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语录大全
1、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2、1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3、1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乐,是不求人知。为恶苦,是惟恐人知。(曾国藩语录大全)。
4、1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5、3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6、300.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7、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8、☆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9、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0、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11、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2、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3、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4、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为雅操。
15、3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16、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17、3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18、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9、群毁群誉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能附和。(《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们都是演员,社会却不是戏台,没有可辨忠奸的脸谱。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听其言、观其行,才是判断一个人的标准。
2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21、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曾国藩
22、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23、百战山河,剩此楼头烟树;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24、10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25、1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26、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
27、1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28、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曾国藩
29、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30、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32、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33、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4、10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35、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3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37、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38、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39、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节。
40、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41、1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42、送一本电子版热门书籍:刘瑜《可能性的艺术》
43、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44、2"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45、选择具有“忠义血性”的人为将领,可以为整个军队起到表率作用,“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
46、乌云滚滚,不会破坏天空。浪花飞涌,何尝伤害了大海?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研究一粒石子的构造,才能了解一座大山的变迁。
47、3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48、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49、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50、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51、智慧愈苦而愈明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