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比方是修辞手法吗
1、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2、(4)用专名代替泛指。例如: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
4、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5、(第一种)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6、 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再次强调这是秋日美景。
8、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
9、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10、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11、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12、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13、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14、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15、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的核心。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共同的关键问题。很多比方,看似巧妙,实际上是错误的。比如说,关于经济发展中的泡沫,曾经有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它就像喝啤酒时的泡沫,有了泡沫喝起来才有味道,这不是一个好的比方。啤酒有泡沫才好喝,但经济发展有泡沫永远都是不好的。再是同一位经济学家,在别人问到他对经济发展的.看法时说,经济发展就像骑自行车,太快了会摔跤,太慢了会倒,所以要不快不慢,这是个比较好的比方。因为经济增长太慢,社会问题就容易累积爆发出来。经济增长太快,就容易产生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16、(第三种)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17、(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
18、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9、4)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公园。
20、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引用、反语等,本文暂时不做详介绍。
21、用比喻手法:
22、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23、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用于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晓及明白帮助人们理解问题,所以,优秀的演讲者都会使用打比方。但是,如果比方打得不好,或者说打得太过,那就令人厌恶了。
24、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反对d八股》)
25、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同学们上课时的专心。
26、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