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事例文天祥
1、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
2、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3、文天祥在大都被关押了三年,在断然拒绝了忽必烈后一次亲自劝降后,于至元十九年(1282)被元廷杀害,遇害时年仅47岁。另有史料记载,文天祥遇害前曾请忽必烈允许他出家为僧,从此不问世事,忽必烈考虑到他巨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惟恐其再竖义旗,起兵反元,遂拒绝了他的请求。
4、李治,一个被我们低估千年有余的帝王!日本人称他是中华第一人!
5、南宋灭亡后,忽必烈与文天祥的一段对话,破解了中国千年谜团
6、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舍生取义的事例文天祥)。
7、无能之能,方为大能——“窝囊废”宋江、唐僧、刘备为何能当老大
8、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北海边。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9、公元1275年,元军侵略南宋。元军在元朝统帅伯颜的率领下,离南宋的都城临安只有30里路。大兵压境,南宋朝廷无计可施,决定求降。伯颜声明,只有南宋的丞相才有资格与他谈判。
10、韩信从屠夫的胯下钻过,看到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东西(舍生取义的事例文天祥)。
11、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12、之后,赵高又派人来到蒙恬的弟弟、大将军蒙毅的驻地,诬陷他曾劝阻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是对当朝君主的不忠,赐蒙毅自杀。
13、 文天祥为官,始终恪守为国为民的宗旨。他38岁那年,回到家乡江西出任赣州知州。此时元军南下入侵,文天祥决定组织义军抵抗入侵者,苦于经费不够。文母于是把积攒多年的首饰和私房钱交给文天祥,并且变卖了老家的房屋和田地,对他说:“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现在国难当头,救国要紧哪。”母子俩舍家救国的事迹迅速传开。
14、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
15、文天祥看了看元世祖,斩钉截铁地说:“我别无他求,只求一死!”
16、这时,从西南方飘来了一片沉郁的黑云。云越来越低,好似要触及山腰树梢,平添了几份悲哀的气息。他们仿效屈原作的楚歌,为死者招魂,一边悲切地引吭高歌,一边用竹如意敲石作拍子,四个人声泪俱下,竹子折了,石子也碎了。接着,他们又登上东台。刚下船,恰巧一只元军巡逻船驶近身边,船夫赶紧把船摇到江中,避开元军的注意。他们一边饮酒,一边赋诗,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黄昏时分,风雪骤至,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回到寓所,谢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是夜写下了流传至今的《登西台恸哭记》。
17、 这两句慷慨悲壮、语调激昂的诗,选自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了他面对强权的不屈斗志,成为深刻在中国人历史记忆中的名句。作为南宋末年的右丞相,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入侵,率领军队顽强抵抗,因寡不敌众被俘,他毅然写下了《过零丁洋》的诗作表明自己的心迹。被押解到元大都后,他更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元人的威逼利诱,终英勇就义,名垂青史。
18、 世世代代,文天祥已经成为忠义的化身,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
19、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20、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21、元世祖很钦佩文天祥的忠心,把他软禁在大都的“会同馆”里,每天派人去轮番劝降,但都被文天祥骂走了。元世祖见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囚禁起来。在狱中艰苦的环境下,文天祥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其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3、是群众与连队的安全!弹尽粮绝了,群众与连队主力却也安全撤退了。五位英雄迎风屹立于顶峰,风吹动了他们的衣襟,却没有吹动他们宁死不屈的决心。
24、文天祥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再被押解至元大都,文天祥在大都被囚禁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于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25、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
26、孟轲:子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7、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道:“你的忠心,我佩服。如果你能改变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28、舍身取义的事例:解放前,由于国民d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29、 品德和才学缺一不可,在这样的家教下,文天祥不但熟读经史子集,而且胸怀家国天下,忧国忧民。20岁那年,他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中被选为进士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30、在今天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31、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尊大汉为丈人,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单于。
32、文天祥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33、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34、后来,元朝皇帝忽必烈亲自前来劝降,并许诺只要文天祥臣服,立即封他为丞相。文天祥对此置之一笑,对忽必烈说:“一死之外,无可为者。”1283年,这位抗元英雄从容就义,展现了他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35、 文天祥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脉传承,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忠义、好学、正直的浓郁家风。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学识渊博,生平酷爱竹,在院子里种了几百棵竹子,把书房命名为“竹居”。他教导文天祥,做人要像竹子一样坚忍不拔、硬朗有节,面对挫折,不忘初心。文天祥的母亲曾氏亦出身书香门第,常给他讲故乡先贤的故事。
36、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
37、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38、再说善待家人。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家人照顾好了,是不是每个人就都好了呢?这将是一个多么好的社会啊!虽然也只是“想一想”,还不太真实。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这么做了,做到了,它也就真实了。以上所说,为一般人的大义。而那些连自己家人都没照顾好,却要这个也帮帮,那个也帮帮。还闹得满世界都知道,让别人看起来感觉好像一大善人的样子。让我看来,却总有些沽名钓誉的味道!非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实在是我看不惯这类人的作态。
39、 世世代代,文天祥已经成为忠义的化身,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
40、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41、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42、此事于是作罢。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
43、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44、史载,文天祥平时生活豪奢,喜欢宴乐、狎妓。如今见国家危在旦夕,立刻改掉旧习,从此摈弃一切奢靡,以节俭自奉,并将家资全部捐出,以充军饷。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德祐元年八月,文天祥率赣州勤王义兵抵达临安,被委任为平江(今苏州)知府,十月到任。此刻元军已破常州,文天祥派兵援常,被元军击败,右宰相陈宜中、左相留梦炎命文天祥回守临安。
45、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46、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47、率军勤王,咸淳十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知州。 德祐元年,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率领郡里的志士,同时联络溪峒蛮,派方兴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
48、 文天祥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脉传承,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忠义、好学、正直的浓郁家风。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学识渊博,生平酷爱竹,在院子里种了几百棵竹子,把书房命名为“竹居”。他教导文天祥,做人要像竹子一样坚忍不拔、硬朗有节,面对挫折,不忘初心。文天祥的母亲曾氏亦出身书香门第,常给他讲故乡先贤的故事。
49、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50、四年后,文天祥带兵到广东潮阳抗元,全军覆没,文天祥被俘。
51、临刑时,文天祥尤为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成了。”在向南方跪拜后,他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52、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53、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54、呜呼!扶颠持危,文山、诸葛,相国相同,而公死节;倡义举勇,文山、张巡,杀身不异,而公秉钧。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乘气捐躯,壮士其惑,久而不易,雪松霜柏。嗟哉文山,山高水深,难回者天,不负者心……今夕何夕,斗转河斜,中有光芒,非公也耶?
55、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56、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7、 这两句慷慨悲壮、语调激昂的诗,选自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了他面对强权的不屈斗志,成为深刻在中国人历史记忆中的名句。作为南宋末年的右丞相,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入侵,率领军队顽强抵抗,因寡不敌众被俘,他毅然写下了《过零丁洋》的诗作表明自己的心迹。被押解到元大都后,他更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元人的威逼利诱,终英勇就义,名垂青史。
58、首先,还是要继续自己的观点。大义者,首先要善待家人、善待亲友和一切身边的人。先把这些人照顾好,照顾好了还有能力去关心别人,再不妨伸伸手去帮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我认为不但要帮,还要认认真真地帮,真心实地地帮。有小能力要小帮,有大能力就应该大帮特棒,否则就是为富不仁。你对社会冷漠,是欠社会的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晚还不如早还,不然那利息也会压死你!
59、刑场上,文天祥面色从容。他对监斩官说:“我的祖国在南方,我要面对南方而死!”说完,整整衣冠,朝南方拜了几拜,仰天长叹道,“我事已毕,心无悔矣!”
60、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
61、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62、他的勇敢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外来侵略面前勇敢斗争,坚决抵抗。文天祥在中国社会史上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个人事迹的本身。
63、据记载,文妻欧阳氏替他收尸时,见他衣带中写有一行小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作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欧阳氏声泪俱下说:“我夫不负国,我安能负夫”!将丈夫殓葬后,她在坟前自刭(刎)而死。
64、 古代名人流传千年的家风故事,近现代革命英雄人物的家风故事,新时代楷模人物故事……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倾力打造“家风故事汇”,遴选汇集古今名人近200个优秀家风家教故事,反映他们在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方面的深远影响。“家风故事汇”分为家范传承、红色家风、时代风范三部分,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给人以温暖向上的精神力量。
65、事例2: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66、民族的骄傲。誓死守卫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誓死抵抗元军进攻。坚守内心对民族的忠诚,摈弃蒙古人对汉族的践踏,将南下的蒙古看作异类,看作乱民,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诗篇,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和体会的。
67、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精血抗元,江西各地纷纷响应,文的妹夫彭震龙在永新召集义兵,一举克复永新县城,另一个妹夫孙栗在吉州(吉安)起兵。文天祥在江西得到了很大支持,很快攻取会昌,并在雩都大败元军,又相继攻克、收复了赣州、和吉州的好几个属县。文天祥坐镇兴国,派兵攻城拔寨,收复了一些县城,很多抗元武装都愿意受其节制,一时间声势大振,颇有复兴气象。不久,元军大举反扑,在赣州击溃了文天祥部。元军转攻兴国,天祥被迫率残部北奔吉州,走到半路,惊闻吉州已被元军攻破。八月,来到庐陵,元军紧追不舍,老将巩信领数十勇士死守方石岭峪口,掩护天祥撤退。元军大举追至,巩信拼死阻击,身中数箭,仍死战不退......次日,元军追上了文部,文天祥的妻子儿女均被俘。部将赵时赏冒称文天祥,旋即被杀,文天祥得以乘乱逃脱。
68、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1278年12月,忽必烈派大将张弘范、李恒率降附的南宋水军、蒙古骑兵,水陆并进,准备一举歼灭在闽、粤一带坚持抗元的宋军残余势力。十二月,天祥作战失利,退出潮州,转到海丰以北的五岭坡,准备由此退入大山中,据险坚守,不料元军大举追袭而至,部将邹沨自尽殉国,文天祥自杀未遂,被俘。祥兴二年(1279)正月,张弘范指挥元朝水军(大都是南宋降军)大举进攻崖山,宋军在张世杰的率领下拼死抵御。张弘范把文天祥押到船上,逼他写信招降张世杰,天祥严词拒绝,张弘范拔刃相向,天祥口占一绝付之。这就是著名的《过零丁洋诗》。后来,元军一举攻破张世杰船阵,陆秀夫背负幼帝昺蹈海而亡,十余万南宋军民不愿降元,纷纷投入怒海,海上伏尸如麻,南宋小朝廷名实俱亡。赵昺小朝廷灭亡后,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今北京)。 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忽必烈敬文天祥是条铁骨铮铮的硬汉子,多次劝他投降,均被天祥拒绝。
69、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70、王炎午,这位旧日勤王部属,四年前曾作《生祭文丞相文》,力促文天祥慷慨就义。今日得知噩耗,突然变得目光呆滞起来,过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口中喃喃地念道:“丞相去了,丞相去了……”是啊,此时他的心情为复杂。作为文天祥的密友,多么希望他能保持气节,英名传世。可真的一死,他又感到惘然若失,悲切之情不让他人。此刻,他对着文公神位默默跪拜,那双曾经失神的双眼时而激愤时而内疚,时而伤怀时而眷恋,心潮随之澎湃起伏。倏地,他跃起奔向书案,挥毫走笔,写下了《望祭文丞相文》:
71、1936年11月7日黎明,率领300余名战士宿营在抚松县小汤河村的王德泰,突遭600余名伪军的攻击。他沉着镇定,指挥部队抢占该村南山东西两个小山头。
72、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
73、 文天祥为官,始终恪守为国为民的宗旨。他38岁那年,回到家乡江西出任赣州知州。此时元军南下入侵,文天祥决定组织义军抵抗入侵者,苦于经费不够。文母于是把积攒多年的首饰和私房钱交给文天祥,并且变卖了老家的房屋和田地,对他说:“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现在国难当头,救国要紧哪。”母子俩舍家救国的事迹迅速传开。
74、 这两句慷慨悲壮、语调激昂的诗,选自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了他面对强权的不屈斗志,成为深刻在中国人历史记忆中的名句。作为南宋末年的右丞相,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入侵,率领军队顽强抵抗,因寡不敌众被俘,他毅然写下了《过零丁洋》的诗作表明自己的心迹。被押解到元大都后,他更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元人的威逼利诱,终英勇就义,名垂青史。