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王阳明精髓60句【文案62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17 13:01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王阳明精髓60句

1、不单做学问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要想做到炉火纯青,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2、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3、  王阳明心学精髓真理不在书本上,就在我们的心中

4、王阳明告诫我们: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5、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的,不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6、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7、王阳明: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8、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9、致良知,就是讲虽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符合天道至理,但人受了欲望影响,迷糊了本性,使人的内心偏离了天道,人要记住自己给自己的内心纠偏,给自己的良心洗澡,向内求,问自己良心天性是否还在。



10、相比古人,生活在今天的人要忙得多。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时刻得不到休息。以至于许多人都迷失了自己,丧失了自我。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焦虑、急躁、浮泛、灼热的状态之中,哪怕是有了闲暇时间,要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支配,要么处于心绪烦乱、无所适从之中,充满了空虚和无聊。

11、尽管人都有无尽的潜能,但做人做事还是应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12、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13、(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14、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5、1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16、当年孔子去找音乐大师师襄子学习琴技,他每天弹奏同一首曲子,这让师襄子看不下去了,便告诉孔子:“你弹的真不错,试着弹弹别的曲子吧。”

17、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18、故事背景: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19、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20、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21、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

22、叛乱时,王阳明虽说很快就招集了数万士卒,却实实在在是乌合之众,是由地方兵丁、役吏及自愿参军的农民组成。这样部队和宁王的正规军是无法比的。但在王阳明正义的感召下,士气很快就调动起来了,在战场上表现相当英勇,偌大的南昌城只半天就被攻下来。宁王回师反扑时,王阳明又力排众议,坚持带兵出城与宁王正面对决。他说:“宁王做贼心虚,后方基地被攻破,已经是军心大乱。我们堂堂正正的朝廷之师自当予以迎头痛击,速战决胜。”

23、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24、善念在心中萌发,觉察到它,就扩充它;恶念在心中萌发,觉察到它,就遏制它。知道、扩充、遏制,就是志向,是上天赋予的聪察明觉的能力!圣人只拥有这一点,而求学的人也只应该存养这一点。

25、所谓心即理,即王阳明反复强调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呕心沥血的格了七天竹子,试图弄明白竹子里包含什么道理,直到身体虚脱,真的吐血也没将竹子的道理上升到人生的道理。他格竹子是想弄明白为什么人要把竹子和君子联系在一起,“正直”、“有节”的品质,是竹子告诉我们的吗?还是这是人本身的想法,看到竹子之后发挥想象的结果呢?王阳明认为,所有这些品格不都是人内心本来就有的吗?难道是通过格竹子格出来的吗?

26、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27、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28、  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29、人容易受外在环境的裹挟,被众人的意见左右,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这个物质至上、利益为先、价值追求和内心信仰极度缺失的时代,更是如此。有人用现实和生存为自己开脱,这是说不过去的,因为远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先贤们也为我们垂范了穷达不堕、生死不移的骨气。

30、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31、  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32、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33、慢慢的,孔子弹奏出来的曲子给人感觉清新脱俗,跟普通的琴师完全不一样。

34、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35、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36、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37、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善恶之分。它所有的善与恶都是人强加给它的。

38、  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39、“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王阳明

40、“真三不朽”的圣人王守仁在世时,“心学”这一说法大概率还未出现,多是“王学”一说,儒家的一门学派,属“宋明理学”的王门。

41、释文: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42、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43、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44、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5、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46、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47、源于《知行录之传习录上》。(译文)坚持不懈自己的理想化如同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里有时间说闲话、多管闲事?

48、1人有过,多于过上用功,就是补甑,其流必归于文过。

49、上文说过《传习录》是记录阳明先生和弟子之间的问答,以及来往书信的汇总,而古本《大学》就是他们讲课的教材,阳明先生有一篇有名的《大学问》,是当时只有真正入门并被认可的弟子才能看到的文章。所以看传习录一定要有本《大学》对照着看。

50、  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51、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52、良知者,孟子所谓&#x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大学问》)

53、  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54、释文: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而收摄不住。

55、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56、源于《知行录之传习录上》。(译文)性是心的本体,天是行的本源,健全心的基本功能就是健全性的功能。

57、能力固然重要,但心态更为重要。王阳明被派去南赣平叛,面对险境他能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58、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5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60、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61、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