吴军,如同用刀破竹子,破了前面几节,下面的都会顺着刀口自动分开。”于是他率军继续前进,终于灭掉了吴国。
8、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贵族,自称叶公。他对别人说:“我喜欢龙。”他把家里的厅堂、屋梁、房柱、门窗及墙壁上,全都刻画上龙的形象。天上真龙听说了,高兴就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叶公看见了真龙,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狼狈逃窜而去。
9、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10、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11、孔子描述春秋末期掌权者之心理,彼等外表道貌岸然,威严异常,似模似样,而内心则怯懦无比,脆弱至极。辛辣讽刺装腔作势,狐假虎威,表里不口是心非,以权谋私,作奸犯科,贪污腐化,违法乱纪之人。
12、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随后便随母亲迁居曲阜,过上了贫贱的生活,经常受到社会的冷遇。孔子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从小地位贫贱、所以干过很多杂活。
13、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14、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之小心.
15、孔子的得意门生中,子贡有才干,孔子却认为他比颜回还是差些。颜回,字子渊,也称颜渊,鲁国人,聪明好学,生活俭朴,是孔子喜爱的一个得意门生,子贡本人也承认不如顔回。
16、这是孔子在回答子贡的疑问时的一段话。孔子当时举的例子是说要想为国家做贡献,首先就要结交士大夫阶级,要提升自己的地位。虽然看起来像是在教人追逐名利。但实际上,孔子是告诉我们做事情之前不要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要考虑周全,准备妥当,才能事半功倍。
17、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18、这个词也有一个有意思的典故:孔子游历期间在路边休息,看到两个小孩在打闹,另一个小孩在一边玩沙土。孔子问站在一边的小孩:“你为什么不去一起玩呢?”小孩回答说:“打闹有可能受伤,就算不受伤也可能撕坏衣服,我当然不跟他们一起玩”过了一会儿,孔子要离开了,却发现小孩用沙土筑起了一座城堡,挡在了路上。孔子让小孩让开。小孩却说:从来只有马车绕城走,哪有城躲着马车呢?孔子就称赞说“我现在才知道如今小孩子都这么厉害了。”孔子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再有能力,也可能遇到某个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不要轻视别人,也不要忘记自己的提高。
19、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
20、我家弹瑟啊?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21、今天节目的后,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习的成语“废寝忘食”造句。赶快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答案吧!
22、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准备从陈国去往楚国,中间经过蔡国时,被一群吴国的游兵袭击了,粮食几乎被抢光,孔子一行只能忍饥挨饿,在旷野中艰难行者。
23、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对吴王反叛朝廷。他劝吴王:“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一断,那东西你就别指望重新得到了。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刘濞不听,其兵反叛,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24、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25、但是,子张看着孔子,孔子也看着子张,两人谁都没有动。
26、东汉末年的一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因长途跋涉,士兵们口渴难忍,可又找不到水。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正好给大家解渴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顿时觉得口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27、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8、这句话经典,也是一个成语。这句话表面上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就不要让别人去做。但这只是字面的意思,我们又怎么知道对方不想做呢?孔子其实是想通过这句话传递给我们一种平等的思想,在待人接物的时候,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而不是自己想当然地替被人做决定。
29、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30、(提示)比喻事物自然,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31、在我们的印象中,文学家都是瘦瘦小小、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那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呢?会不会也这种样子呢?
32、不料祸不单行,因为陈蔡两国的大夫听说孔子要去楚国,怕孔子辅佐楚王后,楚国会更强大,会威胁到两国,所以他们就共同调动人马,将孔子一行围困在野外,想把他们活活困死。
33、(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34、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35、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6、晋朝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叫郭象。他在对老子和庄子学说的研究上很有造诣。由于他学识渊博,表达能力强,对任何复杂的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学者王衍称赞他说:“听郭象讲话,好像是悬于山上的河流倾泻而下,从无枯竭的时候。”
37、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38、(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39、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40、(注释)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
41、(提示)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42、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43、(提示)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44、■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45、孔鲤老实地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老师一个人站在庭院中,问我有没有学过《诗经》。老师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诗经》。还有一次,老师问我有没有学过礼,并说不学礼就没办法在社会立足。我听了他的话,又去学礼,就这么两件事啊!”陈子禽听了以后,连忙说好。
46、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47、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48、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49、传说,古代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走路很不方便。他决心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这山却不会再长高了,终有一天会被挖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