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解
1、(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2、 阅 读 是 一 种 修 养,分 享 是 一 种 美 德
3、★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解)。
4、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5、子曰:“知之①者②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④之者。”(《雍也》)
6、试译: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定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老师主动打听的,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才得以了解的。老师了解国情的办法,也许跟别人的办法不同吧?”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1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解)。
13、子夏曰:“博学而笃①志,切问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子张》)
14、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15、(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17、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者,
19、试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道:“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20、字词解释: 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2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2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3、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5、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6、《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27、(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善者②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9、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30、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31、(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32、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33、(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4、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