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卢梭的著作【文案43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8 14:2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卢梭的著作

1、①弗朗索瓦·柯勒阿著:“西印度群岛旅行记”,1722年从西班牙文译出。卢梭可能曾在“旅行纪事汇编”里读到过这篇旅行记。

2、家庭教育要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采取合理的方法,能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对孩子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的家庭教育方法主要如下:

3、《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4、霍布斯认为人类天生是大胆的,只想进行攻击和战斗。另一位著名的哲学家①的想法则恰恰相反,这位哲学家认为(康贝尔兰德②和普芬道夫也同样地断言说)没有比在自然状态中的人更胆小的了,他一听到轻微声音或望到微小动作就吓得发抖并准备逃跑。这种情形对于他所不认识的事物来说,可能是真实的,我也决不怀疑,当任何一种新奇景象出现在他眼前,而他不能分辨这种景象到底对他本身有益或有害,也不能把他自己的力量和他要冒的危险加以比较时,他会被吓倒的。但这种情形在自然状态中,毕竟是很少见的。在自然状态中,一切事物都按照单调的方式进行着,而且大地上还轻易不会发生由于聚居人民的情欲和任意行动而引起的那种突然的、继续不断的变化。可是,分散地生活在野兽中间的野蛮人,很早就和野兽进行过搏斗。因此,他很快就同野兽作了比较,当他逐渐感觉到他在机巧方面胜过野兽的程度,远远超过野兽在力量方面胜过他的时候,他就知道不必再惧怕野兽了。如果让一只熊或一只狼去和一个粗壮、敏捷、勇敢(所有的野蛮人都是这样)而用石头和棍子武装起来的野蛮人搏斗,你将会看出,至少是双方都有生命的危险,而且经过许多次这样的试验之后,素来不爱相互攻击的野兽,也不太愿意对人进行攻击,因为它们终于会发现人和它们是同样的凶猛。至于有些动物,它们在力量方面胜过人的程度,确实超过人在机巧方面胜过它们的程度;那么,人在它们面前,就同其他比较弱小的动物处于相似的情况,而那些比较弱小的动物并未因此不能继续生存下去。而且人还有一个优点,即:奔跑起来人和其他动物同样敏捷,并且可以在树上找到一个相当安全的避难所,当他和野兽相遭遇的时候,可以到处利用或随时离开这种避难所,因而可以自由选择逃避或搏斗。再说,无论哪一种动物,除非在自卫或特别饥饿的情形下,好象都不是天然就好和人搏斗的,也决不会对人表示那样强烈的反感,这种反感好象是在宣示某一种类已被自然注定要作另一种类的食物似的。

5、②波达利尔和马卡翁两人都是阿斯克莱比奥的儿子,在特罗瓦前线充当希腊军医。

6、作为父母,不仅要严格要求儿童,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儿童做好榜样。只有具有高尚道德素养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收到积极的影响,才能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7、启蒙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卢梭是与伏尔泰、孟德斯鸠齐名的启蒙思想家。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卢梭的思想,深刻的影响了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政治家多是卢梭的信徒。

8、该书在西方教育史上系统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从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9、第二梯队:《新爱洛依丝》、《山中书简》、《科西嘉制宪意见书》、《关于波兰政体的思考》、《政治经济学》、《忏悔录》、《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10、四周的一切对他来说皆属虚妄,尽是梦幻泡影;一切都是迫害之象征。可他必须依托一种完满的存在;如果贫乏而枯竭的当下时刻无法给予他任何支点,他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激发出其他时刻的在场影像:这些时刻源于过去和他身后的遥远未来。故而,他将继续开口说话,为的是不会丧失逝去时光的影像,不会错失将要接受他并称他为义的后审判。言语保存着往日幸福的映像,它使那仍然隐匿不现、但终将显露真容的上帝成为一位见证者。

11、(20)ArthurMelzer,TheNaturalGoodnessofMan(施派解读)

12、正如卢梭自己说的那样:“这部作品在全欧洲只有很少的读者能读懂,而在能读懂的读者中又没有一个愿意谈论它”。伏尔泰曾嘲讽说,读了此书“使人不禁想用四肢爬行”。  

13、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在岛上的第24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个忠实的奴仆。

14、另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伏尔泰统治了男性的思想,卢梭控制了女性的心灵,维尼(Vigny)就为此说提供了证明:他说自己的父亲有“一个类似于伏尔泰的头脑”,他母亲的则“类似于让-雅克”。

15、第一卷:忏悔录(上)第二卷:忏悔录(下)第三卷:

16、公号ID:The-Original-Books

17、《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出版于1762年。

18、如果只考虑论文或书籍章节的话,目前收录全、有参考价值的是JohnScott编写的CriticalAssessment系列四卷本。在这套书中,编者收录了到2006年为止,过去数十年中重要的卢梭研究论文。如果希望深入研究卢梭,这套书是必备书。

19、如伏尔泰的话可以用来证明处决君主的合法性(“如果有暴君,就该将他们罢黜”);

20、当时的送葬队伍混杂着各色人等,其中可以看到戴红帽的巴士底的征服者,寡妇,甚至还有一个穿着制服、被称为胜利女神的妇女,但教士被排除在外。组织者倒是想过让教士参加,而且有一项要求200名白衣教士参与的命令。但终这个计划被放弃,夏尔·维莱特的仪式虽然有“充分的宗教性”灵感,但它却成为大革命期间第一场没有教士参加的庆典。

21、在变化无常的人生中,我们要特别避免那种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的过于谨慎的畏首畏尾的做法,这种做法往往是为3将来根本得不到的东西而牺牲现在能够得到的东西。

22、可以斥责谴责这次处决的教宗(“梵蒂冈说到底是受其政治统治的”);

23、此外,这种对有限性的意识既滋长了伏尔泰的悲观主义,也是其乐观主义的源泉:作为受造物的人类只是“一根线那么高的虱子”,在宇宙这台宏大的机器中几乎不存在;但另一方面,这种孱弱的受造物竟然被授予了理性这一难以置信的礼物。这种实用主义同样支撑了他对于时间的观念:时间的流逝伴随着改进,但在改变局部之前就改变整体,这样的想法在他是不可设想的。

24、历时十二年写下巴赫的一生和他永恒的音乐事业∣

25、《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出版于1762年。

26、①卢梭多病,经常依赖医生。参看“忏悔录”。

27、(1)AllanBloom,LoveandFriendship(收有布鲁姆对《爱弥儿》的长篇解读和对《新爱洛依丝》的简短解读;中译本收录于《爱的设计——卢梭与浪漫派》,该译本在术语方面翻译有些瑕疵)

28、虽然《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毫无争议的著名的作品,同时也是广为阅读和对现实政治世界或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作品,但这本小册子在卢梭的思想体系中并不是要害的作品。在卢梭所有的著作中,真正关键的一本书是他发表于1755年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又简称为“二论”(SecondDiscourse)。因而,如果想要系统地阅读和理解卢梭,第一本读物的首选也当为“二论”。只有在充分理解了“二论”的基础上,才可能对《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作品中的种种论述有充分的理解。

29、《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30、十八世纪是个经院主义教育影响极盛的时代,经院学校的教学主要是向儿童灌输宗教思想,儿童所学的学科都具有神学色彩,都是为宗教服务。卢梭对这种教育深恶痛绝,他认为这种教育压抑儿童的成长,违反儿童的天性,阻碍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经院学校那种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儿童的智力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爱弥儿》中,卢梭明确提出要采取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让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不可否认,《爱弥儿》的出版给封建统治者当头一棒,在当时的社会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歌德称《爱弥儿》为“教育的自然福音”,康德因为阅读《爱弥儿》,自己的散步实践都被改变了。

31、1778年7月2日,卢梭病逝,葬于杨树岛。1794年,法国大革命五年后,卢梭遗骸迁葬于巴黎先贤祠。

32、“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卢梭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强制与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卢梭强调,只有依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的能力和自然倾向进行恰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卢梭看来,教育的一切方法都应从此原理产生。

33、卢梭所强调的“自然人”是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自主独立会生活的人。卢梭呼吁家长要指导孩子怎么做人。卢梭认为,如果只有一门学科必须教给孩子,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家长应该承担起指导孩子做人的天职,让孩子更好地成为一个“人”。

34、  这种思想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忠实信徒,被称为“行走中的卢梭”。 卢梭是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35、所以没有衣服、没有住外、没有那些在我们看来是那么必需的一切无用之物,对原始人来说,并不是多大的不幸。对于他们的自我保存更没有多大妨碍。他们虽然皮肤上没有生毛,那是因为在热带地方丝毫没有那种需要,倘若生在寒冷地带,他们很快就会利用所捕获的野兽的皮毛。他们虽然只有二足奔跑,但有双臂可用以自卫并供给自己的需要。他们的幼儿也许很晚才会走路,而且走起来颇为困难,但是母亲携带幼儿则很容易。这是别种动物所没有的一个优点。在别种动物,当母兽被追逐时,便不得不抛弃它的幼小,否则只有使自己的步子适应幼小的步子。关于这一点,可能有一些例外,我们可以举尼加拉瓜地方的一种动物作例子来说明。这种动物类似狐狸,它的足象人的手,根据柯勒阿的记载,它们肚下有一个肉袋,当母亲需要逃跑的时候,可以把小兽装在里面。毫无疑问,在墨西哥,人们称之为特拉瓜钦的也就是这种动物。据拉爱特说,这种动物的母兽肚下也有一个用途相同的类似的肉袋①。总之,除非遇有我在下面所要谈到的那些情况②(这些情况很可能永不发生)稀有的、偶然的会合,无论如何我们也不难明了:第一个为自己制作衣服或建筑住处的人,实际上不过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些很不必要的东西。因为在此以前没有这些东西,他也照样生活,而且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在长大以后反而不能忍受他自幼就能忍受的那种生活。

36、约翰·杜威: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生活的本身|世界幼儿教育家

37、《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

38、汪炜,湖北黄冈人,哲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主要从事早期现代哲学、语言哲学、美学、认识论等领域的研究。

39、福歇认为,伏尔泰这个“普通的绅士,城堡主,有教养的人”的文字之下流露的始终是轻浮、无常、尖刻、无视平等的形象,一句话,他是个贵族(aristocrate),尽管这是所有标签中不适合伏尔泰的。

40、②康贝尔兰德(1631—1718年):英吉利教派主教,“关于自然法的哲学探讨”(巴尔贝拉克译,1744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著者;霍布斯的论敌,他提出万物性善说来反对霍布斯的理论。卢梭读过他的著作,但思想上并没有受他的影响。

41、卢梭认为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应该主动承担起生养和教育儿童的责任,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在《爱弥儿》中,卢梭系统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法则,顺应天性的发展,合乎人的自然本性。卢梭的自然注意教育思想是《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本期「世界幼儿教育家」专栏将深入介绍《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希望可以为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提供借鉴和启示。

42、另外有一些更可怕的,没有适当方法可以防御的敌人,那就是幼弱、衰老和各种疾病等天然缺陷。这些都是人类的弱点的悲惨表征,其中前两种是各种动物所共有的,而后一种主要是在社会中过生活的人所具有的。关于幼弱问题,我曾观察到,在人类中母亲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携带她的幼儿,因此她喂养幼儿,就比起必须忍受疲劳不停地来来往往,一面寻找食物,一面哺乳或喂养幼儿的许多母兽便利得多了。固然,如果母亲一旦死亡,孩子便很有跟着死亡的可能,但是这种危险,是其他无数种类的动物所共有的,因为这些动物的幼小在长时期内不能自己寻觅食物;而人类的幼弱时期虽然较长,但生命也比较长,因此,在这一点上,人和其他动物差不多是相等的〔七〕,虽然在幼年发育期的长短上、幼儿数目的多寡上〔八〕,还存在着别的规律,但这不是我所要研究的问题。在老年人方面,他们活动和出汗的机会都减少了,食物的需要也随着寻找食物的能力而减少。由于他们所过的野蛮生活,使他们不会得风湿病和关节炎,而衰老又是一切痛苦中人类无力解除的一种痛苦,因此,老人们终于无声无息地逝去,不但别人不会注意到他们的生命的结束,就连他们自己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死亡。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